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知识产权的论文 知识窗投稿 知识经济杂志社 知识窗杂志 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社 知识文库期刊好不好 建筑知识杂志在线阅读 法语关于知识产权的论文 知识产权毕业论文选题 知识产权相关参考文献

关于知识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知识女性的历史贡献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知识论文 发表时间: 2023-12-16

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知识女性的历史贡献,该文是关于知识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陕甘宁边区和抗战时期和历史贡献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摘 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国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其颁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吸引着大批知识青年和文化人不远万里投奔西安.边区的知识女性在抗战期间发挥所长、努力报国,是文化人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边区建设发展和争取抗战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知识女性;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3-0060-04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女性坚持理想信念,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奔赴陕甘宁边区,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抗日报国,她们在边区和敌后根据地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对边区各项事业的建设、支援抗战和推动妇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大批知识女性汇聚边区

(一)抗战时期知识女性汇聚边区的历史动因

延安时期,出现了大批知识分子包括相当数量的知识女性奔赴边区的特殊现象.究其原因,党和边区政府的政治主张以及正确的政策吸引是知识女性汇聚延安的重要原因.抗战爆发后,领导下的边区政府为支援抗战、巩固政权、改善民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快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知识分子参与到边区建设中,党和边区政府特意颁布一些优待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时激发了广大知识女性的积极性,实现了她们建设边区的理想.而此时国民党的对日政策间接影响了这些对边区生活向往的知识女性的抉择,相比较而言,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女性在国统区深感自身价值得不到实现,边区给她们实现报国理想带来了新的希望.

同时,英勇抗敌的精神感召力,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知识女性的爱国热情.战士们英勇抗敌的精神让知识分子相信是一支有力量、有信念、有决心的队伍.延安在党和边区政府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社会公正,人人平等,人民淳朴坦诚,艰苦务实.因此,边区政通人和的社会风气是知识分子向往和追求的政治环境,吸引着大批知识女性汇聚至此.

(二)边区知识女性的主要来源

一是来自沦陷区的知识分子.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陷入全面抗日的战局,东北、华北、东南几省相继沦陷,大半个中国被日本侵略者所控制.日本侵略者在控制沦陷区之后疯狂的烧杀抢掠,肆意屠杀妇孺老幼,特别是对中国妇女的恶劣行为,激起了当时女性的反日浪潮.沦陷区的知识女性中不乏抗日爱国分子和一些革命家,如电影事业的组织和领导人陈波儿、“左联”抗日女作家白朗等.长期的地下活动使她们积累了丰硕的经验,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奔赴延安,继续接受思想教育,等待与接受新工作的分配.

二是来自国统区知识分子.国民党政府虽然是当时国际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但其所坚持的片面抗战路线导致许多爱国知识女性认为他们没有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作家陈学昭随丈夫何穆从重庆经成都转到延安,完成了著名的《延安访问记》,因家庭原因又返回重庆.但国统区的腐败统治使她深感气愤与无望,转而再次投奔延安.当时有许多如陈学昭一样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正义感的学者选择离开国统区,辗转来到边区,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未来紧密连接.

三是来自边区本地的知识分子.为了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党和政府开始广泛吸收包括边区地方文化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加入统一战线.陕西本地文化人受到边区风俗习惯和社会变迁的影响最大,更致力于发挥地方文学和本地社团的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倡导抗日思想.边区本地知识女性较少,这与西北地区落后的发展不无关系,但妇女们只要掌握知识就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将自己的热情与行动全部投身于边区发展与建设中,积极努力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为全民族抗战奉献了自己应有的价值.

四是来自国际社会和海外的知识分子.中国作为二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主要的战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加快了二战全面胜利的脚步,其重要意义和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与肯定.面对中国全面的抗日的大环境下,许多爱国华侨妇女和外国妇女都直接或间接的投身到抗日同盟中.多数海外华人,如女子大学南洋华侨女学生冰清、潘懿梅、康敏等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抗日救国本领,奔赴敌后战场.世界妇女反法西斯战士如美国著名记者、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等,曾积极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奔走各地,写下许多有关抗战的文章.她们以亲身经历和见闻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抗战情况,同时也使国际社会对和延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二、党和边区政府的知识分子政策与边区知识女性的生存状况

陕甘边根据地从红军到来前的“硕果仅存”发展成为抗日根据地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延安也成为一代知识分子为了理想、生活与国家存亡而奔赴之圣地,党和边区政府的相关政策是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

(一)边区政府的知识分子政策

建党之初,党内人员有限,思想和对事物认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对其将发挥的重要历史价值缺乏战略眼光和认识高度.当时中日关系处于一种微妙与紧张的状态,矛盾日益加深,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及其边区政府逐渐认识到知识分子的“同盟者”地位,要尽最大力量去争取和发展更多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加入到全民族抗日的同盟中.1939年分析,要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他们也是中国革命事业的参与者,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是我国革命事业的先锋和领头军,推动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衔接了中国各种革命力量[1].我国的革命事业需要知识分子的参与与奉献,只有在他们的参与下,并且给予其充分的发展空间,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2].同年年底,也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一文中谈及了关于知识分子的对待政策及相关问题.该文件从多角度剖析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历史背景、历史价值和自身具备的多重特点,它是一个指标,更是一个方向,使得党内对知识分子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确立了他们的历史地位.

以对知识分子的定位为开端,党和政府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利于边区吸收和发展知识分子的政策.根据《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中“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2]的相关决定,军委1941年颁布了有关政策指示,指出要发动和组织边区各政府机关和部队扩大其工作范围,尽可能的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分子,使其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认真贯彻并切实履行党所赋予的使命,“对于专家,要依照指示给予特别优待……对于特殊人才,不惜重价延聘.既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又要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1].力求在各方面对知识分子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尊重和优待,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知识分子的培养和提拔力度.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让更多致力于报效祖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为此他们不远万里从四面八方赶赴延安.妇女委员会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曾多次发动妇女运动,号召妇女参与工作,并在1939年3月发布相关妇女工作指示信,文件在分析现阶段妇运的特点后提出工作意见,要“动员和组织知识界的妇女包括广大女学生在内,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培养和锻炼,使她们充分发挥先锋桥梁作用,真正做好从知识分子到家庭妇女的工作”[3].

(二)边区知识女性的生存状况

边区推崇自由、与平等,使得女性逐渐获得了与男性一样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妇女可以参与生产、参军与参政.在边区,衣食住行和写作的纸笔墨水等一切从简,物质条件虽然艰苦,但公家按时定量供给.

说:“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4]强调革命中妇女的重要作用.怀揣革命热情的知识女性受话语力量感召奔赴延安,大多数人被安排先进入学校学习.这并不是单纯求学,而是半军事化的训练.在中国女子大学落成之际,王明曾说到,妇女学习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劳动[5].理论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集体活动中寻找自我价值是知识女性的最直观现状.党和政府还经常对知识女性进行培养教育,逐步转变其思想观念,统一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使他们从精神上、生活上备感优待,增强对中国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信心.

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知识女性的历史贡献

(一)推动边区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政治活动中女性身影从出现到频繁,使得其重要地位慢慢无法取缔,妇女参与更多的政治工作,这在边区工作中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影响.1939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召开,19位女参议员出席了会议并提出12件提案,提案中表示“要鼓励妇女参政;培养妇女干部及专门人才;应大量吸收妇女参与机关工作……”[6]最终会议讨论通过.

中国和边区政府认识到文艺活动在延安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文艺生动的形容为“一种很有力量的宣传训练组织的手段”[7].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据指示作出不懈努力,组织各种文艺社团,开展抗战宣传活动,出现了许多反映根据地人民革命斗争和生活的作品,如丁玲所带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在群众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反响与共鸣,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赞扬,丰富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推动了该地区文化发展.

妇女群众在社会发展中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她们的文化水平对于边区建设也有潜在影响.边区生活状况说明知识女性激发了更多妇女学习文化的热情.据1939年不完全统计,“边区有冬学619所,学员10317人,妇女1470人,占14.2%;夜校581组,学员7935人,妇女418人,占5.3%;半日校186所,学员3026人,妇女2340人,占77.3%;识字组5513组,学员39650人,妇女10053人,占25.4%.”[8]从女教员、女演员到女干部,知识女性在本职工作之外加强动员、组织妇女群众学习,带动提高了边区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

(二)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边区作为抗日战争的敌后根据地,在战略战术指导、军需物资支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成为日后保障抗战胜利的总后方.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当时全面战争爆发的情况下,为保证当时高校的继续教学,实行高校内迁.不少女教职工和女学生随校而动,不间断教育事业,丰富了整个根据地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水平,促进了这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思想教育方面也为日后的抗战胜利准备了充实的条件.

根据1942年总政治部指示文件边区参军女性人数曾达4万人以上[9].知识女性在担任妇女自卫军领导人的同时还参加军队中的宣传组织工作,积极进行支前动员活动,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战.

抗战期间,保障八路军在战场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群众的全力支持,他们对战争的胜利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边区政府充分鼓励和组织广大妇女群众拥军支前,为军队人员赶制衣着必需物,同时准备战时干粮;帮助解决一些家庭琐事,做好妇女的思想工作,激发了妇女抗战支前的积极性;组织参与各种抗日剧团,巡演宣传抗战思想等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年轻的莫耶满怀创作了《延安颂》,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被人们广为传唱,甚至传到了海外华侨耳中,大批的革命青年也被这首歌引导着投身于抗日队伍当中.陕甘宁边区知识女性从不同职业角度四处奔走,推动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稳定,边区社会稳定,才能更好地为抗日战争争取胜利.

(三)为培养和形成一支优秀的妇女干部队伍贡献力量

1937年9月《妇女运动大纲》曾指出“目前妇女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不断地培养大批妇女干部”[3].张琴秋曾在《中国妇女》第一卷第五、六期发表了《对于女干部的几点要求》,指出边区的发展需要广大妇女干部来起带头作用,着重强调了几点要求: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不犯原则性错误,培养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的党性素质;其次在工作上要学会克服困难,形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有成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精神,第三是要有敢作敢为的气魄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从老党员的话语中能看出,知识女性需要在党政军系统中拥有更强大的独立人格和坚定信念.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带领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时该边区政府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边区建设中形成了只为更好的建设边区、全心全意服务边区人民的优良作风.女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马列主义,及时补充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工作中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推动边区各项事业建设.拥有自主自觉性的边区知识女性逐渐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妇女干部队伍.同时,知识女性转入乡村后,成为各地妇女抗日救国会的骨干力量.在宣传、理解的抗日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为党在根据地更好地开展妇女工作创建了有利条件[9].

知识女性以自己的方式参选参政,通过参与边区各项政治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培养和锻炼出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推动边区的发展.

(四)为妇女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的提高奠定基础

1931年2月通过的边区施政纲领提出要求:不得对女性地位存在偏见,要认识到提高其地位的重要性,要从多方面保障和提高妇女地位.边区政府要注重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改变传统妇女的狭隘认识,摆脱封建束缚的枷锁,将妇女的教育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先后创办中国女子大学、陕北公学女生队、抗大女生大队、陕甘宁边区妇女职业学校等,不断提高妇女自身素质,为边区甚至全国的妇女运动输送了大批骨干.

随着参与政权建设的妇女人数的增多,其重要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参与边区政府政权建设是她们应有的权利,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目标.在边区建设与工作中,妇女群众和妇女干部逐渐认识到自身权利,她们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加深,对边区事业充满无限工作.广大知识女性通过政治参与提高了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肃清依赖观念,发扬精神,保护妇女权益.也促使边区政府意识到女性工作者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妇女工作的发展,提高妇女在社会中的认知度.

边区知识女性通过各种途径,发挥专业优势报国,对中国现代妇女运动产生深远影响,为中国妇女解放积累丰富经验,为将来新中国成立后树立光辉榜样.

参考文献:

〔1〕党校党史教研室.党史参考资料(四)抗战争时期(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书记处.六大以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论妇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中国女性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6〕陕西省妇女联合会.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文献资料(续集)[M].西安:陕西省妇女联合会,1985.

〔7〕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教育方针政策(上)[M].西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8〕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高等教育和干部学校(下)[M].西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9〕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妇女运动史[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姜黎梅)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Knowledgeable Women in the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Are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Zhang Qian

(School of Marxi,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100)

Abstract: As a political guidance center and general rea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series of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promulgated by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knowledgeable young people and cultural people to go to Xi´an. The knowledgeable women in the border areas tried their best to serve the country. They we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cultural community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winning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in promoting various constructions in the border area.

Keyword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Area; Knowledgeable Women;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此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陕甘宁边区和抗战时期和历史贡献方面的知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的婚姻改革 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和太岳山区建立根据地,1938年4月,扩展为晋冀豫根据地,1941年1月与鲁西根据地合并为晋冀鲁豫根据地,控制范围包括.

2、 文化供应社和抗战时期的文学出版 文化供应社①,全称文化供应社股份有限公司,是抗战期间成立于桂林的一个影响很大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三合一的出版机构,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广西最大的一家民营出版企业,被誉为“桂省新书的大本营&rdq.

3、 抗战时期的鲁艺木刻工作团 抗战时期,延安是中国抗战美术中心之一,而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又是延安美术活动的中心和重要阵地 为了深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1938年“鲁艺&rdquo.

4、 红色文化的艺术阵地:抗战时期文工团组织模式 摘要 抗战时期,作为红色精神文化载体之一的文工团组织模式逐渐形成 该模式采用间接领导与直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宗旨,以短小精悍的文艺演出形式为工农兵演出 文工团起源于红军时期的随军宣.

5、 传统情理法在陕甘宁边区的嬗变 摘要就我国古代社会而言,“人情”“天理”“国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也是传统法律构建的重要基础 古人“曲法以原情&.

6、 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时期华侨文献计量分析报告 刘威,李浪(重庆图书馆,重庆400037)关键词重庆图书馆;抗战时期;华侨文献;文献计量;文献分析摘要为了如实、客观地反映抗战时期学者对华侨问题研究的水平和状况,文章依托重庆图书馆馆藏的相关华侨文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