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毕业论文的读书笔记 金色笔记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格式 论文读书笔记要求 会计论文读书笔记 教育刊物读书笔记

关于笔记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河西走廊笔记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笔记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3

河西走廊笔记,本文是关于笔记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河西走廊和河西走廊笔记和笔记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徐金生

峡口古城

岩石风化了,石骨嶙峋,仿佛一层层翻开了的毛边的书页.

在老军乡的石峡口内,岩石壁立,突兀、森然,泛着灰褐色的冷峻,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峻.冷峻的石壁上镌了四个大字,“锁控金川”,寂寥地被风吹着,自明嘉靖年间一直吹到今天,面目有些陆离斑驳.这个被称为河西走廊“咽喉”的石峡口,有个叫陈棐的官员,在翻开的石头书页上写下了文字.四字排成一个田字格形状,双钩刻勒,足有一人之高.近年有好事者以油漆涂饰,却始终未能抵御烈日和暴雨.石头未朽,故而文字不朽.

石壁下是河谷,季节性的,流沙卵石,掩盖了历史深处的秘密,河谷即是旧时行人的必经之路.国道从距此不远处开通后,石峡口成了羊群和牧羊人的通道,偶尔会有不经意间来访的游客,还有夏日不期而至的洪水,以及野鸡、山兔和青羊等野物.

石峡口上的山顶,随着岁月的流逝,风霜凿刻,雨雪侵蚀,已然风化的岩层保持着流水的姿势.岩石在时光里裸裎出各样的态势.这些裸着的石头也有着疼痛的感受吗,会否在黄昏感慨,由高处的坚硬凌厉,离析为片块,再化为砂粒.

山岩之上的山包上,是土筑的长城,兀自立着.汉时的倾倒了,明时的可能会补上,停驻在时光里,断断续续.夹进墙内的芨芨草、茶条、木头撑起砂土,苔痕满布,鸟粪、不明来历的破洞,墙根和背阴处残雪未化,光照不到这儿,土墙半明半昧地在岁月里苍老,虽有友人三五人在侧,却有四顾茫然之感.

一棵树

出城,一路向东,直奔近在咫尺的东山,据说此行目的地在山里,却叫一棵树.

一棵树,同行的阳君去过,他不说他的感受,他知道那里的好,带我们去看那里的好.他开着车子在城外的砂石路上疾驰,我在不断揣测这个奇怪的地方和地名.这地方定是有一棵树,这名字定是来自放羊人,揽沙葱,挖头发菜的人,他们习惯于这样直截了当的命名方式.进山后方向转北,兜了好几个圈子,在一处鹅卵石遍布的河谷,远远看见了一棵树.不对或是说不够准确,应该是几棵树,一颗高大的杨树旁边,紧靠着一棵半大不小的榆树,挨着是挤成一簇的一排小杨树.

一处寂静的山谷,一棵寂寞了许久的树.

停车,走过去,逐渐走近.一种难以形容的沧桑,一种令人压抑的高大.真正的一棵树,地因树命名.

一株艰难生长的树木,树皮和枝条上皴裂的皱纹密布,枝干扭曲地伸向天空,生长在季节河谷拐弯的一处山口边.河风不时吹来,既不定向也无定时,生长在这里,对于一棵树意味着什么,无法描述.一颗树在河谷里孤独发生着微妙的它自身也难以觉察的变化,自内而外有着一种巨大的让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后来发现,一颗树之所以能存活下来,得益于一眼看不见的泉,这眼泉在距树不到百米的山坡上,泉眼已瞅不见,西边离树不远,一条手臂粗的铁管突兀地伸出来,伸进下面一个盖严实的破旧的水泥池子,里面蓄着水,水溢出来,聚成一汪,养活着一棵树,还有一些树.大山深处,这是一种罕见的缘分,幽泉相伴,树是幸福的,存活若干年之后,亦可无悔无怨地死去.

一棵树,有羊.放羊的人,孤独而又执着地在大山里寻找草场,寻找水.一棵树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适合放羊的人生活.依山挖出羊圈,搭起羊棚和简陋的房子,就可以放牧自己的羊群.大山里面,一棵树生长的地方,有鹰飞翔的地方,放羊的人放牧自己的孤独和希望.

抵达心灵的朝圣

车子驶出县城,穿过城西北郊的村庄,穿过野猫山口子,穿过东乐乡大片的石漫滩,穿过老寺庙农场的白杨树林,穿过草湖的芦苇荡和农田,穿过一个又一个居民点后,进入甘州.我不厌其烦描述的是从小城山丹到甘州的一段路程.这段常走的路在最近和好友结伴又走了一次,记忆中却从此难以放下.

即使车速较快,这段前些年一个单程需要两小时车程的路,现在也要四十分钟.我经常往来于这一路程,匆匆由一个县级小城的喧嚣抵达另一个地级城市的喧嚣.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速度和时间决定自己的路程,同时决定了方向.自己的状态始终是工作和为了工作的行走.匆匆行走中的空闲里读书然后写点东西,竟成为一种休息方式.就这也很难得,琐事总是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说来让人有些不信,由小城山丹到地级城市张掖的行政中心甘州区,也就八十多公里车程.不时往返于路上的自己,竟然难得停留在小城,有时即使停下了,也难得安心,难得在甘州的大街小巷自由行走.行走在另一个城市,以相对较慢的方式,心灵宁静的方式,对我来讲竟成为一种奢侈.

假期行走的计划也曾列了许多腹稿.比如先前是想走遍张掖,走遍甘肃.不是坐车匆匆来去的那种走遍.最近又心血来潮,突然想去西藏行走并朝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计划都落实得不够,事实是,自己依旧忙碌在工作里,行走在书里.接到老友积林的电话邀请时,自己虽有一丝犹豫,但还是痛快答应了,不就需要请一天假吗?想想和诗人一同去大佛寺朝圣,还是心向往之,有所期待.

其实张掖大佛寺早些年就去过,因为去得早,后来又去得少,加上距离又相对较近,也没什么能够触动心灵且长存记忆的,总觉得风景在远处,在别处,意识中就淡化了,就无所谓了.

但这次参观结果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我们参观张掖大佛寺的时间并不很长,但给我的触动却非常之长且大,以至于我一个月来脑海中始终不能放下.参观时长大概也就半个小时,在大批颇有成就的作家中,我其实算不得什么人物,自己的感受或许微不足道.但是自己确实忽然被改变,改变得无声无息.是的,一个人的理念会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改变,而且一个人的改变可以是非常安静的.

没有惊异和惊奇,一切都那么自然.面对卧佛时,自己心静如水,不起任何波澜.平时自己总是易于激动,易于动情,而那一刻,自己竟拥有想不出来的宁静.人会在岁月中老去,佛殿会在时光里陈旧,佛像也会光彩不在,但总有不变的东西在其中.心灵需要宁静,更多时候需要一种宁静中的坚守.

解说员告诉我们,这座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初名“迦叶如来寺”,又称“卧佛寺”的寺院,历经明、清两朝扩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曾在浩劫到来时被毁,又在“涅槃”后“重生”.历千年经劫难后依旧存在,这或许也是另一种意义的轮回.陈列馆里珍藏了一部600卷的,用真金书写、绫锦装帧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解说员强调这是真迹陈列.全卷正楷书写,每半页5行、每行17字,每卷卷首置金线描曼荼罗画一幅.在面积为0.16平方米的画面上描绘佛、菩萨、罗汉、声闻、缘觉及诸天护法上百尊,每一尊造像都线条规整、眉目清晰,线条细若游丝、畅如流水.让我叹为观止,疑为天成.大佛寺还另藏有清代金银粉手写经126卷,系顺治初年为补造大佛寺散佚佛经而遍邀张掖名士仿明金经制作,其书画水平更高出明代抄经一筹,世人称为“五彩八宝佛画”,其历史、艺术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面对经卷的那一刻,我的身心被瞬间照亮和洗净.很自然的,一个人就被改变了.经卷给我的信息不仅仅是佛教徒的虔诚,而是一种做人做事的郑重和认真.藏经的略显高大的木柜也陈列在展室内,破旧不堪,据说在浩劫中由一位僧人组织信徒们泥在墙体内,那些价值无法估量的经书才得以保存.

我终于从半小时的参观中走了出来.时间在这时已不存在长和短的概念.自己知道,这三十多分钟足以影响我一生.平素里建构的好多观点在这一刻都荡然无存.我忽然意识到,来到大佛寺这一刻,我不再是与好友一起游览和参观,而是独自做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朝圣.

我不是佛教徒,也无法马上确立自己的信仰,但我已明白,做人一世,能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做人也就是圆满了.比如那些抄经者,经卷或许就是他们一生的事业,经卷的价值来自他们.做一件事,或者一辈子做一件事,你的投入状态决定你的存在状态.

回想这么多年来,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过,摸索过,挣扎过,努力过,奋斗过……也曾想过去远处朝圣,远处去寻找生命和生存的价值.但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大佛寺,自己会突然受到改变.这一刻我知道,人生的寻找有时不需要远行,其实佛若不在你面前,他会在你的心间.朝圣和拜佛,不必去远处.这一点上来说,对于小城甘州,对于天下第一卧佛,我曾有过许多次的擦肩而过.

写到这儿,我又不经意间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部作品,巴西作家保罗·戈埃罗写的小说《炼金术士》.小说写了这样一个离奇故事,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他可以在埃及金字塔附近找到一批埋藏着的珍贵财宝.男孩为了追寻他的梦,卖掉羊群,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历尽千辛万苦和艰难险阻,在一位炼金术士的帮助下,最终来到埃及.当然,在金字塔附近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反而遇到一伙强盗,领头的强盗听罢少年的梦后哈哈大笑,也对圣地亚哥讲了他自己曾经做过的梦:

——两年前,就是在你现在待着的地方,我也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我应该到西班牙的原野上去,寻找一座倒塌的教堂,有个牧羊人经常带着他的羊群在那里过夜,圣器室里生长着一棵埃及榕,如果我从这棵埃及榕的根部挖下去,就一定会找到一批埋藏着的财宝.可是我并不愚蠢,不会仅仅为了一个做过两次的梦而穿越一座沙漠.

——而那里,强盗梦见的那里,正是少年出发的地方.最后,少年圣地亚哥回到了家乡,在强盗头子两次梦见的地方找到了宝藏.但此时,他需要的已经不是宝藏,他终于明白:他要寻找的宝藏就在他心灵居住的地方.

再次来到大佛寺,自己也终于醒悟,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朝圣,不是在远方.其实圣地就在你的眼前和身边.真正意义上的佛,就睡卧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自己需要做到的是:唤醒内心里的佛.

作者简介:华竹,本名徐金生.甘肃作家协会会员,张掖市作家协会理事.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与文史研究.有作品在《诗刊》《星星》《飞天》《时代文学》《诗选刊》《金城》《阳关》《甘肃日报》《张掖日报》等报刊发表.

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河西走廊和河西走廊笔记和笔记方面的笔记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笔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贺兰山笔记(组章) 岩画那些执着于崖间的守候不知道在每一座悬崖峭壁之上安家落户需要多大的勇气,将自己每一次行动的故事写进岩石又需要多少……待猎手的箭在夕阳中发烫,被岩石镀上金色的光,射向贺兰山的心房 从此,古老的贺兰山甘.

2、 《安德烈?瓦尔特笔记》青年纪德的告白 摘要文章以纪德早期作品安德烈·瓦尔特笔记中关于灵与肉的对立和爱与欲的分裂为线索,从小说主人公的个人经历出发,通过细读文本阐述作者关于宗教、爱情和写作的思考,分析作者借助写作探求自我,发掘.

3、 笔记里的哲学 贺知章乞名  唐秘监贺知章①有高名,告老归吴中,明皇嘉重之,每事加异 知章将行,泣涕辞,上问何所欲,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为乡里之荣 ”上曰“为道之要.

4、 读书笔记之我见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条古训,它告诉我们读书只有勤动笔,随时记下心得体会,才能积累语言素材,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体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学生,该怎样做好读书笔记呢有哪.

5、 学诗笔记 一你知道最早使我感到诗的是什么吗是雨滴 在我上学的路上,有一棵塔松,每当我从它身边走过时,它什么都不说 有一天,大概是雨后吧,世界洁净而新鲜,塔松忽然闪耀起来,枝叶上挂满了晶亮的雨滴,我忘记了自己;我.

6、 樊星散文两题:行走中的笔记 樊星,男,1957年生于武汉,祖籍河北邢台 文学博士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的研究 1997年—1998年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