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小学体育论文 体育科学期刊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 关于体育的论文 体育世界期刊 体育消费论文 体育消费开题报告 体育消费文献综述 体育科学杂志 中西方体育差异英语论文 传统体育项目论文

体育消费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与论体育消费和体育生态化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体育消费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2

论体育消费和体育生态化,该文是体育消费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和体育消费和生态和发展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李凌

摘 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生态恶化起着源头作用.通过剖析体育领域中炫耀型消费产生和蔓延的社会文化现象,揭示体育过度消费对人与自然的双重生态破坏.运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和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探索性地构建了低碳体育消费战略模型.提出通过调整低碳体育结构战略,为转变大众体育消费行为模式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思路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体育消费;绿色体育项目;生态化体育;低碳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18-05

收稿日期:2015-11-2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体育的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13yJC890022).

作者简介:李凌(1978-),女,重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SChoolofp.e.,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610068,SiChuAn,ChinA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进行扶持.绿色产业是指生产、消费各环节努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对环境的损害最小化,是高度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绿色产业,生活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变十分重要.从理念到行动,体育界急需对绿色体育消费促进绿色体育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体育消费文化变迁的考察,揭示现代生活境遇中消费主义对体育造成的异化及引发的生态危机,阐释体育消费与绿色产业的关系,探索体育绿色消费及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和途径.从理论意义到实践价值,彰显体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及贡献.

1消费主义文化对体育的异化及生态破坏

人类为了生存必需要进行生产,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当消费超出以满足生存需要的范畴,走向以满足欲求为目的时,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开始出现,并形成以消费主导生产的时代.所谓消费主义文化,即是通过过度地消费物质产品来追求高人一等的精神感受和社会评价,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1].我国从20世纪九十年始,由消费主导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消费主义开始形成社会流行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对体育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炫耀性休闲到炫耀性消费,通过消费水平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重新界定和划分等级.

消费主义文化的巨大力量表现在商品代替了血统、权势、世袭等符号成为了“阶级身份的象征”.在解读商品及外在包装上,将它们的持有者的身份予以等级分类.富豪和精英阶层通过消费行为和商品拥有,深化人们对阶层的认可度.消费主义文化中的个体受到他人对其服饰、家居、汽车及兴趣爱好的评价,而这些东西正是对其进行等级、类型划分的重要指标.因此,他无论如何也要舍弃本性的自然流露而主动地去迎合流行风尚.布迪厄(1984)在《区隔》一书中指出:“对文化商品的品位就是一种阶级标志.”现实表明,生活品位已成为社会划分阶层的主要标志.社会金字塔塔尖的富裕阶层,拥有巨额经济资本,以名流宴请、豪华汽车、拍卖会、高级别墅、私人飞机、网球、高尔夫、巴黎右岸(高档商业中心)作为自己特殊品位[2]128-129.品位,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一种精神上的素养,跟金钱物质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事实上,这正是权贵和精英阶层的一种自我标榜和包装,他们试图通过对文化消费来抬升其社会位置,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被膜拜的高处.

在运动休闲成为大众文化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中西方社会中的身体娱乐、竞技、运动休闲大都是存在于贵族和精英阶层的生活和教育之中的.因为,体育的本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活动.工业社会的城镇化进程,催生出以满足城市工人消遣的大众娱乐.经过现代化改造的传统体育活动逐渐走进了普通阶层,曾经代表贵族生活的运动休闲成为大众向往并孜孜追求的高雅生活象征.然而,上流阶层总是不断地通过对物质的占有率、商品的稀缺度等,来保持自己引导潮流的地位.当过去那些简单易行的运动休闲项目成为普通大众可以拥有的商品时,他们便以消费等级来制造大众体育项目和高雅体育项目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因此,一场以消费等级来划分运动形式的符号化变革就出现了.高尔夫、网球、帆船赛、f1汽车、马术等,为什么会让人直接联想到高贵、优雅?那是因为这些运动项目都是消耗了巨大的资源而成为昂贵的消费.因为昂贵,所以尊贵;因为资源有限,所以仅限少数人享用.

在消费主义体育文化中,一个运动项目所耗损的资源与社会阶层符号之间形成了一种等价交换的关系,耗损越大的项目就越是价值高昂,就越能代表有钱阶层的独特性.借由这些高雅运动休闲项目向大众展示和转达,由物质消费而引发的体育价值取向及审美情趣.

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保罗·福塞尔在其畅销著作中尖锐地指出:“一些所谓的高级运动项目,从定义上说,就是一种要求大批昂贵用具,或者昂贵设施,或两者兼备的运动.最理想的是,这项运动应该能够迅速消耗物品和各种服务.例如,高尔夫球就要求许多亩宝贵土地,并且还要经常除草、浇水,并用大量昂贵的机器进行草坪保养.[3]”高尔夫球场一般都采取会员制,与过去动辄数万元、数十万元的会费相比,近年来随着球场数量的增加,费用有所降低,但也非一般大众所能消费得起的.因此,依然可以维持其高档运动、高雅运动的美名.在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特别是城市及近郊的公共绿地及休闲场地极为缺乏的情况下,许多高尔夫球场却打着体育公园、运动休闲公园的名号侵占有限的土地资源.例如,成都市于2008年公布了将绕城高速两侧各500米定为城市生态绿化带的建设规划,并宣布在绿地面积达85平方公里的生态带区域内,增添健身绿道、生态公园等公共设施,方便市民休闲与健身.然而,一个名叫卧龙谷乡村俱乐部的18洞72杆占地面积1284.5亩的标准高尔夫球场,却在规划的生态带内新建并投入使用.高尔夫球因高耗能而成为高消费的奢侈运动,是“众人仰慕少数人享有”的高档项目.与这样仅为少数人提供运动休闲服务的场所相比,在环城生态带区域内已投入使用的几个生态公园却拥挤不堪,人满为患.距离卧龙谷乡村俱乐部最近的白鹭湿地公园,据笔者调查统计,平日接待量一般都在5000人次以上,而在周末节假日的日接待量更是高达2万人次以上.在公园的绿道及自行车骑行道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步行健身休闲的人们,而自行车骑行者根本无法进入.如果将这些占用公共绿地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同样也建设成为公共休闲场所,必然会有效缓解大众运动休闲场地的过度拥挤,同时也是对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

我国早在1997年由、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就被明令暂停新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审批.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继续停止审批建设高尔夫球场.然而据统计,全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已经从2004年的178家增加到2013年的521家.专家建议,要对“保护伞”一查到底,对违规建设及行为坚决纠正[4].高尔夫球场建设报批时均使用的是体育运动公园或运动休闲场馆的名称,球场带动了周边区域品味的提升,这也意味着地价及其相关商品的大幅度升值.这种有效利用炫耀型运动休闲消费的获利行为,成为地方政府及开发商乐意接受的.巨大的短期利益,可以令他们对国家的禁令、民众的权益、环境生态的破坏都置之不理.这种减少社会福利及人民总体福祉的发展方式,其结果会对运动项目产生很大的异化作用,被贴上炫耀型消费标签的高尔夫球其象征意义远远大过了实际意义.

还有一些体育运动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石化能源或各种资源,如汽车越野、摩托赛艇、游艇等,其排放的大量废气,对环境和人体都是一种损害.

其次,消费主义带来的体育运动符号化发展,导致了人们对运动项目选择产生异化.

当商品变成了索绪尔意义上的记号,其意义可以任意地由它在能指的自我参考系统中的位置来确定.因此,消费就决不能理解为对使用价值、实物用途的消费,而应主要看作是对记号的消费.商品原有的“自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2]124.体育运动的本质与商品、与消费本无关系,体育既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活动,还应该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活动.但当消费主义文化袭来之时,变成商品的体育运动不得不根据记号价值被贴上不同的价码标签以供人们挑选.在以消耗资源作为价值的商品买卖中,那些简单易行、消耗资源少的运动项目反而遭到漠视和丢弃.而那些代表高贵、时尚的高耗能项目却变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奢侈享受和身份象征.就连一些不需要特殊场地、器材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也要搬进室内进行,以展示消费所带来的身份满足.人们追求的不是通过与自然的律动保持和谐的运动方式,而是通过对自然的控制和支配来寻找运动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对身体运动满足感的寻求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人工”手段,借助于对自然资源及技术产品的占有所带来的消费符号意义.

消费主义文化进入体育,不仅促使体育商品化,还创造出与体育商品相匹配的空间构型.就像美丽的珠宝还需要漂亮的包装盒子,才能带来更高的价值一样.

作为商品的体育运动必需要在特定的场馆内进行,才能显现出非同一般的价值.在城市中,符号文化商品及其体验与城市建筑及其环境中大量繁殖的记号发生强烈共鸣.为体育而建造的运动场馆,成为承载人们对体育情感和记忆的物质实体存在.雄伟的体育场馆成为最受重视的建设艺术和城市标志.鸟巢、水立方不仅成为现代城市中理想的“审美对象”,还传达出体育行为与建筑物之间密不可分的价值标准.各种健身会所、恒温泳池、人工草坪运动场、塑胶运动场、室内球馆……比比皆是,从运动竞赛到日常健身锻炼都与漂亮、封闭的建筑物联系在了一起.人工建造的室内空间为体育运动提供了一个“梦幻世界”,各种各样的技术应用产生巨大的幻觉效应,灯光制造的永无黑夜,空调带来的四季如春,特意营造出来的舒适空间为体育商品增加了消费的价码.换取消费的筹码依然是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建筑人工场馆需要大量的木材、钢材,场馆的运作必须消耗于大量的电能、水资源,还不断排出二氧化碳及各种废气、废水……如果这些日常运动也必须要依靠室内场馆开展,那么我们需要修建多少个灯火明亮、四季如春的体育馆才能满足需要呢?如果像高尔夫球这样被现代社会视为高雅、尊贵的运动项目由富豪向大众普及,那么将地球上所有的绿地和森林都建成球场可能都还不够使用.

2转向绿色体育消费与体育生态化发展

在消费主义文化对社会全面控制的过程中,人和物都被抽空了它们独立存在的价值和丰富内涵,变成了消费意象[5].在这样的社会中,体育文化的独立价值和高贵精神都被消费化为乌有.以消费主义为主导的体育文化拒绝了生命物种的自然规律和生态需求,从而使身体的运动脱离了自然生命的精神气质,导致了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都面临衰竭、失衡的危机.

体育并不像其他物质产品那样,需要原材料加工制作而产生生产成本.作为一种非生产性的身体运动,体育活动必需要消耗的只有人体自身的能量,因此,体育活动本身并不能构成经济关系意义上的消费.

只有在体育活动对自然资源、石化能源、场地器材、服务等产生消耗时,消费才得以成立.例如,前面提到的,同样是在成都绕城生态带上相邻的两个地方,占地面积大致相等的白鹭湾湿地公园和卧龙谷高尔夫球场两个地方,通过人均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耗的巨大悬殊表现出消费的阶级差异,可见体育消费与消耗资源的密切关系.因此,提倡体育绿色消费,发展生态化体育,首要任务是克服和消除消费主义文化对体育的不良影响,倡导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规范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绿色消费并不是要求人们不消费,重回农耕时代或人类更早期的原始生活.而是要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在满足生活基本所需之余,尽量减少奢侈性物质产品消费,从贪恋物质享受转变为重视精神需求及享受.因此,绿色消费不仅不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对精神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反而是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从容有度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生态智慧.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这样朴素的“天人和谐”生态观念.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开始获得与自然交往的经验,直到工业社会来临之前,顺应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经验智慧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及生态系整体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如果遗忘或是忽视这一宝贵的资源库,对人类及地球生态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在这巨大的绿色资源库中包含着许多简单朴素的身体运动和游戏,我们的祖先通过这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运动和游戏,练就了强壮的肌肉、灵巧的四肢、敏捷的反应力、敏锐的感受力……英国著名文学家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1819年-1880年)在文中曾写道:“如果我们能够完全拥有人类赋有的敏锐洞察力和感受性的话,我们不仅能够听到小草和树叶生长的声音、花栗鼠心跳的声音,还能感受到朋友和爱人心潮起伏的身体律动……然而,远离自然的我们却失去了拥有这种幸福的能力,不仅是身体的五感变得十分迟钝,甚至连追求幸福的力气都失去了.[6]”不需要专用的人工场地,也不需要昂贵的跑步机、金属球杆、塑胶跑道,只需要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肢体舞动,我们就能重新获得与“自然”一体化的幸福.例如森林浴、徒步远足、登山、自行车骑行等运动,可以很好地将我们的心身融入到自然之中,心身所获得的欢愉与体验是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最亲切的面对面交流和交谈,使我们的身心都得到“返回原初”的生命能量,以修复和解除身心在都市文明中的伤痛和迷茫.这种追求主客观自然和谐平衡的生态体育形式应当得到体育文化的重视并纳入到体育的范畴.我们对待自然与身体的态度不再是占有与掠夺或是消费与炫耀,而是以呵护与维系、感受与欣赏这样的审美态度展开.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研究表明,社会风尚,特别是名人及上层阶级的引导示范效应,以及政策制订、政府管理的价值观是造成体育消费主义泛滥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公众生活方式,特别是消费模式的引导和管制,促进公众转向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协调发展的消费行为模式和途径,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SteG(2008)等学者将公众能源保护行为的引导和管制政策分为两类:一是心理战略(信息战略),如提供宣传、教育和榜样等.它们旨在改变个人的认知、知识、动机和规范,其假设是个体心理的变革带来能源消费模式的相应变化.二是结构战略,如改变基础设施、提供节能产品及服务、改变产品定价和制定法规政策等.它们旨在改变决策制定的情境,从而使能源保护行为更有吸引力[7].依据此理论观点,本研究探索性地构建了“低碳体育消费战略模型”,如图1所示.

研究表明,由社会风气、面子观念等构成的社会参照规范对公众的低碳体育心理意识的影响程度较高.根据保罗·贝尔等学者的研究,公众一般较难主动内发地改变自身心理意识及行为[8].因此,当前我国体育生态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调整低碳体育结构战略,通过制定有效的发展理念和实施策略,针对性地解决消费主义对大众体育的不利影响,加快实现我国体育生态化发展目标.以下是具体思路的阐述.

3.1积极推动体育消费低碳化转型,加快实现体育绿色产业发展目标

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产业与其它产业也有所不同.体育产业创造的财富,主要来自于提高国民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方面的价值.体育产业的公益性在大多数国家都得到肯定,政府通过对体育产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来发展体育产业.用减轻大众体育消费负担的手段,提高体育参与度[7].今年,我国也迎来了发展体育产业的新契机,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发展体育产业进行了专门研究和部署.积极推动多项政策手段促进体育绿色产业发展,以满足大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体育健身需求.结合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宣传和普及体育消费的低碳模式,如减少体育场馆、器材的能源消耗,采用低碳体育消费促进大众健身,避免围绕体育消费所展开的享乐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社会竞争和模仿.

3.2优先发展低耗能的绿色运动项目,实现全民健身战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体育作为人亲身参与的一种身体文化活动,运动方式已成为体育的本质要素和核心载体,只有当这种内核的本质要素得到转变时,其外核的各种关联的转变才会更加积极和有效.如体育场馆的生态化建设、体育器材的低碳制造等等,作为体育的外核要素只有在配合绿色低碳的运动方式时,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如果运动方式本身是一种高耗能或高污染的体育项目,那所有一切外核要素的绿色转变都是有限的.

因此,体育的生态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倡导节能环保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项目,以节约和简朴为消费规范,杜绝高耗能的体育消费.在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领域树立和践行“节约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环保、适度消费”的可持续消费文化价值观.

在自然环境中,充分体现阳光、空气、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按照生物规律开展的运动健身,必然是全民健身的主要形式.这虽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但作为民生工程的组成部分,大众健身和休闲的基本权益保障是体现国家政府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措施.因此,政府应该合理运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建设经费,优先发展以满足大众需求的低耗能绿色运动项目.低耗能的绿色体育项目,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意义,是缓解城市生活压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以实现优化自然环境,保护生态资源.

参考文献:

[1]高文武,关胜侠.消费主义与消费生态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7.

[2]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3]保罗·福塞尔.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156.

[4]禁令下“高尔夫”疯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6-29.

[5]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9.

[6]nelSonGRABuRn.人类学与旅游时代[M].赵红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7.

[7]SteG,lindA.pRoMotinGhouSeholdeneRGyConSeRvAtion[J].eneRGypoliCy,2008:36(12):44-53.

[8]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杰弗瑞·费希尔.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1-122.

[9]吴香芝,张林.国外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略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101-105.

[10]高文武,郭启贵.消费生态化的认识论解读[J].理论月刊,2010(6):8587.

[11]蒙雪,郑昌意.低碳时代体育生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8):110-112.

[12]肖显静.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J].人文杂志,2004(1):170-175.

[13]RoJekC.theConSuMeRiStSyndRoMeinConteMpoRARySoCiety:AninteRviewwithZyGMuntBAuMAn[J].JouRnAlofConSuMeRCultuRe,2004(3):291-312.

综上资料: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体育消费和生态和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体育消费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体育消费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路径的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住宅房屋园林风景设计开始由简单装饰朝着生态化趋势演变,从材质至造型设计,均与生态建设有效结合,成为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根据住宅园林风景设计现状,介绍了住宅园林.

2、 马克思生态消费的内涵 近几年来,虽然国内外对生态消费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对生态消费涵义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和深刻,研究还带有片面性和局部性 笔者认为,马克思的消费观已经超越了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从中表露出哲学的人文视野.

3、 高中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分析 【摘要】 高中化学课堂生态化教学致力于营造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氛围,转变师生的角色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尊崇人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

4、 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和我国法律生态化实践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与文化伦理形态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丰富和任务多样的系统工程,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 &ldquo.

5、 乡村空间生态化探究以汾河流域为例 摘要在2012年的十八大之中提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路线,希望可以将三农面临的根本问题解决 山西,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点,从原本的模式发展到现阶段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的发展之中存在诸多生态的问.

6、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奉行“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以“三位一体”的教学,贴近高中生的心理、身体健康发展脉络展开高中体育教学活动,这正是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