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法国历史文化遗产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保护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考文献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论文

文化遗产相关论文范文 跟湖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文化遗产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3

湖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该文是文化遗产相关论文范文文献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研究和体育类相关论文范文.

摘 要:湖北省拥有丰富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进行研究,从传承人现状、经费来源、政府部门工作进展、全民保护意识和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想法和建议,旨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Abstract: Intangible sport culture heritage resources are very reach in Hubei. By using literature, field survey, interview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on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traditional intangible culture such as traditional sport, entertainment and acrobatics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inheritors present situation, budget resource, governmental duty, nationwide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spread approaches. Relate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accordingly for future studi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56(2018)01-0036-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01.016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见》中多次提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与整理,推动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整理研究”的工作.截至2014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计1372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84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截至2016年,先后公布了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47项,国家级和省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共14项.近年来,在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关注下,一批批濒危的体育类非遗项目得到挖掘,一批批优秀的传统体育传承人得到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进行了实地考察.

1湖北省内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从湖北省文化厅上了解到,截至2017年3月,湖北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项目主要分布在十堰市、黄冈市、荆门市、武汉市、洪湖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黄石市等10个地区.

1.1项目传承人现状

由表2可见,14个项目传承人的人均年龄为60岁,最年长的传承人已有80岁,部分颇有造诣的传承人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有的相继去世.体育类项目难度系数大,危险系数高,没有常年累月练习和感悟很难将技艺完全掌握,年轻徒弟由于技能水平练习年数较少,威望较低,导致许多项目传承人在继承这一块出现断层现象;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群众文化生活多元化,传统体育很难吸引新一代年轻人来学习,号召各类技艺“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但短期学习无法保证演练时间和质量,使得大多数项目同样群众基础淡薄,传承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

1.2项目保护经费来源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许多基层政府部门或是文化保护部门只将非遗申报看做平时工作业绩,没有将非遗保护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发展,从而产生保护工作偏移重心,重申报而轻保护的现象,由此产生保护经费匮乏,实际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普查到挖掘,从人员培训到资料搜集整理,从规划保护到抢救实施,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家和湖北省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定向拨款补助,但杯水车薪,政府人员很难深入挖掘.

政府投入受地方政府对项目重视程度的影响,以及受地方政府经济收入的影响,使得各非遗产项目的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区别.以武当纯阳拳为例,省级传承人每年有6000元补助资金,但武当纯阳拳传承人生活主要来源是两位老人的退休金,传播中心只是挂名在学生门店外,慕名而来的社会人士很难直接找到传承人,也没有专业训练场地,传承人传播该项目相当艰难.传承人因政府的重申请轻保护,百姓所掌握的技能和信息很难系统记录下来或者展览传播出去,所处境地让传承人空有传承心没有支持的动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的淡漠,甚至是放弃.

1.3政府部门抢救性记录工作进展现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是列入《“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抢救性记录利用数字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精湛技艺,按照工作计划,“十二五”时期,将组织完成至少300名年老体弱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已经进行了抢救性记录,若要真实全面的记录下来,耗时耗力,进展十分缓慢.涉及的国家级首批十个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当中并没有体育类项目传承人,国家级传承人武当武术的赵剑英大师早已仙逝.可见虽有“十二五”规划,但实际操作还是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国家级项目还未解决,省级项目更是岌岌可危,各类项目都处在濒危境地.

1.4全民对非遗项目保护意识现状

社会各阶层,对传统体育的保护工作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需要政府投入并且短期内见不到回报的基础性工作;认识不到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与时间赛跑;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深入细致和脚踏实地的做普查和抢救的工作. 在中国,跆拳道、泰拳、巴西柔术随处可见,而传统武术的武馆却极少见到.岳家拳传承人办岳飞文武学校,2006年受到公立学校九年义务免费教育政策的影响,学校招生人数一度下滑,陷入无法经营下去的境地,当地文化局介入后有所好转.随着近几年大众媒体爱国导向的增加,已使崇洋媚外的风气在爱国浪潮中有所减弱,传统体育有回春的迹象.青年是传承的主体,政府号召非遗项目“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但受影响者大多为中年及以上的群众,无法激起大多数群众的兴趣,全民保护观念难建立,没办法真正使非遗项目活态生存下去.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全民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到位,使得对于传统体育的保护岌岌可危.

1.5非遗项目传播方式情况

从表四统计来看,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播方式整体陈旧且很被动,不利于技艺的传播与保护.在当代互联网社会中,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新媒体层出不穷,从网站到微博再到实时聊天技术和直播,传统体育要想发展和传播必须迎合大众口味,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而这需要借助更新颖的社交平台和方式来传播传统体育.据统计,湖北省体育类非遗项目只有极少数传播方式跟上了大众潮流,大多没有、官微、官博等,一方面辐射面积小,另一方面了解到的人员年龄层受限.武当武术的利用与发展主要走“功夫经济”的道路,通过衔接市场结合武当山的旅游业,定期举办演出、庙会,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与健身活动,拍摄武当题材电视剧及电影,使它回归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民间中,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满足了当代人的内在需求,较好的传承发展了武当武术与道家文化的精髓,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武当武术为主,集健身、医疗、观赏于一体的产业;唐手拳作为刚公布不久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积极宣传,网站制作精美,新闻及文章更新频繁,微博定期更新最新视频.可见,若传承人或机构借助新媒体,是能取得成效的;电影和网剧的兴起,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近几年国内关于体育题材的电影主要在足球、篮球和拳击上,传统体育题材匮乏,印度上映的体育题材电影在国内收到很高的关注,韩国电视剧也使举重、游泳等项目受到关注,我们也期待*有朝一日能掀起全民对于传统体育的文化浪潮.

2现代化新形势下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建议

2.1加快公共文化机构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一直是时代性与历史性彼此包容的问题.尽管我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经采取相应措施,获得一定效果.但应当看到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及艰巨性,随着传承人的老去,许多技艺危在旦夕,对非遗项目的影音影像搜集需加快脚步,对非遗传承人所出书籍和提供的图文资料也要加快档案搜集和整理,在搜集过程中联合各地媒体部门共同行动,既可减小各个媒体素材搜集难度,又可扩大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知晓度.

2.2在以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传统体育产业的合理开发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方针.武当武术的利用发展之路值得其他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借鉴.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市场随之不断扩大,我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抓住发展机遇,体育产业可以做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的增长点,将非遗经济发展与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相结合、以传统体育的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供给促进消费,我省众多体育类非遗项目,均可以与旅游、医疗和科技融合为突破,将体育旅游精品路线作为主要开发点.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的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传承人可将此点作为传播非遗项目的噱头,既可解决生计问题,又可解决传承问题.虽鼓励非遗项目顺应商业发展,但需清醒的认识到,体育类“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应在项目自身特色的基础进行,切不可为迎合大众而舍弃自身的精髓,本末倒置却得不偿失.

2.3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开启体验式保护模式促进年青人的参与,将非遗项目融进群众生活

所有的非遗项目都不同程度的与学校、企业、机关单位等合作过,但时间延续并不长.建议将非遗项目的技艺结合地域特征和当地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心理特征,创编出简化易学的武术操或杂技舞等项目,传授给当地人群.武当武术、武汉杂技、岳家拳、武当纯阳拳、浠水杂技、唐手拳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将技艺引进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但洪湖凤舟这类对于活动场地要求高,地域限制性强,群众参与度不高.非遗项目需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将非遗项目融入到学校、企业、机关单位,高校可引进相关课程,一来提供给传承人就业岗位,二来学生学习和欣赏中,无形中对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传播起到推进作用.社会的未来是属于青年的,只有打动了青年,项目才后继有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更注重吸引青年目光,使其想传承会传承爱传承.

2.4利用新兴技术和新媒体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推进发展

在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众多难题和挑战,许多技艺可谓与传承人绑定在一起,政府部门投入有限,保护方法相对落后,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快,网课的兴起,VR技术的逐渐成熟,直播日益方便快捷,新媒体层出不穷,合理利用新媒体可使非遗项目在未来传承中解决时间地点天气等因素的限制.中国一个拥有丰富历史的国度,湖北省更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每一个传统项目背后的故事可谓十分充足,以项目本身的历史背景进行体育题材电影拍摄,通过偶像效应和项目自身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新一代青年对于传统项目的注意.若将此类新颖方式真正的融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去,中国的传统文化必将不会走到人尽艺绝的境地.

3结语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诸多文化元素,对于保护民族特色,增强民族情感,发展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容乐观的现状,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下大力气去挽救这些濒危的文化.全球重新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方兴未艾,表达了社会现状、人类自身需求和当今文化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应将传统文化融入现实日常生活,而不仅仅是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水涌入这一“运动”之中.为“运动”而“运动”,这显然背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道阻且长,还需年轻一辈人来继续接替这保护与挖掘的重任,树立起新一代人文化自信观念,文化自强行则将至.

参考文献:

[1]于奎龙. 陕西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 2011, 33(12):169-171.

[2]湖北日报网.http://news.cnhubei.com/xw/wh/201702/t3790732.shtml.

[3]张祝平.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精武, 2012, 2(1):1-2.

[4]王林, 陆海.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45(8):85-90.

言而总之:上文是一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研究和体育类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文化遗产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基于文化生态视角,以文化生态系统模式为基础,建构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 研究发现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但存在保护意识淡薄、资源流失严重,传承秩序不稳定、与学校体育脱轨,受.

2、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问题和 【摘 要】本文提出当前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传承人紧缺、非遗项目市场开发乏力……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筑牢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发非遗传承动力;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创新.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民众参与度低下、传统体育活动和相关体育非遗文化价值被忽视、体育非遗保护没有专项法律的针对性保障……问题,借鉴“一带一路”背.

4、 北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摘要2013年8月北朱村被公布为“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的灵魂所在,本文以焦作北朱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其现状,并探讨传统村落中非.

5、 新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 摘要文中针对我国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所存在的问题的不足做出了详细的探究和讨论,并且给予了针对性的建议和问题解决方案,对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做出了理论方面的探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6、 借新媒体手段保护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我国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因种种原因部分面临消亡危险,必须及时加强保护研究 据中国戏曲志,20世纪初我国有390种戏曲剧种,目前尚有演出的有200余个 如今,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