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 农业杂志投稿 农业论文 农业机械期刊 农业期刊 农业期刊有哪些 关于休闲农业的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休闲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题目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 休闲农业的论文

关于休闲农业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中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休闲农业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4

中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本文是休闲农业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休闲和农业和台湾地区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作者简介:金渝琳(1975—),女,湖北仙桃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Email:daisyjin@com.

摘 要:集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特征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农业,是农村产业转型的一种新方向,也是农业多功能性的基本体现.一直以来,中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是其农业发展的特色,也是其农业成功转型的标志.基于此,本文以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从其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特征、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探寻了其发展策略,最后提出了对大陆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历程;特征;政策;策略

DOI:1013856/jcn111097/s201705033

中国大陆地区新农村建设十余年来,农村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理念的持续推进,农村传统产业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特征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农业,为农村产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也对乡村范围内村落、田致和自然等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样态及其做法,能够为大陆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也能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提供参考.

1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当前,台湾地区以农村生产、乡村生活体验以及创意文化为支撑的休闲农业发展已日渐成熟,为国内外诸多地区所效仿.休闲农业的兴起,一方面由于经历过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城市环境的恶化与休闲时间的扩充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加入WTO后,当地农产品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台湾地区农业转型的紧迫性进一步加重.比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特别是休闲农业)拥有更高的收益,根据台湾学者的评估,休闲农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是传统农业所得的15倍\[1\].经济方面的巨大驱动,极大地促进了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台湾地区“当局”积极吸收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在全岛推广休闲农业发展,并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从“农委会”到地方县、乡为休闲农业发展制订了详细的规划辅导流程,为休闲农业在台湾地区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截至2014年,台湾地区内外游客中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人数达到1 200万人次,由此增加就业岗位137类,创造了65亿新台币(100新台币约合2233元人民币,2017)的产值\[2\].

具体而言,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表1).

2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特征分析

21休闲农业种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种类繁多,依照经营方式能够划分为生产手段利用型、农产品采取型、场地提供型、综合利用型等多种形式.其中场地提供型以提供休闲的住宿环境的方式,为游客带来田园生活的乐趣.并进一步拓展成为观光植物园、昆虫园、生态园以及观光牧场等,为游客提供更多接触自然,在自然体验中接受教育的机会.

从游客对主题体验的差异化需求出发,台湾地区休闲农业进而发展出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渔场、休闲牧场、观光农园、市民农园、教育农园和乡村民宿等多种类型.并在常见的采摘、销售、观赏、森林游乐、垂钓捕捉、坐骑游乐等活动外对于乡村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童玩技艺等文化素材加以开发,体现休闲农业的可看性、乡土性、娱乐性及文化教育性等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地区的乡村民宿在休闲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台湾地区的乡村民宿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休闲旅游品牌,其经营者在创意风格上,往往能够将当地的自然生态、乡村风貌、乡村产业、乡土文化与之相整合,形成了各地的乡村民宿特色,形成了多样化的带有景观美学概念的乡村民宿产品.

同时,台湾地区休闲农业设施的发展同样较为完备,除住宿、餐饮、农业加工制造场、凉亭、眺望设施、公厕、安全设施、停车场、环境保护设施等基础性服务设施外,依托休闲农业特色进一步强化了农村文物展示、解说讲解、农业与生态体验、登山步道在休闲农业中的作用等.目前台湾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休闲农业设施规划和建设体系,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2休闲农业与乡村社区共同繁荣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摆脱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为特色的综合型产业模式,具备了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依托于农村文化,并与乡村社区之间有强烈的依存关系;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在发展中体现了当地农村居民的性格特质、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并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挖掘利用,获得了巨大的旅游收益;本地农民从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获得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并拓宽了与城市居民的关系网、信息网;与此同时,休闲农业所具备的教育、经济、社会、游憩、医疗、文化和环保等功能,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越的休闲旅游场所,也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的规划设计与形成,进一步强化了休闲农业与乡村社区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区域内软硬件和旅游设施资源的整合,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区在地缘关系上与当地乡村形成了意识共同体.社区总体营造的理念,对整体园区资源加以统筹组织,发挥集体力量,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社区的共同发展.

23休闲农业的辅导和监管体系完备

台湾地区在休闲农业领域构建了一系列完善的辅导与监督体系.一方面,由主管部门主导的多项发展规划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引导,并且进一步通过以《休闲农业辅助管理办法》《休闲农业区划定审查作业要点》等为代表的相关法令法规的制定,从申请设立、土地使用营建管理、水土保持、使用变更、经营合法化等层面,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规范\[3\].此外,诸多相关地政、建管、农业环保、观光、保育、文化、税收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为相关的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进一步的补充.在法律法规的辅导监管之外,台湾地区“农委会”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以“休闲农场评鉴”“休闲农业区评鉴”为代表的推广、宣传活动,并利用网络化运营和监管手段,通过“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网”等休闲农业推广网站的创办,进一步拓展了休闲农业的宣传范围.

24休闲农业发展中民间自发性为量作用突出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民间自发力量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早期的休闲农场到现今以策略联盟形式构成的休闲农业区,农户一直是产业发展中的主体.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由民间自发组成的休闲农业社团、非营利性机构逐渐发展成熟,并在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类民间社团和组织一方面为农户提供交流、学习、技术辅导等帮助,同时通过松散的组织形式,在乡村内形成了对休闲农业统一的发展诉求.一些组织机构甚至借助自身资源优势,参与或主持部分休闲农业区的调研和规划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民间力量在休闲农业和休闲农业区发展建设中的影响力.

25休闲农业发展中极为重视自然生态保护

台湾地区大部分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区基本保留着朴素、自然的优美田园风貌.自然环境资源因被看作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并已经成为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吸引城市客源的重要特色.台湾地区在休闲农业的开发中极其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主动通过改善环境卫生条件、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等方式,提升了乡村整体的环境品质.并在休闲活动的开发中重视自然生态资源的有效开发,借助生态教育解说、自然动植物观察、自然生态体验等活动,拉近游客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游客和农户在享受自然恩惠的同时,逐渐树立起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

3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相关政策分析

31法律法规

从1989年休闲农业的名称正式确定起,台湾地区“农委会”等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表2),引导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并通过编印休闲农业工作手册,成立休闲农业相关团体组织,成立休闲农业辅导审查小组等具体行政方法予以落实.经过多年的修订与更改,现今台湾地区与休闲农业相关的政策条例主要有《休闲农业辅助管理办法》《休闲农业区划定审查作业要点》《一村一休闲农渔区计划》以及《农业发展条例》.而其中,针对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的休闲农业易造成恶性竞争的问题,2001年开始推行的“一乡一休闲园区”计划,通过对区域内休闲农场资源的整合,形成了统一的发展共同体,为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地方整体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上述政策的鼓励与引导,根据“农委会”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台湾地区取得许可登记的休闲农场有315家(2016年2月的数据),而休闲农业区的数量达到71处\[4\].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和休闲农业区的设立对经营规模,经营项目范围有着明确的界定(表3),早期由于部分条例中对经营规模和条件的要求过于苛刻,导致大量小规模农场无法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支持.如今随着相关条例的性质从以往的法定限制转向辅助认可,相关制度在监管范围和监督机制等内容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具备了更强的可实施性.主管部门定期对省内的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区进行评比和监督,对优秀的农村和休闲农业区给予奖励,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通过取消认证的方式加以约束\[5\].

主管部门在做好监督和推广工作的同时,对休闲农业相关的基础性投资建设也提供了巨大支持,具体的发展需求给予相对应的辅导.

除了划定主管部门的职能义务,相关规划政策同样为休闲农业区内民间自发性的发展予以保障.其中在规划阶段明确提出了当地居民参与休闲农业区规划的具体形式,并借助地方自发性组织构建了地方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平台.与此同时在有关休闲农业和休闲农业区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对地方合作与居民参与效果的评比项目(表4),从而切实保障当地居民在发展过程的参与权.

32行政支援

为了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的推广与宣传范围,保证休闲农业的发展维持自然、乡土的本质,台湾地区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通过行政支援等手段,投入人力、物为和财力,为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地区,事先聘请专家提供详细的规划与设计方面的协助,引导当地休闲农业朝正确的轨道发展.

近年来,主管部门在行政支援方面主要采取成立休闲农业策划资讯小组和举办讲习探讨会两种手段.在成立休闲农业策划资讯小组方面,主要邀请具有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花卉、环境工程、游憩观光、农村建筑和地政等专业的相关专家学者和单位代表组成策划咨询小组,为具体的休闲农业实践提供规划设计和决策咨询等服务.而在举办讲习探讨会方面,则主要就休闲农业的涵养、理念、背景、功能,可利用的农业、文物资源以及休闲农业申请、规划、经营等内容进行普及宣传.并借助探讨会的举办,提升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各个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专业学者之间沟通观念、达成共识.

33活动推动

台湾地区“农委会”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组织各类休闲农业活动,为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提供进一步的支持.一方面,台湾地区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为代表的相关组织,通过举办“休闲农场趴趴走”“休闲农业自由行”“台北花博农民市集”“弯腰农夫集市”“南方农业论坛”和“农村好赞”等活动,全方位宣传休闲农业,引导城市居民参与乡村活动和乡村建设\[6\].另一方面,台湾地区相关机构建立了“休闲农业学院”“台湾地区休闲旅游网”等网站,通过网络方式扩大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同时积极鼓励各个休闲农业区创办相应网站,并借助各类活动打包进行整体宣传.

4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分析

41注重产品开发与创意,软硬件兼顾相互配合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物产品,更在于提供给了消费者一种独特的体验.这一体验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特色,对消费者而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在具体操作中,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极其重视新的农特产品和休闲活动的开发.农村企业通过提高加工层次和分级包装,建立起商业品牌,继而结合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和艺术创意包装,将商品提升为礼品甚至艺术品,大大提升了商品的价值和竞争力.主管部门和相关组织每年通过举办创意大赛,鼓励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意要素的融入\[7\].此外,各个休闲农场在运作过程中同样重视对休闲活动内容的开发,并积极引入世界各地的先进经验,保障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在活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相关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台湾地区的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区在兼顾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软硬件系统间的相互配合,发挥整体建设效果.其中在硬件方面,主要关注闲置空间的改造利用、环境美化绿化、游憩服务设施设置、标示导览系统设置、交通系统改良和旧有设施改善等内容.软件设施上强调经营管理、营销策略、导览解说、组织运作和教育训练等内容.两者的协同运作从改善旅游环境与满足游客需求两方面,为休闲农业品质的整体提升提供了保障.

42由点到线并扩展到面的发展

不同于欧美地区的大规模农场经营,台湾地区农业以小农制家庭农场的经营形态为主,有限的土地面积内集中了大量的家庭农场.极易因单一化的经营而造成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台湾地区“农委会”先后推行的“一乡一休闲园区”和“休闲农业区”计划,从乡村层面引导区域内休闲农场的协同整合,促进整体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借助园区内软硬件建设,整合园区内农场、农园、民宿和其他景点等资源\[8\].使休闲农业设施的建设由点连接成线,并再扩大到整个园区面域,最终以策略联盟的方式构成面状(带状)休闲农业园区,促进地方的发展与复兴.

43完善辅导与监督机制,引导正确发展方向

为了引导休闲农业向着健康永续的方向发展.在主管部门管理上,根据休闲农业的发展需求,在各个地区建立起休闲农业的相关管理与辅导机构,形成一套职能明确,系统完备的行政管理体系.及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正、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审查、信息资讯、问题反馈等内容予以处理,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开发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为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园区建立起后续辅导机制,每年定期对计划中的园区和农场从核心特色、创意运用、行销推广、绿色概念推广等层面进行评鉴,并对评分优异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44促进居民的积极参与

经过多年的磨合与发展,目前在居民参与和营建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当地居民充分的参与权利.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营建和管理,逐步从以往政府主导转向草根力量主导.在这一过程中,当地居民借助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在现有的发展政策中逐渐扩大了话语权.当前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规划营造以社区营造为主,企业经营为辅,注重地方认同感培养,强调整体化的乡村社区营造.同时为了保证休闲农业多样化、多层次发展,主管部门同样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其中个体独资、公司经营、农民团体经营、共同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公营经营等促成了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经营结构的多样化\[9\].

45推动生态旅游,落实资源保育

台湾地区在休闲农业的发展和休闲农业区的规划中,明确提出兼顾生态保护,确实做好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保育、公害防治及废弃物处理工作等内容.并在休闲农业设施的建设中,以改造利用现存的农业生产用房、棚舍等相关设施为主,功能上兼顾农业生产和休闲旅游.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过度投资开发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在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区的规划中明确提出对生态景观、自然资源以及承载力方面的考量.并依托自然环境资源积极推动生态观光开发,并在保育、管理与教育等功能之上,结合文化与产业特色,引导以领略自然生态之美为特色的深度生态旅游,促进乡村和乡村旅游业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昭郎休闲农业概论[M]台北:全华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0:3435

[2]王国洲休闲农业区生态资源与体验活动综合规划之研究[D]屏东:屏东科技大学,2014

[3]曾玉荣台湾休闲农业:理念·布局·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961

[4]崔太昌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与启示[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13

[5]吴美莲,王国顺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实践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5(4):5255

[6]叶萌,呼和吉雅大陆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政府路径选择——基于台湾地区的经验借鉴[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6(1):3441

[7]许标文,张伟利,刘宇峰,等台湾乡村性空间演变与休闲农业发展的关系[J]台湾农业探索,2015(6):16

[8]肖熙台湾省休闲农场建设的经验[J]世界农业,2015(11):228230

[9]杨美虾,李洪波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文献资料的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99103

该文结束语:此文是关于对写作休闲和农业和台湾地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休闲农业本科毕业论文休闲农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地区休耕制度对中国大陆实施休耕制度 卓 乐 曾福生(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长沙410128)摘要当前中国面临粮食产量高、库存量高、进口量高的“三高”格局,耕地资源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多重问题,因此,中.

2、 瑞士不只有达沃斯访瑞士国家旅游局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地区会奖经理吕静怡 导语瑞士,一个屹立于欧洲中心位置上小而赋予魅力的国家,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风光无限的崇山峻岭,晶莹明澈的湖泊河流,草木之中葱茏鲜亮的乡村风景,突出于如画似幻背景之前的城市建筑,这些都是使会奖团队流.

3、 对塔城地区休闲观光农业 内容提要 休闲观光农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 当前,我国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旅游消费大有可为 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第四方面就专门提出“实施乡村旅游.

4、 休闲农业水平比较与障碍度诊断以中国和澳大利亚为例 摘要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业态,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 本文以中国和澳大利亚为例,基于标准离差法确定指标权重,多因素综合法测算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

5、 基于IDE的台湾休闲农业分析 摘要创新创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支持创业系统(Innovation Driven Entrepreneurship, IDE)重视创新与创业的协同推进.

6、 我国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与 摘要近些年公共图书馆逐步加大电子书采购经费,强化电子书服务力度,并利用多种渠道推广电子书服务 对台湾公共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政策保障、资源建设、借阅方式、服务平台及推广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对大陆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