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农业期刊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大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大学心理论文 农业期刊有哪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东北农业大学法学毕业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封面 华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模板 华南农业大学论文模板

农业大学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站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农业经济和农村问题东北农业大学郭翔宇教授学术成果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农业大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8

站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农业经济和农村问题东北农业大学郭翔宇教授学术成果,该文是农业大学类论文范本与东北农业大学和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1个人简介

郭翔宇(1965—),黑龙江省通河县人,经济学博士,东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四个一批”人才,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专家评估委员会委员兼农林专家组组长,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宏观经济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农业经济与管理》杂志主编.

1989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系做访问学者.1992年7月于东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94年晋为讲师,1996年晋为副教授,1998年晋为教授,2003年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2010年任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2014年转任副校长.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和教育部、农业部、黑龙江省各类部省级及横向课题40余项;在SSCI、EI源国际期刊和《光明日报》《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国内权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编出版编著14部,主编全国农业院校规划教材3部;科研成果获全国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出席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东北亚农业与农村发展国际论坛、农村合作经济与地域振兴国际研讨会、中俄大学校长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多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主题报告.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典型试验与示范,积极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和参考建议,有关研究成果在促进地方农业与农村发展实践中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得到王宪魁、王巨禄、张效廉、吕维峰、于莎燕、孙尧、申立国、李延芝、符凤春、孙东生等十余位省部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多次批示.作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调研、专家研讨和协助起草工作,代表黑龙江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草案试拟稿);作为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宏观经济专家组成员,经常参与省委省政府重大经济决策的调研、论证、咨询等工作;作为黑龙江省委宣讲团成员,先后到各地市和企事业单位宣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研究生导师,1997年以来,指导硕士研究生56人、博士研究生47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3人,其中外国留学生5人,1篇博士生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篇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主要学术研究

(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农村合作经济与供销合作社改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提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深化农村改革新的突破口,是把小农经济纳入农业现代化轨道的最佳组织载体;提出“第二次农村合作化”观点,建立了二次合作化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和推进思路;建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营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综合评分法实际测算了运营效率水平,并运用AHP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排序,研究确立了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与制度安排;运用DEA方法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用水户加入意愿及影响因素、显存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进行研究,从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角度对农机合作社与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进行研究;对农民合作社立法与修法问题进行研究,曾参加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农民合作社立法与修法调研座谈会,代表黑龙江省协助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草案试拟稿);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优化与利益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主动融入并逐渐成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主体,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绩效优化的根本途径,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他主体的利益协调需要构建政府扶持、市场机制作用和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运行机制;站在农业经济角度对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阐述供销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黄金时代”及其经验与有益启示、曲折历史阶段及其教训与可借鉴之处,通过客观剖析供销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障碍因素,研究提出了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出发点、目标及对策措施.

(2)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及其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研究,出版《农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专著1部,发表相关论文14篇.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交易费用两分”范式的理论框架及其科学性,即总量交易费用等于单边交易费用+结构交易费用,单边交易费用等于市场交易费用+制度补偿费用+外部性费用Ⅱ,结构交易费用等于公共制度费用+外部性费用Ⅰ,提出了“交易外部性”和“内部发展权”两个概念的理论存在性,提出并检验了一个农地流转外部性定价的计量方法;基于“交易费用两分”思想分析了农地流转在市场层面市场供需和形成的影响因素,在理论上演绎了正单边交易费用作用下农地流转的供需决策及其均衡、农地流转交易双方的博弈和的形成机理;针对农地雇佣生产的独立存在,构建了农地雇佣生产的两任务委托—*模型,模型表明:合约最优激励系数决定于雇工边际努力成本、任务劳作风险、任务间的互替性和雇工的风险规避度等因素,雇工的最优行动受两任务对应的激励系数的影响;对东北地区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效应进行分析,从转入和转出农户两方面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对农户之间分散流转、家庭农场流转、农民合作社流转、企业参与流转等4种不同农地流转模式促进农民增收的绩效进行比较,对东北地区农民收入及其结构进行动态分析,并定量测算了各项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程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东北地区农地流转、经营规模对农民收入影响及其程度;重点研究提出了东北地区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的政策组合及配套措施: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体系,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经营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资金短缺难题,创新农业保险服务、增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加强法制建设、引导土地流转规范化有序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对土地的生存依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土地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强化土地整治管理、实现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有效对接.

(3)从基本理论与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实践与经验、难点与重点政策、物质装备与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制度安排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研究,出版《现代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编著1部,发表相关论文25篇.在总书记考察黑龙江强调走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子时,提出黑龙江省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不能忽视现代农业发展,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黑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核心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使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的黑龙江大米;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目标,努力实现农民收入提前翻一番;要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以建设现代农业3大体系为抓手,对于黑龙江省来说,要坚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方向,以大产业、大服务为主要内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大农机、大科技为主要手段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大组织、大规模为主要途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农业机械化与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了灰聚类评估,对农业机械化与粮食生产能力进行了多维灰关联分析,测算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4)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及优化问题,出版《比较优势与农业结构优化》专著1部,主编出版《结构调整与县域经济发展》编著1部,发表相关论文15篇.运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和农产品综合优势指数法,从资源禀赋、生产、加工和贸易等层次,对国内各省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亚麻、马铃薯、蔬菜等12种种植业产品和猪肉、禽蛋、牛奶等7种养殖业产品比较优势进行了定量测算,并进行了排序;基于黑龙江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状况,提出了结构优化的方向,并对主要农产品生产进行了区域布局;建立了农业结构优化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原则、重点和政策建议.

(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马上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主编出版《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著作1部,相关论文17篇.较早发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2005),界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分析了新农村的特征,提出了实现路径;从新型农民、发达农业、和谐农村3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建立了新农村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确立了新农村综合评价模型,并对31个省份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民的主体地位与政府的主导作用、现代农业发展与非农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发展与城镇化等方面以及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建设新农村与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

(6)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之后,立即展开相关研究,出版《统筹城乡发展:理论、机制、对策》专著1部,主编出版《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编著1部,发表相关论文7篇.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的政策倾向,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动态过程,是新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新的总体发展思路,是新理论、新模式、新道路等理论观点;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设计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居民就业、财政投入、社会发展、教育与科技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机制、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财政投入机制、宏观协调机制、立法与政策保障机制,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7)在2000年前后和2010年之后两度集中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出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探索》专著1部,发表相关论文18篇.深入研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应选择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为基础,以“合作组织+农户”为主导,以“政府+农户”为依托,以“公司+农户”为补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从竞争、利益分配、约束和激励等方面构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运行机制;针对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分析了制约因素,构建了长效机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进行了博弈分析,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模式进行了评价;对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选择、设计了相应模式与机制.

(8)在20世纪90年代,对农业比较利益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发表相关论文7篇.在界定农业比较利益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比较利益特征和驱动功能,建立了农业比较利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用以对不同层次农业比较利益变化及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辩证地分析了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经济影响,同时探讨了造成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状况的原因,提出了农业比较利益均衡化及其实现途径和措施.

(9)在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与农业问题的同时,也对国外农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对供销合作社、创汇农业、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农业与农村发展以及环境变化与农业合作社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从中提炼出对中国的有益启示和可借鉴之处,发表相关论文4篇;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管理、农业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政府支持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既总结了它们的共同特点及其启示,也分析了它们的不同特点及其可借鉴之处,发表相关论文7篇;对亚太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与教训、欧美农业合作社的资金筹集方式演变、美日法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政策制度、某些典型国家的创汇农业发展等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发表相关论文4篇;对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发表相关论文5篇.

(10)党的十四大之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省级政府调控理论和政策、经济计划及其转变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先后主编出版《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等相关著作3部,发表相关论文15篇.较早(1993)地“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主编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一书是国内最早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管理问题的著作之一,它“初创起一个较为系统的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体系和该学科的基本框架”(韩枫,1993);针对于光远先生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的观点与其商榷,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而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的和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提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的所有制关系+以按需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关系”(1999);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具体模式上应该是“国家导向型”的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国有制经济为主导,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前提,以国家法制为保障,以国家的社会保障为补充(1999).

此外,在农业发展战略与农村改革、农民收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就业、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农产品贸易、畜牧经济、县域经济、创汇农业发展、农业教育与科技创新、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编出版《经济管理与“三农”论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前沿问题研究》《农村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2004,2005,2006,2007,2008)等学术专著和编著1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

3未来学术研究方向

郭翔宇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与管理、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合作经济.近期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将重点研究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与绩效、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体系创新、农地流转与农民增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与政策调整等问题.

此文结束语: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东北农业大学和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农业大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农业保险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孟志兴,苏国贤(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人才的供给必须遵循人才需求的市场规律 目前,社会对保险及农业保险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在学科领域方面,农业保险还处.

2、 2019中国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 2017中国经济走势与宏观政策2017年中国经济将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趋势,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徐洪才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2017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

3、 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摘 要近年来,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的发展 在国民GDP 增长中,房地产业增长值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逐渐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得到大幅度增长,房价的不断变化对国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巨.

4、 国家统计局公布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9中国经济交出靓丽成绩单 1月1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 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 经初步核算,2017 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27122 亿元,GDP 总量在2016 年站上70 万亿元台阶后,首次突破80 万亿元大.

5、 组织氛围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摘 要 文章借鉴美国ClimateQUALTM的成功经验,在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本地化改造的基础上,探索国内图书馆组织氛围量化评价的方法及应用效果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2011年开展首轮图书馆组织氛围测评.

6、 高校图书馆文库建设*以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潘香岑(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11086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库建设;特色馆藏摘要文章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文库建设的背景和建设思路,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沈阳农业大学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