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赵氏孤儿论文 赵春江发表论文 赵晓敏硕士论文 赵丽梅论文 赵芬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赵伶俐如何进行开题报告

死不瞑目的赵尚志论文范文例文 与死不瞑目的赵尚志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死不瞑目的赵尚志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4

死不瞑目的赵尚志,本文是死不瞑目的赵尚志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和赵尚志和死不瞑目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姜宝才

“抗日(抗联)战士们若是负了伤,并没有医药救助.他们也没有的来源,更没有衣服的供给.所以他们只有拼命地和敌人们格斗,以便在由敌人手中夺来的战利品中,求得了医药,或衣服等的来源.他们和国内已经完全隔绝,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他们从未得到国内金钱或物质等任何的援助.” ——冯仲云

1

赵尚志,日军曾用“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的高价悬赏他的头颅.他曾被三次开除党籍、被削去军权.赵尚志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活下来,而他却向死而战,最终死在抗日的疆场上.

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铮铮汉子,60多年来在国人的印象中却是很模糊的,在一些历史书中,他曾是被误读、被妖化的人物.

我在读他的故事时,已经发挥了想象力,依然是一片混沌.也许真的是“大象无形”吧!

他的相貌,总像雾一样萦绕于我的脑际.我只有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或老抗联战士的回忆,去揣摩和判断他.

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松柏与枯树、植物与败草是共存的,有英雄也有败类.20世纪日本人打来了,血性的中国人纷纷揭竿而起,苦斗14 年,迎来东北光复的日子.赵尚志和杨靖宇一样,明知不可为,偏要去为之,他们都是因叛徒的出卖而牺牲.虽然他们死了,面对他们的头颅,他们的敌人也没小视他们.他们的头颅都被敌人锯掉而被拿去请功领赏.杨靖宇的死成了经典:敌人从他的胃里,发现了草根、棉絮和树皮.日军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我从很多报纸上看到过杨靖宇的遗首照,还有他在青年时期风流倜傥的照片.对于赵尚志而言,虽然留下一些文章和诗篇,但没留可供人们仰视的照片.人们不知道他的牺牲细节,知道他的悲壮,却很少知道他悲剧性的另一面.

在20 世纪80 年代出版的三卷本《抗联英烈传》中,找不到赵尚志的名字.一次我在翻阅20 世纪30 年代延安发行的《新中华报》上,偶然读到一篇《赵尚志速写》,这使我有幸走进赵尚志的悲剧人生.

“矮矮的身材,架着一身破旧的士兵衣服; 一张堆满了灰的面孔上,安置着一只失了明的眼睛——为我民族受了光荣的伤; 走起路来一颠一跛的; 大部分闲空时间,总是围绕着他的马,忙着饲料或梳毛; 最喜欢插在小队员堆中指手画脚放纵说笑玩闹;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长久不洗的手(有人说他7 个月不洗脸),被汗水和灰土交织着刺绣出了鳞状的花纹,每一个骨节都是膨大得像小榔头,除了手掌心之外,既黑又瘦.如果问他为什么不洗脸,他说:连鬼子都打不出去我哪还有脸啊!”

赵尚志的出生地辽宁朝阳沟,与我家乡相隔很远.

他饮大凌河水,我吃老哈河泥鳅鱼,一样的土语一样的乡音.从小耳濡目染,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人:人貌不出众、土里土气,身上却很有骨气,是宁折不弯的汉子.赵尚志就属于这种人.

2004 年开春,96 岁的“老交通员”田仲樵有鼻子有眼地对我说:“他打仗真勇敢,我还没看见谁能像他那样的,他打小鬼子是出了名的.有人说他是搞个人英雄主义,有拿性命逞能的么?赵尚志把脑袋掖在腰带上往前冲,为了啥?为了发财?当英雄有什么错?”

李敏曾是赵尚志的部下,她是这样描述赵尚志的:“长得矮小、精瘦,总是好站着两手比划着说话.在巴彦游击队时,经常身着一件青布夹大衣,长短都不带,腰间挂着一把大刀,他硬是把很多山林队的人的大烟瘾给戒了.

不到30 岁,就统领6000 多部队,那人能一般嘛?”

李敏说赵尚文长得很像哥哥赵尚志.我总想在与赵亲属的接触中,了解他血缘上的“共性”.我见到了赵尚志的胞妹,84 岁的赵尚文女士,还有他的外甥.他们都是很文雅的人.赵尚文说话慢声慢语,是柔中有刚的那种人.从赵尚志的父亲(赵子馥)母亲(张效乾)的照片,我努力想象赵尚志的模样.赵父耳硕鼻挺,目光睿智,充满忧患;赵母是典型北方妇女长相,勤劳正直、爽朗利落的性格就刻在脸上.父母是模子儿是坯.赵尚志的形象在印象中,时而像石头,时而像树木;时而像云,时而像雾,我努力想象他.他可能是一匹马,一头牛,或是一只东北山林的老虎.借助野兽和动物去勾勒一个英雄的模样,也许是对英雄的不尊,而赵尚志先民是崇拜自然的,鹰和熊就是红山人的图腾.

赵尚志应该是国字脸,头顶较圆,或许脸上也有些雀斑.他属于个子不高但很精干的那种人.我曾遇到过那种长相的人.赵尚志在一次战斗中左眼受伤,左眼下方留下三个月牙形伤痕.赵尚志被俘牺牲后,敌人给拍了遗首照,对受重伤的部位也拍了照.据说,“八·一五”光复后,那些照片遗留在了东北.或许因为他是一个有争议、遭贬的人物,没能像杨靖宇那样,遗首照见诸报端.我曾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查找过赵尚志的资料,自然也包括他的遗首照,都失望而归.也许他们宁可把珍贵的材料永远锁在柜子里,或放在纸袋子里,也不肯拿出来给人看.

后来有一张赵尚志遗首照,跟很多朋友打听过,但没人肯定.据说看到那张遗首照,精神上容易受到刺激:蓬头垢面,仪容威严,眉宇紧蹙,双目怒瞪,死不瞑目.

2

令赵尚志不能瞑目的,首先是他的父母大人和兄弟姐妹.

2004 年4 月,84 岁的赵尚文对我说:“我比哥哥尚志小22 岁.我不常见他回家.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大人,他每次回来,都要抱我、哄我逗我玩.有一天他终于答应陪我去玩.我们一同乘车到了哈尔滨郊外,他把我放在草地上,他一个人‘玩’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当上了东北反日总会长,那天他以陪我玩做掩护,去和人家接头.记得最后一次见面,他被敌人发现了身份.有天他回到了家,我妈老泪纵横,说:‘你可回来了,把妈想死了,你干什么去了,这些年也不给一个音信.你再也不兴走了!’妈是有意让跟梢的人听的.深夜,我哥哥赵尚志不见了.后来才知道他从孙朝阳部队拉出几个人上山了.”

按东方人的孝道观,父母在不远游,但赵尚志当属大孝之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赵尚志从17 岁那年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后,去南方投奔黄埔军校.24 岁任东北反日总会会长.25 岁举旗抗日,再也没有回头,牺牲时34 岁.他的牺牲,让父母饱尝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和痛苦,赵老先生病逝前,一直在念叨自己战死的儿子.赵子馥有11 个子女,其中有两子二女为抗日救亡而奔走,赵尚志和弟弟赵尚武以身殉国.赵尚志活着时,全家人因他反日而东躲西藏.赵老先生因他受辱,险些掉了脑袋.

赵尚志被说成“满洲之癌”.日伪当局曾用重金悬赏他的头颅,报纸或告示上经常出现他被杀或斩首的假新闻.前天说他已经死了,可今天又冒了出来.他们总是打破日军的如意算盘.赵尚志名震四方,有人形容说: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诱降”这个方法在一些人那里奏效了,日军也将此招法用在赵尚志身上.日军采取逮捕其家人的方式,诱降赵尚志.这叫一种东方式的“苦肉计”.

精通历史的赵氏父子,深知抗日会给家族带来满门抄斩的危险,他们做了最坏的打算.有文这样记载:

1934 年8 月4 日清晨,驻哈尔滨的日本宪兵队突然来到哈市道外集良街26 号赵尚志家中,将其父逮捕.9 日,伪《滨江时报》以《赵尚志老父被捕》为题发表了消息.日军威逼赵老先生给儿子赵尚志写信,劝赵尚志放下武器,向日本皇军投降.赵老先生说:“我儿子早已与我断绝关系,他的事我管不了,我不知道他在哪里.”日酋说:“那没关系,先把信写出来.”于是,赵老先生写了一封信.日军将此信冠以《赵父告不孝子赵尚志及其兄弟书》,大量印刷,还用飞机散发到游击区去.日军想用“孝”字打动赵尚志的心,迫使赵尚志下山投降.

原来,赵老先生早就估计到赵尚志有可能因抗日而牵连家人.赵尚志要抗他的日,家人也要躲过不幸.他向赵尚志讲起了《左传》上晋将魏颗对父亲“从其治命,不从乱命”的故事.

魏犨( 音chou 抽) 是春秋时晋国人.“犨”,是牛的喘息声,也指白色的牛.魏犨有个宠爱的小妾,很年轻,但未生育.年迈的魏犨生病时,对儿子魏颗交代后事:“我死后让她再嫁!”但后来病危时又嘱咐魏颗:“我死后必须让她殉葬!”魏犨死了,儿子魏颗如何执行互相冲突的遗命呢?魏颗没有把年轻的庶母活埋掉,而是给她自由,让她幸福,把她再嫁了.有人责问魏颗:“为什么不按照你父亲的临终遗命办?”

魏颗答:“我不能执行父亲神志昏乱时发出的乱命,我只遵从他神志清醒时发出的治命.”

这里所谓的“命”,就是命令、指令.“遗命”就是遗言、遗嘱.“治命”就是严整有序、明智合理的遗言,与上文“乱命”是相对的.

魏颗是个值得称颂的人,他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他在混乱的、矛盾的指令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治命”,舍弃“乱命”.他的选择尊崇人道、符合道义,他的理性和勇气,获得了社会的赞许.

赵尚志的父亲与赵尚志有约定:“如果有一天你万一接到我的信,信里有‘乱命’两个字,那就是我被捕了,信是被逼而写的,你千万不要按信中说的去办.要一心抗日,为国尽忠.”赵老先生果然被日寇逮捕,在日酋的威逼之下,给儿子赵尚志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现在父身患重病,神昏治乱,命在旦夕.

赵尚志看到了家父写的“乱命”信,心如刀绞.他为家人的性命而担忧,他又深知“孝子从治命而不从乱命”的父亲嘱托,立志救国.他知道,自己不下山,保持了中国人的人格和血性.但他有一忧:家父的信,在不明真情的人那里,父亲的名誉遭到涂炭.当抗日胜利的一天,或有朝一日,他要向世人洗清家父的名誉.

可他等不到那一天了.赵尚志死不瞑目.

3

赵尚志生前立过誓言:没有国了,哪有家呀!不赶走小鬼子,誓不成家.

“成家”“家眷”“男女之情”,永远是赵尚志的心痛.

赵母曾托人给他说媳妇,他就是不看.难为了母亲,也难为了上门说亲的人.

赵尚志有一套不成家的理论:就我这样,出生入死,不知哪天死掉,这就够亲人牵挂的了,娶妻生子,让他们跟我遭殃啊?

到了山上,他也没动过娶亲的想法.队伍上也有女兵,加之赵尚志是军长,羡慕他的自然很多,可他视而不见.

在赵尚志当军长的时候,据说赵一曼为他的婚事还操过心.

赵一曼在年龄上比赵尚志大几岁,但她总亲切叫赵尚志为“哥哥”.他们之间是纯真的战友.

感情之物,是实实在在的.战争不会把女人彻底撵走的.人在现实世界里可以理性,但在梦里绝对不会.一位抗联军长在日记中,记载过遇见情人的梦境.梦是唯独让英雄可能实现男人的.赵尚志是个男人,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力的英雄,他不可能没有对爱情或男欢女爱的渴望.

赵尚志不娶妻,不等于他没有男人的,更不是他生理上的原因.一个真正的男人,长期压抑自己,也似一种难熬的“战斗”.他把爱情之火,变成了喷向他的敌人和腐朽棺材一样的社会.

在一次抗联会议上,“光棍司令”赵尚志,为别人做媒,使两对抗联战士结月下之好.其中一对就是于保和、李在德夫妇.李在德在她85 岁的时候,对我回忆起战场上的婚礼:战友们采来很多山花,把新娘子打扮得格外光彩.赵尚志给他们证婚,说:希望你们在今后漫长的革命征途上,互相关爱,携手抗日,白头到老.如今儿孙满堂,在北京前门享受幸福时光的李在德,谈起赵尚志,眼圈红了.

我不忍心向她问及有关赵尚志的情感事情.战场的婚礼,伴随的往往是敌人的炮火.凡事都有两面,残酷的斗争和自然环境,爱情也会暖一暖身子的,不至于使自己燃烧尽.

赵尚志是一个敢恨敢爱的大英雄.在1941 年人生的最黑暗时期,他成了一个真正男人,而这给他的英雄作为蒙了尘.

“匈奴未除,永不成家.”他虽然没有食言,但是他毕竟是三十多岁的血性男人,他也有对感情的渴望,也需要感情的滋养,甚至迈过人性的危险之河,无疑使他向悲剧又靠近了一步.时代塑造了他,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窝里斗”改变了他的心态.人最苦闷的时候,什么会占上风呢?

给他温暖的也是爱情.

情把自己烧焦了.他成了一个孤独的将军.如果他不执意回国抗战,他也许不至于牺牲,这能说与他的感情没有关系?他被撤职,与感情上的事,不无干系.

英雄,也更食人间烟火.英雄身上的伤疤,会多于任何人.

让他非常伤心的是,在一次抗联会议上,一位部下和战友揭发他有“严重问题”:

我以员布尔什维克的坦白态度,对于这次工作行动、纪律生活,都曾再向副指挥同志提议注意事项……副指挥同志还有最严重的错误表现,就是他在非党立场和破坏抗日军事系统的态度和观点,非常进行拉拢,企图制造内部分裂破坏的因素……一言以蔽之,重复旧的错误,而欲加以新形态的扩大发展而已.

洋洋二十九条,但他知道什么是最关键又难以启齿的一条是什么.他心里知道,别人也知道.敢做敢当才为真汉子.他梦想有一个家,有一个红颜知己.对救国志向没有丝毫改变,他随时准备牺牲,包括个人的情感.于是,他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荣光也有伤疤的真人.有一位作家曾这样评价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

这句话备受指责.从实情上看,现实难于也不忍心去捅破那层感情的窗户纸:是真爱,还是被动地燃起的本能,都不能指责.战争环境里的铁血男人,毕竟还残存着人的本能.

他被赶出了军帐,孤独而去.他没有怨恨,依然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他曾跟一位知己说:如果我将来成家,有了孩子,是男孩就起名叫“向志”,女孩就叫“向之”.

他曾用“向之”这个笔名,写下著名的军事论述.

有一天,来到了当年赵尚志过江到苏联的黑龙江萝北口岸,面对滔滔的江水,我欲说无语.

我仿佛看到了赵尚志的背影,他慢慢转过头来,与我对视了,一个受伤的英雄.他还看到了谁,看到了“她”.

如果他有了真爱,也许就避免了后来的悲剧……

在自己被开除党籍、被剥夺军权情形之下,赵尚志决意回国抗日,让自己的生命之火在黑土地上继续燃烧.

4

对于英雄来说,最让人心寒的是来自部队里的暗箭,和战友的疏远和反目.

他被开除了队伍,被自己的战友捆住了飞翔的翅膀.赵尚志首先倒霉在两个人手上,一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布尔什维克”王明,一个是人性卑鄙,陷害忠良无数的康生.王明高度近视,他几乎能背诵马列著作原文,却看不清中国实际,搬出西方大胡子来吓唬人.他有共产国际撑腰,连都不看在眼里.他整人是个好手,他的理论把很多志士的生命给断送了;在权术和整人方面,康生堪称是王明的学生,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战争年代一直整人整到死,死后全国人民还得为他下半旗致哀.他生时骄横,死后臭名,尸骨未寒,就被人们从八宝山清理出去了,应验了“恶有恶报”的古理.

“王康”就像一个连体的怪胎,他们呆在苏联,对东北的抗战指手画脚,总是代表党发“指示信”.其中对抗联带来最大混乱和危害的就是1935 年6 月3 日,他们给东北抗日部队写的那封“秘密信”( 王康指示信).

他们要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的统一联盟,要“反满抗日不并提”“把满军当同盟军”“不应把甲长、牌长都视为日本走狗”“动员百姓归大屯”“等待大事变”.

赵尚志与这两个人,有着天然的缘分,对他们的路线提出很多质疑.王康捎信,称满洲省委出了叛徒.赵尚志对由吉东(吉林东部的简称)游击区转来的信产生怀疑:是不是那里出现了奸细?赵尚志认为“来信”是让抗联部队“合理投降”.在遍地亡国奴的地方,随便就可能编出一个“不抗战”“假投降”的借口和理由.

“王康”认为满洲省委执行“指示信”不利,省委出了奸细,把主要领导杨光华、谭国甫调到莫斯科受审(杨被发配到北冰洋,1956 年才回国,而谭从此下落不明).在一次会议(珠汤联席会议)上,赵尚志说:“‘密信’一味让退守,难道我们总在山沟里等待大事变吗?”“插不干,跑到山里学老熊蹲仓,坐吃山空,等于自我消灭.”

“密信”给东北抗战带来新的指示, 同时也带来分裂和危机.他派人去莫斯科找共产国际代表团陈述的抗日主张.虽然不见回音,他还是自己走了迷宫里.但是,他也被人给戴上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帽子.

在残酷的生存现状和自然环境面前,赵尚志是有点神经过敏,他一面准备远征,一面还要迎击暗箭.他对敌人勇敢无畏,而在官场上却没有了智慧.

在日军“大讨伐”的严峻形势下,有人带着队伍投敌了,抗联队伍的力量陷入了困境,赵尚志给苏联远东司令部布留哈尔元帅写了一封求援信.信石沉大海,赵尚志也面临厄运.1937 年某个冬日,一个抗联的师长从苏联带回来口信,苏联要对日宣战,苏军邀请抗联的主要领导前去研究配合事宜.抗联在一个叫杨家沟的地方开会,会议决定赵尚志前往苏联.约定一个月后,在指定的地点迎接赵尚志归来.1938 年1 月,一个数九寒冬的天气,赵尚志跨入了苏联境内.赵尚志一过境,就被苏军给缴械了.他被送进了苏军的拘留所,坐起了禁闭,一坐就是一年半.

在赵尚志过境的同时,苏联将过境的500 多抗联,转送到新疆,交给了魔王盛世才,而盛世才也是辽宁朝阳人,跟赵尚志算得是同乡.盛世才,把500 抗联官兵战士,有的发配到农场,有的投入了大牢.苏联老大哥使抗联力量受到很大伤害.这一年中,6000 多人的北满抗联部队,损失巨大.此时赵尚志像一头困兽,在苏军的禁闭室里发疯、狂喊,但苏军看守视而不闻.赵尚志怀疑自己被骗到了苏联,怀疑自己队伍里的人做了扣,让他自己往里钻.还怀疑北满、吉东抗联领导人里出了奸细.为此,也被关进禁闭室的抗联11 军军长祁致中,跟他争执不休.赵尚志虽身陷囹圄,心已经飞回了东北抗日疆场.插翅难越三江水,何日功成九里山.别说“三江水”,就是寸步他也难行.

赵尚志到苏联请求支援时,刚一过苏联境内,张寿篯就写出了意见书,指责赵尚志是“小资产阶级神经过敏,无端生疑,有反革命行为”.张寿篯作为三军负责人,以组织的名誉,要求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不要让赵尚志回国.“赵尚志同志已到你们处,我们现在已撤销其军长责任,党内的处罚你们决定.我们认为他不必回来.回来对工作有损失,设如你们认为可以回来,那么你们得给我们办法的指示.”(《北满临时省委给的报告》(1938年5 月10 日)原件保存于档案馆)

敌人在追杀他,自己的人在制约他.赵尚志是一个双料的英雄:他被敌人歌颂着,也被同事诬陷着.不知真相的人对赵尚志过境不归,猜疑很多,赵尚志成了众矢之的.

日伪的报纸,又开始做赵尚志的文章.

“在三江地带横行之思想匪巨魁赵尚志,自去年袭击汤原后,内部发生倾轧,赵被杀害死亡之说,流布颇盛.最近据情报得知,赵匪即为部下某鲜人杀害.”

一个为民苦斗、舍命拯救国运的人,身后射来一枝枝箭,箭镞上刻着战友的名字.这是赵尚志没有想到的事情.

有关赵尚志被羁押成了历史之谜:有人说,苏联怕收留中国抗日军会给日本以口实,危及本国,便把祸水赵尚志; 有种说法,是苏联边防军渎职所致,他们没有把赵尚志的情况向远东司令部反应; 还有种说法是,赵尚志要求见的远东司令,在苏联的肃反中给“处决”了,赵尚志因一个没有见面的人而受到苏联“肃反委员会”的控制;最后的一种说法,赵尚志成了内部斗争的牺牲品.这些说法,都没有结论.赵尚志认为是内部出了奸细.

看来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苏联方面,在一年半后,突然决定放虎归山.其背景,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苏联在悄悄准备对日本开战,他们想借助中国的抗日力量,收集中国境内的日军情报.一位苏军军官宣布一条命令:共产国际任命赵尚志为东北抗日联司令.赵尚志对苏联军方讨要说法:为什么我?苏联方没有说法,但却满足了赵尚志的条件,组织一支105 人的抗日部队回国.苏方给装备了精良的武器(6 挺轻机、百余支、6 支、3 万发、230 枚,还有一部无线电台).

1939 年6 月,赵尚志率领一支抗日部队,重返祖国的抗日疆场.

赵尚志却不知,在他过界苏联进境不久,正在收拢旧部时,张寿篯揭发他是一个“阴谋家”“反党分子”.1940年1 月28 日,北满省委做出了“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

赵尚志同志过去时常出现反马克思、列宁( 主义),反党的危险行为……他曾经以武断威胁北满、执刀截刮党负责同志的血肉,挑拨党内一致,分裂联军.”“尚志同志反对党的整个组织,绝不是偶然的事件,尚志同志及其同帮——陈雷、于保合、李在德、刘凤阳等无耻的捏造说:‘张寿篯、周保中、冯仲云等是日伪奸细头子,张兰生、许亨植、金策等都有奸细的嫌疑……这次他以奸细罪名,企图捕杀冯仲云、高禹民,以及张寿篯等.”“他说王明、康生是吹苏联牛皮的.”他倡言东北问题同样谁有权谁就是领袖.这种话很显然是强词夺理颠倒真理的反革命论调.为了巩固党的大本营,以铁的党的纪律,一致通过永远开除赵尚志的党籍的决议.并号召北满全党同志无情的展开反对赵尚志的反党反革命的行为和企图,反对他的极端嫉妒和个人英雄主义.

由于受赵尚志牵连,12 人被开除党籍并撤职,10 人被撤销职务,3 人受严重警告处分.被开除党籍的有陈雷、于保合、刘凤阳等人.尽管周保中、冯仲云和赵尚志消除了彼此的误会,尽管他们对北满省委的决议提出了疑义,得到的回答是:不.在决定开除赵尚志党籍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张寿篯.

赵尚志被开除党籍,与奸细活动有关.在查阅叛徒的档案时,发现了尚连生的名字.1937 年尚连生被日军逮捕,经不住威逼利诱,投降叛变.他被日军派到抗联部队“卧底”.他的任务是挑拨抗联上层领导关系,瓦解抗联,找机会把赵尚志干掉.后来他也过江到苏联,混在赵尚志回国的部队里,被赵尚志任为秘书,与传消息让赵尚志去苏联的陈绍宾,打得火热.我无从考证他在赵尚志和祁致中当中下了什么药,《抗日联军史料丛书》是这样记载的:尚连生回国后,和陈绍宾一同到北满张寿篯那里告赵尚志的状:赵尚志要骗杀周保中、冯仲云、张寿篯等人.张寿篯力主把赵尚志开除党籍,于是悲剧发生了.

从如下敌伪杀害赵尚志的报告中,读者会有自己的发现和判断.

……鹤立县所使用的间谍王某,十一月中旬在梧桐河北打猎时被赵尚志捕去.他和赵一同进入苏联,回来后怕原使用他的特务股长叱责其和苏之事,故派人来联系.已令他立即下山.他归来后即可判明赵尚志一伙的行动; 逃匪姜立新在十二月上旬对鹤立县所使用的间谍某( 特隐其名) 透露过要投降的意思.这个间谍和姜立新原有深厚交往,但赵尚志时常针对该间谍的行动,骂他是走狗.因该间谍怕赵的权势,没有争取到机会积极联系.这次赵尚志已死亡,如能和该间谍取得联系,姜立新很可能投降.因此在讨伐的同时,正进行他的工作; 关于战死的间谍刘德山的遗族,现已向其原籍发出公函,已判明他家有母亲和妻子两人; 关于重伤者赵、王二人的工作,因不可能运送,故在现地进行.

我不想把读者带进历史上一个扑朔迷离的事件中,但是我不这样做,似乎对不住很多人.对于我的同族姜立新,我还要说几句话.据说他在赵尚志遇难时,赵尚志让他离开.他带走了赵尚志的公文包跑回远东密营,把手指和脚趾冻坏.他把赵尚志死信告诉了抗联领导,但当时人们忌讳谈起赵尚志的事.

赵尚志殉国后,尚连生彻底投靠了日军; 陈绍宾也脱离了抗联队伍,上山为匪,在一次打家劫舍中,分赃不均吃了“黑子”().据说20 多年前出现一桩荒唐事:他的后人找到政府,要求给陈绍宾定为烈士.被张寿篯所逼,告赵尚志状的戴洪宾,最后携带金钱脱队.东北光复后,他又出来了,到松江省省长冯仲云那里认错,冯让他戴罪去剿匪,这是落得好的结局.

赵尚志一边打仗,一边向在开除他党籍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写信申辩,咳血般的请求,也无济于事.

作为东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回来本想重招旧部,继续抗日,没想到被自己的部下开除了党籍.赵尚志真正陷入了孤独.此时的赵尚志,成了被煎的豆萁……

赵尚志带着很多罪名死去,在我看来,日伪军说的“大匪首的风范”倒是对赵尚志的一种敬佩了.

5

还有一件令他至死不忘的,就是处决11 军军长祁致中的事件.

据李在得回忆,在攻打乌拉嘎金矿战斗中,祁致中的情绪就有些反常.战斗打响之后,他仍按兵不动.结果赵尚志率部队冲上去了.事后,他对部下散布说:赵尚志是让我去送死,我没好了,他要害我,你们看怎么办?队伍的人对祁致中普遍有了不安全感.赵尚志让支委开会,研究祁致中的问题.他怕别人不好表态,没有参加会.大家分析他有几种可能,一是他可能带其部下叛逃; 二是可能杀害赵尚志; 三是对他审查反省.主持会议的李在德主张再把他送回苏联.有人担心怕看不住他中途跑掉.有人提出,部队中原祁致中的部下多,万一他动摇军心,先下手,部队就有毁灭的可能.于是会议决定:处决祁致中.

祁致中山号叫“明山”,后被抗联部队收编.祁致中投奔抗联时,冯仲云给他起了这个革命的名字,致中,是致力于中华民族解放的意思.谢文东的8 军,李华堂的9军,都是在赵尚志帮助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李、谢当了军长,而祁致中还是师长,祁致中认为赵尚志不器重他,芥蒂从此产生.祁致中当上11 军军长后,对赵尚志有了分庭抗礼的意思.这次他过境求助苏军搞,被苏军投入禁闭室,与赵尚志见面.用老话说:一个石槽上拴不住两头叫驴.

赵尚志问他怎么来的,祁致中反诘道:总司令都来了,难倒我就不该来?他总是埋怨赵尚志:部队让鬼子打垮了,死的死,降的降,你跑到这里躲起来!祁致中经常跟赵尚志翻小肠:以前让李华堂、谢文东当了军长,你就是瞧不起我祁老虎,别忘了,我也是军长!

祁致中,总跟赵尚志对着干.在苏军的禁闭室里,两人有足够的时间打嘴仗,甚至要动武.类似的嘴仗,他们打了一年多,直至被苏军释放.

回国之前,赵尚志把100 多人的小分队编成了一个教导队和两个中队,任命祁致中为总司令部副官,祁致中不服气,认为给他的官太小了.战场最忌讳的是争功夺利.

祁致中不服赵尚志,你是军长,我也是军长,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是军长为什么要执行你的命令.

打下乌拉嘎金矿之后,赵尚志和部下发现祁致中有哗变、变节的迹象.集体开会决定处置祁致中,主张处决祁致中的是戴洪滨.主要罪证是:他在战斗中拒绝执行命令,有哗变、叛逃迹象.

赵尚志从骨头里,痛恨奸细和叛徒.当初吸收李华堂、谢文东加入抗联时,就有人编出一个顺口溜:奸老李(原抗联九军军长李华堂)傻老赵(赵尚志),谢文东(原抗联八军军长)跟着瞎胡闹.在生存环境极为残酷情境下,谢文东和李华堂都“下山”了.

这在赵尚志心灵中投下巨大的阴影,他制定了很多防止奸细的措施,并以东北抗日联司令部的名义发布通缉谢文东.

赵尚志在熟悉的人甚至密友面前,又长了一只眼睛.

“怀疑”成了赵尚志的一把双刃剑.仇恨奸细的心理,导致赵尚志在极端危急情境下,作出了处决祁致中(原十一军军长)的决定.

我在北京采访时,有位教授对我说起很多情节,也够触目惊心的.现在依然不敢相信祁致中被凌迟的说法.赵尚志为何要采用最原始、最野蛮、最残酷的方式呢?

祁致中被杀,也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了.处决祁致中,成了至今有争议的话题.战争毕竟不是和平时期,要喝着茶水“商量商量”“研究研究”.在敌人追赶的情况下,悲剧也就发生了.根据祁致中的言行,赵尚志必须作出判断,如果姑息养奸发生意外,整个部队就要毁灭.赵尚志只有在杀与不杀之间做出自己选择,而赵尚志选择了前者.

在战争的特定情境之下,赵尚志对祁执行了处决措施.

历史没有假设……

6

1987 年3 月15 日,有人在北京远望楼的温暖房间里,回想抗联往事,尤为提到赵尚志的功过是非:

我认为赵尚志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和发展壮大上是有贡献的,也可以说有重大的贡献.但他同时也有严重的错误,缺点也很多.就贡献来说,也只能是1937 年以前的事,1938 年之后就根本谈不上了.这些在我写的评论赵尚志的材料中都说了,你们都已看到了.我感到你们对赵尚志的宣传上片面性太大,只讲功绩、贡献,而对错误则谈得甚少.你们(指黑龙江党史部分的人)对他的错误抱谅解的态度.更不应该的是把他的错误当成优点来宣传.

他从根本上否定《六三指示信》是一件非常错误的事,但你们却借此事把赵尚志描绘成一个反王明、康生的英雄.王明和康生都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做过许多错事,甚至于坏事.但是不能把他们的所作所为说成全部都是坏的,那不符合辩证法.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六三指示信》的内容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分析,应该肯定文件基本上是正确的.

你们研究问题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而采取了错误的判断方法,这就是:1、王明和康生都是我们党的大罪人,他们的所有言论都是错误的;2、《六三指示信》是出自王明和康生的手;3、由此认为《六三指示信》是完全错误的.这样判断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第一,把王明和康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说成是错误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分析法; 第二,《六三指示信》不是王明和康生个人的产品,而是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十几个人的集体产品,同时“六三指示”是根据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转变的精神而制定的.赵尚志把一份基本上正确的上级指示说成是“右倾根源”,怎么就会一直地受到你们的赞扬呢?这完全是你们的偏见.这个偏见来自于何人是谁都清楚的,我不必去说明它了.

此外,赵尚志从1936 年起就毫无根据地给别人扣上“奸细”的帽子,说过周保中是奸细,说“六三指示”的起草人是奸细;1939 年之后又把北满省委的领导人金策、李兆麟、冯仲云等都说成是奸细.他一直为除掉这些人制造舆论,实际上是政治陷害.在1939 年6 月(他)从苏联回国之后要肃清奸细路线,还指名说奸细就是周保中、李兆麟……等等.

在回国之后,他又派戴洪滨去通知李兆麟等人到赵尚志的总司令部开会.还在给戴洪滨的信中说,如果李兆麟等人不愿来开会的话,就要以强迫手段强行要他们来开会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说明什么?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是赵尚志的特点之一,他不允许在东北的抗日部队中有第二个人和他平起平坐,更不用说在他之上了.

他把在职务上和他不相上下的几个领导人视为潜在的竞争者,担心他们会妨碍自己取得梦寐以求的抗日联司令的职位.只有惯于俯首帖耳者才可以和他共事; 而敢于对他表达不同意见者,他是要极力否定他们存在权力的.凡是被他扣上奸细帽子的人,肯定是不能和他共同戴天立地的.

这只是一人之言.

说这话的老者,当年赵尚志成立东北抗日联司令部时,仅仅是一个普通战士,他属于吉东部队的人,他幸运地活了下来,成了一个历史的点评者.

对赵尚志如此气愤,存在什么隐情呢?难道不应该给赵尚志平反吗?难道赵尚志真像有人说的那样,是个“伪英雄”“真魔鬼”吗?

真的想见一见这位前辈,倾听他讲革命历史故事.

我想,他不是历史的化身,历史一直在说话,只是我还没听到.首先请教的应该是历史,包括听一听敌人怎么说的!

7

探询英雄死前的精神状态,大概查阅敌人的档案是个好办法,或许发现比他的战友们说得更详实、更客观,或许能从那里发现英雄脆弱的一面.

从日本战犯东城政雄的笔供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英雄的最后状态,看到了叛徒和奸细的嘴脸,也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悲剧.

1942 年1 月我得到情报,赵尚志及其部下若干人(从苏联境内)已经进入了满洲,正在组建抗日武装.我同田井署长商量,采取了两条对策:命令假毛皮商密探们收集准确情报;命令梧桐河警备队的穴泽警长派密探进山做“诱饵”……最初派出去的密探刘德山,在进山的当天晚上就遇到了赵尚志一行,被他们抓住了.可是,因为他身上没带东西,又事先编了一套姓名、住址、职业的答词,所以一下子就蒙混过关了,后来,经过赵尚志的批准,刘德山被吸收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从那天起,他们就一同在山沟里转来转去,当时正是天气最冷的时候,粮食又不足,非常艰苦.

过几天,穴泽派出去的李密探也进了山.李密探也被5名抗联战士抓住了,也受到了与刘密探同样的盘查.由于没有露出任何破绽,也被吸收加了抗联队伍.又过了几天,一天夜里,李、刘二人偷偷见了面,李对刘说:“警备队里,见你没回去,大家都很担心.天这么冷,又没吃的,看来他们挺不了几天了,咱们怎么办呢?”

“只要不被杀总有一天要回去的……”

过了一会儿,李密探想出个鬼点子,对刘说:“我看,咱们领他们去袭击警备队抢粮食……”

“没报告给警备队长,这事能行吗?”

“没问题,别担心,我都会安排好的……”

李密探劝服了刘密探以后,第二天就向抗日军提出建议.这个建议被接受了,李密探还得到了一支.

2 月11 日半夜,抗日联军开始了行动,李密探走在最前面领路,他后面是赵尚志、刘密探……队伍走成一列纵队,在月光下的杂木林里前进.当走到一间山中木屋旁边时,刘密探突然向走在前面的赵尚志开射击,而走在最前面的李密探飞快地向警备队的方向跑去.刘密探的行径被后面的抗日联军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愤怒极了,一起向刘密探开,当场打死了他.赵尚志的腹部受了重伤,被抬进了木屋.这时,日军警备队得到李密探报告后,穴泽警长立即率领全体队员冲进森林,包围了木屋,从四面向里边射击.过了一会儿,木屋里没有了动静,日军就冲进了木屋, 抓住了赵尚志 .

当日本人和伪拿饭给赵尚志吃时,赵尚志大喊道:“我不吃你们满洲国的饭!”见敌人在跟前,他就咬牙切齿地骂:“你们离我远点,我闻你们腥.”赵尚志重伤痛苦不已,他却不一声.看同时受伤被俘的人(王永孝)痛苦喊叫,赵尚志呵斥他:“你叫唤就不疼了?你叫唤就不死了吗?要有小子骨气!”

日伪军走狗丁春生交代:当时,敌人派人下山叫来两张爬犁,他本人就是赶爬犁的人.赵尚志从昏迷中醒来后,看着赶爬犁的丁春生说:“只成想死在千军万马中,没想到死在了刘炮手里.”丁春生用白面袋子将赵尚志的伤口作了包扎.赵尚志受到贯通伤,从背后右下部打进,斜从小腹与胯骨间穿出,流血如注.他不,只是叹息:我大江大河过来了,没想到在小河沟里翻船; 我在疆场拼杀,没想到死在刘炮( 刘德山) 的手里.

一份日本关东军的文件,记载赵尚志的情况:赵尚志受致命重伤,仅生存八小时,于此期间,对之满人官称:“我是赵尚志.”“你们和我不同样的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的?”除发泄等言语之外,缄口不言,一直睨视官,置刀痛苦于不顾.显示无愧于匪中魁首之尊严,而终于往生.

曾任伪三江省长、国务院总务厅次长大臣卢元善,在1957 年1 月22 日写了一篇笔供书:

赵尚志还没死,拿着说:“我是赵尚志,你们去请功吧!”把卸下后,听里有说日本话的,赵尚志又说:“早知有狗子,我早把他打死了.”赵尚志在这个时候,还是中国人不杀中国人的主义,实在令人佩服.赵尚志第二天八点钟死了.

日伪报纸借此造势,说赵尚志“在北满一带曾振奋猛烈,威名已被北满群众铭记心中”.“赵尚志匪已被枭首,祸满元凶从此诛灭”.日伪在《关于射杀前东北抗日联指挥赵尚志的情况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赵尚志受重伤后,自供是赵尚志,同时对官说:

“你们不同样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在卖国.我一个人死不要紧,现在我就要死了还问什么.”说到这里就闭口不语,只是斜视官,对自己的苦痛也一声不响,表现了一个大匪首的气概.

显然,当时日军对赵尚志的评价,要高于抗联个人对赵尚志的评价,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坐在远望楼里的神侃的尊者,他自然不会知道下面的历史细节,这也是“敌人”告诉我的:

赵尚志遗体着,冻得像一尊玉雕似的.日军敌人找李华堂来认尸,李华堂揭开席子,看见尸体,大叫一声:“司令,你到底这么样了么?”他掉了几滴眼泪.

赵尚志一生最痛恨的是奸细和叛徒,可最终还是死在了他们手里.赵尚志之所以死不瞑目,不仅仅因为敌人太残忍,而是我的同胞太坏,把英雄出卖给了敌人.

这是一片出英雄的土地,也是出叛徒的土壤.抗联很多高级将领,都是因为被叛徒出卖而牺牲,叛徒将英雄的头颅供奉给魔掌.

中国有无数宁折不弯的男子汉,但也出过不少叛徒、变节者,比如李华堂、谢文东、程斌就是例子.一生痛恨汉奸和叛徒的赵尚志,最终死在中国人手里,向他的那个“刘炮”也是热河朝阳人.赵尚志保持牺牲前的样子,怒目圆瞪:早知道有这一天,当初一把他毙了!

赵尚志头颅是1942 年2 月被他的敌人给锯下来的.

有关赵尚志头颅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像一场雪淞给树挂上了一层冰凌.看似晶莹剔透,但把面貌给修饰或改变了.为了寻找这颗头颅,当年牺牲了两个地下党员,这是赵尚志的妹妹赵尚文于2004 年4 月在哈尔滨亲口对我说的,至于牺牲者是谁,牺牲的细节,不得而知.

2003 年冬天开始,都在为拍一部抗联文献片而奔波,采访到几十位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人,很多人提起了赵尚志,绘声绘色,好像赵尚志就在眼前.

好多人也为之惋惜:62 年了,他的头颅还没有下落,这事更牵动的是赵的一些亲属.对此,我也产生了很多迷惑,这迷惑可能是诱惑,或者是魔力.放下很多事情,去查看有关他的历史材料.

日本战犯东城正雄1956 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期间写的一份交代材料,他谈到有关赵尚志被射杀后的情况:

当天(1942 年2 月12 日)晚上举行了庆祝宴会.第二天早晨,用汽车把赵的遗体运到佳木斯警务厅了.又过了几天,县里给田井署长打来电话说:“为了写好给的报告书,请你到县里来一趟.”这就是说,写给的报告,要由县署长、特务股长、省股长、特务股长合议写出,我起草的报告书就没用了,为此,我心里很生气.

可是,过了一周,我接到省里一个电话:“带着赵尚志的首级,马上乘飞机到新京的治安部警备司来!”此时,我心里乐开了花.在佳木斯飞机场,起草报告的几个人把报告书和装着赵尚志头颅的白木箱交给了我,由我带着登上飞机到新京.一到新京,我便乘上前来迎接我的小汽车,一直来到伪满治安部大臣室.

治安部大臣于芷山接见了我.当我打开白木箱盖让他看时,他欢喜地说:“好!好!”

然后,我就到特务科长鹤的办公室去,他是从三江省警务厅调到新京来的.他对我说:

“三江这次干得不错.安藤科长和你,都是有功之臣.我马上给你们报请奖金,你转告安藤科长吧!”

我们把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各科室传看了一遍.然后,我就离开新京返回三江省去了.后来听说,赵的头颅是由三江省警务警备股的人锯下来的,他们把遗体投入了松花江,而赵将军的头颅,后来被埋到新京市内的护国般若寺里.

东城政雄把赵尚志烈士的头颅送到伪满军政部,三天后,当伪满军政大臣于芷山和一群日本军官亲自查验赵尚志头颅的时候,头颅已经散发出变质的气味.日本关东军准备将赵尚志的头颅公开示众,然后密封保存,与杨靖宇、陈翰章等烈士的头颅一样,伺机运往日本,以炫耀武力占据中国满洲的赫赫战果.由于赵尚志的头颅在没进行药物浸泡之前就发生变化,保存已不可能.所以,经于芷山请示关东司令部,决定将烈士的头颅焚烧灭迹.

就在准备焚烧时,有一位僧人及时赶到了.他的名字叫倓虚,是长春市般若寺的住持,当年在伪满新京德高望重.由于当时的日本关东司令梅津美治郎信奉佛教,经常去般若寺拜做佛事,超度日军亡灵,据说跟倓虚交往甚密,所以,倓当虚听说为抗日捐躯的赵尚志烈士的头颅将要被焚毁时,便亲自出面请求将头颅交给寺院安葬.关东军最高司令官居然破例允许了.于是有人把那颗头颅带回了般若寺.

这种传闻是否有据?赵尚志头颅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被送到般若寺?是仅仅是将其掩埋,还是用于超度日军亡灵的祭品?

写到这里,赵尚志的形象,在历史的显影剂下,渐渐的清晰起来了.

8

仿佛看见一位满身是伤痕,穿着破烂战袍的人,唱着悲壮的关东小调,向我走来——

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献身为抗日救国真荣耀,抵挡那倭寇匪徒的残暴,纵然阵亡了无畏的英雄,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继我们而起的同志有不少,使阵线将更坚实的巩固着,就要把敌人的营垒冲坏了,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新伤和旧痕愈多愈荣耀,鲜红的热血洒遍了荒郊,不愧使人钦仰的战士名号,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同伴的尸身堆起便成山岳,义愤填腐哪有丝毫的动摇,炮烟弹雨考验办法真妙,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凶残的敌人污遍了屠刀,斗争惨史永远不能抹掉,我们以身作则拼命号召,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冻饿困苦更使我革命活跃 ,敌人的内部已经腐烂糟糕,最后五分钟是战胜绝招,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不要耻笑我们破烂战袍,不要轻视我们伤病残老,坚持的魄力值得人仿效,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眼前的安乐一刻我们也不要,装腔和作势半点我们也不学,保护民族就是我们功劳,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

分裂中伤是瓦解的祸苗,暗害破坏是奸细的,叛徒贼子个个将他杀掉,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一朝.携手一致革命者才是知交,用大家精诚的鲜血将旗染好,庆凯歌看红旗到处飘飘,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一朝.

这就是“北国雄狮”的落幕.

综上而言:此文是一篇关于赵尚志和死不瞑目方面的死不瞑目的赵尚志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死不瞑目的赵尚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赵尚志轶事 赵尚志(1908—1942),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员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2、 【大大的赵尚志】 1934年3月,赵尚志联合十多支抗日义勇军、山林队,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司令部,赵尚志被推举为总司令 为积极打击日伪军,进一步推动哈东反日斗争形势,赵尚志与各义勇军首领协商,决定进攻宾县县城—.

3、 圆脸女王赵丽颖:从平凡中站起来就是小巨人 文白茶 编辑秦岭2017 年暑期上映的楚乔传,网络播放量再创新高,截至7 月6日就已经突破了11 亿,预计总播放量会达到300 亿 而2015 年花千骨的网络播放量同样突破了200 亿,她因此登上了纽.

4、 赵雅芝: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微笑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生活理念、人生信条充斥人们的头脑,爆炸的信息更容易让人迷失 而真正能流传千古,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之内核的,则是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家风家训 赵雅芝(1954年—)中国香港.

5、 赵孝争死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赵孝的人,他有一个弟弟叫赵礼,兄弟两个人相处得十分友爱 有一年,由于收成不好,粮食减产欠收,饥荒严重,社会治安也很混乱,甚至连吃人的事情也有所耳闻 一伙强盗四处抢掠,在老百姓的家.

6、 德国的阿多诺和中国的知识分子评赵勇《法兰克福学派内外》 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严肃、庄重的词,批判的知识分子则使人更直接地与法兰克福学派联系在一起,以此指称阿多诺,当为恰切,尽管他总是不合时宜地令人联想到诸如“知道分子”之类的当代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