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国际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 会计电算化趋势论文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论文提纲 会计电算化论文答辩稿 会计电算化实验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结论 会计电算化论文选题

关于会计电算化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会计电算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3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该文是关于会计电算化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会计电算化和高职院校和教学模式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邓馨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应进行适当的改革与探索,以满足社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人才的需求.本文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征以及教学实践入手,分析该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和建议,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并开始应用到会计领域,会计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八十年代初,高等院校为适应现代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纷纷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覆盖了大、中、小型企业,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账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对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实践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高等院校财会专业不断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探索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会计电算化》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工作,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旨在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主要特征

(1)教学内容跨度大,多学科交融.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高校通常会在课程体系中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础课程作为前导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其中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要求学生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并能够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又要求学生熟练的操作电算化软件,因而教学内容跨度较大,需多门学科交融,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

(2)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较高.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除要遵循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会计准则之外,还要严格遵守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要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核算方式,又要遵守电算化软件对相关业务流程的内控设计.高校教师必须在了解主要业务内控的基础上,梳理电算化软件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将经济业务客观公允的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因此,要求讲授电算化课程的专任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实践操作性强,教学资源要求相对完善.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于专业水平高的会计电算化岗位人才的需求日趋明显.高校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旨在为现代企业培养精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在课程的教学中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教授课时,通过模拟真账实训强化对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这种高度强化的实践性课程,要求在课程设置时配备专业完善的实验室,有全套完整的教学资源.

(4)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新信息、新业务不断涌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为企业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员,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求不断改革和探索,以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满足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定位直接影响到专业建设的方向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模式.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将这门课程定位为专门培养和锻炼学生操作水平的课程,或者计算机应用技术替代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研究.从课程内涵上来分析,这种课程定位都是片面和狭隘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仅包括对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的培养,还包括企业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建设、内部控制的规范、会计档案的后续保管等诸多方面的意义.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正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导致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狭小的会计核算范围内,对课程的理解认识不深入,不能全面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得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分配不合理,影响学生的培养模式.然而,目前许多院校对本门课程的具体定位尚存在争议,所以各个院校在课程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一部分院校将财务软件操作作为授课终点,强调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另一部分院校注重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的讲解,侧重培养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研究和设计.

(2)教学方式单一.高职院校教师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普遍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传授变成了纯粹的灌输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方,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有机会实践操作,造成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未能发挥学生创造性的现象.学生由于缺少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难以深入理解电算化软件各个模块的意义以及联系,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3)理实一体化偏差严重.《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轻理论、重实践”的教学趋向.由于对课程的定位不准确以及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片面的重视实践操作,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操作上,只能机械性的操作电算化软件,不能深入理解各个模块及功能的意义.在不断变化的实务环境中,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导致处理业务能力不强.

(4)教学资源准备不充分.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财会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初期要配备相关教学资源.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电算化软件、硬件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教材和实训资料选择参差不齐,课时分配不合理等.这些不足直接导致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偏离了人才培养的初衷,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或者缺少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影响学生会计信息系统综合素质的形成,难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5)课程考核方式因循守旧.目前,高职院校对本门课程的考核依然停留在延续理论课程的结果性考核的方式,多采用笔试结合机试的考核方式,学生期末突击复习理论知识以及软件操作,忽视了平时实践操作能力的检验,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仅是试卷的分数,与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和社会适应性不相匹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完成.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

(1)课上课下结合、强化理实联系的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不同于一般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必须配备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教学过程要将课内教学、实验室操作和课后自主上机练习紧密结合.教师在会计电算化机房依托教学会计软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并且随堂进行会计软件操作演示,学生跟着老师演示操作会计软件完成教材练习;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准备相关实训教学资料,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模拟实验室操作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课后,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模拟企业实际的账务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练习.实践证明这种课上课下无缝结合、理实联系的教学方法适应《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征,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电算化课程教学大多数以教师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演示操作时间居多,学生基本上在被动的接受老师对课程知识的灌输,难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岗位设置进行任务分解并且按照各个岗位的分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形成一个个相关联的项目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分岗位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体验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分工和具体要求,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这种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加强,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学习.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采用,把学生变成课堂上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践的能力.

(3)建立完整连贯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培养财会类人才的目标是注重于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尤其强调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尽早的接触和了解他们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在课程的编排上要做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操作技能.院校对于财会类学生的培养要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中邀请当地知名的企业会计和事务所财会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综合职业技能的讲座,积极安排大三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接触企业的真实财务处理操作,将课堂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习工作.校企联合,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转变终结性考核方式为形成性考核方式.长期以来本门课程考核普遍采用“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这种终结性的考核方式虽简单易操作,但弊端十分明显,仅以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判定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既片面又没有达到培养复合型财会人才的目的.针对传统考核模式的弊端,在教学中探索新的考核模式,由终结性考核向形成性考核转变.课程考核以会计电算化岗位能力为重点,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具体的实施中以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使课程的考核贯穿个学习过程,将课堂练习、课内实训、课后实训和期末上机操作结合一体作为对课程的考核,全方位的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我校七年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基于理论、任务驱动、理实一体,以形成性考核为主要考核方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该模式在课程的应用中有助于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教学目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充实教学资源,不断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晓丽.《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肖奎凤.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会计之友,2011.12.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该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会计电算化和高职院校和教学模式方面的会计电算化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会计电算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黄露莹【摘 要】分析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索改革教学模式的途径,为高职英语教师开展英语课程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完善和教学成效提升 【关键词】高职英.

2、 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也越来越重要,并且需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注意和时展的接轨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并且致力于培养高技术的应用型人.

3、 基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化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逐步替代了手工会计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现如今,会计软件几乎在各个单位中都得到了普及,这就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质量和素.

4、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二元育人模式 福州/许新摘要通过寻求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企二元协同育人方式,建议利用云会计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互联网十会计工厂”“互联网十管理会计”……创新模.

5、 现代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改革探究 文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 程晓丽 曲婷婷【摘要】当前信息化体系已基本建立,高职图书馆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并且面向未来转变高职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