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教育杂志投稿 马克思哲学论文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教育哲学论文5000 教育哲学论文题目 关于分析教育哲学的论文 教育哲学导论论文 有关教育哲学论文 有关教育哲学的论文

教育哲学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中国近代以来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变迁和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教育哲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1

中国近代以来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变迁和,本文是教育哲学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教育哲学和近代以来和变迁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1 引言

音乐教育是一种传承音乐文化、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音乐教育哲学则是引领这一活动的“航标”.中国近代以来的普通音乐教育传承着古代“乐教”的传统,并受到西方不同流派音乐教育思潮的影响,在中西融合中不断发展.关于近代以来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学界有着广泛的研究,各种专著、论文、专题研究均较多.但对其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与思想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廖家骅《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1992)是我国近代第一篇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论文,此后朱琳、张帆、胡健、齐易等开始从哲学的理论高度展开对音乐教育的观念与思想的研究.20 世纪80 年始,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国外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潮,并相继译介和出版相关论文与专著.尤其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两大音乐教育哲学专著《音乐教育的哲学》(雷默)和《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埃利奥特)的翻译和出版,一批北美音乐教育的哲学理论也被介绍和引进,并围绕他们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开展了比较研究与讨论.从此之后,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学术活动得以逐步展开,助推了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发展.至21 世纪初以马达、陈雅先《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论稿》(2010)、韩忠岭《音乐教育哲学导论》(2014) 等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众多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等标志着中国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逐步深入.

2 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基奠期(1840-1949)

中国近代以来的普通音乐教育传承着古代“乐教”的传统,并受到西方国民教育思潮和义务教育的实践,在西学东渐的“学堂乐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1840 年的战争后,中国近代的音乐教育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推进向前.自1842 年外国教会在我国开办的学校中开设音乐课程以后,“西学东渐”的主张使当时封闭的中国张开了观望世界的双眼.1898 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中主张开设乐歌课,再到1904 年清政府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后,中国近现代的普通音乐教育由此拉开序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的音乐教育观.这一观念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为提高国民素质从而实现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此后王国维、蔡元培等提出以“美育”为宗旨的普通音乐教育观.这一时期的“美育”为宗旨的音乐教育观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重视音乐的审美性、通过“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后,我国近代音乐家萧友梅、黄自、黎锦辉、丰子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和实践了音乐教育的思想和观念.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观受到了西方音乐教育的早期影响,融合了中西方音乐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使音乐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变革紧密关联.

3 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开创期(1949-1966)

1949 年,新中国建立,我国开始从新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一背景为新中国大规模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了条件,大规模的音乐教育就从这里开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整个音乐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分支.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种种原因所致,处于最初步的建设阶段,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局限.1957 年2 月,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德智体在新的教育方针中被放在了教育的主要地位,而美育并未被提及,这便导致了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被逐渐削弱.贯彻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和培养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了这一时期总体教育目标的倾斜方向.由于普通学校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后者当然无可避免地担负了同样的重任.这种重任使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与社会政治任务关联过于密切,与社会活动不得不产生紧密的配合.

4 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挫折期(1966-1976)

1966 年6 月直至1967 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造成了历时十年之久的严重摧残.原有的音乐教育大纲难以得到执行,重新审定新的音乐教学大纲更无从谈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由于学校文化课的减少,学校课外活动反而得到了频频广泛的开展,由此革命样板戏得到推广,京剧音乐随之得以普及.尤其京剧音乐伴奏中大量使用的西洋管弦乐器,使学生不再仅仅只是学习民族音乐,同时对西洋乐器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批学生文艺骨干涌现出来,并在之后从中诞生了许多音乐专业工作者、音乐教育者等.总而言之,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完全被忽视,教学目的被扭曲,音乐教育的目标完全等同于社会的政治目标,彻底违背了音乐教育的规律和宗旨.

5 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融合期(1978-2000)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制定了改革开放国策,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开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由此,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终于随之步入飞速发展的正轨.1979 年,音乐教育目标第一次在教学大纲中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这一时期,国家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哲学理念,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历时已久的混乱局面画上了句号,对恢复学校的音乐教育起到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这一时期,国内音乐教育的观念和思想不断出现,如母语教育倡导的“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族音乐语言”、关于音乐价值观的讨论等都推动着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与此同时,国外的音乐教育观念也逐步引入,最具代表性的是雷默的审美论和埃里奥特的实践论音乐教育观,中国音乐教育学界展开了关于音乐教育观念的大讨论.这些进入中国的西方音乐教育哲学观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并在碰撞中逐渐融合,在融合中走向多元化的发展.

6 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的多元期(21世纪以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在不断吸取国外音乐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到我国音乐教育的现实状况,在中西方音乐教育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中,出现了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主要有:

6.1 审美核心论的音乐教育观

审美核心论的音乐教育观主张“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基于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出发,主张审美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审美论核心论的音乐教育观是在蔡元培“美育”为宗旨的思想基础上,融合雷默所主张的“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审美教育”的观念,形成了近现代以来具有广泛影响的音乐教育观.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及其修订版均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这也成为大多数音乐教育者、和主流的音乐教育观念,并统领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实践.审美核心论在我国现当代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近代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2 文化论的音乐教育观

文化论音乐教育观的核心思想认为:音乐教育应强调音乐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审美价值.音乐作为人文学科,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教育哲学观的首倡者是管建华先生,他基于文化人类学和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的维度,提出了审美核心论,将音乐教育禁锢在“审美的牢笼”中、忽视“音乐作为文化”的价值取向的观点.文化论批判了审美论主体对客体的镜式反应,主张后现代性的人与人、主体与主体的交流;批判了审美论仅关注音乐作品本体,主张音乐教育更要关注人和人的现实世界的人文关怀;批判了审美论仅强调音乐的审美性,而忽视音乐作为文化的兼容性,主张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文化论的音乐教育观对音乐文化身份认同、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文化重组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中必将逐步得到关怀与实践.

6.3 创造论的音乐教育观

创造论的音乐教育观提出:融审美、立美、文化、功能为一体,“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是王耀华先生于2007年在《音乐课程标准修改》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创造论从国家对创造性人才需求的时代背景出发,主张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音乐美的创造、音乐文化的创造、音乐功能的创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造论指出音乐是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之一,音乐教育既要审美还要立美,且要在音乐实践中突出音乐的创造特点,通过音乐教育在继承中创造,在创造中继承多元文化.然而对此持不同观点的学者认为创造论会弱化音乐本体的审美价值和学科特点,而事实上当今著名的音乐教育法,诸如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科尔曼等均将音乐创造视为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创造论的音乐教育观在普通音乐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实践潜力.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郭小利曾著有《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性音乐教学之路.

6.4 兼容论的音乐教育观

兼容论音乐教育观主张从各种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出发,将审美、文化、功能、创造等相融合而形成一种多维度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有刘沛、资利萍、朱咏北、崔学荣等.这一观念是基于音乐学科本体及其文化语境,同时兼容审美的情感效应、对人才培养的创造性效应和对多元文化的传承作用等,构建一种多维度的音乐教育逻辑体系和价值范式,并作为普通音乐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

7 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哲学观念正待复兴

改革开放早已逐步深入,改革开放的结果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在音乐教育哲学方面,有许多国外先进教学法被引进,许多音乐专业人才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颇丰的成果.可以说,经过数十年改革的中国音乐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7.1 教育现代化对美育的要求

如今中国社会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转型,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对于提高能力素质、促进青少年人格健全等方面,音乐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育长期以来都被认定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该种认知背景下,音乐教育功能在教育实践中又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当前,我国音乐教育迫在眉睫的难题是———尽管美育“取消论”已在我国失去市场但美育“包容论”仍在影响教育体制的.如何完全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推动素质教育尽早步入健康高速发展轨道,是当前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首要使命.

7.2 传统文化复兴,呼唤关照本土

教育转型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必然结果,推动了传统文化观(以道德为中心)向现代文化观(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吸收世界多元文化因素)的转型.我国目前的普通音乐教育,便是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吸收世界多元文化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不断创新不停开拓.这种观点和理念不仅意在揭示艺术教育的审美本质,更是旨在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道德观.

7.3 音乐与信息化

高科技的发展使音乐教育的手段也丰富了起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使音乐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只能用单一的“教师唱、学生跟”的教学方式,视听资讯来源的多样化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更加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找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点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信息技术、电教媒体的使用成为了现代音乐教学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

8 结语

近代以来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思想与观念在中西碰撞中不断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理论联系实践中不断求证.在当前国际化的背景下,以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多元主义音乐教育观将不断发展;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普通音乐教育的美育观将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普通音乐教育关照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观将逐步发展;在全球信息化和个性主体化的背景下,普通音乐教育的生态*观将不断发展.总之,在教育不断转型的今天,普通音乐教育的思想与观念也在转型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文总结,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教育哲学和近代以来和变迁方面的教育哲学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育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职教思想如何影响教育进步(二):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声 1862 年时,为了培养洋务急需的翻译人才,洋务派创办了北京同文馆,李蔺田在主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时将之称为“中国新学校的先声”和“中国文科职业技术教育之始&rdq.

2、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高中传统音乐教育分析 洪东明 (厦门市杏南中学 361023)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的发展趋势日益盛行,促使各国间经济文化的大融合 在这种新形势下,多元化这一概念由此形成 并且伴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下,这一多元化概念充分.

3、 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混沌理论分析 摘要被誉为20世纪世界三大最伟大科学理论之一的混沌理论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它让人类认识到混沌理论的随机性、敏感性、混沌序特征,几乎影响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复杂的艺术教育.

4、 哲学王的虚假和真实兼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 摘 要哲学王命题是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目前教育学界对哲学王命题的探讨存在分歧,典型表现是学者对哲学王的理解出现两个极端,而且缺乏清晰严谨的阐释,这有碍于相关研究的进.

5、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舞蹈动作方面的运用价值 【摘 要】结合动作的教学并不始于奥尔夫,而是整个欧洲在本世纪初的一种思潮 奥尔夫过曾说过“那是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对人体、对从事体育、体操和舞蹈的一种新的感觉 支配着欧洲的青年 &rdquo.

6、 中国五矿:持之以恒抓教育,多措并举聚合力 7 月26 日,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五矿”)援助164 万元建设的云南省镇雄县黄莲小学学生宿舍楼和图书室项目开工建设,那些冰雪男孩们,再也不用顶风冒雨起早贪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