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散文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母新的花儿(散文)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散文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4

母新的花儿(散文),本文是关于散文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花儿和散文和母新相关论文如何写.

那时候,在乡下,有前中后三进的大院子.

父亲喜欢在后院里种树.桃树、杏树、梨树、李子树、苹果树,还有一棵小小的樱桃树,父亲种的树都是能结果子的树,父亲注重的是怎么填饱孩子们的肚子.

奶奶喜欢在前院里种菜,白菜、萝卜、大蒜、小葱、芫荽、豆角、韭菜.奶奶的菜园子是最见经济效益的.没有荤腥的饭菜,清汤寡水,撒上一把芫荽叶子,味儿立马就变了.有亲戚来时,奶奶总会去菜园里割一撮韭菜,用这一撮韭菜炒和着多半白面的鸡蛋饼,那味儿,仍旧很香很爨,似乎比今天纯纯的鸡蛋炒韭菜还要香.有时候,父亲正吃着饭,没有下饭的菜,就让姐姐拔根新蒜来,蒜还嫩着,蒜头儿还没长结实,父亲咔嚓咬一口,裹着一大口面条,吃得香极了.我们最喜欢吃的是水萝卜,白的红的,樱桃一样的“樱桃萝卜”,还带着水气和泥土,在衣襟上一拧,放进嘴里,咔嚓一咬……至今都记得那甜嫩馨香的口感.奶奶经常拿小白菜“盖白”,清寡的汤面里,剁几朵儿白菜叶下去,青白分明,再淋几滴辣椒油,便“色香味俱全了”.

母亲会在奶奶的菜地和父亲的树行里,挤出些位置来,种上自己喜欢的花儿.奶奶和父亲起初并不十分反对母亲种花.不过,在母亲为种花左思右想颇费周折的时候,奶奶就有点看不惯了:“花儿能比饭好吃吗?花儿比吃饭还重要吗?”“啥花儿不都是个花儿么,用得上费这么大周折?”

奶奶也种花儿,奶奶可不像母亲那么大费周折,碰到什么花种子,就撒下去,只要长出来的是花儿(有颜色的),奶奶都喜欢.奶奶称呼花儿就像按照人的长相称呼人一样.四窝子猴儿、三矬棒儿、悬头崖卜楞(这里的崖读ai,卜楞就是突出的意思)……一听名字就会想到这些人的特征.因此奶奶嘴里的“八瓣梅”,肯定是八个瓣儿的梅儿了.奶奶嘴里的“夹竹桃”肯定是夹着珠子的桃了.可不是吗?红红的花蕾一颗一颗镶嵌在绿叶中间,像极了紫色的小珠子,叫“夹竹桃”真是十分贴切又形象的.可母亲却告诉我这种树叫“碧桃”,那种花儿叫格桑花儿.这完全让我糊涂了,不知是奶奶错了还是母亲错了.

不过我还是喜欢奶奶嘴里的那些花儿.母亲口中的花儿总显得文绉绉的,即使是我非常熟悉的花儿,给母亲说起来却觉得好像是在说别的什么花一样,就像上了学的疯小子傻丫头,一下子从“三扑棱”变成了“王大成”,从“秀蛋儿”变成了“李秀娥”,遥远而又陌生.

比如奶奶口中的“一丈红”,那是一种人高马大的花,大朵的、多层的花有拳头那么大,间生在高大的杆儿和肥大的绿叶中间,渲染出一种非常繁华和俗艳的感觉.好像一个朗声说笑、大步走路的女子,穿了大红大绿的衣衫.很容易让人想到《水浒传》里粗犷、豪放、孟浪的女子——“一丈青”.

这种花儿极为耐旱,花期很长,不挑地方,只要有土壤,不论在田埂上还是沙地上,只要你撒了它的种子,都会长出来,从春天发芽,到五六月份开花,一直到霜降以后,才渐渐枯败,枯败而不凋落.如果在菜园或者场院里种上这种花,就很容易形成一堵花墙,像篱笆一样起到遮挡和美化作用.我想这就是奶奶称之为“一丈红”的原因吧.而母亲却把它叫做“淑姬花”.这只是个音,这两个字是不是母亲口里的那两个字,我不知道.写成“淑姬”是我的一厢情愿.在农村有许多女孩子一上学,老师就给起个带“淑”和“英”的名字,我自做聪明,觉得花儿往往是和女人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就想当然地写成“淑姬”.后来母亲看了我写的文字纠正我说这种花儿叫“熟季”,也叫“蜀葵”.“‘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里的‘园中葵’就是蜀葵.这种花儿麦熟季节开放,又叫熟季花.母亲一板一眼地指正着我的错误.这种指正常常让人感觉到母亲的鹤立鸡群,甚至感到母亲的“能”.不过这次指正却让我惊诧,原来“淑姬花”就是蜀葵呀!原来奶奶口中的“一丈红”就是从诗经、从汉乐府里走来的蜀葵呀!不觉哑然失笑:一丈红仿佛活在当下俗世烟尘里的邻家女子,而“熟季花”却活在久远的历史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窈窕淑女.

也不觉对母亲有了些许的理解和同情,打小读古书的母亲,在奶奶和父亲眼中有点“别样”的母亲……她的内心里是不是也会有着一些无人知晓、难以言说的寂寞呢?!

母亲到底喜欢什么花?似乎不好界定.比如即使是墙缝里长出来的小小的绒毛似的苔藓植物,母亲也会眯了眼睛看大半天,然后用怜惜的口吻说:又绿了.还把大田埂上的狗尾巴草折回来插进花瓶里.奶奶说:这算哪门子花呀,草胡子一个!母亲却从这里挪到那里,即使干枯了也舍不得扔掉.

母亲又似乎对花儿很挑剔,她从来不种奶奶喜欢的那些大红大绿大俗大艳的花儿.也不像奶奶,拿了花种子就随意地撒,撒到哪里算哪里,长到哪里算哪里.

母亲喜欢在院子里做出一些规划来,再种花.比如母亲如果在东墙角种一树牡丹,就会在西墙角种几棵芍药.让东西墙角的花儿遥遥相对着.母亲种花也极为讲究季节,尽量让春夏秋三个季节里都有花可看.母亲种花也极为讲究品质,比如菊花就有夏菊、秋菊、金盏菊……母亲喜欢一年四季都有花.那冬天里的花在哪里呀?母亲就会说:雪花呀!飘飘洒洒、悠悠哉哉,不是最好的花吗?

奶奶听了直撇嘴儿.我知道,奶奶又嫌母亲“能”了,“嘁嘁嘁,啧啧啧”,奶奶不说话,只是发着声.奶奶压根儿就不能认同母亲.自从爸爸离了奶奶中意的媳妇,娶了“洋学生”的母亲回来,奶奶肚子里的气就一直没有顺过.“中看不中用的,一天病病歪歪,神神叨叨,念书多能顶个饭吃么!”我曾不止一次听见奶奶和邻家婶婶、奶奶们聊天时说起母亲.

母亲种花也极讲究颜色,比如种牵牛花(母亲称作“夕颜”的花儿)就单种深紫色和深蓝色的,绝不种那种粉红和粉白的.而那种大朵大朵的牡丹花,母亲却喜欢白色的,嫩白如玉的花瓣中间有紫色的花托和的的那种.整个牡丹怒放的时候,院子的东北角就会一片灿白.

奶奶每次从院子里走过,总要数落:白斯郎匡的还能叫做花儿么?

母亲喜欢在大门口,大墙根儿处种一丛兰花(奶奶叫它马莲花或者马兰花),让大墙根儿也有一份风姿绰约.兰草并不需要打理,只要是阴湿的地方,一年一年繁殖,很快就会成为一大丛.

除了种花,母亲也喜欢绣花.给我和姐姐的衣裙上,给人家过满月的小宝宝的红布鞋上,给奶奶们的青布鞋面上都会绣出一朵两朵的花花草草来.比如,五瓣儿的桃花,四瓣的兰花,多层的牡丹花.母亲轻挑慢捻,飞针走线,不一会儿就绣出花的轮廓来.奶奶虽然不喜欢母亲的“穷讲究”,却对母亲的手艺啧啧称赞.总是在转娘家的时候喜滋滋穿上母亲给做的绣花鞋,那一双穿了绣花鞋的小脚蹬在铁镫里,在驴肚子上颠来晃去,格外耀眼.逢人就夸耀:这是我儿媳妇做的.

母亲最喜欢绣的是兰草和兰花.这兰草和兰花上总有一只蜻蜓或者两只蜻蜓遥相呼应着.我见到母亲绣得最好的花是爸爸的枕头套子.深浅厚重不同的绿色,勾勒出兰叶儿的韧劲儿,深紫浅紫,不同的紫色,勾勒出兰草的温柔驯顺,风轻吹,草微拂,花蕾含苞欲放,灿然而笑.而远处,一对嬉戏的蜻蜓栩栩如生.花束依着一块青色的巨石,在巨石旁边有一行字:“折茎卿可佩,入室自成芳.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我一直以为这首诗是母亲写给父亲的,因为诗里巧妙地嵌进了母亲的名字——“佩兰”.等我偶尔读到南朝粱萧詧写的《咏兰诗》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是有出处的.突然就有些心酸:不知道只读过几年扫盲班的“老革命”父亲有没有真正读懂过这首诗,读懂过母亲的心意!而我——母亲的女儿,却在自己也步入知天命的年龄时,才似乎多少体悟到了母亲的心意和心境,追求和不甘.“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母亲和奶奶唯一能够达成一致的是对“金针花”的认可.金针花常常开放在奶奶的菜畦上.高杆儿,开黄花.因此,奶奶喜欢叫它“黄花菜”.在奶奶看来,这花的可贵之处是可食可用,可食用的东西可不就是“菜”吗?在黄花欲绽而未开之际,奶奶会及时采下黄花,用滚水焯了,拧干水分,凉凉、晒干,就成了冬季里营养价值极高的一道好菜.这种花儿也似乎极容易生长,一年一年繁殖,冬天并不需要挖根保存,不几年我们家的菜畦上,上房台阶前面就都长满了黄花菜.因此在整个夏天,奶奶就热衷于采、焯、晒她的黄花菜.

母亲当时有没有念叨“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或者“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的句子,我不知道.母亲有没有讲解“金针花”也叫“萱草”,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讲解过“萱草花”也叫“忘忧草”,也叫“母亲花”的意思,我也不知道.不过,凭着母亲凡事总有个“来头”的一贯作风,我想,她之所以认同金针花,一定是因为金针花所代表着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母亲花”或者“忘忧草”的意义吧.要不,母亲怎么会在奶奶去世之后、在父亲去世之后、在自己独守老院子的时候,斩除了几乎所有自己喜爱的花儿而唯独留着这根系庞大的萱草花呢?

我常常想象,白发的母亲在那些日益庞大的萱草队伍里穿行的情景,她的神情是不是非常相似于当年的奶奶?奶奶当年是为了温饱,而如今的母亲根本不用为“温饱”而操心,却同样热衷于打理她的“金针花”.

母亲常常坐在北上房高高的门台子上,盯着园子里的萱草花出神.

母亲的腰身有点佝偻,目光有些呆滞,她已经不复是那位喜欢种花,喜欢吟诗,喜欢绣绣兰草的浪漫的母亲了,已不复是一笑就把自己的双眼笑成美丽的月牙儿的母亲了.也没有人和她作对,认为她“能”得有些过火,也没有人需要母亲一遍一遍纠正,甚至也没有人和母亲辩论了:花儿么,就是个花儿,用得上那么费心思吗?或者,白斯郎匡的还能叫做花儿么?

母亲已经改变了许多习惯,却总是牢记着在每个夏日的清晨提上竹篮,去采那些欲开未开的萱草花,经过焯水、晒干、制作成冬天里做长面用的金针菜.再把这些金针菜捆成小捆,穿成一串,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风干.

在知道我和哥哥买了大房子,有了一个小小的花园之后,母亲兴冲冲带给我们的礼物就是萱草根,她替我们把那些干枯的根种进我们的小花园里.第二年,那些看似干枯的根很容易就发了芽,长出了葱葱的叶片来.

而我发现,七十八岁高龄的母亲,已经很久不把萱草花叫做萱草花了,她已经习惯了叫它们——黄花菜.

上文结论:这篇文章为关于散文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花儿和散文和母新相关散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祖先居住的地方(散文) 一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村庄,是因为族里一个奶奶去世了,妈妈下了死命令,要我们兄妹几个必须回去奔丧,因为我们都是她一手带大的 说起这个奶奶,其实她并不是我们普米人,据说她来自遥远的叽都一一当然现在看起来并.

2、 倾空一生积蓄(散文) 1上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夏天有些闷热,我去打密河大桥工地打工前,父亲就请人在家做棺材了 做棺材的木料是前些年我刚进县城读高中时就备下的,不到六十的父亲似乎早就期待着这一天了 凑了一笔钱把我送进大学后,他.

3、 从黑石关到砖砦(散文) 作者简介鲁枢元,生于河南开封,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论著创作心理研究超越语言……在学界引起强.

4、 梦回萧关(散文) 初冬周末的一个下午,几位朋友相邀去瓦亭古城,一呼即成 驾车从固原市区出发,一路顺清水河谷向南,经二十里铺,翻越开城梁,进入泾河流域 沿河绕过青石嘴,只见河谷逐渐变窄,山势渐次陡峭险峻,此地名曰牛营子,.

5、 或欢愉,或绝望(散文) 天际处的那抹红色出现又暗下去,忽然有风吹来,她的心里倏然一惊,难道即将消失的太阳把凉意送过来吗她的全身冷下去,不能动弹 好一会儿才意识到是她想多了,这不过是头顶的风口吹出来的风,她迅速地伸手把它关上,.

6、 我在读书(散文) 去鲁迅文学院学习不久,周末同学们相约去书店淘书 第一次,我们去的是清华园附近著名的万圣书园 万圣书园旁边的超市地下一层还有一家书店,万圣书园的对面则是豆瓣书店 进入万圣书园后,“我扑在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