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小学体育论文 体育科学期刊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 关于体育的论文 体育世界期刊 体育硕士论文格式 体育游戏文献综述 关于体育的学年论文 体育科学杂志 中西方体育差异英语论文 传统体育项目论文

体育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体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8

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本文是关于体育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和新时代和外交和中国特色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于思远,刘桂海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摘 要:体育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体育外交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理论的提炼与构建,缺乏理论探索自觉,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理论体系.面对当前全球不确定性的格局,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目标,这就需要我国体育外交在新时代中展示新作为,体现新担当,贡献“中国智慧”.研究以国际关系理论中“中国学派”——“关系理论”作为逻辑视角,以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作为构建我国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主体,研究认为:(1)将“关系”核心作为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本体;(2)将“实践论”作为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认识论;(3)将“中庸辩证法”作为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方法论,从三个理论维度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

关键词:体育外交;中国特色;关系理论;实践论;中庸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0520X(2018)01001207

Theoretical System of Sports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YU Siyuan, LIU Guihai

(School of Sports & Health, East China Normal Univ.,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

Sports diplom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plomatic strategy in China. At present, although plenty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sports diplomacy has been gained,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refinement and establishment and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he led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sports diplomacy theor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ace of the uncertain global situation, the Nineteenth Party Congress Report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is requires that China’s sports diplomacy should undertake new ways and new roles in the new era, contributing the “wisdom of China”. The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School” and “relation theory”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s a logical perspective and adopt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wisdom as the main body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ports diplomacy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aking “rel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sports diplomacy, “theory on practice” as the ontology, and “mediocre dialectics” as the methodology.

Key words:sports diplomac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lation theory; theory on practice; mediocre dialectics

1引言

新中国体育外交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中苏社会主义国家交流到70年代初乒乓外交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体育盛会的几大浪潮,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果.体育外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始终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起到扭转乾坤的功效,是打开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尽管我国体育外交在实践中硕果累累,但是关于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研究及体系建构仍处在一个“松散”状态.也就是说我国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理论体系.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构建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并且紧迫的,不仅能够丰富体育外交理论内核,更能为我国体育外交实践工作起到预见性与系统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便致力于我国外交发展,提出了“外交中国化”的重要思想[2].十九大报告中,我国明确提出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总目标,不仅为我国体育外交提出了发展战略要求与任务,也为我国体育外交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明确任务与方向.

我国国际关系学的发展经历了:学习西方理论——中国意识的萌生——中国理论的提出——中国学派的构建,呈现出一个从“学习与内化”到“自觉与自为”的历史过程[3].考察我国国际关系学的历史脉络对我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启发,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学派的崛起促使着我们对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进行思考.一个国家的体育软实力不仅仅体现在话语权与影响力上,也体现在其理论的世界意义上.同样,一个学科的成熟需要建立完备的理论体系,当前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体育外交实践经验,对于理论层面构建需求则更为紧迫.在世界体育外交理论发展中提出中国特色的理论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更是一种理论自觉[4].

2我国体育外交理论现状与问题

2.1我国体育外交研究现状

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外交领域的研究成果呈现“激增”现象.一方面北京奥运会期间体育外交的成果斐然,引发学界关注;另一方面,体育外交进入了本土化研究初步阶段,利用我国体育外交丰富的实践成果,学界展开探索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构建.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体育外交领域研究的理论水平,也为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梳理体育外交领域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这五大方面:体育外交战略、体育外交实践、体育外交思想、体育外交历史、国家体育交往.

(1)体育外交战略研究.研究始终围绕着“和谐世界”总体外交战略思想.研究重点在于新中国体育外交战略中的具体措施,借用体育运动员的影响力扮演公共外交大使;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加强国家关系,提升国家形象,加深国内体育文化建设.

(2)体育外交实践研究.我国体育外交有着辉煌的实践成果,“乒乓外交”、北京奥运会、乒羽教练员的海外发展、港澳台体育交流等等.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体育外交能够促进世界友好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能够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体育外交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体育外交在我国总体外交开展过程中做出了卓绝贡献.

(3)体育外交思想研究.体育外交思想的研究颇有中国特色,从周恩来,贺龙再到等等体育外交思想.周恩来提出外交中国化对体育外交的指导意义十分重大,研究成果阐述了周恩来提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作为外交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其思想深刻影响了体育外交的发展.贺龙思想研究成果,呈现了体育是外交的“先行官”特征,体育多层次国际交往能够增强国家间关系.的体育外交思想强调在进行外交事务时多利用体育外交进行实践,以体育外交作为外交排头兵,致力于建设和平国际社会.

第1期于思远,刘桂海: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探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2卷

(4)体育外交历史研究.体育外交的历史演变伴随着我国外交战略的发展,主要研究观点指出新中国的体育外交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打破封锁”阶段和“全面走向世界”阶段,从前期阶段“破冰”建交到演变为后期阶段全面发展,在不同阶段履行着不同的任务.另有学者认为应从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阐述新中国体育外交的演变过程,综合国力和国际政治是判断影响体育外交演变以及体育外交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5)国家体育交往研究.双边交流是新中国体育外交活动中最常见的方式,关于中美、中苏体育外交双边交流的相关研究颇丰,研究表明了中美两国之间体育外交为了两国建立各领域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苏之间社会主义阵营的体育交流的特殊性也是研究的重点.另外,还有中日、中越、中德等双边体育外交活动的研究.提出的学术观点主要有:一是认为体育合作与体育制裁是体育外交的两种表现形式,体育外交具有灵活性、亲和性、直接性、公开性、风险性低及依附性强等特点使体育外交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极具活力和魅力的内容[5];二是研究指出体育外交是表达政治态度的工具,能提升国家形象,为进一步的舆论导向做出铺垫,营造争端国之间良好的气氛有助于争端的解决.

2.2当前我国体育外交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梳理当前我国体育外交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内对于体育外交研究内容侧重点在于新中国体育外交历史总结、功效分析两个方面,主要问题是缺乏对我国体育外交基础理论内容进行构建.

一是缺乏体育外交本体的研究.体育外交与外交本体的结合思考应该被视为基础研究的核心,体育外交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服务,探讨体育外交的本质与内涵,充分发挥体育外交的特殊外交功效,指导体育外交的实践活动应当是最基本理论环节.另外,当前我国体育外交理论的研究缺少结合国际关系理论,导致我国体育外交研究成果理论性偃弱.我们强调体育外交本体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核心概念的定义与剖析不仅是一个学科成熟标志,也是构建理论体系最基础的学术工程.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核心概念向四面八方延伸就能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二是缺乏中国特色的研究.中国特色也是指在当前的体育外交研究中缺乏本土化意识.正如周恩来提出来的“外交中国化”,究其根本,是在外交研究中必须立足于我国外交实践,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理论性的指导,这一点在目前我国体育外交研究中并没有凸显.中国特色在今后我国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研究中应成为研究首要目标与研究方向,反之,我国体育外交理论研究就会陷入“水中花”,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境界.

三是缺乏构建理论体系的研究.通过对我国体育外交的研究成果分析,很容易发现我国当前的研究成果虽然“百花齐放”,但是研究内容却鲜有针对理论进行系统性的体系研究[6].从构建理论体系方法与路径来看,研究碎片化、缺乏体系性,说明学科理论研究的盲目性,这与我国体育外交实践成果的丰富程度不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现状不相符.

在社会科学范畴内的理论体系构建,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解释世界的理论,在科学解释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帮助理解学科知识.体育外交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同样遵循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因此,围绕本体进行形而上的研究是一个理论体系的构建基石,基于体系的研究会使我国体育外交在学科广度与深度两个方向更为充实,研究联系性、逻辑性更为紧密,也更具普遍性意义.

我们初步认为,如何理解与把握“何为体育外交与体育外交何为”并通过它的认识达到构建理论体系之目的,同样需通过社会科学三要素一一对之进行解构[7].从本体论上,理解体育外交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从认识论,把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从方法论,运用合适的方法预测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找到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办法.体育外交理论的本体确立是解释其规律的根本前提,即研究是什么;体育外交理论的认识论是正确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即解释世界的工具;体育外交理论的方法论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改造世界的工具.通过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一体化”才能将体育外交打造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事实上,探索构建理论体系是基于我国体育外交实践成果与教训.

3本土化“关系”理论的启示

当今,我国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随着我国众多本土化国际关系理论的提出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中国学派,在国际关系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其中,以“过程建构主义理论”[8]与“关系均衡理论”[9]最有代表性,在国际关系理论界产生较大影响,并引起了广泛学术讨论,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见解.我们通过深入研究认为在体育外交理论构建中融入“关系”理论,逻辑上无疑是最为可靠也最富有中国特色,并且沿着学界开拓的国际化之路前行能够避免学术盲目性.通过借鉴先进的理论成果构建我国体育外交理论体系,能够极大地丰富与提升体育外交领域的研究理论水平.

3.1“过程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的构建:论纲式探讨

“过程建构主义”由我国学者秦亚青所提出,在我国本土化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具代表性.该理论针对西方国际关系主流元理论中的弊端,即是过于重视体系层次研究,忽视社会性要素:社会互动过程及社会性关系,进而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中国元素的“关系”作为外交本体,进行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过程建构主义中的理论内核表现为“过程”包含“关系”,“关系”建构“过程”,“过程”的核心是运动中的“关系”,“关系”的运动形成了“过程”,“过程”的不断运动导致国际关系的不断演变,并进而推动“关系”的变化,最终,在不断的“过程”运动中推动新的“关系”形成.不可否认,在国际政治中,任何一个国际主体都是在彼此的关系变化中不断判断各自的国际位置,并调整着自己的“关系网”,过程本身具有动力属性,在过程的不断变化中推动着国际关系的演变,新的关系形成新格局[10].

我们认为在探索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的过程中,需要从“过程建构主义”中汲取营养.历史上,我国体育外交作为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方式,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系”作为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本体,非常契合体育外交的特点.

首先,体育外交在外交中的作用主要在于传递诚意信号,表达一种隐藏于体育之中的外交意图[11],也即我们所说的“先行官”.著名的“乒乓外交”便是中美双方利用体育赛事的契机.当时世界处于冷战状态,大国之间关系非常敏感,在中美之间深层次的彼此需求关系与表面上的对抗关系中,毫无作为与过于直接地表态都可能引发国内外的局势紧张从而适得其反.体育外交适时地挺身而出,中美通过体育外交作为媒介在非常局势之下相互阐发了合作诚意,最终实现了中美大国关系正常化.这其中可以看出过程的变化推动“关系”的演变,中方发出诚意信号——美方接收诚意信号——美方调整外交态度——美方发出诚意信号——中方接收诚意信号——中方调整外交态度——中美关系演变.诚意信号传递交换后中美双方的关系逐步调整并得到改变,传递接收信号的阶段便是过程建构主义中的“过程”,过程的运动后外交双方的关系也重新“升级”,形成了不同层次上的新关系.特别是197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在1980年中美两国“心照不宣”联合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无疑是又一次借助体育外交的话筒向世界传递了重要“关系”信号,这是我国体育外交为我国改革开放快速融入世界的一大贡献.由此可见,过程建构主义中的“关系”本位在我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中具备理论可行性.

其次,体育外交在国际关系的变化中承载着诸多外交功效,主要得益于体育强大的影响力.在进行体育外交活动时起到的作用往往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正如曼德拉所说: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如1963年的新兴力量运动会,我国作为重要的主导者,参与谋划并组织了4大洲48个国家参加,也标志着一个由中国主导地位世界体育组织成立,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了中国力量.新兴力量运动会的顺利召开,不仅仅开辟了我国的国际生存空间,使得我国总体国际环境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而且我国通过在体育领域争取权利的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也使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国际影响力与号召力有了一个重新认识.同样,我国正是通过体育外交的努力,改变了国家间的“关系”,为第三世界国家博得了国际地位与话语权.体育外交在实践中真实体现了过程建构主义中的过程变化和关系转变这两大特征,所以,将“关系”元素嵌入体育外交理论,在逻辑上是可行的.

最后,将“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借鉴至体育外交领域,构建体育外交领域的理论,笔者初步将之设想为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关系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试图开辟一种对体育外交本体的解释.体育外交关系理论本体与“过程建构主义”本体是相一致的,当然,体育外交关系理论构建包含着体育外交特有的元素,包括实践方式、特点、作用等,是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下具备体育外交特征的“关系”理论.

3.2体育外交的本体论

由于受到“博弈论”、“二元论”的主流学术思想的影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本体”充斥着利益色彩与冷战思维,从结构现实主义中以“权力”作为本体进行建构,到新自由制度主义中以“国际制度,行为体的规范和道德”作为本体进行构建,再到结构建构主义中取前两者之长以“行为体和结构的互构”作为本体提出国际关系理论.这三种主流的西方关系理论构建存在着共同的弊端——缺少社会性要素[12].

“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的本体是“关系”,“关系”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重要的元素,强调的是国际社会中的关系网络确定国家身份并孕化国际权力,运动中的过程不断促成国际关系的演变.相比西方话语下的三大理论,过程建构主义从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根本要素出发,将中国的传统思想引申其中,论述了“关系”这个最基本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围绕“关系”展开的国际关系的解释,能够弥补当下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难以解释的国际局势变化问题.

同样,笔者认为体育外交的本体具有“关系性”,更具体来说是“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体关系互构”,过程建构主义“关系”本体与体育外交的本体具有高度契合性与同一性.

之所以认为“关系”作为体育外交的本体,一是,体育外交作为一个国家总体外交途径中的重要环节,同样隶属于国际关系领域.体育外交在进行实践活动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因此,体育外交服从于国家外交总体战略.抽丝剥茧后,可以看出体育外交理论思想基础隶属于国际关系,其外交本体与国际关系中的外交本体相一致,即是“关系性”.二是,体育世界本身也是由关系网所构建,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各自的国际体育机构,各个体育机构组织在国际行为体之间进行体育领域的关系的建构,并且,体育领域的关系相较于别的领域显得更为紧密.因为体育本身有着跨文化、跨宗教、跨种族、跨民族等天然特征与功效,无论体育参与者来自何方,都可以在同一个场地中进行竞技与交流,所以说,体育组织机构从根本上是促进各个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的功能性机构.事实上,体育组织机构架构,为体育外交关系理论中“关系”外交本体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实践场域与发展空间.

同样,“关系”本体下的体育外交理论对于外交的开展也有着特殊的实践意义.在一般性外交方式中,由于行为体之间可能存在着负面的刻板印象,往往在传递接收彼此的诚意信号时会潜移默化地添加额外信息,造成彼此间战略误解,导致外交信息被扭曲,这对达成外交目的会产生极大的障碍.而体育外交因其外交特殊性则极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彼此间无障碍的关系能够在国家间进行体育外交时更为有效地沟通传递诚意信号.例如近年来美国与朝鲜虽然在多方面问题始终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国以篮球巨星罗德曼为形象大使多次访问朝鲜,与之进行篮球运动的交流,这其中可以窥探出美国向朝鲜传递愿意与之进行体育交往的信号,希望通过体育外交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双方加深理解.可见体育作为外交中的“第二轨道”,在紧张的对峙局势下也能够通过体育本身的“亲和性”进行诚意信号的传递,进而为改善国家间关系打下基础.体育外交领域的“亲和性”的特征使得将“关系”作为外交本体能够极大地加深丰富体育外交关系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这也是过程建构主义理论给体育外交理论的启发意义所在.

在体育外交理论的构建中,通过把“关系”作为理论本体,能够很好的从理论上诠释我国体育外交的实践成果,总结出其中的若干共性元素.另外,通过“关系”作为本体不仅构建具有中国元素的体育外交理论,也丰富了国际体育外交体系,为国际体育外交实践提供了中国理论.

3.3体育外交的认识论

在认识论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往往采用假设和猜想来建立理论模型,试图用“权力”、“均势”、“极理论”、“威胁论”、“地缘政治论”、“文明冲突论”等单独的元素来解释国际关系,这些研究方法均受到了卡尔波普尔的“假设——检验”式的实证主义影响.而“熟知并非真知”,须知人类的真知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验证和修改中得到提高,在认识与实践的螺旋上升中接近真知.

基于中国元素“关系性”下的本体论,是以中国文化思维来认识体育外交,构建体育外交关系理论的认识论,须立足于马克思唯物论与中国文化.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结晶,强调一切认识从实践中出发,理性认识需要回归实践检验,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反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的循环,都无限接近最终的真理,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认识规律,认识达到更高一级的程度.所以,我们认为“实践论”是构建体育外交关系理论最根本的认识论.

在体育外交中,“双方交往程度”可以从赛会发布会、大型赛事的开幕式闭幕式、参赛团队的规模数量等等,“国家之间交往”可以通过体育外交所传递出的信号直接得到信息.而作为事实的主观一面,即反映事实的主观意图和内在真实性意图的一面是不能观察的.例如,在历史上,奥运会中发生过多次国家抵制与制裁行动,体育外交实践表现为,行为体本身的抵制行为根源并不是源自体育本身的问题,而是政治、宗教、民族问题等等的非体育问题.这就说明,国际关系中的“事实”都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直观的外在客观属性,也具有间接的内在主观属性.通过“实践论”,从实践出发再回到理论的循环认识,能够不断地深入把握事实的确切信息,也证明把“实践论”作为认识论能够很好地关注到国际关系事实的双重性.

在体育外交中,事件的主观性信息通常占据着更大的比重,需要深入探析.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说:“历史告诉我们,奥林匹克运动中始终存在着政治,不可能没有政治……我任职期间处理的问题中,90%与政治有关.”尽管奥运会始终强调摆脱政治的纠缠,但由于体育本身的“政治”结构性,想彻底摆脱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事实上也可以看出,体育外交就是通过“体育的语言”传递着“政治的声音”,或是明确的或是隐晦的.但是,事实的主观性信息需要通过“实践论”从实践出发回归理论,才能体会出体育外交活动中蕴藏的真实意图.例如中美“乒乓外交”、印巴“板球外交”、美古“棒球外交”,都不是表面上的体育交流,需要透过体育的语境分辨出政治目的的真实信号.另一方面,体育背后的真实政治意图也凸显了体育外交丰富的主观性信息.这样的信息均可以通过“实践论”认识,把握体育外交活动客观信息中蕴含的主观信息是体育外交关系理论的关键.

通过“实践论”还可以认识到,在国际关系实践过程中每个行为体均谋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需求.同样,在体育外交关系理论的构建过程中,行为体之间关系必然关联到其国家利益主导的行为.基于这样的认识思路,在体育外交开展实践过程中,能够了解对方所想,自身所需,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发挥体育外交的跨文化、跨语言、亲和性等特点最大化地实现体育外交目标.

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升,国际关系中出现了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利益、观点等等的碰撞,在多领域出现“中国威胁论”的噪声.分析西方国家这样的心理,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受到修昔底德“国强必霸”与冷战思维的主导,害怕中国的崛起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与重组,进而影响其国家利益.针对这样的国际局势,我国进一步强调“和平崛起”发展思想,明确表示“中国是一头可爱的狮子”.当前我国着力建设人文交流机制,目的是向国际社会呈现我国和谐世界思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人文交流中的体育外交,具有先天“联通世界”的优势.随着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体育外交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可以用体育特有的传播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思想与中国方案.通过体育外交客观性活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向世界传递“和平”的主观性信息,如通过中国传统武术,传递中国的“武德”、“和谐”思想,向世界传递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以和为贵与天下为公传统的国家,一直以维护“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相信随着我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能够理解并接受中国方案,携手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世界.

3.4体育外交的方法论

在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中,方法论的应用始终处于西方话语体系下.在我国国际关系学派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本体论进入了本土化建设,但在方法论上仍处于西方思想的钳制中.理论的创新很大程度得益于方法论的发展,因此,如要构建我国体育外交关系理论的方法论,必须重视方法论创新.同样,随着中国学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需要源自中国智慧的方法论作为学派支撑,进而突破西方的“方法论”制约,实现方法论的中国式创新[13].

“中庸辩证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积淀,其中心思想是“物生有两”、“相反相成”强调两者对立统一;在发展过程中“万物皆化”、“变不失常”强调事物始终处于变化并且不断转化;在实践过程中“执两用中”、“尚和去同”强调和谐.“关系”本体下的体育外交关系理论,能够*出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国际局势.在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基础上,摒弃西方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原则,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庸辩证法”作为体育外交理论的“方法论”能够很好地契合并指导体育外交的实践活动.

“中庸辩证法”是体育外交关系理论的另一个关键,因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理论在提炼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实践的行动,体育外交关系理论亦是如此.在“关系”本体下的国际局势是由行为体之间利益矛盾交织而成,如何面对冲突与合作是外交实践最基本的问题.而“中庸辩证法”强调和谐,在冲突中寻找平衡点,在对抗中寻找合作点,在命运共同体下促成“和谐”局面,最终目的不是激化冲突而是寻找合作、实现冲突的和谐化.

国际关系学界称体育外交为“第二轨道”,体育外交是一种实现国际局势矛盾冲突和谐化的功效与方式.在体育场域中,每个行为体不存在地位差异,通过体育途径传递外交信号能够在行为体之间明确表达外交意图,并且为进一步的矛盾解决起到过渡作用,为最终的冲突和谐化做出前期铺垫[14].冷战期间的古巴导弹危机虽已成历史,但是美国与古巴之间的氛围仍然十分紧张,而双方的地缘政治因素又迫使双方要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体育在此时就发挥了冲突和谐化的重要功能.2015年6月2日,美国与古巴进行了足球友谊赛,这场比赛成为了美古关系解冻的缩影,之后美国曾派出NBA巨星奥尼尔作为大使进行访问,以及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时观看棒球比赛,这些体育外交行为都在体育领域为双方的冲突和谐化起到了“缓冲”作用.由此可见,体育可以打破国家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僵局,是创造和谐、促进和谐的一味良药,体育外交在实践操作上正是遵循了“中庸辩证法”的“和谐”思想.

在未来体育外交实践中,体育外交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因为随着世界在震荡中逐步向和平发展,冲突逐渐向和谐演进中,通过体育途径传递外交信号的效果亦将越来越大.试想奥运会、足球等体育盛会,战争都能够为之“暂停”,体育“和谐”元素在国际关系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说明了通过体育外交来实现“和谐世界”是行之有效的.

新时代,我国提出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是基于中华人民自古以来一直恪守“以和为贵”思想,是基于中华民族崇尚和合、天下为公的传统文化,是基于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冲突与挑战.如体育外交是基于“中庸辩证法”的反思与预测,有助于加深彼此的文化认同,缓解矛盾,促进民间交流,防范国家之间因极端民族主义产生战略误判从而导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同时,通过建立体育民间交流,能够为冲突化解奠定良性基础.体育中“和谐”元素能够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爱好和平、追求合作共赢、有担当的大国形象,长此以往,能扭转人们固有的刻板印象,实现世界和谐.

3.5构建我国体育外交理论——探索性意义

自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总理便提出了“外交中国化”,探索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也一直是我国外交发展的最近本要求和目标.当前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正是“外交中国化“探索的结果[15].外交部前部长也提出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目标,要系统梳理、认真总结取得的经验,把外交工作实践和创新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从中国意识——中国理论——中国学派,中国的外交中国化道路正在稳步前进,随着中国学派的不断壮大,作为历史上取得丰硕成果的我国体育外交也理所当然成为“中国理论”重要力量.

探索“关系”本位下的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中国学派“关系”理论的成熟,也是针对我国体育外交理论碎片化现状,进行“理论自觉“的探索.

“关系”理论是中国本土化的国际关系理论,“过程与关系”的理论核心更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本土化“关系”理论的核心思想融入到我国的体育外交理论体系建构中也是凸显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围绕“关系”作为外交本体进行构建具有中国智慧,在进行实践时紧扣国际关系中关系的互构,不仅是向外传递诚意信号或是向内接收诚意信号都以体现出“关系”的作用.尽管将“关系”移植到体育外交理论体系中,也是一种“拿来主义”,但是,研究目的是避免理论探索的盲目性与“书斋化”.

从历史上看,我国体育外交实践历程中,始终坚持着和平思想,向世界传递着“仁”、“礼”、“德”、“和”等中国传统思想,核心的“关系”思想虽然源于中国特色,但在国际外交关系上也是相通的,说明了关系存在于任何一种非单一的社会状态中,均具有跨文化性和通约性.

我们认为体育外交理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一是构建体育式“共同体”.体育之所以成为世界性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就是打造了一个共同体.从共同竞技、平等融合的体育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本身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其中一种形式[16].在国际体育活动强调人类共同利益,进而加强彼此间的关系,解决争端,实现人类共同利益,国际奥委会组织“难民代表团体”参加比赛,就是一种最好的诠释.

二是“体育和平”实践.体育倡导和平思想之悠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代.顾拜旦开拓现代奥运会,目的是教育与引导全人类追求和平.我国传统和平思想是一种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丛林规则”的思维,侧重于“和合共美”,因此,我国能够真正地将和平理念付诸实践,也证明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均可以以和平方式解决.随着我国外交倡导的新的安全观与治理观,中国成为全球化进程中最有担当的积极力量,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理论也将会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17].

4余论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外交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体育外交也成为了我国总体外交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五光十色的实践面前,理论体系的缺失势必掣肘体育外交进一步发挥效能.随着我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体育外交理应担负起国家总体外交中的更大责任,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国际局势变幻莫测,通向和平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我国体育外交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国际环境,让更多人认同中国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探索的意义是不仅能够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更能提出美好的中国方案.尽管我国体育外交理论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立足中国实践与中国问题,借鉴世界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充分利用我国体育外交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定能够建设好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笔者从国际关系中国学派的“关系”理论汲取营养,探索构建我国体育外交理论体系性的设想,提出“关系”作为本体,“实践论”作为认识论,“中庸辩证法”作为方法论,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探索抛砖引玉,希冀学界指正.

参考文献:

[1] 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7.

[2] 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0.

[3] 郭树勇.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及中国学派前途[J].国际观察,2017(1):1938.

[4] .中国特色外交的实践自觉和理论自觉[J].外交评论,2012(1):512.

[5] 陈世阳,刘佳,刘洋.体育与人文外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2):610.

[6] 阎学通.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J].国际问题研究,2014(5):102128.

[7] 王红续.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及其体系构建[J].新远见,2011(7):1834.

[8]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165176.

[9] 石之瑜.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地方性学派[J].国际政治科学,2010(3):5173.

[10] 秦亚青.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9(3):6986.

[11] 尹继武.诚意信号表达与中国外交的战略匹配[J].外交评论,2015(3):125.

[12] Rofe,J.Simon; Dichter,Heather L.Prologue:Diplomacy and Sport[J].History,Political Scien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6(Jun):207211.

[13] 秦亚青,阎学通,等.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2004(1):7893.

[14] 刘冠楠,陈钢.论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体育外交的任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1720.

[15] 隋新民.理解周恩来外交思想:一种外交哲学视角[J].外交评论,2006(88):7783.

[16] Patrick Cottrell.Not Just the Game? Power,Protest and Politics at the Olympics[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1(4):729.

[17] 俞大伟,张晓义.挑战与机遇:18年1个节点的中国体育外交“三部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2):1821.

本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新时代和外交和中国特色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体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之特点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具有视野的深广性与时代课题的鲜明性、问题的导向性与奋斗目标的坚定性、理论的真理性与精神状态的自信性、价值的人民性与发展的规律性、方法的唯物辩证性与语言的朴实.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路的思维和逻辑审视 内容提要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将“文化自信”加入“三个自信”,从此“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框架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形成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战略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国;二是核心要义.

4、 从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 从理论创新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陈 勇(内江市委党校,四川 内江 641000)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一系列创新理论之上,包括新时代历史方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

5、 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 【摘要】坚持互联网思维,围绕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三个关键词,论述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 主心骨是关键,同心圆是基础,向心力是条件 党的领导就是主心骨,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中华民族大团结就是.

6、 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何斌强调 “要增强全军法治意识,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 加快实现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 ”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 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