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生态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工程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金融经济杂志社 宏观经济编辑部 当代经济投稿邮箱 块状经济论文 商业经济投稿须知 关于生态经济的论文 关于经济论文的题目

经济类论文范文文献 与体制成本升得太快是当前经济最要命的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经济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2

体制成本升得太快是当前经济最要命的,该文是经济类论文范文文献跟要命和成本和体制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文/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改革曾降低了体制成本,中国经济因此崛起.而不断上升的体制成本,现在却成为阻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GDP和劳动力远不如税收、社保缴纳和政府收入涨得快.体制成本是中国经济的决定性变量,体制成本降,经济增;反之亦是.

曹德旺去了美国,还对比了中美制造业的成本,将中国实体经济的现实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中国从1978年到2008年连续30年,平均GDP增长将近10个百分点.200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日本;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2013年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改革降低了体制成本,这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

经济会发展起来,会高速增长,我们来分解它的因素,关键有三:

第一,长期贫穷形成数目巨大的廉价劳动力.

我过去研究农业,经常犯愁的是这么多剩余劳动力怎么办?谁来雇佣他们?有什么力量可以把他们拉到市场?怎么算也算不出好办法.

一改革开放,发现办法来了,国外有资本有技术,可以和你这个又多又穷的最大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经济能够起来的一个要件.

第二,改革降低了中国的体制成本.

仅成本低、人力便宜还不行,不能自动变成产品.如果脑子里面有很多固化的东西,把手脚捆住,思想不解放,体制不改革,就会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所以中国经济能起来的第二条重要经验就是改革.所谓改革,就是用实践检验哪些做法、哪些政策、哪些法律、哪些红头文件是束缚了生产力的.

把这些束缚生产力的东西解开,所有经济组织运行的体制成本,也大幅下降.

我们过去学苏联模式,人便宜,但是体制贵.贵到很多东西我们看到市场上缺,但是我们也不能做反应,不建立国有体制,谁也别动.

这套东西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步一步地给解开的.国家就是这个国力,如果还要捆住自己的手脚,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放开手脚,动员大家一起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这是中国能起来的第二条关键因素.

第三,就是中国人善于学习.

体制成本低,加上劳动要素成本低,这个经济是不是就能发展起来呢?如果你的劳动力没有一定的质量,还是不行.

那这个质量靠什么来?靠学习.

这个不让干,那个不让干,所以啥也不会干.像我从小用到大的暖水壶,几十年不变的铁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创新、更迭.你不改进,东西怎么会越做越好呢?

我20世纪80年代跟着杜润生老先生一起工作,先生虽然是老干部,但是思想很开放,带头去广东看,广东那个时候刚开放,离香港近,很多东西进来.

这么大的一个老干部,看见一款电风扇,回来以后眉飞色舞地和我们形容,这个电风扇可以在蚊帐里面吹,脚一踢就停,扶起来就转.

这背后是什么?人的好奇心和学习心.

中国人穷是穷,但是肯学习,来了好东西,就有很多人琢磨怎么回事儿,琢磨来琢磨去,刚开始就是仿制,国际上很多国家说我们不重视知识产权,但是每个国家都会经历一个模仿的阶段.

学习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后来居上非常重要的一点.

所以,中国就是靠这三个要素起来的,曾经穷得不堪回首,只要一开放,有信息来,有技术来,有机会来,有市场来,经济迅速腾飞.

当年改革降下来的体制成本,重新涨上去了

那市场为什么来?很简单,物美价廉,成本竞争力.这就讲到中国经济的特点,到今天为止,我们主要靠成本优势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好也罢,坏也罢,这是特征.

如果你用30年为尺度来看,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美元,增长到今天的8000美元.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越靠越近.

但我们内部也有问题,在这30年,虽然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增长更快的是权力收入.

最要命的是,我们当年通过改革降下来的体制成本,重新涨上去了.

说起中国经济以及成本上升,都会说劳动力涨得太快了,但其实劳动力也就是工资,涨得跟名义GDP差不多.

涨得最快的是什么东西?税收、法定的社保缴纳、政府收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以后,我们才看到,吃掉了多少钱.那些贿赂,全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成本.

经济增长快、收入增长快,成本优势就丢了,你原来就是靠成本优势吃饭的,最要命的是我们这个体制成本升得太快.

所以,国民经济从那么差的状况走到今天,只发生在一代人之间,我们引以为豪.现在经济下行,出路是什么?当你的独到优势还不明显的时候,你还得往成本优势上使劲,降低成本最重要的事,就是继续体制改革.

因为体制成本是中国经济的决定性变量,体制成本降,经济增;反之亦是.

管制不改革,城市就没希望

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有规矩,并且规矩要有自我再生的能力,而这个过程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参与.

第一,城市需要自由的发展空间.

城市的内涵是密度,人往人多的地方靠,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所有人都在活动.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所有人的活动都有干扰,我的活动会影响到你,密度越高,这个挑战就越大.

这类问题的处理要有一定的规则,城市社会比乡村社会更严格、更复杂.处理问题时这个规则一定会有滞后性,随着技术、经济、观念的变化,这些规则是不是应该相应地改变?

这个问题对一个城市是否能健康发展是有影响的.

这里面涉及几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强调要严格管理,这样城市就没有多少自由可言.另一种看法,城市虽然有严格的规则限制,但是还是要保障自由.因为城市社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没有谁可以事先完全知道怎么处理.

如果在城市的发展当中,仅仅强调自上而下的规则、法治,不强调自主性、创造性、创新性、企业家精神,找不到这个平衡点,即使这个城市有一个规则,但是它是僵硬的,不适合长远的发展.

我自己偏向后一种看法,我认为城市还是需要自由的,如果没有迁移的自由就没有城市,这个问题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解决.不准土地流转、资金流转、技术想法流转,就不会有城市的形态.我们必须承认自由要以不妨碍他人自由为前提,处理复杂的问题时,要保障各方面的因素,我们要增加很多以往经验的知识.

1916年纽约市开始实行分区制,通过了全美第一个全面的分区制法规,2016年正好是第一个城市规划法通过一百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在访问期间有很多总结、回顾和讨论的问题,以及梳理纽约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

第二,城市发展没有管制不行,没有管制改革更不行.

1916年美国的新兴行业都在发展,纽约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人口密集,楼越盖越高.楼高了之后会出现问题,就有经济学里讲的邻里效果,太高之后影响别人,邻居见不到阳光,最后这个问题可能会变成社会冲突,而且会挑战原来土地所有权的概念.

这种冲突怎么解决?就诞生了1916年的分区制,当时分为居住区和商业区.分区之后,对楼房的建设高度都有严格要求.人口集聚,开发商再想加高怎么办,地价贵就分摊地价.1916年当时想了一个办法,商务区的楼房到一定高度后就要收缩,往里抽一个尖顶,目的就是让阳光、空气洒到街道上来,不要因为你有高楼,让你的邻居永远见不到天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还会发生.技术、电梯、通信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要求1916年通过的法律开始调整.为什么说企业家精神很重要,因为法制就是守法,写什么就照着办,这里面会丧失未来发展的动力结构.总要有些人会例外,法制是过去定的,今天有新的情况能否变通一下?

这个标志事件就是当时美国的一家公司要盖一栋楼,设计师是德国人,是包豪斯学校的总监.包豪斯学校的特征就是简洁和实用,不要那些花里胡哨.这样的要求跟1916年的分区制法规是冲突的,楼房超过2.5倍再盖高,就要往里缩,缩了之后就是观赏性的,没有功能.

如果没有功能,对包豪斯学派是不能接受的.因为长期战乱的原因,大家对方方正正、线条清楚的建筑物觉得踏实,另外战后大量人口需要住在永久性的建筑里,去掉花拳绣腿和装饰,就变成了潮流.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盖房子的业主找到一个妥协的办法,当年要房子缩回去就是让阳光进来,那用别的办法让阳光射进来就可以了.这个地只盖一半,剩下一半开放给纽约市民作为公共广场,但是盖的房子要高一点.

这个楼是1958年盖的,谈判非常辛苦,后来这个楼成为纽约地标,因为门口有一个小公园对所有纽约市民开放,因为这个小公园,整个帕克大道都发生了变化.此时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想法、新变化,纽约市当局基于这个案例修订了1916年的法规,这个规划法非常重要,作为经济学家更是值得学习.

建筑商增加一平方米向公众开放,上面就可以增加10平方米的建筑,向公众开放,来换一个更高的开发空间.这样就把容积率控制得很好,市场的需求、业主的利益、公众的利益,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我概括一下自己的看法.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有规矩,这个规矩一定要有严肃性,但是随着技术、生态、观念的变化,规矩要有自我再生的能力,再生能力离不开世界各方的参与,不能因为某个信息来源就把事情定了,一定是多方互动.

我去参观纽约博物馆时发现,很多市民参加了城市建设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市民参与城市设计的规则,总体来说就比较容易自觉地遵守.这样才能在秩序和动力,活力和有序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本文汇总,上文是大学硕士与经济本科经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要命和成本和体制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论新医疗体制改革下的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 2017年1月9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 2016178号),标志着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其中强调“实施药品生产、流.

2、 时间太快,还是太慢? 24期卷首对,24期卷首 好吧,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简单得就像翻了几页书   小说局外人里有一句话“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 ”这句话,我未能深.

3、 吃盐太多太少都不好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新发表的成果显示,将钠摄入量控制在每天35克的范围内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论文作者之一、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安德鲁·门特教授指出,对于钠.

4、 升职加薪不一定有用了 今天有人在后台问了我一个问题“文章能不能来点实际的我只是一个微信的小编辑,别总跟我谈规划,就和我说说怎么升职加薪,让自己更值钱 ”其实这个想法本身就挺傻的 先说一个案例 北京有.

5、 跑得最快的孩子 “我是阿尔伯特街跑得最快的孩子!”马特喊道 “噢,真的吗”凯尔西说,“你真这么想”这是星期六的下午 马特和凯尔西绕着凯尔西家宽敞.

6、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 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十分悲伤,流着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