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文献翻译 毕业论文翻译 外文文献与翻译 毕业设计英文翻译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选题 论文汉英翻译 汉英翻译论文 一篇论文翻译 环保论文翻译 毕业论文直接翻译国外 翻译硕士论文评语

关于汉英翻译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文化补偿策略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英译作品为例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汉英翻译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6

文化补偿策略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英译作品为例,本文是汉英翻译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汉英翻译和林语堂和文化补偿策略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高笑梅,王晓蕾,夏梅花

(云南农业大学 外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摘 要:由于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译语读者在缺乏源语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会因文化缺省而产生理解障碍,因此译者必须在翻译时对可能造成读者理解困难的内容进行文化补偿,帮助译语读者理解和感受源语文化.以林语堂的英译作品中有代表性的文化补偿运用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文化补偿的方法及产生的效果,指出文化补偿是跨文化翻译中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一种策略,以期对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补偿;汉英翻译;林语堂

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7)03-0116-05

翻译工作不仅仅只是源语与译语之间的文字转化,如何将源语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呈现给译语读者,也是翻译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跨文化间的交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原文作者与译语读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没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就会遭遇“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而带来的理解障碍.“文化缺省的内容往往在语篇内找不到答案,由于文化缺省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交际现象,是某一文化内部运动的结果,因此不属于该文化的接受者常常会在碰到这样的缺省时出现意义真空,无法将语篇内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难以建立起理解话语所必须的语义连贯和情境连贯”[1].由于文化缺省,在很多情况下,“本族语交际双方认为是不言而喻的文化背景知识,来自其他文化的读者读来则往往会觉得迷惑不解”[2].所以为了填补文化缺省给译文读者造成的理解障碍,忠实、完整地传递原文信息、展现源语文化,译者必须在翻译中采用一些补偿手段,这些手段便是文化补偿.

林语堂(1895—1976)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国学大师、文学家和翻译家,有着长达60年之久的创作和研究生涯,在不同时期都留下了丰富的成果,包括小说、散文、词典、教材、翻译作品等等,在文学、哲学、历史、语言、政治等领域都展现出了不凡的造诣.林语堂出生在中国,在成长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同时,他又有着30余年在西方国家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这样的经历赋予了林语堂双重的文化背景和身份.既精通中英双语,又深谙东西方文化,为其在写作和翻译方面的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成功地将许多中国古典著作编译成英语,把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瑰宝展现给西方读者.他的翻译作品无疑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在翻译中,林语堂灵活运用了多种翻译手段,使中国文化以一种自然又不失原味的方式呈现给西方读者,其中,文化补偿就是他翻译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策略,也是林氏译著的一大特点.在林氏的译作中,文化补偿策略主要体现在增译释义、文内注释和文外注释三种方法中.笔者精选了林氏英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补偿运用实例来对此三种方法进行说明和分析,以期让译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补偿,提高译文质量.

一、 增译释义

增译是指译者翻译时,在译文中增加了原文中“有其义而无其词”的一些词句.中国的一些古典书籍、诗词、游戏、民俗事物的名称,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无需解释,但对于国外的读者却非常陌生,而译入语中又没有对等的词语进行替代,如果单纯地按原文音译,会使译语读者不知所指,造成理解障碍.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使用增译的方法,对该类事物进行释义来解决这一问题.

例1:有惧内者,见怒于妻,将拶其指.[3]

One day a wife was very angry with her henpecked husband and wanted to torture him with a special instrument for cracking finger bones.[3]

“拶”是指用拶子套入手指,再用力收紧,可以夹断人的手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该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如果要对拶子进行描述的话,将会使译文过长,而且还容易因描述不当而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林语堂在翻译时先将“拶”译为了“a special instrument”,然后增译了“for cracking finger bones”来向读者解释了这是一种刑具及其用途,言简意赅,不浪费半分笔墨.

例2:……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花简丁当了几声,……[4]

With a slightly bent head, she came forward and stood behind the table, and ge a light shake to her sounding boards used for keeping rhythm.[4]

从此句的翻译中,读者可以从增译的“used for keeping rhythm”得知“sounding boards”(花简)是一种可以发出声音的,用于打节拍的板子.这样的增译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读者便无法知晓花简在此处的用途所在.

例3:某为彭姓裔暂居看守,行将归去,不久当无人迹矣.[5]

I am only looking after the place for the descendants of Mr Peng, the rebuilder of the temple, and shall be leing very soon, when the place will be completely deserted.[5]

此句中,林语堂增译了原文中没有的“the rebuilder of the temple”这一同位语结构,解释说明了“Mr Peng”的身份,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中彭家与古寺及看守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了这一必要的增译,则会让“Mr Peng”的出现显得突兀.

例4: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5]

Yün could not drink, but could take at most three cups when compelled to. I taught her literary games in which the loser had to drink.[5]

此句中,林语堂先将“射覆”(中国古代文人饮酒时所行的酒令名)意译为“literary games”,让读者知晓这是一种喝酒时玩的“文学游戏”,然后又增译了一个定语从句“in which the loser had to drink”,来解释这种游戏的规则是输的人要罚酒,让读者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雅情趣.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林语堂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充分考虑到了读者可能会产生的理解障碍.而且,仅就增译释义这一方法而言,林氏也采取了不同的语法手段来实现,如例1为增译介词短语作方式状语,例2为增译后置定语,例3为增译同位语,例4为增译定语从句.由此,也让我们看到,译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双语功底,才能让译文形象生动、逻辑清晰、语言丰富.

二、文内注释

注释是翻译中解决文化缺省时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在不影响译文行文的情况下,向读者做出解释.林语堂在翻译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时,会在译出该词的字面意思后,再在后面的括号内增加对这一概念的简要解释,用以将该词的深层文化意义传递给读者.此方法与增译释义的功能是一样的,但在注释部分加上了小括号或中括号,明确告知读者这是译者增加的解释性文字.如:

例5: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6]

One wakes up at dawn completely refreshed, washes his face and puts on the headdress, has his breakfast, chew willow branches (for brightening his teeth), and attends to various things.[6]

此句中,林语堂增译了“for brightening his teeth”来解释“嚼杨木”的目的,否则译入语读者可能会将其误以为是中国的一种饮食习惯.

例6:梅令人高,兰令人幽,…….[7]

The following flowers create each a mood: the plum flower goes with poetry (which alone of all flowers blooms in pink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snow), the orchid with seclusion (flowering on mountain cliffs content with being unseen), ……[7]

此句中出现的花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的内涵是西方读者不了解的,如果不加以注释,读者很难理解这些花为何能对人的心境产生影响.林语堂通过增译文内注释语,向读者传达了这些花的特点及所代表的品质.

例7:世以不谀人为迟货,故谄佞盈朝.[8]

Similarly people who are not accommodating are regarded as “slow stuff” [tardy in getting promotion], and that is why the court is full of yes man.[8]

本句中,林语堂先将“迟货”一词直译为“slow stuff”,随后用文内注释的方式告知读者这里的“迟”是指“迟迟得不到升迁”之意.如此一来,读者既可以感受到该词在汉语中的表达,又可以通过注释了解其中深意,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中国特色.

例8:古铜壶,龙泉、均州瓶,有极大高二三尺者,别无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亦得.[8]

There are ancient bronze jars, and Lungchuan and Chunchow vases of a very big size, two or three feet height, which he no other use. In winter, they can be used for big sprays of the plum flower, but sulfur must be thrown into the water (to prevent cracking from ice formation).[8]

在这句的翻译中,林语堂充分考虑到了读者可能因知识局限性导致的理解障碍,所以在译文中以注释告知读者冬天往花瓶中投放硫磺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结冰而导致花瓶破裂.

文内注释的例子在林语堂的英译作品中比比皆是,它已经成为林氏译作中的一大特色.这一翻译方法既能避免过度归化导致原文意境的丧失,又能将涉及中国历史、文化习俗的内容言简意赅地传达给读者.注释的内容以符合语法规则的形式插入在译文中,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并用括号标出,让读者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原文的内容,哪些是译者添加的内容,保证了对原文的忠实性.

三、 文外注释

文外注释是亦翻译中常用的补偿手段.当一些文化典故和文化现象无法用简单的三言两语解释清楚时,译者通常就会采用在文外加注的方式来为读者进行解释和说明.林语堂在其英译作品中,也大量采用了文外注释的方法.如:

例9: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9]

In time she lost her youthful glamour and now carriages rarely appeared in front of her establishment. When she was in her thirties, what could she do but marry a businesan?[9]

译注:This line is considered by the Chinese readers as one of the saddest lines and is often quoted. One day, three centuries later, Su Tungpo was matching quotations from poetry with a famous courtesan. “What about the end [of a courtesans life]?” asked Tungpo. The courtesan, Chintsao, quoted this line, and then was struck with its pathos and decided to become a nun. Marrying a businesan was considered an anticlimax for an educated lady.[9]

在注释中,林语堂首先向译文读者阐述了这句诗在中国读者中的地位和影响,然后又引用了苏东坡与钱塘歌妓琴操的故事来进一步证明中国古代教坊女子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凄凉在此诗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最后,林语堂解释了“嫁作商人妇”对于教坊中曾受过良好教育的乐伎而言,实为无奈而令人感叹的结局.在翻译时,林语堂将原文中的陈述句译为了疑问句,似在为琵琶女的命运发出不甘的追问,又似要唤起读者对这样一种结局的反思.

例10: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10](《板桥家书》)

I think the best clas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the farmers. Scholar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last of the four classes.[10]

译注:Cheng here revers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lassification which i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scholars, farmers, artisans and businesen.[10]

通过译注,林语堂向译入语读者解释了中国古代的“四民”包含的是哪四类人,以及他们的等级、地位的排列,即“士、农、工、商”.这样,读者才能理解作者郑板桥在此表达出的对这种传统观念的不赞成.

例11: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双寄余,各表孝敬之忧,各争针业之功,所织之布,做成衣袜寄来,余亦得察闺门以内之勤惰也.[11]

I should he the three daughters and one daughterinlaw each make me a pair of shoes every year, as a form of respect, but also so that I can see their needlework. They should also make dresses and socks with cloth made at home. In this way I can keep track of the industry or idleness of our womenfolk.[11]

译注:Chinese shoes were usually made with cloth soles, reinforced by cardboard or felt, and were often homemade. The tip of the ladies’ shoes usually had embroidery. The embroidered top was the important thing where a lady could exercise her ingenuity in design and colors. If a leather sole was wanted, she could he the shoes completed by a cobbler.[11]

林语堂在注释中向读者解释了中国古代鞋子的特点,让读者理解“做鞋”与“针业”之间的联系,以及“针业之功”对女性的重要性.这也让读者领略了旧时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日常工作.

四、结束语

通过林语堂先生的英译作品,可以看到文化补偿手段在翻译中,尤其是在翻译文化词汇较多的文学作品时,是必不可少的,它既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又可以使译文易于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文化补偿对于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都至关重要.“无论采取何种补偿手段,都应在充分把握原文精神的前提下,确保最重要意义的优先传递”[12].这就要求译者具备很强的读者意识,能够充分预测读者在哪些地方会因文化缺省而产生理解困难,从而在翻译时尽可能地用文化补偿手段为他们扫清这些理解障碍.同时,也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双语功底,既能正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词汇,又能用译语恰如其分地进行表达和解释.林语堂先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和翻译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译著无疑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值得翻译工作者做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传承和发展,在译作中恰当、准确、自然地传递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6):58.

[2]刘祝福.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及其连贯重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 99. DOI: 10. 3969/ j. issn. 1000-5242. 2008. 03. 016.

[3]孔子,陶渊明,金圣叹,等.不亦快哉(汉英对照)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1.

[4]庄子,苏东坡,张岱,等.扬州瘦马(汉英对照)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7.

[5]沈复.浮生六记(汉英对照)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9.

[6]孟子,苏东坡,张岱,等.西湖七月半(汉英对照)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

[7]张潮.幽梦影(汉英对照)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8.

[8]林语堂.明清小品(上)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205.

[9]林语堂.晋唐心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86.

[10]郑板桥,列子,刘向,等.板桥家书(汉英对照) [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

[11]林语堂.明清小品(下)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264.

[12]马红军.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兼评Hawkes《红楼梦》英译本的补偿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37-39.DOI: 10. 3969/ j. issn. 1004-6038. 2003. 10. 010.

本文总结,此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汉英翻译和林语堂和文化补偿策略方面的汉英翻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汉英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古诗词英译中闺怨诗的文化渊源和翻译策略 【摘 要】中国诗词注重抒情,善于表现人内心真实、复杂、微妙的感情,而世间万般情感中,唯有离愁相思是最让人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 在中国灿若群星的诗词宝库中,闺怨诗最能凝练出这种“引而不露、哀.

2、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其翻译策略探究 摘要文章试图通过对丰乳肥臀葛浩文英译本对原作第一卷到第二卷中动物类文化缺省翻译的研究,对文化缺省的概念、分类,文化缺省在翻译中构成的问题,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进而为其他学者提供第一手的语料以供.

3、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河南食品说明书的英译 张丽丽(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466000)摘 要 在食品包装上附加英语译文不仅是全球性营销战略的需要,还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需要,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宣传我国的饮食文化 目的论.

4、 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专业汉英翻译课程教材分析以《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为例 摘 要本文对高校英语专业汉英翻译课程教材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中的文化例子进行分类与统计,并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教材中文化例子数量充足、所占比重较大,且文化类型多种多样,涵盖了不同范畴的文化内容,文.

5、 基于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汉英翻译和实践 前言就目前来看,我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愈加频繁,而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不断巩固与夯实我国在国际舞台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汉英翻译工作也应注重跨文化交易理念的引入及推广,.

6、 操纵翻译视角卜政治外宣文本的汉法翻译策略王琼 王琼 费金娟【摘要】操纵理论作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后的主要理论代表,突破了翻译研究忠实与背叛不休的争论,将翻译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下考察,提出翻译是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下的改写 政治外宣文本作为最权威的文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