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近现代史论文 天津近现代史论文 关于近现代史的论文 大学生近现代史论文 近现代史论文题目 中国近现代史本科毕业论文 历史系论文题目近现代史

近现代史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近现代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本文是近现代史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教学和思考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刘远柱(南通大学)

[摘 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教学中应做到三个贯穿和融入,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学全过程;将实现“中国梦”融入课堂教学.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爱国主义;科学发展观;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郧源圆[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4-0100-03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2011 年度教学研究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与式教学法探析”(项目编号2011B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支撑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解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在紧紧围绕“三个选择”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运用相关的内容加强爱国主义传统的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1]引导大学生把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以增强他们的爱国之情.

从国外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看,课堂教学理应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只要抓准了一门好的“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就能在系统性、规律性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纲要”是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纲要”课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独立与而英勇抗争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的爱国主义历史信息源源不绝,尤其是在近百年历史中更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最有效的历史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战争历史中林则徐禁烟之举;甲午中日战争历史中向日本吉野号撞击,全体官兵壮烈殉国;辛亥革命历史中孙中山为救国奋斗终身,等等.在这些最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简要分析,抓住关键点向学生提问.二是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时要做适当的引导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学生参考;三是让学生在课后写小论文,以这些历史事件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的写作,特别鼓励学生以各种课外实践方式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或教育活动.在把握好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在互动教学中对学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教师的有效组织是互动性教学方式的重要保证.所以“纲要”课的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方,首先要积极采纳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技巧以有效组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前提.所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教师各种形式的互动,而且大学生理应具备一种在大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互换角色,以平等的姿态互相交流学习,让学生大胆地在课堂上用各种历史资料来证明自己的爱国主义观点.而各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是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讨论、演讲、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都是“纲要”课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灵活手段.

爱国主义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时刻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地反映出来.所以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为教材,以史为据,引发当今大学生思考爱国主义相关话题.如今天的禁毒与战争中林则徐的禁烟活动相联系;特别是我国与日本的微妙关系与历史上日本侵华战争相联系等.“纲要”课的教师中尤其要注重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中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纲要”课的教学场所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纲要”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延伸.教师可根据课程进度,合理安排课时让大学生到社会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实际结合中深入理解和领会近现代史内容.一是选择革命遗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等.二是选择历史人物居住遗址或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等进行历史人物教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尽量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校园文化是“纲要”课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补充,大力塑造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当今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如在学校中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故事会、“历史人物评价”辩论赛、“近现代史知识抢答竞赛”等等,这些活动既能让大学生在学校中验证“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又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能使大学生自主参与到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学全过程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之一“, 纲要”课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相贯通,贯穿着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它又是从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及其科学性的一种阐释和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的“纲要”课教学,使教学指导思想、内容、培养目标反映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这既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的一个极好的途径,也是增强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政治意识”,加强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一)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作为主要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这一核心精神也应成为“纲要”课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充分展现.为此“, 纲要”不重在对个别问题做过于细致的史料挖掘和过于精深的研究,而是要通过对近现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过程的介绍,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践来源及其基本观点,从而在全面了解过去的基础上,更理性地面对现在、展望未来.历史知识的生命力在于其现实价值“, 对历史的沉思可能会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处境”[2].“纲要”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授课内容与现实相联系的必要性,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历史研究更增强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度.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介绍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事实, 总结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时代价值.

(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教学任务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据此“, 纲要”不应停留在讲授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的简单层面,而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对人生的正确态度、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纲要”课不单纯是历史课程,它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该把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为重要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

本门课程应立足于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轨迹的叙述和历史规律的探寻,帮助学生了解一百多年来在中国从衰弱走向振兴的历史过程中,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程中,一代代中国人经历了怎样的失败和成功、放弃和选择,从而真正懂得中国选择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复杂历程和历史必然性,自觉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积极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重要教学目标

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纲要”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纲要”课的教学,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关于社会发展的正确观念,懂得科学发展观要求达到的是统筹兼顾的总体发展.在近现代中国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有过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又好又快的整体发展观念正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纲要”课应侧重从历史史实、经验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吸取有益的成分,加深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内容和含义的理解,自觉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和谐等问题.在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物.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在时代的大潮中,他们对理想、现实、责任、地位等有自己的态度和选择.“纲要”课应注意通过对典型人物不同人生的深层剖析,使学生从中吸取对他们成长有益的经验,形成关于自身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观念.

三将实现“中国梦”融入课堂教学

2012 年11 月29 日,总书记带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寻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历史.因而,“纲要”课教学应将十八大报告和实现“中国梦”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伟大梦想.

为此,在“纲要”课关于“中国梦”的教学中,应注意体现十八大报告中在开始、中间和结尾部分的有关论述,即:其一,指明“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其二,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 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三,结尾部分提出两个“不可逆转”“: 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

自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节节溃败.虎门销烟本应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常行为,却成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借口.后来兴起的洋务运动,打出了“自强、求富”的旗号,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却以失败而告终,宣告了大清王朝寻求强国梦想的终结.戊戌变法试图效法明治维新,希望通过改良手段而建立君主立宪制,终因力量单薄而付出了血的代价.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给中国人带来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然而结果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和共和”只是昙花一现根本无法实现.所有这些探索表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异常艰难.

中国人总结前人奋斗的经验教训,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元.中国人从创办报刊、追寻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迈开了追逐“中国梦”的步伐.1915 年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为《新青年》.《新青年》反思辛亥革命失败之因,高举与科学之旗,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星星之火,为先进的中国人提供了更多的思想选择.在湖南创办《湘江评论》,从宣扬“民众的大联合”到主张“激烈的社会主义”政策,思想上不断成熟,也是不断探寻真理的体现;蔡和森、周恩来、等一大批有志青年远赴海外,勤工俭学,从而走向马克思主义,亦是不断探寻真理的表现.从早期中国人思想、行为上的变化中,我们可以依稀看见他们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中国人是在实践中逐渐推进“中国梦”的.自1921年“一大”在上海召开起,中国人自觉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扛在肩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动新文化运动,创建中国;李大钊率先系统地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了广大青年学子;赴法国勤工俭学,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扎根于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革命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思想.以为代表的中国领导集体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完成这些历史使命,取得如此伟大的历史成就,中国人坚持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靠的是“实干”精神.中国人将继续坚持“实干兴邦”,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逐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回顾先辈们追逐“中国梦”的足迹,能够从中获取有意义的启示和继续前进的动力和信心.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人之所以能够忠贞不渝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于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主义.其次,要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创造辉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才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再次,要有有志的中坚力量———青年.青年,是未来事业的继承人,也是实现“中国梦”并持续推进“中国梦”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人所追逐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责任敢担当的青年来传承.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雪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

[2]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汇总,这是一篇关于近现代史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教学和思考相关近现代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韦建益(河池学院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广西宜州546300)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体现遵循教学大纲及时代性的原则,依托课堂、校园和社会三个平台,.

2、 体育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 当前,各体育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的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在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统筹安排下进行的 在内容上贯穿了自1840年战争到今天近200多年的历史,由于教学内容.

3、 北京党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究 摘 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好教育教学资源,把地方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强建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讲好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 北京党史融入&l.

4、 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协同教学 摘要针对民族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途径……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协同教学效应,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

5、 基于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失,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思维训练和价值认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方面,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对中国.

6、 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有较多的文化知识,但是还是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广泛 乡士历史资源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扩散,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乡土历史资源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