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研究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当前我国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其治理有关论文范本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5

当前我国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其治理,本文是研究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和研究生和治理和教育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曾祥明

(中国矿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研究生教育质量关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水平,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四大困惑:教育产业化终成家庭重负,毕业论文质量低下扩大化,部分导师化身为学术包工头和学术论文发表变身买卖.基于分析,提出了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有效性的四种办法,即多渠道解决研究生的经济之困,强决心解决研究生论文质量下降之困,根本上遏制师生关系异化和源头上治理研究生考核机制.

关键词:一流大学建设;研究生教育;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6)01-00-0

收稿日期:2015-11-15

作者简介:曾祥明(1984-),男,江西吉安人,讲师,博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民生国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高级阶段,责任重大.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急剧转型期,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诸多的困惑,甚至部分领域走入了困境,亟待一场新的突破.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在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1]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报告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是我们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依托.[2]研究生教育质量关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水平,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在即将迎来的“十三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探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开展研究生教育在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和质量,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型高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教育产业化、考核机制机械化等原因,也伴生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教育产业化终成家庭重负

很多初读研究生的同学,特别是博士生,恐怕都这样被导师严肃地告诫过:“做我的研究生,就不要做!”、“学生的本职就是好好学习,多读书.”导师们的初衷,固然易于理解,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专于学术.只是问题在于,不少学生并非不乐意潜心做研究,而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已经无力承担这笔不菲的“研究经费”.在研究生自费制度改革之前,让自费生认真地做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难度.这首先要从一个家庭对一名研究生的培养费用算起.据笔者对江西部分家庭子女培养费的测算,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16年中,花在一个小孩身上的教育费和生活费平均超过50万元.另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的资料显示,“2014年江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 30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117元”[3].可见,这笔花费抽空了大部分的家庭.如果研究生阶段还要家庭资助,无疑会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一个普通家庭在经历了22年以上的教育支出后,恐怕已经是逼近临界点了.

(二)毕业论文质量低下扩大化

临近岁末,按理又是研究生开始关注毕业论文的时候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以某硕士研究生A同学为例,他早早就确定了论文选题,但却迟迟不动笔.A无可奈和地说道:“现在都在忙着考公务员、找工作,哪有时间写论文.等快答辩的时候,找几篇论文拼凑一下吧.”这充分暴露了部分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不够重视.与找工作的热度相比,毕业论文往往被冷落.据笔者了解,硕士研究生论文从开题到答辩之间至少有一年时间,但是当被问及“一般花多少时间写论文”时,大部分的人回答是三个月左右,有的学生竟然仅用一个月就能完成.有些同学坦言,现在找工作压力特别大,而导师忙于课题,也没时间仔细看论文,只要写出来了,基本都能通过.据统计,一篇较好的硕士论文平均耗时在6个月以上.这是指“纯耗时”,这期间如果(也往往会)穿插着其他的活动,通常不低于9个月.1-3个月完成的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据中国社会科学报调查,“多位博士生导师表示,近几年我国博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查看国家图书馆的‘博士生文库’,按年代顺序排列,会发现各学科论文水平有下降趋势.”[4]

(三)部分导师化身为学术包工头

“学术民工”、“老板”、“包工头”,这些看似与教育界不搭界的词语,如今在高校已十分普遍.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孙妙凝在走访了北京多所高校后发现,高校已成为“学术打工”的重灾区.对于一些研究方法以做实验为主的理工科学生来说,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内容简单重复已经成为研究生生活的共同特质.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术打工”的现象也很常见.如,某高校研究生李某抱怨道:“他们每周只放一天假,法定节假日也不得休息.她的‘老板’不太考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发展前途,只把学生当成做课题的工具!”这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异化为“老板”与“打工仔”的关系,研究机构异化为“学术工厂”的现象受到不少研究生和导师的批评.

(四)学术论文发表变身买卖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然而学术产业似乎“一枝独秀”,尤其是刚性的制度性学术链.基数日益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导致论文发表俨然成为一条收益可观的产业.拥有无穷无尽的稿源,无需支付分文稿费,还可以收取大笔的版面费.倘若追究其中奥秘,恐怕很难解释为学术事业的欣欣向荣,实则是当今学术考评体制的产物.具体而言,就是攻读研究生、评定职称、完成科研课题等,都有一项不可或缺的考评指标,即要求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少一篇后患无穷,这迫使研究生等相关人员削尖了脑袋都想发文章.由此,衍生了一条以论文发表为主线的产业链.

二、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解决之策

以上这些不正常现象正在撕裂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要想根治这些问题,只能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深化研究生教育的机制创新、强化社会尊重人才善待知识的良好风气.

(一)多渠道解决研究生的经济之困

不少高校已经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即无论硕、博,一律以奖学金的形式对优秀研究生的学业给予支持,但不是所有研究生都能获得资助.很多研究生迫于经济压力,瞒住导师毅然投入到的洪流中去,谈到将来是否继续搞学术,都是一脸的茫然.过低的经济补助、过高的机会成本以及过于功利化的社会氛围,致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难以吸收到最优质的生源,也难以创造出优质的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是为社会所做,经费理应由社会共担.理顺了这个关系,研究生们的研究能力才能被充分激发,一个国家的研究实力才能尽展无疑.

因此,第一,国家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利国利民利己的长期工作,其培养成本应由国家、家庭、研究生自身及社会等主体共同承担,但不可忽视的是,国家应该积极主动承担其中的主要部分.国家应定期根据国家财政收入及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教育经费的动态调整,在当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的基础上,完善分配机制,逐步加大研究生教育的财政投入.第二,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捐资助学和参与办学.一方面,国家和政府要创造舆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让其感到荣誉、感到责任,甚至是切实利益,如,对于参与捐资助学的组织或个人给予税收等方面的减免.另一方面,完善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参与研究生培养的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合作培养等渠道和方式,共同承担培养成本,共同分享研究成果.第三,高校要逐步建立现学机制,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一方面,按照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可以成立董事单位,吸纳尊重并有意参与办学的各种社会力量.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进行管理改革,深化运用现代管理思维和技术创新自身管理模式,特别是改变当前研究生教育经费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有效统筹,存在浪费和使用效益不高的现象.

(二)强决心解决研究生论文质量下降之困

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滑坡已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如不妥善处理,势必会影响高校的育人质量,影响家庭教育投入的产出,甚至是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想彻底解决论文水平下降的问题,单靠学界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务必通力协作,有针对性地整治当前的学术生态.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导致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各种压力过大导致的重心偏移.接受采访的赵同学告诉笔者:“预计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谁都知道论文是获得学位的关键.但是,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工作难找.还有什么比工作更重要的呢?”二是各种机械化的考核指标挤压了学术的深度空间.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曹家齐指出,“研究生招生的规模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地位和生存资源密切关联,博硕士研究生招生严重泛滥,而实际上可以指导硕博研究生的学术力量增长并没有如此之快.大量不适合攻读研究生的人被录取,许多不具备研究生培养能力的单位成为招生单位,大量低水平的学者成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论文质量不下滑才怪.”[4]三是功利化的社会氛围所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严春友表示,论文质量下滑是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在学术界的一种反映.研究生攻读学位的原因很多,或是为了延迟毕业,或是为将来找个好工作.既然如此,当然是得过且过,能够混上文凭就万事大吉.

为此,第一,落实高校的自主招生权,提高人才选拔的多样性有效性,保障所招研究生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培养潜质.一方面,“尽可能地确立高校和导师在研究生入选选拔中的主体作用,避免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为更多具有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开辟成长空间”[5].另一方面,完善研究生入学选拔及在校考核的程序和标准,实行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和全社会的的监督,形成外部监督和自我约束相结合的良性机制.第二,研究生导师要深化学者意识,富于学术传承精神与学术创新使命感.由于当前学术界对研究生导师的考察主要看重其科研成果与论文发表情况,致使导师更多的关注科研,而对研究生教学及其培养的中心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如,李进峰研究发现,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考核“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其中,“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考核项目主要是教材,占学术影响力考核项目的总比重不足10%”[6].这种考核导向必然相对弱化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和积极性.第三,社会要创造条件,给予研究生更多的人文关怀.随着研究生教育数量的扩大化、社会竞争的知识化、国际人才较量的白热化,研究生就业的竞争压力日益严峻.社会应给与青年人更多的关爱、宽容,营造一种让年轻人既敢于创新创业又不惧怕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第四,研究生自身要深化认识,加强研究生期间的统筹安排,做好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7].

(三)根本上遏制师生关系异化

分析认为,部分研究生导师变身“包工头”,这不仅仅是导师个人品质的问题,更是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制度和整个社会风气的产物.在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导师掌握着科研资源,把持着学生毕业的重重关口,学生对导师呈现明显的依附关系.导师可以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只需要承担一点成本,甚至是零成本.而学生遵循导师的指引是较为“明智”的选择,这是顺利毕业的基本条件,也是借助导师力量获得更多资源的有效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合同、招标、评估等科研管理形式,课题制日益成为科研运行和组织管理的基本制度.课题制对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市场化的奖赏机制、工业化的产品管理流程,不太利于科学研究尤其是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

为此,第一,加快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一方面,严格把关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认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特别是促使其端正治学态度,坐得住“冷板凳”,破除“官本位”思想和老板式作风陋习,做学生学术上的表率、品德上的楷模.另一方面,“明确导师的权力和职责,既要扩大导师的自主权,使其真正成为育人活动的主体,又要建立健全导师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敦促导师切实履行育人职责”[5].让导师“树立带研究生是一种教育事业的信念”,促使他们更好地去“帮助研究生适应研究的角色,引导研究生合理设计与规划研究课题”,帮助研究生“实现全面的人格发展”[8].第二,相关部门要尊重研究生教育规律,进一步对研究生培养制度深化改革,促进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由于其学历背景、实践经历、年龄等差异性导致其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相关部门在指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时,一方面要尊重研究生群体自身的异质性,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研究生指导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合理安排研究生导师双选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四)源头上治理研究生考核机制

当前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与教育考核办法是凡事“量”字当头.当前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和教师考核办法是凡事“量”字当头.以研究生为例,他们要顺利毕业就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能否拿到与是否发表论文直接相关.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论文发表市场日益做大,而中国由于出版的特殊性,论文发表需求与杂志供给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匹配,必然造就论文发表产业链.当前,众多有识之士也看到了这种考核机制的弊端,甚至有部分机构在着眼缓解这种情形.如有些高校取消了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与论文发表挂钩的制度.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在还没有找到其他办法解决之时,这种考核机制似乎是相对最为公正有效的.于是,有的高校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加强了这种考核手段.由此,更为可怕的问题出现了,这种考核机制的惯性导致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已经获利的团体占据了话语权,他们希望继续强化这种弊端重重的办法以延续这条学术产业链.

因此,第一,区别对待研究生的性质与层次,以判断其是否需要发表论文.就性质而言,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学位,一种是专业学位.前者更要考察其理论水平,后者更侧重考察实践能力.所以,对于一些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可以减少对其发表论文的要求,而增加对其社会调研、实习实践业绩的考核.就层次而言,要求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已成共识,但硕士研究生也做论文发表要求就有待商榷.因为“硕士研究生从事研究的时间相对较短,有的研究生适应的快,有的慢,有的课题相对容易,有的相对难,以致于提出发表论文的要求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9]第二,加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自律与评判权力,使其在研究生质量评定上具有更加公平的话语权.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主体,创造条件让导师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第三,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开展抽检可以有力地促使学位授予单位、导师和学生重视学位论文质量,增强质量意识,保证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质量.“抽检结果用作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重要指标,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权点,依据有关程序,责令限期整改.”[10]第四,在遵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精神的基础上,适当放开学术期刊管制,让其接受市场检验.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学术期刊的分流管理,对于愿意并认真做成纯学术期刊,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对于不愿做成学术期刊,允许进而督促其转型成市场性杂志.另一方面,适当放开期刊管制.只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就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创办学术期刊,让学术期刊市场效应充分显现.让研究生的论文发表具有更多地选择性和学术导向性.

面对以上日益恶化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审视,全力作为,就能尽快难题.这样,作为培养科研型、创新型、理论性高端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就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EB/OL]. http://education.news.cn/2015-11/05/c_128396267.htm,2015-11-24.

[2]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全文发布[EB/OL]. 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0-29/doc-ifxkhcfk7417721.shtml,2015-11-24.

[3]江西省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2014年城乡居民收支[EB/OL]. http://www.jxstj.gov.cn/News.shtml?p5等于6101496,2015-11-15.

[4]张军妮.一些博硕论文质量下滑明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7-11(328).

[5]洪煜,钟秉林,赵应生,等.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6]李进峰.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4,(6).

[7]曾祥明.创新是青年大学生助力中国梦的必由之路[J].福建理论学习,2014,(12).

[8]王中华.研究生教育之乱象与治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

[9]刘凡,冯雄汉,赵竹青,等.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0]黄宝印,徐维清,张艳,等.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

[责任编辑:郭莉娜]

评论: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研究专业范文可作为研究生和治理和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我国生教育法律制度 高 虹【摘 要】迄今为止,大学生越来越多,其实换句话说大学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那么为了让我们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能够更好地突出自己让用人单位可以更好地选择,现在大学生会选择毕业后的学习,那就是考研 现.

2、 我国生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 摘要2003—201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积极发展,扩大规模阶段和稳步发展,提高质量阶段 积极发展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变动幅度较大,不同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差距逐渐缩小.

3、 新世纪以来我国生教育的热点和主题基于20002019年CSSCI源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王战军1,2,蓝文婷1,胡德鑫1,李明磊2(1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2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1)摘要 以新世纪以来CNKI中7484篇关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C.

4、 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我国钢琴教育的影响探究 刘 琼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510000 )摘要当今,在钢琴界,最著名的是俄罗斯的钢琴学派,他们以独特的民族钢琴文化而闻名于世界各国,他们拥有着较为完善的钢琴教育体制,为国家培养出多批优秀的音乐.

5、 跨文化教育理念下我国民族教育的现状和 摘要跨文化教育理念虽然很早就传入了我国,但是相关的研究及实践却主要集中在大学、大学英语、英语专业和留学生教育方面,进而限制了跨文化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 从跨文化教育理念的角度来考察我国的民族教育.

6、 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加 李实(2006)研究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大的1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