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农村建设论文 城乡建设杂志 建设法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水利建设和管理杂志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结论 建设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论文 行政建设论文 建设工程成本控制论文

建设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去工业化魔咒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6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去工业化魔咒,本文是关于建设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粤港澳和大湾和工业化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香港去工业化魔咒

香港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依托大湾区打造亚洲总部经济中心;融合优质产能,聚焦创新打造“东方硅谷”;调整自身定位,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锋”

□陈笑天 谢振忠 李杨

香港回归中国 20 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香港去工业化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缺乏制造业支撑的香港经济遭遇发展困境.而今,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战略,香港迎来了摆脱去工业化困局的历史机遇.香港的传统优势产业如金融业、服务业等,与深圳、广州等相邻城市群产业互补性较强,若能藉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契机实现深度整合,则有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香港去工业化困局,同时也可进一步推动珠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香港去工业化的过程和影响

1.大起大落,“辉煌”急转直下

香港制造业也曾经历过发展的“辉煌期”,电话机、仿首饰出口值世界排名第一;钟表、玩具、电脑零件、计算机等排名第二.在香港经济发展最快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李嘉诚等企业家通过日用品制造业实现了在美国等市场的淘金.然而,香港的制造业缺乏核心发展思路,一直以转口贸易自发产生的成衣和电子表生产等为主,并未逐步做全产业链,导致在港制造业企业利润率始终较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辉煌”不久就面临制造业外逃的窘境.20世纪 70 年代初,香港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约为 30%,到 80年代中后期下降到 20%,2016 年已跌至 1.09%.

2.寻求配套,“港”企竞相登“陆”

在对深圳的调研中发现,在深港企数量达700 余家,这些企业都是港商北上内地追逐全套产业链和更高生产效率的开拓者.对制造业企业而言,产业链配套和产业集聚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香港发展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和多门类的供应链,相比之下,内地轻重工业齐备、产业链完整、门类较全,是更为理想的投资地.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制造业向内地主要是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转移.1979-1996年,内地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有60%来自香港,广东省的比例更是高达80%.至 1996 年,港商制造业企业在珠三角的直接投资已达到600多亿港元,直接雇佣工人400多万名.

3.影响民生,就业结构畸变

产业空心化的蔓延影响了就业.在香港制造业鼎盛时期,雇佣工人曾占到香港劳动人口的41%,制造业供给的工作大多是全日制且有固定薪金的工作,能给予工人基本的保障.20世纪70年代末,制造业开始撤出,大量失业劳动力涌入服务业市场,供需改变使得劳动力议价能力陡降,毫无保障的临时岗位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香港社会的稳定.调研发现,香港服务业从业者获得的多为非固定薪金,其薪酬模式是较低基本薪酬和计客(件)抽成相结合.无论是面向企业的生产型服务业,还是面对游客居民的一般服务业,都存在岗位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制造业空心化有直接关联.

内外原因共同导致制造业

空心化

1.制造业不受重视,“厂佬”备受歧视

制造业在香港经济版图中地位尴尬.香港的制造业主要是依靠转口贸易产生的加工制造业,对国际市场依赖度高,对香港在世界航运中的地位也非常敏感.随着全球市场需求和香港航运地位的双重震荡,香港原生制造业的利润率显著下降.同时,内地竞争者凭借成本优势也挤占了大部分市场空间.制造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有限,利润空间小且回报周期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入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资本收益可达数倍或数十倍,这一客观现实致使很少有人愿意专注于发展制造业.

制造业得不到立法会支持.香港回归前,港府一直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回归后,因应业界迫切要求,政府推出了中小企信贷基金、创新及科技基金等支持措施,但这些措施欠缺统一和全面的规划.制造业扶持政策的落地往往卡在立法会环节,政府为制造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议案提交立法会申请拨款时,往往会受到一些人为阻挠,被扣上利益输送、非市场经济的帽子.

制造业得不到香港社会支持.在香港投资建厂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人,无论陆资、外资还是香港当地人,一度被当地人称为“厂佬”,在转口贸易红火、金融经济开始起飞的时期,“厂佬”意味着赚不到钱.事实上,除了少数行业,香港的本土制造业很少被社会认可.

2.发展目标摇摆,“泡沫”挤压实业

在回归前,香港一直是外资进入内地和内地商品出口的口岸,其服务业发展远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完善.然而,香港地理与政治位置带来的财富,并没有像新加坡、日本和韩国那样产生出发展实业的需求.回归之后,香港曾尝试向内地提供多种*服务,包括招商引资、设厂投资、贸易平台、金融平台等,虽然有较好的收益,但凭借的仍是资金、信息、基础设施、资本市场等非独有优势,一旦遭遇上海等类似城市的挤压,其生存压力立即就会增大.

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去工业化和金融空转共同造成的泡沫经济.主要体现为香港房地产飙升,生活成本快速上涨,人才发展受阻.这不仅会引发较大的金融风险,还限制了香港资本的投资方向,把金融变成击鼓传花的危险游戏.

3.内地发展迅速,产业吸引力增强

相比于香港对制造业的“不闻不问”,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在制造业发展方面投入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抓住机遇,在优化企业生存环境、招商引资、推进转型升级方面连续出台政策,给予企业较大的优惠与帮扶,有效支撑了深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近十年来,深圳工业生产规模持续增长,工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0%左右.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从规模上看,1980年香港GDP为467亿元人民币,深圳GDP仅为 3 亿元,而如今香港地区GDP只比深圳多不到10%.从速度上看,过去20年间,香港地区GDP年均复合增速为3%,而深圳增速则为15%.

粤港澳大湾区:以充分融合香港去工业化困局

1.厚植发展优势,布局亚洲总部经济中心

香港长期占据亚洲金融中心位置,在全球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许多跨国大企业把香港作为亚洲地区总部乃至全球总部所在地.香港把纺织、玩具和钟表等低端产业请回来的“再工业化”道路既不现实也不经济,依托粤港澳湾区打造亚洲总部经济的核心区才是最佳选择.香港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诸多优势,比如经验和历史积累优势,经济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优势,发展成熟度高的人才、金融、服务业优势,粤港澳湾区乃至全中国的制造业作为物质基础的优势.在香港筹划亚洲总部经济中心的基础在于,若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实现充分的经济整合、资源最优化配置和实时有效互动,可使内陆制造厂商与在港各总部间形成互利共赢的协作关系.

2.融合优质产能,聚焦创新打造“东方硅谷”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业发展最为密集的地区,ICT产业中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如华为、中兴等,以及大批优质电子信息制造业产能汇集于此,但由于其中部分企业在创新、管理、运营等方面,尤其是海外营销方面存在短板,发展壮大受到了一定限制.香港受空心化影响,ICT 产能近年来有所下滑,但研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依然雄厚,海外运营经验丰富,若能与内地ICT产能实现融合互补,将极有可能创造中国主导的新的“互联网奇迹”,造就“东方硅谷”.香港拥有优质的创新资源和政策体系,以2015 年11月成立的创新及科技局的科创政策为核心,迄今已投入180亿港元作为基金,以支持科研创新,此外还留有100亿港元的补充资金.其高等教育和科研实力以香港理工等知名大学为载体,光纤和超声导波传感技术、纳米光催化技术、大脑神经信息传递,以及蛋白质分子功能研究等均处于世界前沿.目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蓄势待发,香港拥有一流的创新资源,若能实现珠三角的生产力与香港大量科研创新资源充分融合,则有望在包括电子信息在内的多个战略前沿领域里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爆发点.

3.调整自身定位,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锋”

通过与珠三角地区的深度融合,可使香港由西方到内地的“桥头堡”转变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急先锋”.香港可以利用自身的服务业资源优势和文化开放优势,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满足内地企业 “走出去” 的需求,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法务、金融、人才等资源.比如,香港可利用自身海洋法系的厚重积累,在海洋法系发达国家,为中国资本、企业海外维权提供可靠的法律援助和服务,以避免竞争对手利用法律法规进行不正当竞争.此外,还可利用香港大量的金融人才、完善的金融体系、国际化的金融网络,通过与珠三角地区的大力合作,使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本营.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枢纽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

(作者单位为赛迪智库)

综上而言,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粤港澳和大湾和工业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建设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建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港口分析 【摘 要】港口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枢纽,因此对港口的发展对策展开分析,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状,其中主要包括该地区城市群发展情况以及港口群发.

2、 海南将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今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全文,提出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鼓励海南与有关省区共同参与南海保护与开发,共建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合作区 密切与香港、澳门在海事、海警.

3、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以酒店物业管理服务为例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是依托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着眼于增强专业教学的职业性,联通学业和就业,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

4、 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 摘要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之源 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的短板明显 为实现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带来的“抱团创新.

5、 吴杰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共同家园 2017年12月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列入2018年的重点工作,成为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高峰集团主席吴杰庄认为由于这些领域发达程度较高,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