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创新研究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我国中心城市市辖区体制的改革和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创新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8

我国中心城市市辖区体制的改革和,本文是关于创新研究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辖区和体制和创新研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我国城市化率过半并加快推进必然要求行政区划建制向城市型政区建制转变,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中心城市市辖区体系改革与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在梳理我国市辖区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分析其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未来我国科学合理的市辖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在市辖区层级上改变“二层四等五级”市辖区;明确市辖区类型,包括中心城区市辖区、半城半郊区与远郊区及相应职责权偏重,并根据不同类型探索不同的设区模式,如县区整合优化设区、县区合并、各式开发区设区等,构建与完善一个符合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科学完善的设区标准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市型政区 市辖区体制

中图分类号:F127;K9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7-011-04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第一次超过50%,达到51.27%,到2017年底,增加到58.2%,我国城市化率过半并加快推进,标志着我国进入到城市化的新阶段,势必促进我国行政区划制度改革与创新,意味着今后我国行政区划体制中,包括市和市辖区在内的城市型政区建制将更加居于重要地位.基于此,党的十八大报告适时提出“新型城镇化”,不排斥物化的城镇化,但更加强调“人的城镇化”的内涵,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譹?訛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为我国城市型政区制度改革与完善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我国中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市辖区体系也将面临一次新的大调整.因地制宜,探索一条既符合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巨大的现实,又满足各中心城市发展需要的市辖区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的新思路.

一、我国中心城市市辖区体系发展与演变过程

(一)我国市辖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清末与民国时期:我国市辖区制度的形成时期.市辖区作为一种城市型政区建制,伴随着市制,在我国出现比较晚.1911年11月,辛亥革命后江苏省临时议会通过并于次年3月开始在全省实施《江苏暂行市乡制》,以清末颁布但尚未来得及实行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为蓝本,规定县治城厢地方为市,县下城镇村庄屯集各地方,人口在5万以上者为市,城区过大或者人口满10万的市可划分为若干区进行管理.?譺?訛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市辖区”载明在我国行政区划体系.1921年7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了《市自治制》,规定市分为“特别市”和“普通市”,并规定特别市可设若干区,每区设董事一人承市长之命*区内事务.这是我国第一次由政府颁布的关于设置市和市辖区建制的正式法律文件,从国家意义上开创了中国市制?譻?訛,也是我国第一次由政府颁布关于设置市辖区的正式法律文件,正式确立了我国市辖区制度.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了《特别市组织法》和《普通市组织法》,把市分为特别市和普通市,并规定市可分为若干区进行管理.1930年5月颁布的替代上述两法的《市组织法》,把特别市改称为“院辖市”,普通市改称为“省辖市”,规定市下分为区、坊、闾、邻.?譼?訛1943年南京政府颁布修订后的《市组织法》,精简区以下层级,明确规定市以下实行区和保甲两个管理层.1947年12月,国民党政府拟订了《直辖市自治通则》和《市自治通则》两个法案,明确将市分为直辖市、省辖市和县辖市3种,其中直辖市和省辖市可以分设若干市辖区进行管理.

2.1949—1976年:我国市辖区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时期.1950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颁布了《大城市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大城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注重大城市市辖区的设置与管理.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市辖区作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划建制法律地位,我国市辖区得到快速发展,从1949年底的349个到1953年增加到794个,再到1954年底达到821个(见表1).

  为了制止各市设区的盲目冲动,减少财政负担,195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按照这个决定,各地对市镇和市辖区建制进行了调整精减,市辖区数量到1958年,减为377个,比1954年减少了444个.196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要求进一步缩减我国城市郊区的建制的数量和规模.据此我国市辖区特别是郊区建制进一步压缩,由1962年底的356个减少到1965年底为302个.“十年动乱”时期,全国城市与国民经济均遭受严重挫折,城市化进程徘徊不前,市辖区数量增加缓慢,到1976年底,全国市辖区总数为410个(见表1).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辖区制度的快速发展

1.1977—1982年:市辖区恢复性增长阶段.此阶段正是我国拨乱反正时期,国民经济全面走向好转,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城市及市辖区经过“十年动乱”压抑期后,进入一个快速的恢复性增长阶段,市辖区总数由1976年的410个增加到1980年的511个,再到1982年的527个.

2.1983—2004年:推行“市领导县”体制带来的市辖区快速增长阶段.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与拉动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983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试行地市合并与撤地设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1986年4月,国务院批转了《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对“地级市”的设置标准.自此后,地级市的数量快速增长,市辖区也随之再一次迅速增加,到1992年底,全国194个市(含京津沪)共设有市辖区662个.?譽?訛1993年3月国务院批转的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同样强化了市领导县体制.1999年1月,、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1999]2号)再一次强力推行市领导县体制,市辖区数量也随之进一步增多,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287个市(含京津沪渝)领导1577个县(自治县、旗、特区、县级市等),市辖区猛增至852个.?譾?訛

3.2005—2012年:市辖区内部调整阶段.到2004年底,全国只剩下20个地区(盟)因为中心城市规模太小、城市化率较低而暂时无法达到撤地设市.此时,各地级市开始针对各种规模不同、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市辖区进行优化调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式:第一是合并较小的市辖区,如苏州市将原沧浪区、平江区与金闾区合并为姑苏区.第二是市区与郊区整合调整重新设区,如河南省开封市将原南关区、鼓楼区和郊区整合调整为新的禹王台区、鼓楼区和金明区.第三是撤县(市)设区,如四川省撤销名山县设立雅安市名山区.第四是区县合并为新的市辖区,如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与米泉市合并为新的米东区.第五是撤销个别市辖区划归其他市辖区,如江苏省徐州市撤销原九里区,将其辖区分别划归鼓楼区、泉山区、铜山区.第六是地级市从周边县市划入部分乡镇设立新的市辖区,如安徽省马鞍山市从当涂县划入部分乡镇设立博望区.

4.2013年以来:市辖区再一次快速扩张阶段.进入2013年以来,我国市辖区数量再一次出现快速增加的势头,到2017年底,市辖区达到962个?譿?訛,比2012年底增加了102个.主要存在如下几种情况:首先是撤县(市)设区.随着各地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增长,客观上使得中心城市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于是临近中心城市的一些县(市)撤县(市)设区就成为了最佳选择.其次是撤地设市又有进展,新设立的地级市设置市辖区.如2013年青海省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海东市,乐都县改设为海东市乐都区等.再次就是原有地级市继续内部整合调整市辖区.如2013年四川省广安市从广安区析置前锋区,2015年河北省保定市将北市区与南市区合并调整为莲池区等.这类整合调整仍然比较普遍.

二、我国中心城市市辖区体系的现状与特点

  (一)我国中心城市市辖区体系现状

  目前,根据我国市辖区的性质、功能、职权等,我国大中城市市辖区大致包括如下几种情况,现有市辖区的类型多样:

  1.按照面积大小分类:既有面积很小的市辖区,也有面积较大的市辖区.面积较小的市辖区主要传统的“切片设区”而来的市辖区,如上海市原来的南市区、黄浦区、杨浦区、虹口区等,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等.面积较大的市辖区则主要是近年来整县设区而来的市辖区,如长沙市望城区等,以及部分有原较小的区县调整或合并而成的新的市辖区,如山东省青岛市原黄岛区和胶南县合并而来的新黄岛区等.

  2.按城市“核心—边缘”不同地域与景观分类:可分为中心城区市辖区、半城半郊区、远郊市辖区和个别“飞区”型市辖区.中心城区的市辖区面积较小而人口与经济密度大,侧重于强调城市功能与公共服务;半城半郊的市辖区更多地体现城市近期发展的空间趋势,而整县设区而成的远郊市辖区则是为城市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飞区”型市辖区则是远离中心城区且与中心城区隔着非城市辖区的市辖区,因为经济、社会等特殊历史原因而设区,如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承德市鹰山营子矿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等,不是每个城市都需要设置飞区.

  3.按功能作用分类:按照市辖区在大中城市中承担的不同的功能,可以将其分为综合性市辖区(一般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的市辖区大多具综合性功能,可归属此类)、工业区性质的市辖区(如莱芜市钢城区等)、商业区性质的市辖区(如武汉市的江汉区、株洲市芦淞区等)、交通区性质的市辖区(如宁波市北仑区、泰州市高港区等)、文化科技性质的市辖区(如北京市海淀区、咸阳市杨凌区等)、旅游胜地性质的市辖区(如杭州市西湖区、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衡阳市南岳区、桂林市象山区等).

  (二)我国大中城市市辖区体系的特点

  1.我国市辖区市一种法定的依附性城市型政区.我国宪法第30条中“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的规定,明确地把市辖区作为一种正式的城市型政区建制,成为我国行政区划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市辖区具有依附性,列在大中城市的管辖之下.在对外交流中,一般称其为“某某市某某区”,如“北京市东城区”,而不是直接称为“东城区”,不像一般县市那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市辖区承担着大中城市的整体职能中的一部分.与县市不同,市辖区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区单元,而是大中城市一个组成部分,承担城市不同的功能,有的是工业区、有的是商业区、有的是文教区、有的是旅游风景名胜区,这样的社会经济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决定了市辖区行政管理的局部性与局限性,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上不能自成独立体系,而只能是作为整个中心城市的一部分,纳入城市整体规划.

  3.现在的市辖区建制类型多元化.首先,大中城市市辖区既有建成区的市辖区,有半城半郊的市辖区,又有很多由县(市)改设的远郊区,还有隔着别的政区的飞区,各类市辖区的差别明显.其次,各大中城市均存在各种非正式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开发区等),它们不是国家批准设立的正式政区,但与市辖区并立,造成市区的人为分割.再次,上海市设立浦东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和沈阳市沈北新区的设立,使得“新区”作为市辖区的建制的一种新的类型,出现在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之中,使得市辖区建制和种类更加复杂化.

  4.市辖区设置标准不明确不规范.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市辖区设置的标准,各时期往往根据当时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以“有需要”为由设置,人口、面积、经济等要求比较随意,不同时期设置的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城市建设景观的市辖区并存,中心城区小区制的市辖区、半城半郊的市辖区、整县(市)设区的远郊区和不同类型的飞区都有,很不规范.

  5.市辖区的设置的数量也没有规范.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则市辖区相对可以多设一些.但一个中心城市究竟要设置多少个市辖区并没有明确规定,很不规范.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市辖区数量多数在2~6个之间,但也有相当部分大中城市仅设置一个区(单区市),如湖南省怀化市仅设有鹤城区.到2017年底,全国仍有72个单区市,占全部294个地级市的24.48%.另外,除京津沪渝外,我国多于6个市辖区的地级市18个,如石家庄市(8)、南京市(11)、武汉市(13)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黑龙江省伊春市,设有15个市辖区.

三、我国中心城市市辖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辖区层级混乱

由于我国市辖区依附着我国市制体系,所以,我国市辖区的层级体系完全由我国市制体系所决定.实际中,我国设置市辖区的建制市的等级比较繁杂,多层多级,导致我国市辖区事实上的层级与等级体系形成“二层四等五级”:二层是指市辖区法律规定的二个层级(直辖市市辖区和地级市市辖区),现实形成四个等次(直辖市市辖区、副省级市辖区、地级市市辖区和副地级市市辖区),而市辖区的行政级别又进一步衍生为五级:(1)上海市浦东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为副省级市辖区.(2)直辖市的一般市辖区为正地厅级.(3)副省级市(包括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青岛、济南、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武汉、成都和西安等15个)的市辖区为副地厅级,比一般县(处级)高出半级.(4)一般地级市的市辖区为正常的县处级,与普通的县平级.(5)副地级市也有设市辖区的,如内蒙古满洲里市下设有县级扎赉诺尔区,但由于满洲里市名义上仍是县级市,按规定不能设置市辖区,所以扎赉诺尔区名义上挂在呼伦贝尔市名下;其他副地级市也因为这样的规定,不能直接设置市辖区,只好以“某某管理区”的名义事实上设置市辖区并行使相应的管理职权,如格尔木市下设东城区、西城区、察尔汗等三个行政委员会.

 (二)市辖区规模相差悬殊

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市辖区的面积和人口规模不一,原因主要是我国并没有一个完善而统一的设置市辖区的标准,导致市辖区人口、面积规模相差很大.

  1.市辖区人口差异巨大.在我国所有962个市辖区中,人口规模相差悬殊,10万人口以下的市辖区达到53个,约占我国市辖区总数的5.51%,其中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人口仅1万,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市辖区.全国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市辖区共计56个,占比为5.82%,其中最多是是上海浦东新区,人口达281万.人口最多与最少的二者相差280倍.

  2.市辖区面积差异同样巨大.目前,面积在35km2以下的有26个,占我国市辖区总数的2.70%,其中面积最小的是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山区,仅5km2,而面积超过2000km2的有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等109个,占比达11.33%,其中面积超过2500km2的有赤峰市松山区、白城市洮北区等63个,超过5000km2的有榆林市榆阳区等11个,超过10000km2的有林芝市巴宜区等6个,最大的是哈密市伊州区,面积达81794km2,与整个重庆市相当.面积最大和最小的二者相差16358倍.

  3.同一城市内部不同的市辖区的人口和面积规模相差也很大.以北京市为例,门头沟区人口仅25万、延庆区仅28万,而海淀区达到232万,朝阳区也有198万,相差数倍之多.面积上,东城区42km2,西城区51km2,而怀柔区和密云区则分别达到2123km2和2229km2,差距40多倍.

(三)传统的市辖区职能不完整与整县设区新管理体制创新交织在一起

  与一般县市承担辖区内全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不同,市辖区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区单元,而是中心城市一个组成部分,其职能也是不完备不全面的,只是承担城市不同的功能,市辖区政府在行政管理权限上也服从城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项目选址、土地供给、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审批权限比一般县市小很多,?讀?訛在财政体制上,市辖区也不能像一般县市那样,拥有财政独立核算、独立预决算权利,而只能作为市财政的二级财政,纳入市财政的统一体系.

  但是,随着近年来大量的县市改设为市辖区,而这种相对独立的远郊性质的市辖区会在与市政府的博弈中,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属自己的职能和权利,如江苏省武进县在2002年改设为常州市武进区时,就与市政府达成了特殊的所谓“五不变”过渡政策?輥?輰?訛,之后,其他省区的县市改设市辖区时也多有类似政策.这类政策虽有效地缓和了区划调整初期的各种矛盾,但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的相对独立的体制,说明远郊县市改设的市辖区与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的其他市辖区在职能大小、管理权限等方面有了很大区别,不可否认,从市辖区管理体制上来说,这些变化与区别不失为一种制度创新.

(四)“新区”体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1992年上海市设立浦东新区以来,全国又有天津市滨海新区(2000年)、沈阳市沈北新区(2006年)等新区设立,“新区”作为市辖区的建制的一种新的类型,出现在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之中.很明显,当初决定设立这些新区,都是基于浦东、滨海和沈北等地区的经济深化改革与发展的目的,而近年来设置的“新区”多达数十个,比如长沙的湘江新区、长春的长春新区与陕西的西咸新区等,但这些都属于经济功能的开发区性质,不是真正行政区划建制的“新区”.“新区”究竟“新在哪里”,与一般市辖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设政区建制的“新区”,“新区”设置的条件和标准是什么,是否推广到一般城市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四、构建未来我国科学合理的中心城市市辖区体系

  (一)市辖区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1.市辖区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我国市辖区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判断:第一,我国市辖区体制基本上是对清末与民国时期以来各时期城乡分治与市制体制的历史继承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步确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直辖市与地级市)—市辖区”体制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区体制改革方面出台过一些改革措施和局部的制度创新(如小区制市辖区调整整合、打破城区与郊区分设、“整县设区”等),但仍然没有突破市—区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如市与市辖区关系与职能划分、地级市—市辖区体制与推进省直管县之间的矛盾与关系协调、中心城区(建成区)与远郊区(原县域)在职能与管理体制上是否应该或可以区别对待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国市辖区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大举措仍必须认真研究,加以实施.第三,我国正处于新型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增设更多的城市型政区(包括建制市和市辖区等),理顺城乡关系,统筹城郊乡一体化建设,创新和完善大中城市与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各式经济开发区、“新区”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分类指导与科学管理的市辖区体系成为现实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市辖区调整对中心城市的意义重大.

  (1)有利于中心城市发展中遇到的政区界线的刚性约束.通过对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整合与调整,积极引导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方向,影响中心城市地域空间结构.近年来,大量撤县设区,基本都是根据城市长远规划与建设发展需要,及早应对城市未来发展中的空间狭小与政区边界的阻碍作用.同时,在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着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由于政区界线的刚性约束所带来的突出矛盾,多方利益难以协调时,区划调整(划入部分区域甚至撤县设区)作为一种必要的手段,能有效城市体制机制难题.

(2)为中心城市调整和改变城市规模和结构提供空间.调整和增设市辖区,对于中心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很大,其空间扩张效应明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这种城市空间扩张改变原来城区—郊区“鸡蛋型”格局,实行“放射型”市辖区,有利于打破城、郊、乡分割的状况,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农村的经济联系.第二,撤县设区对于改设为区的县而言,与中心城区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建立统一的社会管理体系,有利于推进郊域城市化发展.第三,为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裕的空间,使得中心城市能有机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布局产业区、文教区、商务区等功能区,形成城市的新格局.?讁?訛

(3)帮助中心城市获取巨大的利益.中心城市热衷于行政区划手段扩大和增设市辖区,能获取众多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相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征地拆迁,区划调整(含撤县市设区、划入部分乡镇为市区等)具有非常明显的低成本与高收益,市区扩展能赚取更多土地开发收益,市区扩展还使得城市—区域规划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城市—区域环境生态建设与保护.并且,近些年来,各地级市抢先将临近县市(特别是母县)撤县(市)设区,以应对未来的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讁?訛

  (二)构建未来我国科学合理的中心城市市辖区体系

1.改革和完善我国市辖区层级:由“二层四等五级”到“二层级”.未来我国市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减少市的层级,取消所谓副省级、地级、副地级市、县级市的行政等级,取消“市领导县”体制,根据《宪法》设置的行政区划层级,实行直辖市、省辖市、县辖市城市行政等级体制,对应省—县—乡基本政区.?輥?輮?訛与之相对应,市辖区的层级体系也随之改为直辖市市辖区和省辖市市辖区二级,县辖市不设置市辖区(图1).

在市制改革初期,即省辖市分类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之前,为了市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应该允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留部分地级省辖市比县级省辖市更高的待遇,允许地级省辖市—区—乡镇街道体制继续存在,逐步过渡到所有省辖市(包括原地级市和县级市)—区、乡、镇体系.

2.构建多元化的市辖区类型,配备不同的职责权.

  (1)中心城区的市辖区.这类市辖区处于中心城市的核心位置,其特点就是经济发达,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这类市辖区应该更多地从事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

  (2)半城半郊的市辖区.此类市辖区既包括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又包括附近城郊农村部分.半城半郊的市辖区的成因较多,第一,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自然延伸到郊区,中心城区与原郊区整合调整,使得原中心城区拥有部分原郊区范围,从而成为半城半郊.第二,原面积较为狭小的中心城区划入周边附近县的部分乡镇,变成半城半郊.第三,部分县城与中心城区紧邻并融为一体的县,经过撤县设区成为半城半郊的市辖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类市辖区都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地区,是城市空间扩展的重点区域.

(3)远郊区.近年来由远郊的县(市)改设而来市辖区大多属于此类,它们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拥有一个自己的主城区(原县城),并与辖下的乡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县域城镇体系和县域经济体系.二是远郊区行政管理体制上综合性强,既要管理主城区,又要管理广大的农村地域,既有城市的管理服务职能,又有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三是远郊区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区(如工业区、商业区等)设置、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个打破原有体系后的重构、调整与融合的过程.?讁?訛这类远郊区的行政管理与职责权限,应该允许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在职责的完备性和权限配置上更大一些.

3.根据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的需要,完善并选择不同的设区模式.扬弃传统的“切片设区”与“整县设区”等设区模式的弊端,在维系各城市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既保障城市发展的足够空间,又防止城市过度扩展.具体实践过程中,大力创新多元化设区模式,除了比较常见的现有市辖区的析置设区与合并设区、划入临近县市部分乡镇设区、整县(市)设区外,还可以有如下几种:

(1)县区整合优化设区.主要指部分县(市)在撤县设区的过程中,与现有市辖区就部分乡镇进行辖区调整.如2015年秦皇岛市抚宁县撤县设抚宁区时,将部分乡镇海港区管辖.这种设区模式有利于原有规模较小的市辖区适当扩展发展空间,达到各新老市辖区优化设置的效果.

  (2)现有区县合并设区.针对一些彼此之间在经济、交通、人文资源等方面密切相关的现有的市辖区和临近的县(市),进行合并设立新的市辖区.如2011年重庆市原双桥区与大足县合并设立大足区等.这种设区模式比较适合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内部整合调整,尤其适合曾经切片设区的市辖区与母县的再一次融合,且这种设区模式对于精简机构的作用比较明显.

  (3)各式开发区、“新区”设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城市均设有各式开发区(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等),经过多年开发与发展后,其市政建设与社会管理职能与一般市辖区无异,改设为市辖区顺理成章.此外,由于设置行政区划建制的“新区”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还严重混淆了经济区性质上的“新区”.今后应创造条件让现有的行政区划建制的“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性质的“新区”都回归正常的市辖区建制.

4.制定和完善严格的设区标准.

  第一,面积和人口标准.一定面积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具有一个较高人口密度水平基础的人口规模和城市化率.这是城市型政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

  第二,产业基础、结构与经济方面的数量标准.市辖区应充分体现城市的特性,即经济非农性、产业结构高层次性与多元性等经济指标.这些以地区生产总值(GDP)、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及人均量、地均量来衡量.

  第三,城市景观性要求.大致分为:城市建成区面积,主要指成片的城市建成连绵区的面积;城市基础设施项指标,应该包括城市道路里程、自来水普及率、义务教育普及率、医院床位数与医保覆盖率、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程度等;生态环境保护项指标,应该包括区域绿化率、垃圾回收与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等.

  第四,应该着眼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分布特点与疏密程度,并针对不同的设区类型,制定和完善不同的设区标准.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设市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15BJY042)资助,并为该项目部分研究成果.]

  

注释:

?譹?訛新玉言.新型城镇化理论发展与前景*[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41-46

?譺?訛戴均良.中国市制[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95

?譻?訛刘君德,汪宇明.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制度的发展改革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31

?譼?訛戴均良.中国市制[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95-96

?譽?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1993[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3:1-5

?譾?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1-8

?譿?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8[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8:1-8

?讀?訛戴均良.中国市制[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98-101

?讁?訛贺曲夫,王叶玲.我国大中城市政区空间扩张的动因分析、弊端与应对策略研究[J].江汉论坛,2016,(8):21-25

?輥?輮?訛贺曲夫.县下辖市与推进自治:我国县辖政区的发展与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231-233

?輥?輯?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8(中国地图出版社,2018)整理而得

?輥?輰?訛五不变政策是指:一是武进区现职四套班子领导干部保持不变(个别领导交流除外);二是财政分成比例保持不变(省级以上有新规定除外);三是行政管理体制除规划、国土实行统一管理外,其它保持不变;四是现有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体制保持不变;五是划出的7个乡镇区域内企业资产权属不变

(作者单位: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2.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11)

[作者简介:贺曲夫(1973—),男,湖南岳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教学与研究;曾万涛(1966—),男,湖南益阳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

(责编:若佳)

该文结束语,这是关于辖区和体制和创新研究方面的创新研究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创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姚 敏(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摘 要高校后勤工作一直都被视为是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服务于高校师生的重要部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以计划经济为基本理.

2、 当前我国人事考试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申 杰 湖北随州人事考试院摘要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中,人事考试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人事考试管理上,多头管理是各类问题的主要根源 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工作实际情况,并找出当前存在于人事考试中的问题,提.

3、 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可以很大方面提升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质量,因此社会保险制度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另外企业的社会保险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制度内.

4、 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融合建设 和立新1,姚路嘉2HE LiXin1, YAO LuJia2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归纳演绎……研究方法,探讨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

5、 一带一路背景下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摘要“一带一路”实施以来,哈尔滨作为节点上的城市主动融入是哈尔滨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同时,国家批准哈尔滨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又使哈尔滨在对外开放方面站在新的起点上 如何把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