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教育杂志投稿 马克思哲学论文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教育哲学论文5000 教育哲学论文题目 关于分析教育哲学的论文 教育哲学导论论文 有关教育哲学论文 有关教育哲学的论文

教育哲学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傅统先教育哲学理论的结构比较基于《教育哲学讲话》和《教育哲学》的文本分析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教育哲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4

傅统先教育哲学理论的结构比较基于《教育哲学讲话》和《教育哲学》的文本分析,本文是教育哲学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傅统先和教育哲学和教育哲学讲话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付晶1,张敬威2

(1.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7;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傅统先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其知识体系庞杂、教育理论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傅统先教育哲学理论进行比较性研究,将傅统先所著的《教育哲学讲话》《教育哲学》两本著作与9 本中国教育哲学代表性著作以及4 本英文教育哲学代表性著作进行对比,以期探究傅统先对中国近代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西方教育哲学学科谱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傅统先;教育哲学;比较研究;《教育哲学讲话》;《教育哲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12.003

中图分类号:O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12—0009—05

傅统先(1910-1985),中国著名教育学家,主要著作有《教育哲学》《知识论纲要》《中国回教史》《美学纲要》《教育哲学讲话》等.他先后接受了宗教教育、黑格尔学派、杜威学派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教育学、哲学与宗教学领域均有建树,尤其是在教育哲学学科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傅统先的教育哲学思想演进

傅统先先生的早期思想源于他的穆斯林家庭背景,先生的家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在其只身赶赴上海进行高中阶段学习期间,坚持早晚做礼拜与听取教义,并且在夜间学习阿拉伯文,打下了深厚的宗教基础.此时先生受到回教学者刘介廉的影响,被其《天方典礼》与《天方性礼》两本书深深吸引,在其思想中种下了泛神论的种子.1926 年6 月,先生同上海穆斯林知识界同仁共同创办了“上海回教青年研究社”,并且出版《回教青年》月报,此时先生年仅16 岁.1927 年先生转入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在这所基督教学校中仍然坚持伊斯兰教信仰,并且选修了宗教课程.先生能够进入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主要由于先生的夫人——蒋富庄,傅夫人家境富足,但由于是回族的原因,其配偶只能在回民中寻找,并且一心希望找到一位知识分子共度一生.先生通过亲友的介绍与其夫人相识并完婚,自此先生便得以进入当时在上海最优秀的中学之一——圣约翰中学.而夫人自此之后一生与先生相伴,直至建国后夫人去世.

在高中毕业后,先生直接升入圣约翰大学,主修哲学,辅修教育学,开始了新一层次的学术进程.大学期间,傅统先先生首先被布鲁诺和斯宾诺莎的哲学所吸引,“布鲁诺曾把上帝当做是一个永存的实质,这种实质的开展便产生了无数物种与人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法则与关系.他在一切事物之中,一切事物也在他之中.斯宾诺莎主张,上帝是无限的,他不能有人格,因为有人格就要受到限制,而上帝是无限的……他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他.”由于这种学说与伊斯兰教的泛神论神学基本一致,所以先生与这种观点极为契合.由于先生的宗教学修养,他于1939 年为商务印书馆写了一本《中国回教史》,在宗教界至今仍具影响.

随后,先生又开始接触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并且为自己找到了真理.对其影响最大的著作是黑格尔的《逻辑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以及美国黑格尔学派哲学家罗伊斯的《现代哲学之精神》.先生主要接受了其4 种论点:(1)宇宙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2)这个变化过程乃是一个不断前进的整体,而它的变化是按照正反合的辩证法进行的;(3)在这个正反合的辩证过程中,正和反的综合具有一种扬弃的作用,即不仅继承了正的成分,也抛弃了反的因素中不合理的部分而吸收了其中合理的部分;(4)这个连续演进的整体乃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正是由于对黑格尔的学习,先生在圣约翰大学哲学系毕业一年后(1933 年),根据黑格尔的观点编写了一本20多万字的《知识论纲要》.

傅统先先生得了一场重病,在家休养了3 年时间,但是仍然坚持读书.在此阶段,先生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阅读了大量新出版的自然科学著作.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罗素的《物质的分析》、布里吉曼的《现代物理学的逻辑》、波尔的《光谱与原子结构》、薛洛丁格的《波动力学文集》、霍尔丹的《生物学的哲学基础》、洛布的《有机体是一个整体》、苛勒的《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等书,对先生影响最为深刻的是爱丁顿的《物理世界真诠》和琼斯的《科学的新背景》.对科学著作的大量阅读给予了先生新的思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认了时间与空间的绝对存在;从量子论与波动力学否认了物质的固定性和它的存在;从生物学证明了生命的完整性和进化过程;从完形心理学证明心理活动的完形性及其结构的变化.”利用当时科学最新成果论证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并且于1936 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哲学之科学基础》一书,其翻译的考夫卡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与波林的《心理学——一本根据事实的课本》分别在商务印书馆于1937 年和1938 年相继出版.在此阶段,为中华书局写了一本《美学纲要》,于1939年出版.

1948 年8 月先生赴美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第一年的学习中旁听了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至1949 年夏再次取得文学硕士学位,随后便进入研究生院专攻哲学,师从兰德尔教授学习思辨哲学,从艾德曼教授学习美学,从内格尔学习逻辑学.先生的博士论文题目是《道德判断的方法论》,在论文的撰写期间影响最大的是米德和伍德布里奇.1950 年,获得哲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加入祖国的建设大军当中.

1950 年秋,先生回国后进入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开始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在对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学习过程中开始反思青年时期发表的《现代哲学之科学基础》一书.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始翻译杜威的系列作品:《人的问题》《经验与自然》《自由与文化》《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等,以供批判之用,这项工作对杜威著作的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政治研究院结业后被分配到济南市山东师范学院任教,1953 年任系主任并且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委员,后来被改选为常务委员.在此期间,先生编写了《儿童品德教育讲话》和《教学方法讲话》,于1954 年在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5 年于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怎样教育子女》一书.

先生校对并润色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几位老师翻译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1980 年先生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邀请,以私人名义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教育专家会议,讨论了普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在生命的后期,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我国当时存在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哲学分析,与华东师大张文郁先生共同编写《教育哲学》一书,但由于环境原因在先生生前并未出版.1985年3月2日,傅统先先生在上海病逝.

在1942 年出版的《教育哲学讲话》中主要包括教育发展与其时代影响、教育哲学的科学基础、教育中的哲学问题、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教育哲学的中国实践几个部分,而在1985 年出版的《教育哲学》一书中傅统先先生负责撰写的分论部分主要包括了价值论与教育、*学与教育、认识论与教学、美学与美育、当时西方哲学的新发展几个部分,前后相进行比较,后期的《教育哲学》一书更为细化与深入的从哲学角度入手对教育与哲学进行分析与探讨,按照西方哲学的学科体系对该书进行结构的划分,并且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与批判.

二、傅统先教育哲学与中国教育哲学的比较

《教育哲学讲话》的教育发展与其时代影响部分中,关于希腊教育理论与启蒙运动教育哲学的论述是在当时较为先进的,此外“寺院教育之理想与基督教生活”一节具有鲜明的特色且较为少见的,张怀编译的《教育哲学》一书中的“圣教会教育的功绩”一章中较早出现相关论述.《教育哲学讲话》中主义、社会主义与教育哲学的章节在当时的教育哲学书籍中都有所论述,当时西方思想刚刚流入中国,在教育哲学界也受到相当的重视,如萧恩承的《教育哲学》就有“平义与教育”这一专门章节论述,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中亦有专门一章对社会主义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教育哲学讲话》中关于教育哲学的科学基础一部分是独具特色的,傅统先先生早期对黑格尔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学习为这一章的撰写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此书出版之前(1936 年)所出版的《现代哲学之科学基础》便已为这一章节定下了雏形,在《教育哲学讲话》一书中着重论述了教育哲学与心理学、社会性、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后崔戴阳的《教育哲学》中再次对教育哲学的科学基础进行了论述,在傅统先先生对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与教育哲学之间关系的论述之外加入了政治学与教育哲学关系的论述.

在对教育中的哲学问题的论述方面,傅统先先生从5 个关系进行引入——人类与自然、行为与思想、感觉与理性、个人与社会、人生与美感经验,而其后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价值的论述,在当时是教育哲学书籍较为普遍出现的内容,姜琦的《教育哲学》中对教育本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以及教育价值论有了详尽的论述,包括后来张栗原的《教育哲学》一书内容更是主要由这四部分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傅统先先生在这四方面内容之外加入了对教育的资料的论述,引入了大量杜威的观点,对教育的资料进行了界定并且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对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论述中,傅统先以一种利于初学者理解的语言方式进行探讨,不同于姜琦所著的《教育哲学》中对教育哲学研究方法论述的中规中矩,在此更能显出傅统先先生独特的写作风格.

建国初期有少量西方哲学流派的相关书籍流入大陆,教育哲学真正地开始快速发展始于70 年代末期,并且是以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学科为目的,傅统先与张文郁所著的《教育哲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书的.在此只对傅统先先生所撰写的分论部分进行探讨,该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以哲学问题切入,对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进行批判,傅统先先生引用了大量杜威的观点,对教育哲学问题进行解释,所以也突出了该书的特点——阐述杜威观点并以马克思主义视角批判杜威观点.

先生在对价值论探讨的部分有鲜明的体系建构,框架更为清晰,并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每一个问题的指导与研究的出发点,减少了引导性的话语,更多的出现了概念性的文字,这正符合当时重建教育哲学学科的要求.在对教育价值的探讨方面,以往的教育哲学书籍多有涉猎,但多以介绍西方哲学不同流派思想为主,如姜琦的《教育哲学》、陆人骥的《教育哲学》等多是以对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引入为目的,而傅统先先生的《教育哲学》多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的概念性规定,这也是贯通全书的一大特点.在对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中,与傅统先的《教育哲学》相比较,林礪儒的《教育哲学》、张栗原的《教育哲学》、姜琦的《教育哲学》等书都有相关章节,但是均没有从教育目的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维度进行论述,同样也忽略了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

在对*学与德育探讨的部分,在对道德教育与*学的不同流派观点梳理的基础上突出了道德的继承性问题,并且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了辩证分析,成为了中国道德教育理论上的一个突破.对认识论与教学方面的探讨,认识论作为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一部分,被引入教育哲学领域解决教育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论述中既包括对认识论的理论介绍,也包括对课程计划、知识结构、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具体教学方式的详尽分析,这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以往的国内教育哲学书籍中较少出现这种写法.

在美学与美育的部分是极具特色的,影响了后来很多的教育哲学类书籍的撰写.在此之前涉及美学与美育方面的教育哲学书籍并不多,其中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便是早期相关著作的代表,相较而言傅统先的《教育哲学》美育一章则内容更为丰厚充实,由于傅统先先生早年所著《美学纲要》一书使其对美有了深刻的理解,加以晚年时期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以往的美学理论辩证思考,才促成了“美学与美育”一章的完成,完善的美育理论在80 年代是具有对时代教育理论进步的推动价值的,在此不仅对美的理论进行论述,同样对美与美育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填补了建国后中国教育哲学理论中美育部分的空白.

傅统先与张文郁所著的《教育哲学》一书肩负着建国后重建教育哲学学科体系的重任,是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奠基性著作,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还涉猎广泛,对杜威等西方主要思想流派观点进行辩证吸收,对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推动意义.

三、傅统先教育哲学与西方教育哲学的比较

先生的《教育哲学讲话》在内容上更贴近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在建构上也更为符合民国时期同类书籍.与国外教育哲学教材相比较有较大的差异,虽然涉及内容广泛,但是对教育哲学几个核心问题的阐述则是浅尝辄止,并不深入,所起到的是帮助读者入门以及引发思考的作用.

傅统先晚年所著的《教育哲学》相较前著建构更为严密、哲学气息也更为浓郁,由于傅统先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系统的哲学训练,对西方哲学的把握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且更为深入的了解了西方哲学的写作范式,所以《教育哲学》与西方的同类书籍相比较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从价值论出发对教育的目的与价值进行探讨,使《教育哲学》的价值论部分拥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并且增加了问题探讨的理论深度.教育的价值与目的这一内容是西方教育哲学类书籍中较多出现的版块,早期Peters 的《教育哲学》中的第一板块就对教育的目的进行了探讨,以及在Frankena 的《教育哲学》中在对教育目的探讨的板块中收录了Dewey、Whitehead、Maritain、Peters 关于教育目的与本质的论述,包括当代Siegel 的《教育哲学》也在第一部分对教育的目的进行了探讨.以教育价值作为教育哲学的导入符合西方教育哲学著作的传统范式,并且无论是傅统先先生的《教育哲学》还是西方的教育哲学著作,在对教育目的的论述中都大量的引用Dewey 的观点.但是傅统先在此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理论进行了批判,这是一大区别.

傅统先的《教育哲学》在道德教育的论述中以*学作为理论支撑,这种论述方法在当时是超前的,不仅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并且对道德的发展进行了规律性的总结.相较西方的教育哲学专著,傅统先在有关德育的论述中更为强调对规律的总结与理论层面的思辨,以马克思主义*学为出发点,对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加以批判吸收.Siegel 的《教育哲学》中同样有一板块是道德教育,但多是围绕情感、性格等方面与德育关系的探讨,相较更为贴近实践与生活,是更为细化的应用性探讨.

西方教育哲学著作中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论述是颇为重要的内容,Siegel 的《教育哲学》中以思考与推理引入对教与学的探讨,Peters 的《教育哲学》引入Hirst、Hamlyn以及Hamlyn的观点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论述,Curren 的《教育哲学》更为详细的对教与学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如何教,纪律与关心,询问、理解到建构,批判性思考,考试与等级这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教育哲学著作对于教与学的理论发展是不断细化与深入的过程,当代的著作已经能够多维度的对该问题进行辨证探讨.对比分析下,可以发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傅统先先生对于教与学的认识是具有超前性的,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先生分析问题的指导性作用是巨大的.傅统先的《教育哲学》中的教与学部分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理论支撑,既对教与学的辩证法进行了前提性问题的探讨,又对教与学进行了应用性问题的论述,从课程计划到课程材料编撰、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到教育评价,多个维度的对教与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这个部分内容的建构上能够看到现代西方教育哲学著作的影子,傅统先在教与学的论述上是具有超前性与现代性的.

傅统先先生对于美育的论述不仅在国内的著作中是独具一格的,在国外的著作中同样是具有特色的,Hirst 与White 所编撰的《教育哲学》对艺术与教育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而傅统先先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身深厚的美学修养对美育进行了独到的哲学层面论述,并且将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美育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高增德,丁东.世纪学人自述(第三卷)[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2]傅统先《. 我的思想发展过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3]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4]傅统先.教育哲学讲话[M].上海:世界书局,1942.

[5]张怀编译.教育哲学[M].光启学会、傅信书局,1936.

[6]萧恩承.教育哲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7]吴俊生.教育哲学大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8]崔戴阳.教育哲学[M].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2.

[9]姜琦.教育哲学[M].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33.

[10]张栗原.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联合发行所(生活、读书、新知),1949.

[11]陆人骥.教育哲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12]林礪儒.教育哲学[M].上海:开明书店,1946.

[13]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14]R.S.Peters.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Oxford Universi?ty,1913.

[15]William K.Frankena.Philosophy of Education[M].MacmillanCompany,1965.

[16]Harvey Siegel.The Oxford Handbook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Oxford University,2009.

[17]Paul H.Hiret、Parricia White.Philosophy of Education[M].Routledge:1998.

[18]R.S.Peters.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M]. Oxford Universi?ty,1913.

[19]William K.Franken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 Macmil?lan,1965.

[20]Harvey Siegel.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 Oxford University,2009.其第一板块“Aims of Education”中收录了Emily Robertson 的“The Epistemic Aims of Education”、HarryBrighouse的“Moral and Political Aims of Education”、Martha Nussbaum的“Tagore,Dewey,and the Imminent Demise of Liberal Education”3篇文章.

[21]道德教育板块收录了Michael slote的“Caring,Empathy,andMoral Education”、Marcia W.Baron 的“Kantian Moral Maturity and theCultivation of Character”、Elijah Millgram 的“The Persistence of MoralSkeptici of Moral Education”3篇文章.

[22]收录P.H.Hirst 的“What is Teaching”、D.w.Hamlyn 的“Hu?man Learning”和“The 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earning”3篇文章.

[23]Paul H.Hiret,Parricia Whit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Routledge,1998.在其“The Art and Education”小节中收录了BennettReimer 的“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 in the Arts”、R.W.Hep?burn的“The Arts and the Education of Feeling and Emotion”以及JohnWhite的“The Arts,Well-being and Education”.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傅统先和教育哲学和教育哲学讲话方面的教育哲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育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以人格结构论分析《念念》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摘要张艾嘉导演的文艺片念念通过现实、回忆与幻象之间的交错,讲述了三个幼年时因亲情缺失而产生隔阂、阴影、迷茫的年轻人,在寻找答案中与心中劫念和解 育美,一个情绪偏执的画家;育男,亲和实则自卑的导游;阿翔.

2、 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与社会应用评《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3版)》 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20世纪末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创新领域,是将人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 近年来,数字媒体艺术日渐成熟化,逐渐渗透并深入影.

3、 学科重建以来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述评 曹晓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教育哲学学科重建以来,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问题主要聚焦于教育本质或理念、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式、德育和班级管理…….

4、 规训和反抗福柯权力理论视域下的《呼啸山庄》 内容提要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中,充满着规训与反抗相角逐的权力关系 贵族阶层作为规训主体,主要通过制度形态、文化形态和物质形态对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肖实施规训,力图使其成为符.

5、 山东省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文本分析与推进 摘要本文对山东省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梳理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设计山东省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推进的关键点 关键词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推进 本研究梳理山东省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

6、 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解读《祝福》 摘 要祝福是鲁迅悲剧性人物描写的代表作,刻画了祥林嫂这样一个旧社会的女性牺牲者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从态度系统出发,进行研究,可以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祥林嫂的人物性格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系统;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