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来日方长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来日方长》的叙事肌理方面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来日方长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9

《来日方长》的叙事肌理,本文是关于来日方长类论文范文和《来日方长》和叙事肌理和肌理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翻开《来日方长》之前,“弑妻事件” 已是众所周知的一处暗礁,你不知道它在书中的哪个部分,但你知道它一定在.我提醒自己用“阿尔都塞式” 的方法去阅读此书:细心一些,从被忽视的地方读出症候;开阔一些, 想想他的“过度决定论”,警惕对他做简单的解释.“一个杀人犯的忏悔录” 也许是这本书吸引人的噱头,但不应该成为遮蔽这本书的帷幕.

阿尔都塞说,唯物主义的实质是不自欺欺人.他无法忍受自己幼年的欺骗引诱手段,也不能忍受自己弑妻之后的被迫沉默,他要在这本书中说出真相.但他说这本书不是日记不是自传也不是回忆录,只是想记录一些“冲击”,是“冲击”给他的存在打上了印记.

我们就从“冲击” 开始,跟随他的叙事进程.

一、暴力:夸张与恐慌

书中的暴力冲击大多隐蔽曲折,仅对阿尔都塞构成刺激,并未被旁观者及时察觉.童年,外祖母多次讲述与死亡、溺水与死亡,曾外祖母粗鲁地站着撒尿,阿尔都塞十分恐慌.成年之后,埃莱娜和其他女友挟着爱情呼啸而来,阿尔都塞无数次住进抑郁症病房.若暴力显现为惯常的样态(如厮打),至少易辨识、可防范.上述暴力却从童年睡前故事里突然走出,或者被爱情诱发,一不留神就造成刺激性创伤.这种暴力很容易被发出者忽略,因此只能孤独承受而难以诉诸他人的理解,于是成为更深刻的暴力.

读者易于接受刀棍棒是暴力,难以接受爱是暴力.亲密愉快的*导致阿尔都塞住进精神病院,异地情反倒让他感到舒适.读者也许会迷惑:阿尔都塞是否“反常”?当然也可能是我们迟钝,等到病入膏肓才察觉爱中的暴力.阿尔都塞高度敏感,稍有苗头就警铃大作,剧烈摇晃,振幅比普通人大.他放大自身的症候,呈现出一些问题:暴力潜藏在哪些表象下面?被何种爱欲裹挟着一起出现?若不是他放大,这些问题就被大多数人糊里糊涂地略过去了.他触动我们自省给他人造成的暴力感,或者思考更普遍意义上人类本身的互相伤害.

但他没能化解问题,他也发出暴力.一种手段是直接攻击.如童年欺凌伙伴,[1]如成年后不顾场合公然发出*挑衅.另一种手段是夸张自己.他建立大量的储备,面包、饼干、巧克力、糖,一百双鞋,还有钱,储备一群朋友,以及一些女人.两种手段都是“过度” ———凶猛过度或者储备过度———失去了精确.“我对自己变得完全衰萎无力的害怕,和我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我的夸大狂,不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2]正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稳定性感到惧怕,才会建立大量储备.大手大脚狼奔豕突的背后不是强壮,是弱小.阿尔都塞的凶猛里有害怕,这一点需要读者细细体察.

1947年至1980年,阿尔都塞犯过15次抑郁症,源于三种害怕:害怕被抛弃(被埃莱娜,精神分析师,朋友等)、害怕在爱情中被人抓住、害怕暴露自己的欺骗行径.

弑妻事件之后他很少公开露面.据说他不打理自己,到高师拜访他的人说他的房间总是凌乱不堪.有论者认为医学和法学双重意识形态禁锢了阿尔都塞晚年的表达,社会视其为精神病患者,他被迫失语.[3]而《来日方长》像是在梳理自己的人生,努力发声.《来日方长》之前,他在写作中与马克思、与哲学、与革命相遇,这一次的写作他与自己相遇.他在漫长回忆与叙述中,意识到自己的夸张是可以停下的.他说自己要接受意外,意外和支出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就是生活本身.从这些叙述来看,他渐渐获得了一种坦然,不像羚羊那样一触而发撒腿奔逃,稍微平静了些,这也许是《来日方长》的写作给予他生活的一点反哺.

二、身体:传唤与发现

意识形态理论是阿尔都塞的哲学标志之一.他在学术著作中谈论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却极少论及家庭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两次涉及都欲言又止.他列举政治、文化、宗教机器如何向公民灌输意识形态,然后表示“家庭机器等也就没有必要再说下去了”.其后,他再一次来到问题边缘,触及家庭对孩子的“预设”、家庭抚养教育孩子的仪式与各种无意识的控制,却又刹车“让我们把这一点也搁下不谈吧”.[4]这两处突然止步,借用阿尔都塞本人的术语,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症候”.有关“家庭意识形态”,他有难言之隐.

所幸这条被掐断的理论线头十余年后得以接续.《来日方长》约有一半篇幅涉及家庭意识形态,作者直接将家庭意识形态命名为人类自恋第四次大创伤, (此前,伽利略一次,达尔文一次,无意识又一次.)他斩钉截铁地指出“家庭的无可辩驳的现实看来正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最强有力的”.

书中有两处感情极为激越.一处他向着朋友高声呐喊,诉说家庭的可怕,“在理所当然有国家存在的民族中,一切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里可怕的、骇人听闻的、更令人厌恶的,就是家庭.” 另一处,他对母亲的愤懑如战鼓般擂响:“我无动于衷?在摩洛哥,是她不去照顾自己濒死的母亲.实际上,那时是我母亲无动于衷.我无动于衷?她用沉默让我离开西蒙娜,我狂怒骑着自行车奔去.实际上,那时是我母亲无动于衷.我无动于衷?她在死去的父亲额头上冷淡地吻了一下就走出去了,实际上,那时是我母亲无动于衷.我无动于衷?我朋友告诉她我杀死了埃莱娜,她一句话也没说.实际上,那时是我母亲无动于衷.如今她独身一人,拒绝阿尔都塞太太的称呼,看见我的巧克力就扑上来.实际上,那时是我母亲无动于衷.”

他摇晃着读者的肩膀,生怕他们听不见.如果读者对此时的阿尔都塞无动于衷,那就漠视了阿尔都塞一生中的重大问题.他把自己的创伤暴露在日光之下,血肉模糊地证明着“家庭意识形态” 的可怕.通过裸呈自己,延伸了之前理论著作中对“家庭意识形态” 的阐述.阿尔都塞曾经指出,只有由所谓“因素” 在所有的事件中特意挑选出来的那部分事件才是历史事件.[5] 《来日方长》当然也是他对于事实的挑选.有论者做了一个抒情式比喻:“童年在阿尔都塞的自传中不是对于故乡的追忆,也不是对亲人的追思,它必须被精神分析学家的牙齿咀嚼一番才能留下芬芳.”[6]

他对母亲大声呐喊,其根源在于母亲对他曾持续不断地“传唤”.他挑选出一些童年细节作为精神分析的佐证.比如弗洛伊德注意到孩子从被孕育开始,就有人按照模子来期望他.在阿尔都塞身上, “路易” 这个名字意味着母亲对“初恋”形象的寄予和召唤.母亲按照对恋人路易的期待,传唤儿子路易成为一个洁净的人,不允许阿尔都塞踢足球,怕小偷,怕脏东西,怕遇上不纯洁的人.阻挡他观看发情的牝马和家禽,在被窝里搜寻他的痕迹,阻止他去追寻爱慕的女孩.阿尔都塞的种种被审查、和阉割.大多数时候,他正如他母亲所的那样文静,服从着母亲安排好的“高雅的” 教育.

“意识形态把个人传唤为主体……所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就在于把具体的个人‘构成’ 为主体.”[4]361在这样的家庭意识形态当中,阿尔都塞明确觉察到自己被扭曲.母亲的“传唤” 过度抑制了阿尔都塞本来的,他能够熟练地使用手法爱别人和被别人爱,但这一切都是按照母亲的来的,是靠欺骗得来的.他不是活生生的他自己,而像一个死人.他试图用身体反抗“传唤”.母亲恐惧脏东西,所以阿尔都塞对脏东西抱有好感.母亲阻拦他的,所以他骑自行车拼命去找女孩子.

《来日方长》为我们勾勒了童年的“故事”,提供了“家庭意识形态” 的一个样本,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文本对阿尔都塞毕生的哲学理论架构进行了有效填充.此前的《保卫马克思》是他从理论角度和革命角度对马克思的思考.《来日方长》显示出他接近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原因,即身体的感触(气味的,肌肤的,劳动的).童年阿尔都塞的身体被母亲分割.和外祖父在森林里,种种气味浮现,他找到了确定的身体存在.战俘时干体力活,他感受到个人的亢奋.斯宾诺莎关于身体的理论也打动了他———要成为一个身体,要在自己的身体里存在.

实现自己长期被母亲压抑或审查的那些,要加入游行中去.母亲的是哲学的思辨的理论的,而他自己的是实践的,把主动勤劳的身体摆在被动、思辨的意识之上.

身体是冲动,是开放,是无偿的馈赠.外祖父、战俘营、田间、街道,唤醒了他真实的身体.他清清楚楚地说: “我在遇到马克思主义时,正是通过我的身体对它表示赞同的.” 这句话非常动人.他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结不只是学者身份的理论联结,亦是来自肉体的高度认同.他用身体与马克思主义深情拥抱.身体,是他反抗家庭意识形态“传唤” 的武器,也是他重新发现自己并且思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路径.

三、情感:完整与馈赠

我们要关心,阿尔都塞在什么状态下惊恐,什么状态下安定.童年,母亲可怕的“传唤” 如影随形,其他人的爱零星闪现.苏菊*与他拥抱亲吻,外祖父让他自由攀爬,神父对性饥渴性行为没有病态好奇,不像母亲那样搜寻孩子内心.在农庄,人的气味、劳动和叫喊让他安定.13岁和一个小男生同病相怜温存拥抱感觉到惬意……他对爱有了最初的观念: “每当得到馈赠又无须回报,这就给了我真正存在的证明.”

成年,爱情让他惊恐,战俘营让他安定.他在战俘营感受到劳动的文化,且被铁丝网包围,每天点名,防止了危险.医院也让他安定,他因抑郁症受到护士医生照料,确信自己不会被抛弃.还有,巴黎高师对阿尔都塞是母腹一样的“茧”,医务、后勤、学生、图书馆都很方便,32年如同隐居.

如果别人馈赠于他而不从他那里攫取,他就获得安定.他自己缺乏向外馈赠的能力.他说他身上的无动于衷无力真爱是从母亲那里沾染来的.

《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说有些人宣称马克思是一个整体,似乎像马克思那样去历史地考察马克思的青年时期会使我们失去整个马克思.今天,一些研究者回避弑妻事件,似乎对弑妻事件的剖析会失去整个阿尔都塞.另一些研究者简单定义弑妻事件,将其压扁为“一个哲学家杀人” 的结论.在阿尔都塞看来,这都不是唯物主义.阿尔都塞曾从“断裂” 入手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转折,《来日方长》延续了这一思路,从自己的抑郁和躁狂(以及“弑妻”)入手研究情感问题的症结.他为这个症结给出了部分答案:唯有不被阉割,身体和心灵的完整性方面不被损害,才可能给他人馈赠.

全书临近结尾,他以“馈赠” 作为“爱”的关键词.他说: “爱不是采取主动以便对自己不断加码,做出夸张,而是关心他人,是有能力尊重他的和他的节奏,不要求审美,只学会接受,把每一项馈赠当作生命中的惊喜来接受,并且有能力给别人同样的馈赠和同样的惊喜,不抱任何奢望,不做丝毫强迫.总之就是自由而已.为什么塞尚随时都在画圣维克图瓦山呢?这是因为每时每刻的光线都是一种馈赠……”

他平稳而优美地抵达了这里,来时走过两条路.一条是他承受的外在“冲击”,另一条是他开启的内在“发现”.前者包括暴力冲击、家庭意识形态冲击等,后者包括身体的发现和情感的发现等.两条叙事线索交替出现,起初,前者将后者撞得东倒西歪.渐渐地,后者稳健起来,找到自己的节奏.最终两条线索共同扭合为一个坚实的结论:“爱是自由的馈赠.”

这句话是他全书的结论,也是给读者重要的馈赠.这个结论与他讨论暴力和身体的思路保持了连贯,和他全部的意识形态理论也能融洽相嵌.就好像他此前的著作无声无息地留出了一块空地,正好让这本书填上了.暴力中的夸张,身体的被“阉割”,以及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教育、家庭、媒体来调配和控制人们的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地位,损害了人们的完整性和自由,实现不了真正的自由馈赠.阿尔都塞一再揭示那些隐蔽的“冲击”,我们应该明白,他的愿望不止于写一本回忆录.这本书于是有些奇特,有那么多郁郁葱葱的生活细节,却依然具备了深刻的哲学思辨精神.道格拉斯·约翰逊在英文版《来日方长》序言里向阿尔都塞致敬:“他最后的岁月充满了难以忍受的悲伤.他的自传,就其对一个受害者的描述而言,是伟大而高贵的”.[7]

我们跟随着阿尔都塞来到全书的最后一页,看到他说“我感觉自己从未这样年轻,即便一切都快结束了.是的,毕竟来日方长”.他似乎给了读者一颗定心丸,告诉读者可以安心合上此书.他的躁狂抑郁症好多了,他的未来清澈通透了一些.然而,此书之后,他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顺.对阿尔都塞来说,写作此书的确是一种治疗,但精神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裂痕,不可能被完全抹平.写作的治愈功能是有限度的.

感谢阿尔都塞以一生的伤口告诉我们:爱不是夸张自身,也不是奢求他人.他警醒读者辨识自身的暴力、身体、情感,细察自身的摇摆、怯懦和过度,试着理解爱与孤独,敢于自由馈赠,没有担保地面向未来.

(本文为陕西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口语表达课程改革与探索” 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BJ11-21.)

注释

[1] 柯林·戴维斯在文中提到《事实》中的两次欺凌行为和杀妻存在相似关联,对埃莱娜的谋杀使他童年的那些谜的意义豁然呈现.参见柯林·戴维斯.阅读与自我阅读之中的阿尔都塞[J].赵文译.上海文化,2009(1).

[2] 未标注引文均出自《来日方长》,不再一一标注.

[3] 李三达观点相反,认为阿尔都塞是国家机器的受益者,弑妻能免于刑罚,正是来自法律的有效辩护.我认为意识形态对晚年阿尔都塞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保护也有钳制.参见李三达.阿尔都塞的杀妻与被弑[J].读书,2014;俞吾金.一个批判的忏悔:晚年阿尔都塞的生活与思想[J].河北学刊,2002(6).

[4] 这两次欲言又止,参见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A].陈越主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344,367.

[5] [法] 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10.

[6] 李三达.阿尔都塞的杀妻与被弑[J].读书,2014:91—96.

[7]LouisAlthusser,TheFutureLastsForeverAMemoir,Edit.OlivierCorpetandYannMoulierBoutang,Tran.RichardVeasey,NewYork,TheNewPress,1993,vixviii.王立秋试译, 参见https://book.douban.com/review/3078036/.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陈琰娇)

点评,上文是关于来日方长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来日方长》和叙事肌理和肌理相关来日方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莫里森《宠儿》之叙事策略 一、前言莫里森是美国非常著名的非裔女性作家,同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的文学作品之中所采用叙事策略拥有明显特征,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而且以其非常深厚文学表达能力得到了读者们的一致认可与青睐 .

2、 《白雪公主》的非线性叙事策略 美国小说家唐纳德 巴塞尔姆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长篇小说白雪公主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它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标准,采用碎片和拼贴……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表现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后.

3、 红色经典情绪记忆从《苦菜花》中看革命宏大叙事下的爱情失语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0605601自从有记忆以来,我们所能听到的红色歌曲如北京的金山上和看到的红色经典电视剧如小兵张嘎,都给我们留下一种很刻.

4、 从《暗花》看九七后香港电影的寓言化叙事 摘要暗花彰显了游达志的鲜明风格,是银河映像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它不同于香港其他同类警匪电影,它是一部阴冷的电影,阴暗的光线、紧迫的剧情与人物内心的挣扎,让片中所有人都带有阴冷的风格 导演用犀利的影像展现.

5、 《耶路撒冷》的叙事模式 朱虹 辽宁大学文学院摘 要耶路撒冷是徐则臣的长篇力作,在叙事模式上有着明显的创新之处,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文学现代面向的自觉拓展,作者凭借对故乡、对世界、对于生存现实的特殊经验与敏感把,进行着与现实变革密.

6、 《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视角 内容摘要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就是指小说叙述者与他所讲述故事之间的一种关系,这是作者讲述故事的一种策略,其目的就是有效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写作意图,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读者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而林黛玉进贾府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