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资本结构分析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资本运营论文 人力资本会计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投资文献综述 教育和人力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投资参考文献 人力资本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类有关论文范例 和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中国碳排放效率基于SBM和Tobit模型的实证方面论文范例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人力资本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4

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中国碳排放效率基于SBM和Tobit模型的实证,本文是人力资本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和实证研究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 64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744 127亿元,其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多数国家,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令世界为之惊叹.但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也达到了新的高点,2016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碳排放从1978年的14.73亿吨上升到2015年的91.54亿吨,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而以二氧化碳为首的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异常与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度的碳排放可能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先后承诺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50%,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达到.为此,中国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摒弃高能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中国的第一要务,碳排放问题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因此,中国要实现碳排放的降低与保持经济增长的双赢,必须着力提高碳排放效率,减少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实现经济增长从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转变,真正实现经济的缘色增长与创新增长.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Porter(1998)指出产业集聚能够带来技术进步、技术扩散与竞争效应,进而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碳排放效率[1].Ramanathan(2006)运用DEA对北非与中东17个国家的碳排放效率分析后发现,能源的消耗结构、经济增长是影响碳排放效率的重要因素.Fan et al-(2007)研究发现,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会对碳排放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魏梅、曹明福、江金荣(2010)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能源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研究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碳排放效率.薛俊宁、吴佩林(2014)认为,人均GDP提高、技术进步能有效地提升碳排放效率,而对外贸易对东部的碳排放效率有抑制作用,对西部的碳排放效率有促进用[5].张胜利、俞海山( 2015)通过对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后发现,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工业结构是影响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最主要的因素[q.曲晨瑶、李廉水、程中华(2017)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可以通过知识溢出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同.相关研究还有从贸易竞争力(周玲玲、于津平,2014)圈、城市化(刘婕、魏玮,2014)cgJ、工业化水平(许士春、龙如银,2015)[垌、外资进入(周杰琦、韩颖,2016)c“等角度进行探讨.

已有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但仍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在前期研究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能够诱发经济增长,人力资本通过加速生产要素配置转换,提升产品内在质量,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清洁生产,从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能源节约,优化经济增长结构,也会对碳排放效率产生重要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并非是孤立作用,而是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人力资本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要素准备,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会产生多种人力资本要素需求,需要提高人力资本的适配性.那么,人力资本与产韭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碳排放效率也会产生影响.

鉴于此,本文将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作为主要变量纳入影响碳排放效率因素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基于SBM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中国碳排放效率,使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相比已有的研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拓展:①从理论上详细阐释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实证研究的理论依据;②改进估算方法,基于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中国分省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克服了传统的DEA模型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松弛性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测算偏差;③从空间维度上比较分析了东、中、西区域环境下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差异;④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将人力资本进一步细化为人力资本结构与人力资本水平,分别探究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水平对碳排放效率的不同影响,并且引入两者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分析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对中国碳排放效率的协同作用.

二、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

(一)人力资本与碳排放效率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力,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关键要素之一,人力资本能够通过内部创造新技术或者增强对外来技术的吸收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人力资本对碳排放效率主要有两个影响渠道:第一,人力资本投资可以通过提高受教育者技能水平、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加速本土企业内部的技术升级与改造,增强企业内部技术积累,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与清洁生产,从而提高碳排放效率.第二,人力资本有助于吸收外来清洁技术,为节约生产与减少碳排放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提高碳排放效率.外来先进清洁技术与生产方法能否在当地扩散与有效利用,与当地的人力资本能否适配外来技术密切相关,人力资本积累越高,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就越强,当地的企业就越容易采用更高的环境标准,从而更有利于从事绿色生产,从而提高本地的碳排放效率.

(二)产业结构与碳排放效率

经济增长与效率提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产业结构动态变迁的过程,产业结构变迁实质上又是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代表着旧产业产能与旧技术的淘汰,新产业产能与新技术的扩张.第一,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优化产业技术关联,从而提高碳排放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产业之间前向后向关联协调发展,工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工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分布合埋,通过密切技术关联推动清洁生产,从而提高碳排放效率.第二,产业结构高级化推动要素高级化,从而提高碳排放效率.产业结构的特征相当程度决定了碳排放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高级化使得要素生产更多地从资源密集型行业转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行业,这种演进过程不仅是要素组合方式的更替,更是能源消耗的减少与碳排放效率的提高过程.

(三)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碳排放效率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碳排放效率.第一,人力资本决定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不同行业之间的人力资本规模与结构决定了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利润水平,推动着行业之间人力资本要素流动,行业之间的人力资本积累与集聚可以降低行业生产成本与扩大行业技术差距,决定了产业之间的更替兴衰,影响着产业的发展方向.第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需要人力资本积累的匹配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对人力资本需求的多样性需要人力资本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与产业结构相适配,针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多样化与规模化的人力资本需求,人力资本的投资需要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12].第三,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碳排放效率.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动发展才能有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人力资本的超前或滞后投资使得产业结构无法得到相应的劳动力支撑条件,从而使得经济发展无效率,产业结构固化,从而降低碳排放效率,同样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以及不合理、效率低下,进而无法为人力资本提供发展激励,造成人力资本闲置,也不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因此,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存在相互联动发展的需要,两者共同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实现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三、模型与数据

(一)碳排放效率的测度模型

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动发展才能有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人力资本的超前或滞后投资使得产业结构无法得到相应的劳动力支撑条件,从而使得经济发展无效率,产业结构固化,从而降低碳排放效率,同样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以及不合理、效率低下,进而无法为人力资本提供发展激励,造成人力资本闲置,也不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因此,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存在相互联动发展的需要,两者共同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实现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三、模型与数据

(一)碳排放效率的测度模型

式(4)中,TE表示碳排放效率,HUM表示人力资本状况,IND表示产业结构水平,X表示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w.表示个体非观测效应,p.为随机干扰项,f与i分别表示时间与省份.

人力资本(HUM)变量.人力资本发展状况可以从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HUMS)与结构(HUMJ)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借鉴刘伟红、王芳(2016)的研究成果,用教育年限法来表示人力资本水平,将小学、初中、高中与大专及以上教育层次所对应的教育年限设为6年、9年、12年与16年,以各省份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占比为权重,计算各省份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结构是指不同受教育程度造成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差异,本文用大专以及上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表示人力资本结构.

产业结构(IND)变量.产业结构变迁即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表征就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本文借鉴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的研究,使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来表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18].

经济发展水平(GDP).经济规模越大,产出越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就越多,会对碳排放效率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为保证可比性,将当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算为以2000年为基期的不变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能源消耗结构(ES).能源消耗结构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煤炭消费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直接影响碳排放敖率.本文使用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之比表示能源消耗结构.

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FDI).众多文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否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一直没有确定的结论.本文用外资依存度即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当年的GDP比值表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对外贸易水平(TRA DE).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会随着商品的跨境转移而转移,对外贸易会对一国的碳排放效率产生影响,本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即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水平.

(三)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统一性,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除港澳台、西藏之外)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的区域划分有多种,其中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法使用最为广泛,东部区域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1省市;中部区域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省(自治区);西部区域包括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0个省(市、自治区).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碳排放效率测算结果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结合相应的投入与产出数据,利用DEA-Slover Pr05.0软件测算2000—2014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效率,测算结果如表1.

表1显示,从全国的碳排放效率均值来看,2000—2014年我国碳排放效率基本维持在0.5左右,整体上表现稳定,但有下降趋势,说明我国的碳排放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区域碳排放效率最高,中部区域次之,西部区域最低.东中部区域的碳排放效率均呈下降态势,东部区域于2001年达到最高点0.832,之后一路下滑,到2014年仅为0.626,中部区域在2000年为最高点0.622,之后缓慢下降,到2014年为0.401,而西部区域的碳排放效率则表现为相对平稳,2000—2014年间碳排放效率处于小幅波动状态,波动区间处于0.352—0.389之间.各区域的碳排放效率比较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各区域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这使得我国各区域的碳排放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逐年恶化的趋势,特别是中西部区域,经济长期落后于东部区域,但为了发展经济,承接了东部区域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使得中西部区域的碳排放效率远低于东部区域.从分省市的碳排放效率来看,上海、北京与广东一直处于碳排放效率的前沿,福建在2000年和2001年处于效率前沿,但之后有大幅度下降.并到2014年达到最低点0.487.内蒙古与海南分别有4个年份达到效率前沿,辽宁与江西分别有3个年份与1个年份达到效率前沿.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是我国碳排放效率最低的省份,碳排放效率一直处于0.4以内,尤其是宁夏碳排放效率最高值仅为0.345 (2001年),其余年份的碳排放效率均低于0.3.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碳排放效率较高的省份推动生产前沿边界向外移动,使得碳排放效率较低的省份与前沿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西部的某些省份经济产出低,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加快承接能耗高产业的转移,从而增加了碳排放,降低了碳排放效率.

(二)全样本与区域样本检验结果

由于碳排放效率是受限变量,使用Tobit模型进行估计能有效地避免OLS估计可能产生的不一致与有偏问题.本文基于Tobit模型利用从全国样本与分区域样本实证检验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中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并加入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交乘项,检验两者的协同作用,检验结果如表2.

从全国样本来看,人力资本水平系数为正,并且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衡量的人力资本水平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这说明中国以要素数量驱动的羟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人力资本水平的积累在实现经济增长的效率改进、资源的节约利用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清洁生产,并提高碳排放效率.人力资本结构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高学历占劳动力的比例提升没有并未真正带来碳排放效率的提高,中国高学历占劳动力的比重一直在逐步提高,但其中从事技术开发的比例仍然偏小,且尚停留在对国外技术的模仿创新阶段,原创性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还较为薄弱,从而限制了人力资本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改进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提高碳排放效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意味着中国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正在快速的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正迅速提高,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来说,资源消耗量少,污染排放低,技术层次高,因此,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将资源配置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碳排放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地,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项系数为负数,分别在统计上非常显著与不显著,这说明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协同作用对碳排放效率产生消极效应,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项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前文的理论分析认为,人力资本水平如果能够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那么两者可以相互促进提高碳排放效率,然而实证结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结论,这说明中国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存在不匹配性,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无法联动发展.一方面可能是教育脱节于企业的需求,无法为产业结构变迁与调整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本支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滞后性,无法为人力资本提供激励,进而导致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差,从而不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

全国样本回归的控制变量中,人均GDP的提高会降低碳排放效率,经济规模越大,消耗资源与碳排放量就越多,进而降低碳排放效率.能源消耗结构系数为负,且非常显著,煤炭的使用比重越高,越不利于碳排放效率.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提高碳排放效率,一般来说,外资对东道国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正反两种效应,一方面外资先进技术的便用会对本国落后技术的替代,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另一方面外资将母国污染型产业转移到东道国,尤其是一些资源寻求型外资,会增加东道国的碳排放,降低碳排放效率,众多学者对外资的影响存在争论.本文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国际贸易使得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属地分离,从而会产生碳排放的跨境转移,出口会增加当地的碳排放,进口会减少当地的碳排放,从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取决于进出口的正反作用,从结果看来,国际贸易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效率,原因在于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主要集中于高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带来的资源与能源节约效应大于出口产品带来的碳排放增加效应.

从区域样本的结果来看,东、中、西三个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系数为正,且都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与全国层面的结果相似,但从影响强度来看,东、中、西部的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人力资本水平对东部区域的碳排放效率影响力度最大,这与东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结构是密切相关的,相比较来看,东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高、企业技术水平先进使得人力资本在东部区域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从而能更好地提高碳排放效率.从人力资奉结构来看,各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东部与中部区域的系数为正,但中部区域的不显著,西部区域的影响显著为负,这与全国性的影响截然不同.东部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提升,能有力地提高东部的碳排放效率,中部的人力资本结构对中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无明显作用,西部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降低了碳排放效率,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与人力资本结构发挥作用所依赖的经济环境紧密相关,东部区域的经济结构层次高,有强烈的高学历人才需求,而中西部区域的产业结构层次对高学历人才需求较低,尤其是西部区域,高学历比重提高,但没有相匹配的产业需求,造成人力资本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碳排放效率.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来看,与全国的类似,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碳排放效率,其中东部区域的影响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各区域产业之间技术水平差异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有关,东部区域的技术水平最高,因此东部区域的产业高级化的层次与效应也相应较高,进而东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进速度也会高于中西部区域,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效率提高存在显著的区域特征,且依次递减.与总样本相似,分区域中的人力资本永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叉项影响为负,且非常显著,说明区域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匹配度较差,其中,西部的匹配度最差,中部次之,这表明各区域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无法产生联动发展效应,反而造成了产业结构的固化与人力资本的浪费,从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影响.同样的,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交互项系数为负数,东部区域不显著,而中西区域显著,说明中西部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交互作用对于碳排放效率提升有不利影响,进一步反映了中西部区域的产业结构层次对高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较弱,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适配性差,从而对碳排放效率有消极影响.

从区域样本回归的控制变量来看,东、中、西部人均GDP的增加均会降低碳排放效率,经济规模的扩大,必然引起能耗的增加,从而增加碳排放,降低碳排放效率.煤炭占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也会降低碳排放效率,这与全国的影响是一致的.东部区域的外资有利于碳排放效率提高,而中西部区域的外资显现出消极作用,会降低碳排放效率,这说明外资对中国碳排放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区域经济结构层次高,引进外资的质量与类型也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区域由于其无地理位置优势,也无人才与资本优势,因而中西部区域更多地吸引资源寻求型外资企业,从而不利于当地的碳排放效率提高.国际贸易有利于东部与中部的碳排放效率,而对西部的碳排放效率影响不显著,说明东部与中部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有利于减少碳排放,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高,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碳排放效率提高.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是中国实现对国际社会的碳减排承诺的重要途径,而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理,使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4年中国及各省区的碳排放效率,运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以及两者的交叉项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向与作用程度,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2000—2014年我国的碳排放效率整体稳定,但有下滑趋势,并且区域特征明显,东、中、西部区域的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波动变化,呈递减状态:第二,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人力资本水平均能有效地提高碳排放效率,且东部区域人力资本水乎的影响力度最强,而人力资本结构在全国与中部区域影响不显著,在东部显著为正,而在西部显著为负:第三,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提高碳排放效率,这种作用在全国及区域中均得到体现,并且东部区域的影响程度最高:第四,全国层面与区域层面的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的交叉项显著为负,不利于碳排放效率提高,全国与东部的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交叉项不显著,而在中西部区域显著为负:第五,全国及各区域的人均GDP增加以及煤炭占能耗比重的提高,均会降低碳排放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则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影响方向,有利于全国及东部区域的碳排放效率,而不利于中西部区域的碳排放效率,即“污染避难所”效应在全国及东部区域不成立,而在中西部区域成立.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对全国、东中部区域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西部区域的影响不显著.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碳排放效率:第一,着力加速人力资本水平积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水平的积累能够有效地提高碳排放效率,应当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提高中西部区域的教育投入,同时促进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提高人力资本结构的针对性与应用性,为原创性技术开发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本保障,并且促迸区域间人力资本的流动与集聚,实现人力资本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碳排放效率的整体提升.第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化改善产业结构,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重化工业,尤其要加快对中西部区域的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缩小区域产业技术差距,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生产的清洁化,提高碳排放效率.第三,加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促进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协同正效应.一方面,产业结构内部与产业之间的交互性与复杂性要求人力资本结构与水平的多样化与规模化.人力资本的积累应当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与规律进行迅速调整,有针对性地培育能够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人力资本类型,鼓励企业与学校之间定单式教育,减少特定类型人力资本的供应不足或浪费.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演进有其自身规律,结合当地人力资本状况,运用适当的产业政策提高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适配性.东部区域的高等教育发达、人力资本质量高,可以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中西部区域的人力资本层次较低,初中级的人力资本较为丰富,可以重点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篥型产业,结合区域的人力资本发展状况,设置产业结构发展目标,提高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的适配度,两者共同推动碳排放效率的提高.第四,采取合理的外资与外贸政策.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全国及东部的碳排放效率,而不利于中西部的碳排放效率,说明在中西部的寻求资源型外资居主导地位,中西部对于利用外资的门槛较低,不利于提高中西部碳排放效率,因此,中西部要加强对外资类型的甄别,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的外资企业要严格限制,优化市场环境,鼓励先进技术的外资企业进入,并且要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共同促进外资企业发挥积极影响.同样地,国际贸易也会提升全国及东中部区域的碳排放效率,因此,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先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清洁产品,同时,针对西部区域国际贸易影响不显著的状况,要减少西部区域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技术型产品的进口,从而优化贸易结构,进一步实现中国碳排放效率的整体提升.

该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和实证研究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力资本本科毕业论文人力资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企业管理团队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王希瑶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摘要企业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由多方面共同决定的,其中管理团队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都对企业绩效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科学的分析,对于.

2、 中国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机制的实证 摘要金融化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大多数国家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上世纪末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经济金融化的实施,.

3、 关于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朱书阳(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经济学院,意大利00185)摘要我国产业结构在政策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逐步实现转型 而FDI模式的实施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直接及间接的影响,合理地利用FDI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传统.

4、 要素配置、产业和产业结构基于政府主导的产业战略视角 摘要文章构造了理论模型分析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从而影响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并利用1984 2015年省际数据实证检验了发展战略对于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 .

5、 贸易差额、污染贸易条件如何影响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彭 张文城摘 要 本文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05 年中国与32 个贸易伙伴的贸易内涵碳差额和污染贸易条件,并对其进行分解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是贸易内涵碳“顺差&rdqu.

6、 中国投入产出网络的产业结构变迁 摘 要研究了20002014年中国投入产出网络拓扑性质的变化规律 探测并分析了中国投入产出网络核社团结构的变迁规律 研究表明,“化学和化学产品的生产”产业部门对产业结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