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会计企业中的角色论文外文 动画角色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角色论文 角色设计毕业论文 幼儿园角色游戏论文 社会角色论文

角色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融合和革新漫化昆曲角色创作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角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2

融合和革新漫化昆曲角色创作,本文是角色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和昆曲和革新和探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内容提要:在数字化日甚一日的当下,传统戏曲的传播与推广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被称为中国百戏之母的昆曲亦难逃其难,如何让传统经典得以承续、再现风华是值得研究的议题.漫画因其独特的夸张性、抽象性、趣味性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但近年本土漫画创作者因一味模仿国外风而陷入严重同质化的发展瓶颈:既缺原创故事内核,又欠本土特色,难以形成中国独有的品牌.本研究将昆曲与漫画联姻,试图以跨界融合的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传统戏曲的传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昆曲;漫画;融合;文化传承

文_吴杰的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台湾艺术大学访问学者

一、昆曲与漫画的发展困境

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众多艺术形态迎面袭来,在丰富我们视听生活的同时,人们的审美心态已悄然转变,由沉浸式的深度体验到快餐式的刺激享乐,为中华文明数千年传承而来的文化形态带来了前有未有的冲击.如何承续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当下再现风华、熠熠生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虽然政府努力搭台,奋力抢救,但收效甚微.如何寻得新径,使之能量再生,既是昆曲承续之所需,亦可为其他传统艺术在当下的传播与发展抛砖引玉,带来可资借鉴的经验.漫画因其独特的夸张性、抽象性、趣味性受到年青一代的狂热喜爱,然近年中国本土漫画创作陷入严重同质化的窠臼,创作内容模式化、视觉设计趋同化等弊病缠身,本土特色缺失是其主因.

(一)昆曲受众人群亟待更新

昆曲因其独特的艺术底蕴及文化内核,其演出多以舞台形态为主,喜爱的观众多饱含热爱之情,或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认知,或具有近似的生活记忆,或具有一定的戏曲审美积淀,然而80后、90后乃至00后的青少年一代,因其成长生活环境伴随社会巨变已步入数位媒体时代,图像化、影像化的阅读方式逐渐取代了原来的现场观看,在幼年成长记忆中缺少对昆曲的接触,认知极少,导致接触昆曲、了解昆曲的人少之又少,更遑论喜爱.但昆曲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年青一代的接续,故如何让昆曲为年轻人群所认知与喜爱,是再续昆曲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昆曲内容传播亟待拓展

昆曲艺术的发展多为内部传承更新,历经百年已构成一整套完备的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广为传颂的经典剧目.然而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信息洪流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多为碎片化的,人们对传统艺术的观看的心态已悄然改变.而昆曲在当下发展过程中如其他众多传统艺术门类一样,呈现出传承有余、创新不足的窘境.因其传统艺术创新难度极高,所以昆曲在剧目上更新的速度略缓,传播方式上未能及时跟进,依然采用原有现场演出的形式,导致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吸引广大青少年.演出内容相对陈旧,传播渠道过于单一,严重阻碍了昆曲在新时代下的发展.

(三)漫画内容形态亟待革新

漫画近年取得飞速发展,备受年青一代喜爱,具有良好的受众积累.然而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亦日趋明显,具体呈现为主题内容同质化、视觉风格趋同化、表现主题单一化、制作水准粗犷化、受众群体低龄化等一系列问题.唯有在主题内容上拓展革新,在风格特色上深耕本土,在主题内涵上不断深入,方能守住现有观众,拓展新的阅读群体.从本土其他文化艺术形态中相互融合,互为借鉴是为有效的路径.

二、昆曲漫画联姻的可能

昆曲艺术熔文学、舞蹈、音乐、戏剧为一炉,漫画艺术集故事性、夸张性、喜剧性、意象性于一体,前者于动态中见底蕴,后者于静态中显情怀,各具其趣.推敲比较即可获知.二者在故事结构、造型风格、表演技巧等诸多方面皆有共同之处,可互相滋养,二者联姻成为可能.

(一)本土化的剧本故事

剧本故事是昆曲与漫画的核心之本,所有的内核精神、故事剧情、角色个性都须透过剧本徐徐展开,娓娓道来.昆曲的剧本素材多来自民间传说和生活,或是一段历史,或为个体的人生缩影,既有个性鲜明的英雄再现,亦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平凡角色,等等,不一而足.自明代初年以来,历经朝代更迭,不断传承创新,其主题内容的丰富多样与思想深度自不必赘言,很多经典故事更是被一代代传诵至今,深得观众喜爱.细数这些剧本故事不难发现,因其取材皆为本土文化的再造,其精神性、故事性与观众的生活、审美高度契合,能使观者感同身受,引起情感共鸣.漫画的风行在剧本故事的选取上与昆曲有异曲同工之妙,或以时下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事件、人物为表现,或以百姓生活中的市井生活为原型,加上作者个人的体悟感知,经由提炼创新,妙想巧思,形成富有新意的剧本故事,使观众似曾相识却又耳目一新.二者源于本土文化生活,在选材、加工提炼上皆讲究接地气与创新性并举.

(二)独特化的造型风格

造型风格是昆曲最具特色的形象设计,头面、戏服、冠帽、配饰等均十分考究,随角色身份、年龄及在故事中的定位有别而变化不一,穿戴规制细致严谨,形成了一整套“行头”的规则.其外在形态暗合于人物本身的特点,与其身份性格交融合一,洞悉其形便可知其情.漫画中的角色造型亦是人物性格的重中之重,人物的性格经由外形差异、服饰不同而神采各异,通过不同脸型、五官、表情、动态及服饰搭配呈现出万千世界中的人生百相,有憨态可掬的老者、聪明伶俐的小贩、追功逐名的官宦、心如止水的僧侣、天真无邪的孩童、饱经风雨的长者等,千人千貌,万人万象.二者角色造型的独特性、表现性使得笔下人物熠熠生辉,如在眼前.

(三)写意化的表演技巧

昆曲亦是动作的艺术,演员们运用细腻准确的心理动作、形体语言、动作语言,塑造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动作中讲究“四功五法”,“四功”为唱、念、做、打,五法指手、眼、身、法、步,这些是昆曲艺术表演的精髓所在.其表演在形态上呈现出意象性诗意风格,给人美的遐思.昆曲表演中的经验可为漫画创作提供参考蓝本,诗意的身体形态、传神的表情神态、富于节奏的动作韵律、鲜活的人物性格、精准的意象表达等,皆可为漫画创作提供宝贵经验.

三、昆曲漫画的方法策略

(一)以包罗万象的百态生活为创意剧本

昆曲的剧本源于民间智慧的艺术创作,它涵盖了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主题往往是沉重的历史教育,或是人性的反思,内容相对教条化.然漫画注重夸张表现、形式创新和内容独特,因此创作之初先要对昆曲剧目进行搜集、审定、编排、整理、萃取和改编,选取出更符合漫画创作的剧目.如《牡丹亭》《长生殿》《邯郸记》等经典剧目,它们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并且价值观是被大众接受的.《邯郸记》中命运不济的卢生偶遇仙人赠予其一瓷枕,然后靠枕一睡,深深一梦,梦到了自己五十年命运多舛且荣华富贵的余生,梦醒后发现是黄粱一梦.故事中有丰富的想象和时空的夸张转换,经筛选提炼极为适合漫画表现.昆曲中还有大量类似的小故事、段子,可以为漫画的创作提供无尽源泉.漫画因其灵活的视觉角度、夸张的角色动作和不受限制的时间、空间,可对昆曲角色的创作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二者互为滋养,各有空间.在“古为今用”的同时要为剧目时代特色“推陈出新”.

(二)取活灵活现的生动造型为形象设定

在造型设计上,昆曲的角色塑造、服装道具设定等皆可为漫画角色提供参考.昆曲中的人物角色个性鲜明,特征明显,人物之间各不相同,观者能快速辨识其身份,归功于创作者精心塑造其外在形象.兹举一例,角色脸谱多为白脸、红脸、黑脸,不同色彩寓意不一,红为忠,黑为猛,白为奸,除此之外,外加和尚戏的脸谱,故有七红、八黑、四白、三和尚之说.红、黑、白三色为中国民间艺术常用色彩,漫画角色创作可借由其色彩的代指寓意刻画人物,隐喻身份性格,使观者在欣赏漫画时能快速通过颜色辨识角色性格,区分不同身份.此外,角色的外显局部造型亦不可忽视,如老生的胡子、旦角的发冠、净角的辫子等均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可为漫画角色的个性表达加色增彩.昆曲角色在服饰穿戴上极为考究,服装设计集装饰性、抽象性、写意性于一体.服饰造型将现实生活中的服饰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进行提炼,来凸显角色性格和社会地位,观众通过演员的穿着即可判断演员身份地位.文官、武官的服装颜色及花纹全然不一,帽子、束带、冠饰等道具也有等级之分.上层女子戴凤冠、鸡盔等,普通百姓则多以头巾示人.蕴含其中的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及民间艺术中的经验技巧的提炼与再造,漫画角色创作可大胆从中借鉴元素、吸取养料,融入中国本土视觉元素符号与审美体系认知,进行大胆重组与革新,同时萃取当下生活中的元素,熔铸合流,使笔下角色既有本土特色,又不失当下活力.漫画创作可依据昆曲元素内涵的主体、个性、情绪等,通过直喻、转喻与隐喻的方式,进一步将主体以简化繁、以繁化简、扩大缩小与变形等方式创作.抓住戏曲形象的性格特征、脸谱特征、服饰特征、比例关系等,寻找规则,夸张变形,调整修饰.

(三)借夸张写意的丰富动态为动作参考

昆曲中程式化的动作与表情设计对漫画角色创作有诸多可取之处.昆曲动作极为微妙,寓意性、夸张性、复杂性是其特色,动作可分为肢体动作和五官表情,既是情节事件的发展,亦是内在情绪的传递.不同角色动作差异极大,即使同一角色,不同事件、不同情绪下动作也千差万别.但是昆曲动作表演历经百年累积,举手投足之处的力道、幅度、速度等都是利于此情此景下角色的完美呈现,既是百年经验的传承,也是表演艺术家数年如一日的积累与充实.昆曲角色动作上的规律性在观众心中构成了该人物的个性外化.如红衣钟馗的霸道脚步、花旦俏皮的小碎步、丑角的机灵眼神.凡此类动作出现,即可唤起观众的动作记忆,与现场角色互为交融,赢得共鸣.漫画创作者多有艺术背景,虽有专业的造型训练,然缺乏专业的表演经验.绘制漫画角色动作是创作者心中之象转为笔下之象的过程,艺术家将现实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通过感悟体会,目识心记,再进行重组、加工、转换,外化为可状貌的形态.漫画角色在创作者心中如何内化构建是核心.现场昆曲表演在不同角度分置设摄像机,即可捕获表演艺术家们不同视角的瞬间动作,为漫画创作设定提供参考.漫画角色动作塑造与昆曲动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动作形态上根据剧情与角色性格不一而变化万千,单就角色面向而言就有正、侧、背之分,尤其是背部呈现因观者无法获知角色面部表情,全靠惟妙惟肖的动作判断想象.漫画的动作呈现为静态画面,利用极少的画幅由观众自我想象构筑,唯有准确性的动作方能激起观众无尽的遐思.

四、结语

传统戏剧在当下的创新发展之路需要众多同仁共同努力.本文仅就昆曲与动漫角色的结合做了粗浅的探究,运用漫画的技术手段制作出适应新时展要求的表现形式,发挥昆曲艺术对观众情感和心灵的浸润作用.戏曲元素的在漫画中的应用可以给漫画的创作加入更多民族特色的元素,而经过“漫化”后的戏曲漫画也可以对昆曲的承续和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昆曲艺术与现代漫画的融合与革新,不仅为昆曲艺术注入新鲜血液,也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本土漫画品牌形象.这样亦可为昆曲的传播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使昆曲走向大众化.

参考文献

[1] 龚平.昆曲与明清苏州传统工艺生态链[J].艺术百家,2009(02):38-41.

[2] 米敬白.戏剧是动作的艺术:论戏剧表演中的“动作”[J].神州民俗,2010(2):31-33.

[3] 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J].戏曲艺术,2005(1):30-42.

[4] 周法栋.论漫画形式对昆曲传播的推动作用研究[J].戏曲之家,2015(16):22-23.

[5] 冯建民.试论戏曲动作程式结构[J].戏曲艺术,1983(3):47-53.

[6] 吴浚.当代中国画审美大众化的困境、机遇与突围:以水墨动画为例[J].书画世界,2017(1):77-78.

本论文系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SK2015A047)阶段性成果.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结束语:该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昆曲和革新和探索方面的角色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角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湖南:两化融合结硕果 近年来,湖南坚决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以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重点,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 全省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2 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高职家具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基于产教融合的三位一体项目化教学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家具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三位一体”项目化教学,同时提出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法柔性化和教学考核评价多元化的&ldquo.

3、 论中国歌剧人物的二度创作析《大汉苏武》《方志敏》中男高音角色的塑造 引 言近年来,中国当代原创歌剧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单位每年都有新作产生,各省市歌舞剧院也择机推出原创歌剧 原创歌剧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不断提升发展,这对作曲、编.

4、 论张恨水小说创作的雅俗融合以《金粉世家》为例 摘 要张恨水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通俗文学的集大成者 无论是在通俗文学的创作上,还是通俗文学的发展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金粉世家为例对张恨水小说创作的雅俗融合的手法进行分析 通过本篇论.

5、 布莱希特间离理论的跨文化融合和异质化 文/厉益君摘要贝尔特·布莱希特是20世纪影响世界剧坛的德国著名戏剧家,他所提出的“叙述体戏剧”理论,打破了原有影响西方戏剧2000多年的“戏剧性戏剧&.

6、 昆曲伴奏中胡琴的地位和声腔化 摘要胡琴是来自中国北方的传统乐器,胡琴音域突出,音色浑厚悠扬易于辨识,很早就在北方的地方戏曲乐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现在的昆曲演出,伴奏乐器丰富多彩 胡琴的出现、发展与变化都与昆曲的文本和实际演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