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刘波法官论文 刘常进硕士论文 中国新闻史论文刘心武 刘基文化的论文 供配电技术刘介才参考文献 刘沛学生论文

刘以鬯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刘以鬯:花样年华》背后的男人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刘以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30

刘以鬯:花样年华》背后的男人,该文是刘以鬯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刘以鬯和背后的男人和花样年华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文/宗成

从英军进驻香港的第—天起,陆地总面积不过1 1 06平方公里的香港就站在了历史的前线.战乱时期,作为敌对双方都默许保留的“自由港”,香港成为数万文人客居之所,他们参与到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建设中,在铸就今日香港繁盛的同时,熔炼出现代香港的底色.

但是,身处异乡,卷入发达资本主义的洪流,又让他们对香港的“错位感”有更深刻的认识.其中,刘以鬯和王家卫是这一群体中不可忽略的名字,而他们二人之间,又有不少微妙的契合.

因为一个字,认识一个人.第一眼看到刘以鬯,头脑中有一个问题——鬯怎么读?原来,《刘以鬯和香港文学》-文介绍得很明白: “鬯字怎么读?畅.什么意思?一是古时的香酒,二是古时的祭器,三是古时的供酒官,四是郁金香草,五是和“畅”字通,鬯茂、鬯遂就是畅茂、畅遂.”

如果你喜欢王家卫,你一定会对刘以鬯的文字一见如故.刘以鬯原名刘同绎,字昌年,原籍浙江镇海,1 91 8年生于上海.自小接受西式教育,受新感觉派的影响开始创作,1948年因战争原因奔赴香港,从此以作家、批评家和报人的身份逐浪文坛.

而他的“弟子”王家卫大名鼎鼎,则不需赘述.他比刘以鬯小40岁,1 958年出生于上海,5岁就随父母移居香港.在香港,王家卫大量阅读沪港文人作品,并受谭家明等前辈启发,决定拍出记录一代港人精神困境的电影,《阿飞正传》三部曲可谓代表作.

在大陆,刘以鬯名气并不高,文学圈外的人知之甚少.但在香港,他是可以和金庸并举的人物,他的《酒徒》《寺内》《对倒》等小说,都是干净利落的作品.他写小说不拘章法,充满实验性质,但也因此不容易被普通读者接受.刘以鬯真正被一些圈外人知道,源于电影《花样年华》. 这不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被改编为电影,但绝对是最著名的一次.早在1 946年,就有上海导演改编过他的小说<失去的爱情》,可惜年代久远,知者寥寥.但对于文艺青年来说,王家卫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的电影在文艺圈子里传播甚广,于是,当文艺青年得知《花样年华》改写自《对倒》,他们就慕名闯入了刘以鬯的文学世界.

小说家陈子善说: “刘以鬯是王家卫的文学老师.”这话不假,刘以鬯启发了王家卫的创作.<花样年华》《2046》受到了<对倒》《酒徒》的启发,甚至一些电影“金句”,原来也是刘以鬯赠予王家卫的,比如《花样年华》的这一句: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看到的种种,也是模模糊糊的.”

又如《酒徒》那令人过目不忘的开头:“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推开窗,雨滴在窗外的树枝上眨眼.雨,似舞蹈者的脚步,从叶瓣上滑落.扭开收音机,忽然传来上帝的声音.”王家卫虽没有直接照搬,但他镜头里一些情节,就是这种“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的感觉.

有香港媒体报道过,因为看了《酒徒》,王家卫亲自去《香港文学》杂志社拜访刘以鬯,后者赠予他一本《对倒》,王家卫一口气读完,被《对倒》深深折服,于是才有了《花样年华》的故事.

到2013年,95岁的刘以鬯回忆道: “他们拍戏时候,曾经叫我去看情况,其实是想让梁朝伟看看他饰演的刘以鬯本人是怎样的.”

《花样年华》杂糅了《酒徒》与《对倒》,在《花样年华》中,男主角周慕云是一位南下的小说家,靠给报社写小说谋生,这个身份就取材自《酒徒》,而周慕云与苏丽珍的内心焦灼,则神似《对倒》里的淳于白与亚杏.王家卫十分佩服刘以鬯,他在《花样年华》的片尾字幕里特地感谢了刘以鬯,自此以后, “一本1 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 960年的故事.”

《酒徒》和《对倒》是两部怎样的小说,能令王家卫心悦诚服?可以说,它们是刘以鬯风格的代表作.其中,<酒徒》更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比王蒙的意识流书写早了20年.在这部小说中,刘以鬯勾勒出一位堕落又自省的南下文人.他在《酒徒》中以自己为原型,讲述了大陆文人在香港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困境,通过主人公在纯文学与商业化中的摇摆,以及人在理智与眩晕中的游移,探讨南下文人的精神困境.

《酒徒》有很深厚的现实依据.在五六十年代,当一批文人客居香港,他们首先要面对两个问题一一物质贫穷与语言障碍.1 956年,作家曹聚仁坦言: “流亡在香港的文化人,大部分都很穷;香港这个商业市场,随着战争到来而萎落的经济恐慌,谋生更不易:所谓‘文化’,更不值钱.”

为了养家糊口,大批香港文人投身娱乐业、报业、影视行业,一边写读物,一边捣鼓剧本、新闻评论.文人心气高,自降一格,内心难免挣扎,置身于资本世界的巨兽,个体的弱势昭然可见.刘以鬯写的就是这样一个现象.

酒徒寥落,面临对倒.“亚杏走出旧楼,正是淳于白搭乘巴士进入海底隧道的时候.”这句话是小说《对倒》的开篇,《对倒》的故事很简单,不过是20世纪70年代的某一天,一老一少、一男一女在旺角逛街的心理变化.

所谓“对倒”,本是邮票学的专有名词,指一正一倒的双连邮票.据考证:有一次,伦敦吉本斯公司举行拍卖,刘以鬯写信去竞拍,拍得了慈寿九分银对倒旧票双连.在用放大镜端详邮票时,他产生了用对倒手法写小说的念头.在小说中,《对倒》指的是两个人在心里和地理上的擦肩而过.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不可挽回.

实际上,影响王家卫的作家有很多——普伊格、太宰治、韩子云、张爱玲、穆时英、施蛰存、村上春树乃至明代的笔记体小说家(《醉古堂剑扫》),都启发了王家卫的创作,但在精神上最契合他的,还是刘以鬯.

刘以鬯与王家卫一样,表面上讲男女情爱,深层里说的是香港地理、文化和精神上的错位.《阿飞正传》中的“无脚鸟”、《重庆森林》里的两个故事、《花样年华》与《2046》的时间隐喻、《一代宗师》的“天下南北”论,都是王家卫对这个大主题的阐释.比王家卫更早,刘以鬯在《酒徒》《对倒》中就探讨了香港在精神、文化和地理上的错位,他将这种错位感浓缩于主人公身上.

刘以鬯有他幸运的一面,因为家境殷实,从小沐浴于消费文化的“一线”,他不必忍受这屈尊的折磨,又能直观感受都市的新裂变,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良好的教养和启蒙令刘以鬯有很高的社会责任心,在前半生,他更被人熟知的身份是报人,他曾主编过《国民公报》《扫荡报》《香港时报》《星岛周报》《西点》等,鼓励一批新人的创作,如也斯、西西等小说家,都受过他的帮助.

后来,刘以鬯自己开始写小说,他自称“写稿匠”“写稿机器”“流行小说作家”,为了支撑自己办的文化团体, “煮字疗饥”,几十年下来,写了六七千万字,出版的书却不多.

《文化中国》的一篇报道提及: “刘以鬯在出书时不惜大刀阔斧,把它们改写为中篇甚至短篇,大量文字被精简掉,更多的是被他称为‘垃圾’而整个地丢掉.”无独有偶,刘以鬯的朋友东瑞先生回忆:“《对倒》本是长篇,后删成中篇出版;《珍品》本是中篇,结果删成短篇收入集子.最具代表性的是《鸟与半岛》,原作60多万字,出书时删去50万字,仅留1/6.”

刘以鬯、王家卫,这两位游走在上海与香港之间的“现代派”,文本间总是产生奇妙的互动,这绝非偶然.某种程度上,出生上海、移居香港的王家卫,自觉选择了最让他有共鸣的人作为导师.他们都对海派都市文学情有独钟,骨子里,上海才是连接他们的纽带.

结论: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刘以鬯和背后的男人和花样年华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刘以鬯本科毕业论文刘以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刘昌刚:忆双亲,隔世牵挂念连连 老寨村,位于湘西州花垣县域中部,距离县城20 公里,坐落在尖岩山,是文笔峰脚下的一个纯苗族小山村,这是我的家乡,我的父母就长眠在尖岩山旁的这片土地上 每年春节前夕,我都会回老家,按照当地风俗,先到家按.

2、 美女总裁刘筱泉:办企业需坚守传统,面朝大海 “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 ”这句话用来形容刘筱泉的职场“升级”之路似乎再贴切不过 从一个项目公司的小财务,到副总经理,再到湖南湾田集团.

3、 刘守英:一家子教我的改革 编者按1978年,你多大是否意识到那一年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2018年,你多大你知道40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回顾自己家庭四十年的历程 他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

4、 《无问西东》背后的联大先生们 无问西东正在全国热映,好评如潮 电影截取了四段故事,其中一段发生在西南联大时期,青年学子或徒步穿行于湘黔滇,或在简陋的教室听雨,或于炮火中辗转昆明郊外——即使山河破碎,烽火遍野.

5、 《奇迹男孩》背后的奇迹,是如何练就的 文 谢际春人对缺陷有本能反应奇迹男孩是一部温情而不煽情的电影,它平静、现实、接地气的叙述让人倍感温暖、直抵内心深处,它将一个用爱创造的奇迹讲述得如此平凡,让每个人都明白也坚信自己既平凡又独一无二,而.

6、 刘德华:娱乐圈老鲜肉 刘德华娱乐圈“老鲜肉”●陈柯芯这位在娱乐圈摸爬滚打30多年的“老鲜肉”,似乎一直是个优……生,永远对周围人礼貌相待,对自己则自律得近乎苛刻 从&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