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军事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论文 孔子哲学思想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论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题目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 思想品德小论文1000字

思想类本科论文范文 跟《管子幼官》的兵学思想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1

《管子幼官》的兵学思想,该文是思想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兵学和兵学思想和《管子幼官》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陈依

(南通大学文学院,南通大学管子文化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19)

摘 要:《管子·幼官》体现了齐国称霸中原的战略思想并提出了部分具体战术,是《管子》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略思想上,《幼官》宣扬因义而兵,惩罚不义之君.《幼官》对“义”的强调符合中原诸侯排斥异族的心理,适应当时的道德要求.同时,出于财力、物力、人力以及盟国关系的考虑,《幼官》意图不战而霸,体现出兵家的理想追求.在战术上,《幼官》要求从严治军,包括明确治军号令、领兵之将、军政建设和征战之卒.《幼官》强调用兵要重视计谋,知己知彼方可想出奇计.为了保证奇计得以实施,保守军事秘密非常重要.另外,《幼官》还提到顺时而动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管子;幼官;兵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2.046

中图分类号:E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158—04

收稿日期:2015—09—16

作者简介:陈依(1992—),女,福建莆田人,南通大学文学院,南通大学管子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诸子.

今本《管子》是经刘向校订、分组之后流传下来的,刘向将《管子》分为八组:“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管子轻重”.刘氏的分组依据现不得而知,且《管子》非一人一时之作,各组别及篇章的完成时间也不尽相同,诸家对管子成书时代的考据之论亦各有异,笔者同意张固也《管子研究》等论著对《管子》成书年代的考证结果,即《管子》为齐国稷下学宫管子学派的著作,“经言”组是管子学派的经典学说,成书时间主要在春秋末叶至战国早期,早于其他组别.本文即以春秋末、战国初的齐国作为历史背景展开论述.《管子》版本众多,本文以黎翔凤的《管子校注》[1]为主要文本.《管子·幼官》(以下引用只注篇名)属于“经言”组,其内容包含政治和军事两大部分,本文仅就军事部分进行论述.《幼官》中的军事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学思想,是《管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官》所体现的兵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因义而兵

《幼官》曰:“大胜者积众胜,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幼官》认为得胜者的行动必然应该符合“义”的要求.义者,谊,即合理的道理与行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今时所谓义为谊.”[2]《荀子·议兵》解释得更明确:“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3]合理的道理、行为即不乱.用兵要使天下安宁,使天下事务的运作呈现出“义”的状态,使百姓安乐.

古代用兵讲求用兵之道与形兵之法,即现代军事语境中的战略和战术.“因义而兵”便是当时的首要用兵之道.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落,中原诸侯不仅内乱混战,而且受到蛮夷戎狄的侵扰.为使中原相对稳定,齐国欲联结中原诸国,通过会盟方式和平共处.齐国由于有利的地理形势和强大的国力,具有成为盟主的可能性,为了使这一政略由可能变为现实,齐国打出“义”的旗号,以稳定和领导中原诸侯国.

第一,用兵以“义”是为了惩罚不义,弘扬正义.《幼官》明确表示:“至善之为兵也,非地是求也,罚人是君.”用兵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土地,而是为了惩罚不正义的国君,维持社会正义,维护合理的道理与行为.根据这一战略思想,齐国提出“尊王攘夷”的号召,采取睦近攻远的策略,团结中原各国,打击边患,因此,有保护正义小国、诛灭不义之君之国的军事行动,如安置杞、邢、卫等国国君,返还鲁、卫、燕等国的被侵之地,出兵征伐北州侯、山戎等.因义而兵,以维护中原秩序、匡扶正义为军事目的,来实现领导诸侯的政治目的.

第二,用兵以“义”是为了迎合中原诸侯排斥异族的心理.《幼官》曰:“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用仁、义、德等方式对待诸侯国,以达九会诸侯终成帝王之形.齐国为了领导、称霸诸侯,需获得各国君主之心.中原诸侯国共同遵循周所建立的*思想,其对“义”的强调可谓与蛮夷戎狄有文野之别,以“义”联结各诸侯国,符合中原各国君主排斥异族、自然结合的心理.

第三,用兵以“义”是为了适应道德要求.《幼官》曰:“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诏昧断绝.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打仗与人的生死直接相关,因此,不能不慎重.卒,即止,卒乎德,就是止于德.用兵要以德为底线,不能滥用.所以,《幼官》说:“立义而加之以胜,至威而实之以德.”军事行为要立于德义之地,其成败不是单纯的兵力抗衡,还受道义程度的影响.

《幼官》对“义”的强调,实际上使齐国的军事行动立于精神层面的制高点,这一军事战略思想使齐国以中原民族保护者的形象出现,便于齐国在诸侯混战中立足,进而称霸.

二、不战而霸

《幼官》云:“至善不战.”“至善不战”思想与《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谋而合.孟子提出“王道”与“霸道”理论,在他看来,以仁义立国为“王道”,以武力征服他国为“霸道”.孟子是战国中期的人,而在春秋时期,“霸”是“伯”的异写,伯者,长也,是诸侯中的领袖.成为领袖不仅仅需要武力,更需要综合国力.“至善不战”即是强调综合国力,以非军事方式,如经济手段、外交手段等,使诸侯国拥护齐国,在霸道之下,经济、外交等不过是技术问题,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成就霸业,意图不战而称霸.

《幼官》中不战而霸思想的提出,原因有三:第一,出于财力、物力的考虑.《管子·兵法》提及出兵的四个祸患,其中之一是“举兵之日,而境内贫”.《孙子兵法》亦言:“十万之师出,日费千金.”经济物质储备是国力强盛的基础,而战争不可避免地会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意欲争霸,必须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因此,《幼官》强调“至善不战”,尽量节省物资消耗.另外,齐国作为盟主,其国力和地位均使其便于采用外交、经济等非暴力手段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没必要动辄诉诸武力,消耗大量物资.

第二,出于人力的考虑.《幼官》云:“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战争次数多,则军士容易疲劳,即便获胜,也将带来不好的结果,因为数次胜利容易导致君主骄傲自大,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而士卒的数量和体力都是有限的,骄傲的君主驱使疲惫的士民,最终难免失败,国家必然会面临危险.

第三,出于盟国关系的考虑.齐国既与诸侯国结盟,成为中原集团的领袖,若轻率出兵则意味着背弃盟约,将使国家处于不利的舆论地位.所以,齐国采取对内富国强兵,对外利用外交、经济手段削弱他国国力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领袖地位,达到不战却能称霸的目的.

然而,不战而霸是不容易实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注重短期效益,意欲速战速决,不战而霸却需要长期的政治、经济准备.虽然不战而霸思想偏向理想主义,但管子学派在《幼官》之后的篇章中还是举出事例证明和阐释了不战而霸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如《轻重戊》记载齐国以经济手段战胜楚国、代国、衡山国的事例.不过,这些事例在《国语·齐语》里并无记载,其真实性值得怀疑.所以,笔者认为,不战而霸更多体现出的是兵家的理想追求.

三、备“四明”而战

《幼官》曰:“必明其一,必明其将,必明其政,必明其士.四者备,则以治击乱,以成击败.”“四明”即上述四个必须明确的治军要点:治军号令,领兵之将,军政建设,征战之卒.一支军队只有满足这四个治军要求,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作战.

第一,明号令.要求号令不二,威严明晰.《幼官》云:“慎号审章则其攻不待权与.”意谓若使号令章法审慎明白,则可攻击他国,不用等待盟国相助,可所向披靡,正所谓“独行而无敌”.也就是说,号令的严明整肃能够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另外,《幼官》还说:“执务明本则士不偷.”认为明确治军号令有助于将士各司其职,不苟且偷生,有利于形成纪律严明、运作有序的组织形态.

第二,明将领.首先,不得频繁更换带兵将领.《幼官》主张“必设常主”,“常主”,即常驻将领.军队应该尽量减少高级将领的人事调整,以便于将领充分了解敌方和我方情况,有利于将领和士卒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利于提高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将领要谨慎发号施令.《幼官》曰:“慎于号令之官,则举事而有功.”因士卒的行动皆听从将领指挥,若将领不疏于号令,则军中行动不乱,战役可胜;最后,为了做到长期统领军队,将军还须具备威信.《幼官》强调:“十官饰胜备威,将军之守也.”此言将军要具备树立威信的能力,以人格魅力团结士卒.

第三,明军政.将军事组织寓于行政系统之内.军政一体是管仲最重要的霸术.战乱时代,各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战争来立国,因而兵制必须完备,政制应以便于战斗为主.齐国采取“作内政寄军令”的办法,《幼官》没有对如何“作内政寄军令”做出详细说明,但根据《管子》的《立政》《小匡》等篇章可以总结出齐国将行政编制与军事编制结合的办法,易中天在他所编写的《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中画出了齐国的军政一体制度图,简明清晰,下面引为参考(见下图).[4]

这种军政制度不仅扩大了兵源,而且便于统一行动,使得“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管子·小匡》).第四,明士卒.《幼官》提出“定选士胜”,意谓审定、挑选精锐的士卒则胜.春秋初中期,各国征战以车战为主,春秋晚期,因兵车供应浩繁,步兵的行动较战车更为灵活,各国改以步卒之战为主,因此,挑选精锐的士卒显得尤为重要.《管子》甚至把“将不战之卒”视为“兵之三暗”之一,提醒将领必须避免率领不善战的士卒参战的情况发生.《幼官》提出“选士”这一重要概念之后,“选士”思想得到不断发展,如《孙膑兵法》有《篡(选)卒》篇,论述精锐士卒的考核、选拔问题,《荀子·议兵》论魏国之“武卒”与秦国之“锐士”的战斗力等.[5]

四、依奇而胜

《幼官》言:“定依奇胜.”意思是,审定、依靠奇策则胜.《幼官》认为用兵要讲计谋,强调“奇”兵在军事行动中的意义.《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文王“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6]可见,《幼官》的奇计思想在齐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第一,《幼官》强调用兵要重视计谋.如“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称霸需要采取灵活机动的计策.又如“奇举发不意则士欢用”,将领若能以我方之奇谋,攻敌方之不意,那么士卒也乐意为我所用.好的计谋对于掌握军事竞争主动权非常重要,《幼官》言:“计必先定.”认为计谋的制定当在发兵之前,立足于计谋的军事行动才能够兵力坚实而不发生事变,正所谓“立于谋故能实不可故也”.《幼官》对计谋的强调与孙子“攻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奇制胜”的作战原则不谋而合.

第二,奇计来源于知己知彼.《幼官》提出“定闻知胜”,此言若能多方搜集见闻情报,遍知天下,则胜利在望.如何做到遍知天下?《幼官》指出:“听于钞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濬故能知未始.”意思是需要见微知著,调动视、听等各方面能力,并通过深思达于洞悉事态始末、预见局势走向的境界.

第三,为了保证奇计的实施,需要保守军事秘密.《幼官》强调“经不知”“教习不著”“发不意”,意指不泄露行军路径,使敌人无法知晓我方行军部署;不泄露训练方法,使敌人无法察觉我方攻防措施;不泄露出兵时间,使军事行动出乎敌人意料.因为“经不知,故莫之能圉;发不意,故莫之能应.莫之能应,则全胜而无害;莫之能害,故必胜而无敌”.

五、其他兵学思想

除了上述兵学思想之外,《幼官》中一些零星的军事论述也非常具有价值.第一,顺应自然而动,根据自然时节的变换采取军事行动.《幼官》云:“举发以礼,时礼必得.”认为发兵的时机和礼数必得其宜.《幼官》将军事举措置于四时系统之中,主张在秋季出战.《幼官》在对应秋季的西方本图中云:“修乡闾之什伍.”尹知章注:“杀气方至,可以出师征伐,故修什伍.”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古人用“什伍”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而对应春、夏之时的东方本图、南方本图则未提兵刑.顺应四时而动,其原因在于:首先,受古人与自然相处的模式和农业生产经验影响.春夏务在养育,秋冬重在收罚,为了顺应四时规律,古人把军事行动安排在秋冬;其次,由当时军事制度决定.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多采取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这种制度决定了当时的军事行动只能采取春夏农耕、秋冬兴兵的方式,即诸侯秋以狝治兵.

第二,顺应时局而动,根据人世时局的变动采取军事行动.《幼官》中有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尹知章注:“玄帝,北方之帝.齐桓初会,命诸侯不使非时出师.”玄帝即当时盟国的盟主——齐国.若非玄帝有命之时,不得出兵.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大规模兼并战争的到来,减少了部分不必要的杀戮,使各国得以养精蓄锐.可是,到了春秋末期,贫弱小国不仅无法自立,且徒增大国利益斗争,此时兼并小国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齐国虽欲维持中原稳定,但为求自存,也只能顺应时势而战,灭纪、成、莱等小国.兼并小国,亦是时势使然.

第三,重视武器装备.《幼官》提到武器的制造、检验和选用.《幼官》主张“求天下之精材”,采用优质的材料制作武器,“交物因方则械器备”,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当地最优的材料.武器制成之后,还要通过试验判别优劣,以便决定能否*备用:“器成角试否臧.”在武器的选用上,《幼官》认为春季“兵尚矛”,夏季“兵尚戟”,秋季“兵尚剑”,冬季“兵尚胁盾”,应根据四时变化而选择武器.

总之,《管子》蕴含着先秦丰富的军事智慧,《幼官》体现了齐国称霸中原的战略思想并提出了部分具体战术,是研究《管子》兵学不可忽视的部分.

[参考文献]

[1]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荀子.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

[5]胡家聪.管子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爱华]

括而言之,此文是关于兵学和兵学思想和《管子幼官》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思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探究电视剧《水浒传》传达的思想内涵 【摘要】说起水浒传,许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侠盗情怀、英雄主义和暴力 本文先分析1998年电视剧版水浒传中的社会背景,再分析电视剧中传达的人文精神和理想主义对于经典著作的呈现 【关键词】水浒传;乌托邦;.

2、 说钱锺书是思想家为何这样难以《管锥编》为例 说钱锺书是百年中国最具博识的大学问家,学界恐无争议 说钱是当代思想史绕不过的重镇,海内外怕臧否不一 所以有此分歧,原因大概有两除了因浅阅读导致对钱的“思想”何谓不知所云外,还有.

3、 新时代主旋律影视艺术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战狼2》为例 摘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总书记系列讲话也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进中加强 影视艺术尤其主旋律电影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4、 《人发刊词》中党建思想和现实意义 摘 要在人发刊词中从三个阶段分析了党的建设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各个阶段所汲取的经验教训 并且在文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在建设过程中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思想中关于党的.

5、 评耿红卫《王筠作品中的教育思想》 教育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我国自古重视教育,教育名家辈出,而王筠便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了“学生是人,不是猪狗”……一系列体现主义和批判精神的教育观点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