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旅游杂志推荐 旅游杂志 生态旅游论文 旅游期刊杂志 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开发杂志社 乡村旅游开发论文 学士旅游开发论文 琅岐岛生态旅游开发开题报告 旅游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文化旅游开发论文 旅游开发的论文

旅游开发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云南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策略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旅游开发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31

云南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策略,本文是旅游开发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禄劝县和民族文化和旅游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肖洪磊1,张云松2*

(1.云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禄劝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云南 禄劝 651500)

摘 要: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质较高、特点突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研究价值.为加快禄劝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对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特征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针对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的资源概况、资源类型和存在问题,提出开发原则、开发定位和总体布局,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对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 59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2016)03-0067-05

收稿日期:2015-01-19修回日期:2016-03-07网络出版日期:2016-05-25T 08:49

基金项目:县校合作课题“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2014—202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肖洪磊(1979—),男,山东潍坊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及旅游地开发研究.

*通信作者:张云松(1973—),男,云南禄劝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60525.0849.028.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0(3):67-71http://xb.ynau.edu.cn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E-mail:ynndxbsk@.com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6.03.014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滇中北部,是丝绸之路西南道“马援古道”“茶马古道”及“步头路”的重要节点,域内以彝苗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众多.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推动禄劝县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扶贫攻坚工作力度,加快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具有现实的要求与意义.

一、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的统计分析,截至目前,以“民族文化旅游”为关键词搜索,共225篇相关期刊、论文、标准、年鉴.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学者对“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存在一定分歧,涉及名称就有“民俗文化旅游、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少数民族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生态博物馆”等十余种[1-2].在借鉴前人学者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民族文化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或族群文化所在的旅游目的地的民族传统、民族社区以及民族共同体本身为主要资源和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3-4].

(二)特征

1.区域性.民族文化旅游所依托的民族传统、民族社区以及民族共同体本身等资源和吸引物,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范围之外的语言、习俗、建筑、服饰、婚庆、葬礼等会出现异化现象,因此民族文化旅游往往是以特定区域为地理划分的.

2.民族性.民族文化旅游是以特定的民族为主题依托的,每个民族在发展历程,生活的自然环境、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民族文化旅游就具有了特定民族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标签,能够极大地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3.传承性.民族文化旅游所依托的资源和吸引物,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极强的传承性,并且这种传承是符合原有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相符的,具有真实性特点[5].正由于如此,才构成了各民族、各地区民族性格、特点和不同的风貌[6].

4.流变性.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本地居民与游客的移动与转移,不同区域文化的碰撞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变动.这种变动是不可逆的,流变的过程中因受到的地方政府、民族精英、外来游客、投资资本等主客观因素博弈力度不同,导致变化的方向、变化的程度、变化的速度等存在差异[7].

二、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资源概况

禄劝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居住着彝、苗、汉、傈僳、傣、壮、回、哈尼8个世居民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共2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1.4%,彝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1.86%,苗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6%,素有“三河一江地,彝歌苗舞乡”的美誉.境内风情浓郁,各民族都有自已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体系,拥有许多极具价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例如:建筑文化、歌舞艺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间工艺、节庆文化等.

(二)资源类型

1.建筑文化.禄劝县的传统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结构合理、实用,极具美感和艺术特色;以秧草墩苗族民居、大地岔特色村为典型代表;禄劝县还具有浓郁的土司文化,土司建筑遗址丰富,例如金氏土司府遗址、藏氏土司府遗址、兆乌土司府、凤家土司府遗址;此外,禄劝县众多的红色建筑遗址保持完整,极具爱国教育价值,例如红军长征司令部、九龙老乡镇府办公楼、翠华界牌路居纪念馆等.

2.歌舞艺术.境内少数民族歌舞具有鲜明特色,例如彝族的礼仪舞、跌脚舞、对歌、披毡舞、刀舞、土司府礼仪乐,彝剧《法嘎王》,大型歌舞剧《罗婺神韵》,苗族的芦笙舞、古歌、花灯,汤郎子母拐杖笛表演,傈僳小葫芦笙、撒喇.这些歌舞艺术兼具娱乐健身双重功能,观赏性和参与性强.

3.饮食文化.禄劝县拥有丰富的农畜产品、中草药、菌类等餐饮食材,餐饮种类多样,民族特色突出.例如撒坝火腿、苗族狗干巴、苗族香肠、松茸煮鸡、壮牛、壮羊、禄劝土鸡、雪山蜂蜜等.

4、服饰文化.禄劝县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保存完整,特色鲜明,其中以撒营盘镇的彝苗民族服饰文化、服饰制作传承最为突出.

5.民间工艺.禄劝县民间工艺品种丰富、价值极高.例如:彝族刺绣、蜡染、染布、布鞋、披毡,傈僳族小褂,苗族花腰带以及各民族民间编篾手工艺等,深受游客喜爱.

6.节庆文化.禄劝县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庆.例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傣族泼水节等民间节庆,佛、道教祭拜,基督教、伊斯兰教祭祀等宗教活动,屏山盂兰会观、观音会,彝族、苗族节庆集会等,撒营盘贸易集会、团山交易集会等庙会与民间集会.

(三)存在问题

虽然禄劝拥有数量众多且品位较高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也对旅游业发展报以极大的热情与努力,但发展依然滞后,根据调研与分析,主要问题如下.

1.传统观念理解偏差.因受交通、历史、经济和其他因素影响,禄劝县仍然存在对旅游业的认识不到位,传统观念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民族文化旅游所带来的行业带动性.

2.民族文化极易变迁.禄劝县大多数居民目前仍保持着传统的生活理念和方式,这不仅为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民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环境,为民族文化的发掘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构成了禄劝旅游发展的灵魂.但随着禄劝旅游业的发展,已出现传统民族文化、本土民俗被现代商业氛围异化、同化的现象.

3.区域营销联动不够.禄劝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区域整合能力差、联动性不够的问题.例如禄劝县与武定县城相隔7km,两县由于地缘邻近、文化同源、历史相似、资源同质,如果联合开发打造,将形成区域发展的规模效应.但由于行政区划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两者尚未形成联动性.因此,禄劝在旅游营销宣传中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加大与周边县、市的联动,强化“滇中城市群”的作用,对接四川省相关县市就面临直接的挑战.

4.基础服务设施滞后.虽然近年来禄劝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显著,但仍显滞后.一是交通方面,城镇至各景区的交通滞后问题突出,快捷通达性和道路舒适性达不到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二是住宿方面,星级酒店所占比例较低,旅游住宿业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旅游标识系统方面,专门的旅游标识系统缺乏,现只依靠城市交通系统指示,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5.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目前禄劝县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开发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特色不足.一是在村寨民居、衣着服饰、语言习俗等方面,能够展现其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较少[8].二是已经开发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存在严重的复制和模仿现象,表现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单一.

三、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思路

(一)开发原则

1.规划引领原则.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论证、塑造品牌,加强推广,形成代表地方特点、游客感知强烈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2.融合发展原则.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充分释放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功能[9].

3.项目驱动原则.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资金、资源、技术等要素资源向民族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集中,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4.可持续发展原则.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要以人为本,满足人性文化需求,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大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开发定位

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要依托其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之成为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定位为:

1.滇中民族文化旅游新高地.挖掘整合禄劝丰厚的以彝苗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抢占先机,做强罗婺古乐、民族歌舞两大文化精品,促进文化资源价值溢出,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滇中民族文化旅游新高地.

2.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借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政策和意见,加大扶贫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破除危害稳定发展因素,改善民生,做大做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致力培育经济增长点,增强民族地区“造血”功能,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打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三)总体布局

在禄劝县“一心、三廊、四镇、五区”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的基础上[10],围绕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考虑屏山、撒营盘、皎平渡、翠华、九龙等乡镇,突出发展特色,形成规模聚集,适度超前规划,构建“一心三带”的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1.屏山民族文化旅游核心.依托屏山作为全县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中心及旅游集散中心的优势,通过罗婺民族文化园、民族博物馆、凤家古镇建设、民族文化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民族文化地标性建筑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强化屏山民族文化旅游核心的地位,带动辐射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差异发展,引领全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

2.罗婺历史文化旅游带.依托三台山凤家城遗址、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錾子崖彝文石刻、香海庵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罗婺民族文化园、民族博物馆、彝苗温泉古镇建设、民族文化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强化屏山民族文化旅游核心的地位,带动辐射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差异发展,引领全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

3.彝苗民族文化旅游带.依托秧草墩苗族民居、大地岔特色村、阿高咪罗婺民族风情区、撒营盘彝族苗族刺绣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对以上项目的规划建设,形成彝苗民族文化旅游带,并通过交通廊道联系,整合旅游资源,带动彝苗民族文化相关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其中,秧草墩苗族民居突出苗族民居、习俗文化等文化资源,阿高咪罗婺民族风情区突出彝族罗婺部落的民族文化、歌舞艺术等文化资源,撒营盘主要突出彝苗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艺术文化等.

4.红色文化旅游带.依托翠华界碑路居纪念馆、铁索桥、九龙红军洞、九龙木克红军壁画、石板河阻击战遗址、皎平渡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四、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和建议

围绕禄劝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的主题,按照“整合、提升、融合、创新”发展思路,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溢出,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点.

(一)完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深度挖掘禄劝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完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助推禄劝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依托凤家古镇、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凤家城遗址重建项目,开展民族文化旅游活动;加大罗婺刺绣、羊毛花毡等旅游商品开发,拉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链;依托火把节、花山节等彝苗传统民族节庆,打造富有代表性的诸如“罗婺古乐”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内涵,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11].

(二)壮大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经营主体

针对禄劝民族文化旅游市场主体的发育程度不够、结构类型不全、规模数量不大、创新能力不足的实际,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面向市场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培育一批本土特色旅游企业,包装打造禄劝民族文化旅游品牌,逐步构建民族文化旅游企业体系,致力提升禄劝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实力,努力实现“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新局面[12].

(三)开拓民族文化旅游客源市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基础,以创新营销模式为手段,立足禄劝资源实际,树立鲜明的市场形象,全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方位、多渠道的开拓旅游市场,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扩大客源市场空间.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实施“请进来、走出去”营销战略,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APP应用等方式,积极推行新兴网络营销;借力移动平台媒体,利用地铁、城市公交等交通方式上的广告媒体进行营销宣传;推出旅游杂志、旅游攻略、旅游日记、旅游宣传册等多形式扩大禄劝民族文化旅游受众面,增强禄劝民族文化旅游影响力.

(四)强化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打造

在旅游资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极具代表性的彝苗民族文化、罗婺文化、土司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进行区分,选取其核心资源加以品牌定位,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拍摄《罗婺传奇》民族专题片、唱响罗婺古乐等方式,对MI、VI、CI等形象识别系统开展品牌设计,品牌开发,品牌推广等工作,并通过组织保障、制度设置等方式,加强对禄劝民族文化旅游的品牌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禄劝民族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13].

(五)加快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载体建设,增强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畅通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建设高档休闲娱乐、星级酒店,着力打造苗族文化街区、罗婺文化风貌街区,使其成为集商业、居住、娱乐和民族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街区.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培育特色民族文艺表演队伍,加强民族文化广场设施配套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和后续管理,建设民族地标建筑.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余青.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0(4):85.

[2]崔玉范.关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5):51.

[3]桂榕,吕宛青.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生产刍论[J].人文地理,2013(3):154.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13.03.023

[4]邓永进.民族旅游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5]林龙飞,黄光辉,王艳.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评价体系研究[J].人文地理,2010(1):39.

[6]张曼婕.黔南州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2):52.

[7]甘代军,钟宝云.旅游场域的权力谱系及其异化属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104.

[8]罗久明.宣汉县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达州新论,2015(1):49.

[9]肖洪磊.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 [R].云南农业大学,2015.

[10]田里.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2014—2025) [R].云南大学,2014.

[11]王忠云,张海燕.产业融合视角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价值提升研究——以湘西德夯为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18(4):63.

[12]刘安全.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空间冲突与策略调和研究——以靖州“飞山文化旅游”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0):141.

[13]何梅青.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之我见[J].攀登,2009,28(1):88.

该文点评:本文论述了关于旅游开发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禄劝县和民族文化和旅游相关旅游开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传统民族文化在当代旅游活动中和开发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之一,是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特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以及凝聚力的重要力量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旅游.

2、 民族地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梯度开发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因涉及较为复杂的宗教和社会问题,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将梯度理论运用在民族地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上有利于确定正确的资源开发时序,可有效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效率,避.

3、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湘西自治州的民俗文化进行分析思考,进一步讨论湘西自治州民俗文化的挖掘潜力,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规律手段及相关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 以达到开发“中国土家源,土司第一城&.

4、 焦情文化旅游开发 鲁延召,王静(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焦作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其中,家喻户晓的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在焦作武陟县留下了相关文物、碑刻、.

5、 甘肃什川古梨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策略 摘要什川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使古梨园拥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什川古梨园以其独特的栽培技艺和生态系统成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拥有重要的文化、科学、生态、药用、历史….

6、 古村落文化遗产与其保护性旅游开发探究 摘要古村落文化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其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对古村落进行旅游开发和改造的时候千万不能盲目,要保留古村落原来的历史环境和文化风貌,也就是要坚持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特色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