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发表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教牧学毕业论文 柳欣学术论文集 柳青相关论文 柳毅传开题报告范文 柳艳兵论文 写柳宗元成就小论文

晚风拂柳笛声残怀念牧笛先生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晚风拂柳笛声残怀念牧笛先生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发表论文 原创主题:晚风拂柳笛声残怀念牧笛先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5

晚风拂柳笛声残怀念牧笛先生,本文是关于晚风拂柳笛声残怀念牧笛先生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和牧笛和柳笛和晚风类论文范文素材.

北京/崔宝国

那年 ,偶然在一张《榆林日报》上看见一篇怀念先生的文章,才知道先生已经去世了.这让我痛苦莫及.总想着有机会去看望先生,现在只能在梦里了.

我幻想着:红格丹丹的太阳照耀着陕北的山峁沟畔,春风送来婉转悠扬的牧笛声.山坡上,牛羊也支楞着耳朵,听得忘了吃草;蓝格茵茵的天上,白云也停住在静听.崖畔上,山丹丹在笛声中红艳艳绽开;圪楞上,苦苦菜在笛声中绿蓁蓁长壮.沙柳条婀娜多姿在笛声中起舞,拧条花串串金铃在笛声中摇曳……山雀啁啾,乳燕呢喃,小河里蛙声颤音和鸣……一支神奇的牧笛让我心驰神往……

可惜如今梦也梦不到了……

屈指算来,先生走了有九年了.今年是先生诞辰八十周年.

先生和我最后一次联系,是在1990年.先生在《文艺报》上看到我写的一篇短文,特意写信给在宁夏的我,夸我“读了研究生就是不一样”.当时我从东北师大读完研究生回来不久.

1982年陕西师大毕业时,为工作分配焦虑.思来想去,能为我出主意的也就是先生.夜里打长途电话给先生求教建议.先生说先回榆林,然后相机行事.他所在的地区文联,为我留着后路.

后来,考虑到妻子和三个孩子的农村户口进城不易,选择了靠近老家定边的邻省的宁夏大学.

和先生最后的见面,是我在陕西师大中文系上学时.先生来西安开创作会议,有几次请也在参会的师大中文系白志钢(白描)老师带话.我就前往看望他.有一回他是带着修改自己作品的任务,改稿一个通宵,直到早晨才写完.脸上倦容明显,眼光中却有一种收获的喜悦.说他写到动情处禁不住热泪婆娑,把稿纸都洇湿了.笑说自己可能是年纪大了,愈发多情善感了……

我想起第一次接触先生时,却觉得他有点冰冷.

那是1973年夏天,先生在子洲主持修改“革命故事”脚本.在子洲县城双湖峪,一条被两边石头窑洞舖面夹住的窄窄的小街上,迎面遇见先生.地区文化局干部丁光明郑重介绍:这位就是著名作家牧笛、榆林地区文化馆霍如璧馆长.此前我就听说先生发表过许多作品,近期又写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报告文学结集在一本《塞上新歌》里.这支牧笛在塞上吹响,在全省响亮,全国也听到.今天终于见到了本人.先生穿一件雪白的的确良半袖,愈发衬出他的清癯黑瘦.握手时,很紧很有劲,目光十分专注地看着你.

我们都称呼他霍老师.住在半山坡上的子洲县招待所,十几个难忘的夜夜开始了.当时来参加修改故事的,都是在地区汇讲中被选上的脚本的作者.有子洲的朱占平、张俊谊,横山的闫宏谋、韩生厚,佳县的刘保雄,神木的史明智,清涧的郑光前,定边的我.那时我还是定边县白泥井公社中学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自己业余写的故事能被县、地区筛选上,心中颇有些得意.这是自己文学创作的初露头角.

子洲招待所靠北山的是几孔石窑洞,比较宽大敞亮.其中一孔就是我们讨论的会议室.每个人要把自己的脚本念给大家听,然后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最后由先生定夺提出修改方案.改后再讨论,要经过如此几番几阵.

先生是绥德义合镇人,一口纯纯的绥德话.在开场白中,先生说:世上最苦的两件事:创作和掏炭.

掏炭,我听说过,就是那种小煤窑的仅能容身的巷道掌子里挖煤,那艰辛程度自不待言.创作,该是随心所欲驰骋想象的事,能有哪么苦吗?

我写的脚本名叫《小金钉》.是写以丁丁为首的几个农村少年与地主分子斗争的故事.地主把生产队的玉米棒偷掰了,反而埋在丁丁家的柴禾堆里栽赃.因为丁丁处处与他作对,是他的眼中钉.当时提倡“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造反精神,鼓励写“阶级斗争”.故事全是编造出来的.有一点回乡劳动时积累的生活基础.生产队种所谓“纲要田”,把好地好肥好水所有资源和人力全投进去,为的是让公社乃至县、地区组织人来参观.一些干部以此邀功,相当于作形象工程.群众很反感这一套,就有人故意偷掰“纲要田”的玉米.这就成了“阶级斗争”……

我的故事一上会,就有一位提出他好像在哪本杂志上看过这样的故事.先生严肃起来,让他专门回去翻找拿来.我心里坦然,但必须有证据方能排除抄袭剽窃的嫌疑.可是那位,蔫不拉几,一天过后,说找不到.我渐渐开始沉不住气,逼着他找.这已经不是改故事的问题,而是直接损伤到我的人格.也许是心理作用吧:我觉得先生和大家看我开始用另一种目光了.这个问题不澄清,我哪还有心思去修改,另外好像也没有资格再修改了.他们在讨论他们的故事,有争论也有说笑.我沉闷着,委屈着,对抗着.

我多么希望这位黑瘦的先生能站出来主持公道,至少以“疑罪从无”论处给我以安慰.但先生却黑得像一块铁,冷得像一坨冰.后来我明白,先生最不能姑息的正是这一条:创作,如果不是自己的东西,那就趁早拉倒算了.

终于,蔫先生把那篇所谓疑似的东西找来了.大家一看,这哪跟哪呀,全不沾边.呵呵一笑了之.我暗暗在心里为自己立下戒条:往后凡是关系别人尊严的,哪怕是一个字,说出来就要负起一份责任.

我终于开始了修改.是无中生有编故事,但也得编得让人相信.而且那时还有给文艺创作制定的“三突出”原则一一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一号英雄人物.我的这个一号英雄“小金钉”,除了在名字上给他贴金,还要把他塑造得“高大全”,他才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

另外,由于前边的耽搁,我的进度已远远落在别人后头,得快马加鞭才行.这无形中给我增加了压力.

我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白天想得饭菜无味一一招待所又白又暄的大馒头和红豆角角熬茄子土豆加上少量猪肉的绘菜,本来能让我吃得很美味了;夜里想得睡不着觉一一我和刘保雄同室,住在和窑洞对过的临崖的小房子里.闷热.把南北面窗户都打开对流通风,后半夜就凉爽了.照样睡不着.山崖下边,街道南面,大理河蜿蜒环抱着一片玉米青纱帐.抽水浇田的柴油机扎耳地嗒嗒嗒嗒响彻夜.我默数着一声声柴油机响,清晰地知道它中间短暂停歇过几回.

连续的失眠使我心力交瘁,晕晕乎乎.我真怕自己一头从招待所道边的悬崖栽下去.

真正体会到一种把自己逼到绝境的压力与恐惧.岂止是“掏炭”,简直是在冒了顶的煤窑里挣扎求生.我甚至后悔当初发烧创作,闪过放弃算了的念头,又觉得没面子.

同室的保雄也改得艰难,但人家能睡着.为治失眠,他陪我去医院打针配药.他开玩笑说了一句恶毒的陕北糙话:“谁教咱们做这种‘日灯壶’事!”灯壶是过去农村点麻油灯的陶瓷小壶.以为图快活,荒唐把自己的家伙弄到灯壶眼里,结果被卡住出不来,自作自受又无法叫苦.我被他的虐谑逗得笑不出来只想哭.

向先生讨教.先生眯缝着眼听着.瘦嶙嶙的手在肚皮上搓着,不时抖落搓起的垢卷.

饭余午后说笑时间,大家都说些段子.先生也讲.讲他和一个干部一起下乡驻队.老乡家的狗老不认他们,进出都要狂吠扑咬.那一位就开始琢磨整治这只狗.他用一个破筐蒙件烂衣服,钻两个洞装两手电筒用红布包上,做成一个怪兽头.等到天黑,套在头上,再把山羊皮袄毛朝外穿在身上,如同“耍狮子”,摇头摆尾抖擞长毛撒欢上场.那狗开始还狂叫,等到怪兽两只血红眼睛亮起来,狗就夹着尾巴逃窜,狂吠变成了哀嚎.怪兽一步步逼近,不依不饶,直把狗逼到墙角哆嗦成一堆,失禁的屎尿拉下一滩……先生讲得哈哈大笑,大家听得哈哈大笑.

我在这轻松逗笑中受到启发.我故事的主人也得像治狗的那位,要主动进攻,得会动脑筋,有手段……

正是炎夏.大家汗流浃背,写得紧张胶着.

先生想让大家放松一些.他事先打听好后,让当地的朱占平带路到附近的一个水库游泳.小水库,水面不大,水也浑浊.没有泳裤.先生说要什么泳裤,又没有女的.他自己先三八两下丢剥得一丝不挂跳到水里.大家一看他如此坦荡放开,谁还扭捏,都精光尻子扑腾到水里.先生身上这种陕北农民的底色,一下把大家拉得很近.

经过放松调整,我终于熬过最艰苦的类似运动员训练“极限”的坎,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困境,进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新界.最后,把故事修改得自己满意,先生也满意.

现在回想与先生的这第一次遭逢,正像是弟子“拜师学道”的“入门考验”.就看你心有多诚,意有多坚,能吃得多大苦.经受了这次考验,先生心里认了我这个徒弟.

从此,在我学习文学创作的路上,开始有了先生热心的关照与指引.

在他的带领、鼓励下,我参加了地区、省级各种创作讲习班、座谈会、改稿会;开始在地区、省级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故事和剧本被排练参加地区、省上的汇讲汇演.他带引我拜访了景仰已久的老作家柳青,杜鹏程……见到当时崭露锋芒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结识了榆林文学界的前辈、朋友,除了前边已提到的故事作者,还有胡广深、雷鸿儒、陈继春、李德忠、杨光明、武振华、乔怀贵、王磊、朱合作、崔建忠……这些人成为我学习创作的良师益友.我到宁夏大学教书后,路遥还来信教我别放弃创作;贾平凹与和谷采风过宁夏,还特意向宁夏作协的同仁推介我.

拜望柳青印象尤为深刻.先生带着我们几个在西安一个住宅区几次问路,才找到柳青家.柳青那时身体已经很弱,哮喘严重,不时要用液体氧向嗓子里喷喷.正在勉力完成《创业史》第二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来自老家的晚辈.记住了他说的一句话:创作是愚人的事业.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先生说过的“掏炭”.为名为利为享乐人生的“聪明人”,谁愿意呕心沥血地熬费自己的生命;为文学献身的只有“愚人”.最服膺柳青的路遥,燃尽自己的生命,殉道文学.先生一生清贫,心无旁骛,孜孜不倦,追求不舍……何尝不是如此!

1974年,寒冬腊月,临近年关.先生带我去吴堡县樊家圪坨采访.樊家圪坨当时是有名的学大寨先进典型.我们不是写新闻报道,我们是应《陕西文艺》(即后来的《延河》)编辑部组稿的要求,去那里实地考察感受.那次,先生写了《第三代支书》,我写了《拉车人》.人物原型有名言“宁肯挣死牛,不教车退坡”,先生让我在文中改成“宁肯挣死牛,要教车上坡”.更积极向上.

在吴堡县招待所冷气嗖嗖的房间里,早晨我裹着被子坐在床上不想穿衣服.先生早早就起床出去了,回来怀里抱着几颗热乎乎、香喷喷的烤*……

在吴堡岔上的小饭馆里,我们吃泡脓了的粉条汤.油腻腻的柜台上,摆着小碗炖羊肉腾腾冒着香气.一碗好像是一块钱.我看着馋,喉节滚动咽口水.先生没说话,我也不好意思提议吃.干脆我掏钱请先生吃吧,可又一想,先生绝不肯让我来掏钱.因为已经有过几次这种争着付钱的当口,先生总是当仁不让.他认为由他付钱才是正理.这与今天我们在高校看惯了的导师心安理得接受自已的学生请吃与馈赠,“理所当然”享受自己的学生侍候与抬举的情形是多么不同.先生生活清苦一贯节俭,在自己身上不舍得花钱,但对朋友、对我们却不吝啬.他尽自己所能帮助过有困难的文学青年;我告别他回家时,他总要买些糕点面包让我带给孩子……现在回想起岔上饭馆的一幕仍觉得辛酸:我多么想请先生吃一碗羊肉,我多么应该请先生吃一碗羊肉……我此生欠先生的,又岂止是一碗羊肉……

后来在一个场合,我听到一位老兄议论先生,说先生身上一股“钱钱饭味”.是讥笑的口吻.我弄不清他鄙薄先生鄙薄钱钱饭具体是什么,无非是“土气”、“寒酸”之类吧.钱钱饭的确“土气”,是陕北黄土地上长成的谷子与黑豆,在石头碾子上压成钱钱,再与小米一起熬煮成的稀饭,登不了豪华席面.说它“寒酸”也是,它原料普通,加工简单,不能与宫廷大宴相比.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穷困的陕北人寻常的、主要的饭食.它格外醇香,特别养人,是陕北母亲哺育儿女的乳汁,是陕北人心中的圣品.从小吃过钱钱饭的陕北人,不管走到天南海北,任凭吃遍山珍海味、中西大餐……心中思念不忘魂牵梦绕的还是家乡的钱钱饭.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那位老兄说得也贴切传神.先生身上这股“钱钱饭味”弥足珍贵,是一种与陕北农民血脉相连的气质与情愫.

我在陕西师大中文系上学时,曾应《延河》编辑部之邀,协助选编“陕西文学作品精选”.才仔细拜读了先生早期的《三锤》、《红缨似火》等作品.那淳厚的乡土气息,正如钱钱饭的清香;那透彻肺腑,直达灵魂的魅力,来自一支牧笛清亮悠扬——它注定不是交响乐中的长笛短管,也不是音乐厅里的笛子独奏.它属于大自然,属于牧人;它和陕北的信天游一样,鲜活在山沟旷野里,丽日白云下,山花野草间;凭清风传送,与天籁共鸣……

晚风拂柳笛声残,今宵别梦寒……

谨此怀念恩师霍如璧先生,纪念先生诞辰八十周年.

2016.3.14 于北京柳林馆

(责任编辑:雷鸿儒)

此文结束语:这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晚风拂柳笛声残怀念牧笛先生本科晚风拂柳笛声残怀念牧笛先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牧笛和柳笛和晚风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牧高笛:优势明显的户外产业优秀品牌 牧高笛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露营帐篷、户外服饰及其他户外用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帐篷、睡袋、自充垫……户外装备,以及冲锋衣、羽绒服、登山鞋、运动背包……户外服装、鞋及.

2、 关于牧宇的小心事 我记得初遇他的那天很美,只因看见他在人群中笑 可是现在尽管没有他,也仍旧很美 我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参加数理化知识竞赛复赛的人很多,大多数人是只参加单科的 当然,也有几个学霸三科都参加了,比如.

3、 芳华廿五业兴百年访宁夏兴业律师事务所主任柳向阳 柳向阳1993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先后在北方民族大学任教、自治区商务厅做公务员,期间做律师,1997年加盟兴业律师事务所 2000年政府机构改革时申请分流,到中国政法大学在职攻读研究生,2003年起从事.

4、 怀念王震同志 2008年4月11日,时任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在纪念王震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王震同志历经各种考验,始终表现出人探索真理的勇气、忠贞不渝的信仰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他坚信.

5、 怀念姥姥 亲子需要仪式感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仪式感吗很多有关仪式感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在讲同事或朋友的案例,我就直接把的案例拿出来给大家讲讲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陪女儿度假;和孩子一起建立新学期的新目标;陪孩子一起参.

6、 怀念一只鹰的飞翔 在高山之巅,远远地看见一只孤独的雄鹰在大山那边盘旋于高空,就像是写在苍天上的一首流动的诗 一只鹰,使整个高山生动起来、立体起来、神秘起来,富有了生命的气息 如果没有那只鹰,那片荒无人烟的高山不知该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