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办公室业务杂志社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杂志 办公室业务杂志 办公室业务期刊 余额宝对银行业务的冲击开题报告 银行业务论文 商业银行业务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文献综述

银行业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手机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和信用风险影响探析以中国上市银行为例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银行业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4

手机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和信用风险影响探析以中国上市银行为例,该文是银行业务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信用风险和手机银行业务和中国上市银行方面论文例文.

[ 摘 要]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对于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动因及其对商业银行表现的影响等问题,业界还知之甚少.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已经进入2.0 阶段,各大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业务.基于2010 ~ 2015 年中国14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根据手机银行的相关数据定义了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时间,运用Heckman 两阶段模型,研究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与银行盈利水平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能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但对其风险没有显著影响.可以说,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来说是锦上添花.

[ 关键词] 商业银行互联网化;手机银行;盈利性;风险

[ 中图分类号] F20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0-4211(2018)03-0108-14

一、 引言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迅速崛起.在中国,它通常被简称为手机银行,即银行通过手机终端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手机银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商业银行发展手机银行实际上是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服务客户,是传统银行互联网化的过程.

回顾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进程,本文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作银行互联网化1.0,即以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银行以电子计算机为终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第二阶段为银行互联网化2.0,即手机银行阶段,是1.0 阶段的升级,以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如今,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已经进入2.0 阶段,各大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业务.

在中国,手机银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短信手机银行,客户通过向银行发送短信来获取如查询、缴费等简单的金融服务;第二阶段是WAP 手机银行,这一阶段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并普及,使客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银行的WAP 站点,来获得相关的银行服务;第三阶段是客户端手机银行,2009 年以后,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同时智能手机得到普及,大量A P P 被智能手机用户接受并使用.各大商业银行也推出手机银行A PP,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安全的服务.现阶段,我国的手机银行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基于用户在银行开立的账户,银行向用户提供相关银行服务.本文研究手机银行的第三阶段,即银行主导模式的客户端手机银行.

目前,中国的手机银行正蓬勃发展.据Analsys 易观网的数据显示,2016 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银行交易金额达到48.87 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0.2%,交易规模扩张迅速.各大银行的手机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然而发展手机银行的利弊还有待检验,本文基于中国上市银行几年来发展手机银行的历史数据为支撑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今后上市银行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提供建议.

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国上市银行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第二,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对中国上市银行盈利与信用风险的影响.目前,中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银行业所处的互联网化阶段已经不同于以往研究中的阶段,各大银行开始进入手机银行阶段,客户可以通过手机A P P 来进行金融活动.但是,国内学者对银行业手机银行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且以定性分析为主.国外学者对传统银行互联网化的研究虽多为量化研究,但主要是针对银行的互联网化1.0 阶段,并且各结论不尽相同.在对银行采用互联网技术对其表现影响的研究中,Egland(1998) 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对银行产生显著的影响,Furst(2000) 认为采用了互联网技术的银行盈利会更多,De young(2001) 认为纯互联网银行的金融表现更差,但资产增长率更高.

本文对14 家在中国A 股上市的商业银行进行分析,虽然中国A 股有25 家上市银行,但是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江阴银行等9 家银行均在2016 年下半上市,相关数据资料难以获得.另外,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对于手机银行的内容鲜有披露.故在实证中,本文实际采用14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对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时间进行定义,并运用Heckman 两阶段模型,实证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规模大、杠杆率高、G D P 增长率低更有助于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第二,手机银行能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但对其风险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三点:第一,本文对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进行了定义,并给出14 家上市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时间;第二,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影响因素.目前对中国银行业的手机银行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还较少,对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理清其发展脉络;第三,本文实证分析了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本文不仅探究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前因”,也对其“后果”进行研究.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使其盈利能力增强,但不会影响其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给商业银行发展手机银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于手机银行的研究较少且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熊俊和陆军(2011) 选取3 家欧美银行和4 家国内银行的手机银行进行比较,认为国内手机银行还处于导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业务模式仍需进一步完善,但产品功能较丰富,安全性较高.吴丹(2014) 通过分析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手机银行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提出整合优质资源、注重产品创新、提高安全性等建议.刘海二(2013) 认为手机银行拓展了交易边界,提高了金融包容性,但也存在着与*相关的风险和电子货币风险,需要加强监管.何光辉和杨咸月(2011) 认为手机银行渠道能为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包括银行主导和非银行主导两种模式,后者更有利于金融包容性的提高.但手机银行也产生了新的风险,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将重点转向促进农村金融的包容性上来.李壮等(2011)通过分析国内外手机银行发展状况、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风险,提出明确手机银行定位和银行承担手机银行业务主导权的建议.

(二) 国外文献综述

由于国外文献的研究主要针对网上银行,即商业银行互联网化1.0 阶段,而对商业银行互联网化2.0 阶段——手机银行的研究还鲜见.商业银行互联网化2.0 阶段是对1.0 阶段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本文对国外研究互联网化1.0 阶段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以期有所借鉴.本文发现国外对于网上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 网上银行的影响因子

Furst(2002) 认为有以下特征的银行更会创建交互网站:规模大、经营好、分支网点费用高、非利息收入高.Hernando 和Nieto(2007) 认为盈利高的银行更会采用互联网技术.Furst(2000,2002),Sullivan(2000),Nickerson 和Sullivan(2003) 都发现银行规模越大,越会采用互联网技术.Corrocher(2006) 对意大利银行的互联网化进行研究,得出中等规模的银行是互联网化的先锋,因为中等规模的银行在设备、房屋方面没有进行过多的投资,较大型银行而言也没有很严苛的法规对其限制,因此,它们更加灵活.Nickerson 和Sullivan(2003) 认为如果一个银行发展策略和其竞争者的策略有很大的相关性,则更容易采用网上银行.I n g h a m 和Thompsom(1993) 认为分支机构的数量和创新为负相关关系.Corrocher(2006) 认为分支机构越多,商业银行互联网化进展越慢.

2. 网上银行对银行表现的影响

研究网上银行与银行表现的关系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认为网上银行对银行的盈利和风险没有显著影响,第二类认为网上银行的发展使银行的表现更好.

在第一类文献中,E g l a n d (1998) 通过比较提供互联网服务和不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两类银行,发现这两类银行在盈利表现上并没有很大区别.S a t h y e (2005) 通过研究澳大利亚的银行发现,银行采用互联网并不会对银行的收益及风险有显著的影响.Carlson(2000) 发现互联网的采用对银行的盈利没有显著的影响.Su l l i v a n (2000) 通过研究美国第十联邦储备区的互联网银行发现,这些银行的营业费用比别的银行高,但是由于手续费收入也更高,所以不能简单的断定提供互联网渠道对银行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在第二类文献中,F u r s t (2000,2002) 比较了所有规模的银行发现互联网化的银行盈利会更多,而且相比于没有互联网化的银行其对传统业务的依赖较小.Hasan(2002) 认为采用互联网的银行的盈利水平显著高于其他银行,并且风险比其他银行低.He r n a n d o 和N i e t o (2007)通过研究西班牙的银行发现提供多渠道服务的银行的盈利会更高,互联网渠道是对传统银行实体网点渠道的补充,互联网渠道的采用效果并不会马上显现出来,而是会在一年半以后对银行的盈利产生积极作用.De Y o u n g (2006) 发现采用互联网能通过提高存款服务手续费显著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回顾以往的文献,本文发现有两方面待完善的地方:第一,国内对于手机银行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手机银行发展现状、业务模式和面临风险的定性分析,关于发展手机银行的建议也大多停留在加强监管、规避风险和促进金融包容性上,较少有文章运用实证方法探究手机银行发展的动因和利弊;第二,国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的研究多集中于1.0 阶段,并且没有得出统一结论.中国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已进入2.0 阶段,目前对于这个阶段的分析缺乏.因此,为了弥补文献上这两个方面的不足,本文将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2.0 阶段进行实证研究,试图解释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动因及影响.

三、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定义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手机银行的发展进行定义.目前,国内对于手机银行的发展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在国外关于银行互联网化的研究中,D e y o u n g (2005,2006)、Furst(2000,2002)、Jacques Bughin(2003) 等多数学者将网上银行的发展定义为某一家银行开始采用交易性网站进行银行服务.少数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如Lau(1997) 将网上银行的发展定义为利用互联网将银行服务直接提供至客户的家里或者私人住址,Corrocher(2006) 将网上银行的发展定义为利用互联网远程传递渠道来进行银行服务,Ciciretti(2009) 则通过银行是否提供网页信息、家庭银行、电子商务、证券电子交易和资本市场的电子交易等服务,定义了不同程度的网上银行.

根据国外学者对网上银行发展的定义,本文发现网上银行的发展是以银行建立交易性网站开始的,客户通过银行网站获得银行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以上学者定义的网上银行多数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站银行服务.那么对于手机银行发展的定义,本文可以类似地认为是银行采用手机APP 进行银行服务.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各大银行基本都拥有手机APP,并且提供相应银行服务,而各银行何时推出手机APP 却难以一一考证.

对于手机银行发展程度的评定,手机银行客户数和手机银行交易额是两个重要的指标.手机银行客户数是指通过手机终端获得相应银行服务的客户数,它反映手机银行的普及程度;手机银行交易额是指利用手机终端进行转账、支付、缴费等资金往来的活动,它反映手机银行的利用率.同时考虑这两个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手机银行的发展程度.

通过数据观察,本文发现手机银行的客户数、客户增长率、交易金额增长率曾长期维持在一个低速的发展状态,同时,本文也发现在某一时间手机银行的客户数快速突破百万,客户增长率和交易金额增长率超过100%.此后,手机银行的客户数和交易额均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本文认为上市银行的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该年该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首次超过100 万,且客户数增长率超过100% ;第二,该年该银行手机银行的交易金额增长率首次超过100%.

根据以上定义,本文得到各银行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起始年份如表1 所示.根据表1,本文发现各银行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一致,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早在2011 年就迎来了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的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则在2014-2015 年间.由此看来,相比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时间要早三至四年.

四、 模型设定

当本文研究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对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时,首先应考虑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存在自我选择(self-selection)的特性,即手机银行是否取得快速发展也受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这是一个内生性问题.如果直接采用O L S 进行估计,可能导致遗漏误差项,从而产生估计上的偏误.为了修正选择性偏误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H e c k m a n 两阶段模型(Heckman,1978).第一阶段运用Probit 模型估计决策方程,并生成逆米尔斯比率(InverseMill’s Ratio,IMR).第二阶段将IMR 作为额外的解释变量加入到表现方程,对其进行估计.由于IMR 的存在,表现方程中估计手机银行的效应才是无偏的.

本文在同时控制了银行特征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后,设定如下形式的Heckman 两阶段模型:

在这里,下标i 和t 表示第i 家银行和第t 年.两个方程的因变量包括手机银行是否取得快速发展的虚拟变量和四个反映银行表现的变量.I N T 表示如果第i 家银行在第t 年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则第t 年及之后的年份INT 为1,第t 年之前年份均为0 ;Performance 变量包括三个盈利性指标和一个风险指标:资产收益率(ROA) 是净利润与资产总额之比、资本收益率( R O E ) 是净利润与资本金总额之比、非利息收入占比( N O N I I ) 是非利息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不良贷款率(NPL) 是不良贷款与总贷款之比.

两阶段方程中的控制变量包括反映银行特征的变量和宏观经济的变量.银行特征变量包括Size、Age、DepTa、Leverage、Coverage、AdminTa、Marketshare、BranTa、CAR、Wage.Size 是银行的规模,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Age 是银行的年龄,用银行成立时间的自然对数表示;DepTa 是存款总额和总资产的比;Leverage 是杠杆率,用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表示;Coverage 是拨备覆盖率,用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之比表示;AdminTa 是管理费用和资产总额的比;Marketshare 是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用银行当年资产总额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资产总额表示;B r a n T a 是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和总资产的比;C A R 是资本充足率,用资本与风险资本之比表示;W a g e 是职工人均年报酬率,用应付职工薪酬与员工总数之比表示.宏观经济控制变量用GDPgrow 表示,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方程(1) 为H e c k m a n 第一阶段的P r o b i t 选择模型,它研究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动因.P r ( I N T i , t ) 表示第i 家银行第t 年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概率,这一方程可得出哪些因素影响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方程(2) 为Heckman 第二阶段模型,它探究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对银行表现的影响.通过分别考察INT 对ROA、ROE、NONII 和NPL 的效应,可以得出手机银行对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在两个方程中,

IMR 具有统计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含义.第一,统计上的意义:估计IMR 系数的显著性能够检验是否存在样本的选择性偏差,IM R 的系数显著说明存在样本选择性偏差,IM R 的系数不显著说明不存在样本选择性偏差(Magableh 2011) ;第二,经济上的意义:Clatworthy (2009)、Wu andS h e n (2013) 认为I M R 可以近似代替那些没有观测到的同样对因变量有影响的特征.在本文研究的问题中,没有观测到的变量可能是银行管理层的知识储备、银行的声誉等因素.IMR 的显著性也表明因变量与银行未观测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把他们加入方程可能将会使估计结果出现偏差.但是,Wu and Shen (2013) 同时也提到这个论点仍须进一步探究.

五、数据来源和实证结果

(一)数据来源及基本统计

本文收集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5 年的面板数据,选择上市商业银行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上市银行总资产占中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重大,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中国银行的整体情况;二是因为中国《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公布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年度报告,因此上市银行的数据可靠性强.本文实际选取中国14 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只将14 家商业银行纳入样本是因为目前在A 股上市的25 家银行中,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在年报中未提及本银行互联网化相关内容,而2016 年及以后上市的9 家商业银行,历史数据缺乏,故没有将这些银行纳入到样本中.本文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相关数据均来自各上市银行年报,银行和宏观经济层面的数据,取自国泰安数据库、Bankscope 数据库和中国银监会网站.表2 给出了变量定义和数据来源.

表3 是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除了银行规模(Size) 和银行市场份额(Marketshare)的相关系数0.904 偏大以外,其余相关系数均表明变量间不存在强相关性,这基本上能够排除本文估计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4 是主要变量的基本统计特征,本文分析的14 家银行中,包括5 家大型商业银行和9家区域性商业银行.本文不仅给出了全样本的统计特征,还将全样本分为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前和快速发展后两个子样本,通过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有以下三点发现:第一,从全样本来看,I N T 的均值为0.643( 大于0.5),这说明在统计期间内,大部分银行手机银行服务取得快速发展的时间较早;第二,比较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之前(INT等于0) 和之后(INT等于1) 的银行表现变量.从盈利水平看,相比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前,其快速发展之后的R O A、N O N I I 都有所上升,而ROE 前后变化并不大,这表明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对银行盈利能力有一定拉动作用.从风险水平看,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之后NPL 有所上升,这表明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分析银行的特征变量,本文发现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后,银行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会变大、资产充足率会提高,这说明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对银行的业绩和稳定性有所帮助.

此外,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后,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也在增加,这表明手机银行并不是传统实体网点的替代品,而是与实体网点形成了互补关系.

(二) 回归结果

1. 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影响因素

表5 是方程 (1) 的估计结果.方程(1) 运用了Probit 模型,INT 为虚拟变量,1 代表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以后的年份,0 表示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以前的年份,因此各自变量的系数代表了该自变量对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可能性的影响.通过借鉴以往文献并结合我国银行当下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选用三组变量对影响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因素进行估计.从表5 可以看出,INT 始终与Size 和Leverage 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与GDPgrow 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分析如下:

第一,银行规模对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有显著的正影响.这说明相比于小银行,大银行在面对技术冲击下,能更快的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推出手机银行业务.首先,大银行的资金充足,往往能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新业务的发展;其次,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大银行通常能以较低的成本推出新兴业务,这也给手机银行渠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大银行往往能获得较多的优惠政策和更全面的市场信息,这也使得小银行在手机银行领域远不及大银行.

第二,杠杆率对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有显著的正影响.这说明具冒险精神的银行更会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随着传统银行互联网化的不断加深,银行业务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手机银行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形态,过于保守的银行往往不会重点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相反,一些企业文化活跃、创新意识强,甚至略带激进思想的银行,更会尝试手机银行业务.第三,G D P 增长率对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有显著的负影响.这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手机银行业务更会快速发展.多年以来,银行业一直居于市场的主导地位.尤其在经济向好时,银行业更是收益颇丰.但在经济下行后,银行利润也相应收缩,这使得银行“穷则思变”,开始通过业务创新来谋求生存.

2. 手机银行对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

表6 是对方程(2) 的估计结果.我们将第一阶段产生的IMR 放入第二阶段的方程中对银行的表现方程进行估计,Performance 变量包括ROA、ROE、NONII 和NPL.由于本文考察的银行总部位于不同的地区,而中国幅员辽阔的特点往往导致各地资源分配不均,北京作为经济、政治中心,通常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使总部在北京和不在北京的两组样本可能会存在组内自相关.因此,本文设置了银行总部是否位于北京这一虚拟变量,来考察聚类效应.此外,本文还通过运用稳健标准误来修正异方差.

如表6 所示,在四个银行表现指标中,ROA、ROE 和NONII 方程中的INT 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商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会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随着手机银行的发展和成熟,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都会增加.手机银行还会使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变高,这说明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会逐渐改变以往银行依靠利息收入的盈利模式,非利息收入,例如手续费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另外,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与N P L 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手机银行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不明显.总的来说,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是利大于弊.

控制变量的系数与本文的预期基本一致.DepTa 在ROA、ROE 和NONII 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负;Coverage 在ROA、ROE 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正,在NONII 和NPL 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负;AdminTa 在ROA、ROE 和NONII 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正;Marketshare 在ROA、ROE 和NONII 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正,在NPL 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负;BranTa 在ROA、NONII 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负,在N P L 中的系数显著为正;G D P g r o w 在R O A、R O E 和N O N I I 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正,在NPL 方程中的系数显著为负.

在对R O A、R O E 和N P L 回归时,IM R 显著,这表明样本自我选择偏差的存在,支持了本文采取Heckman 两阶段模型的做法.

(三)稳健性检验

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为了检验上述结果的稳健性,将样本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两个子样本,来检验手机银行对商业银行盈利性和风险的影响.其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大型商业银行,剩余为中小型商业银行.检验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吻合,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ROA、ROE、NONII)有促进作用,对大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NONII)有促进作用,而对所有银行的风险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前文的结果是比较稳健的.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了中国14 家上市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与银行盈利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动因.本文发现规模大、杠杆率高的银行更会快速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此外,G D P 增长率下降也刺激了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而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对银行的盈利水平有促进作用,对银行的风险没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手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可谓是锦上添花.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在已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特点和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的现状,对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的时间进行定义,并对手机银行快速发展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在估计模型上,本文用Heckman 两阶段模型来避免由模型设定误差和样本选择偏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在上述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传统银行的互联化程度,以此来提高其盈利水平.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依托移动终端,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升用户体验,使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赢得一席之地.此外,虽然实证结果显示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与信用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商业银行仍应注重风险控制,充分了解技术进步所衍生的风险,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提高整个银行业的风险意识.

简而言之:此文是适合信用风险和手机银行业务和中国上市银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银行业务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银行业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利率市场化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顾晓敏 冯萌萌(东华大学,上海 200051) 【摘要】我国全面放开利率管制后,利率完全由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这必将对高度依赖存贷利差的商业银行产生极.

2、 新金融资产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减值的影响探析 彭 芳中国农业银行郴州分行【摘 要】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于 2014 年 7 月正式发布, 要求金融资产减值计提方法由 “已发生损失模型” 改为 “预期损失.

3、 关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 摘 要信用卡业务是夯实银行客户基础的战略性业务之一,具有绑定客户、稳定存款……综合作用 充分发挥信用卡业务在实现核心存款主动权的先锋作用,形成核心业务发展新的战略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信用卡业.

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个人贷款渠道拓展策略探析 一、前言个人贷款通常都是指贷款方在借款方的贷款请求之下,通过对贷款方的贷款条件检查其符合情况,从而使得银行部门能够为借款方发放贷款,以满足其消费或生活事项所需 我国在借贷方面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个人.

5、 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问题与策略 单一恒(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摘要商业银行是经营信用的企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大连农商行盈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强化成本控制能力,提高.

6、 国内商业银行基于手机银行App开展互联网财富管理业务 在国内个人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驱动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银行金融服务的实现方式呈现出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趋势,依托手机银行App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