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文献综述>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随迁子女参考文献 三电迁改科技论文范本 流动子女人口教育政策文献综述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文献综述 农民工子女教育论文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论文

随迁子女类有关论文范文集 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同伴关系分析与以江苏省常州市公办初中校学生为例类论文范文集

分类:文献综述 原创主题:随迁子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6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同伴关系分析与以江苏省常州市公办初中校学生为例,该文是随迁子女方面论文怎么撰写和流动人口和对策研究和子女相关论文范文集.

【摘 要】为了深入研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现状,分析影响其同伴关系的因素,采用“同伴关系量表”对常州市HY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同伴关系总体水平与本地学生并无显著差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与父亲学历层次、家庭经济状况、跟父母关系、跟老师关系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同伴关系;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公办初中校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6-0013-03

【作者简介】1.冯雪,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江苏常州,213016)教师,二级教师;2.陶诚,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江苏常州,213016)学生处副主任,一级教师.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是常州市HY中学的初中生.随机抽取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670份.其中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样本容量为308,本地居民子女的样本容量为362.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样本构成:父亲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38人(12.3%),初中172人(55.8%),高中(职校、中专)76人(24.7%),大专以上22人(7.1%);家庭经济情况从富有、一般到差,分别是35人(11.4%)、252人(81.8%)、21人(6.8%);子女跟父亲关系好188人(61.0%),跟父亲关系一般或不好120人(39.0%),跟母亲关系好218人(70.8%),跟母亲关系一般或不好90人(29.2%),跟教师关系好152人(49.4%),跟教师关系一般或不好156人(50.6%).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共包括20个题目,10个题目正向计分,另外10个题目反向计分,采用六点记分法,从“完全符合”1到“完全不符合”6.因此本研究以中位数3.5作为参照点,计算各个维度的均分,进行比较.

三、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

1.公办初中校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同伴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本地学生并无显著差异.

2.流动人口子女的同伴关系与父亲学历水平有显著相关,父亲学历为大专以上的学生的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父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学生的得分.

3.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与家庭经济状况有显著相关,家庭经济状况富有的学生的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差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差异不显著.

4.跟父母关系好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其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跟父母关系一般或不好的学生,即与父母的关系越好,其同伴关系越好,反之亦然.

5.跟教师关系好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其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跟教师关系一般或不好的学生.

四、讨论分析及教育对策

1.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同伴关系总体分布的差异分析及教育对策.

公办初中校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同伴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与本地学生无显著差异.可能原因:(1)初中生年纪尚小,心思单纯,很少对外来人口进行歧视和排斥.本地学生对外来流动人口并没有想象中的“边缘化”.(2)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正处于早期社会化阶段,人格尚未完成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学校里,他们会主动接受、效仿本地学生的行为模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从而缩小与本地学生的差距,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3)众多公办学校都弱化身份差异,开明的校园文化也推动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获得良好的学校人际适应.

建议:(1)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生青春期这一关键期,为学生提供大量自我管理、生生互学的平台,如开设梦想课程、STEM课程等,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机会;(2)教育行政部门应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使教育公平公正,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如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建设完善的社区文化设施;(3)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应积极参加班级、学校活动,扩大交友范围,改善自身的交友策略和沟通技能.

2.父母学历水平上的差异分析及教育对策.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与父亲学历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其原因可能是:(1)父母亲的学历越高,对孩子的辅导就更实际有效,孩子的学习适应水平越高,学业成绩普遍更好.学业成绩好的孩子常常被作为榜样,更受同学和老师喜爱;(2)父亲教育水平越高,其工作待遇越好,会有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也有更多的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议,帮助孩子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3)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有反抗性与依赖性,这使得慈母“说教”式的唠叨,不如严父提供的榜样示范和理性的方法指导更受用.

建议:(1)关注父亲教育缺失这一社会问题,重视父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和责任;(2)为流动人口提供多渠道的科学教育方法指导,如开设讲座、家长学校等;(3)流动人口父母本身应该加强学习,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免费资源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3.家庭经济状况水平上的差异分析及教育对策.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与家庭经济状况显著相关,原因可能是:(1)这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经济化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中的反映.在人际关系经济化趋势下,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的方式、内容、价值取向等都受其自身经济状况制约,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越好,与城市家庭孩子的差距就越小,就越容易融入本地群体.(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父母的权威教养方式和孩子的问题行为.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较多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这会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从而间接提高其同伴的接纳度.(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家境优越的孩子得到的教育投入较多,更易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优异的成绩又会提高其在同辈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和同伴接纳度.

建议:(1)社会机构和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资助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负担;(2)鼓励流动人口家庭采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而不是对孩子进行“任意放养”或简单粗暴的打骂;(3)家庭经济状况水平低不等于零教育投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关爱,父母切忌只关注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成长过程,陪伴式的家庭教育是最佳的选择.

4.亲子关系的差异分析及教育对策.

相较于父亲的影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更显著地受与母亲关系的影响.原因可能是:(1)积极的亲子关系正向影响积极的同伴关系.积极的亲子关系会使学生感受到爱与尊重,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积极的认知和期待,从而乐于与外人交往,反之则容易形成消极的同伴关系.(2)拥有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学生,其攻击性问题行为较少,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3)父亲一般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母亲则更为频繁地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子女的基本社交技能更多地受到与母亲关系的影响.

建议:(1)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帮助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同时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群体进行团体辅导和个案辅导;(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利用班会课等多种途径,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增进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与父母的相互理解,间接改善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3)学校或社区可以建立家长咨询委员会,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帮助家长解决亲子沟通方面的实际问题.

5.与教师关系的差异分析及教育对策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同伴关系与教师关系显著相关,原因可能是:(1)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迁移性,师生交往的主动性、有效策略等会潜移默化地投射到同辈群体的交往中.(2)学生具有天生的“向师性”,在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下,教师倡导和谐、、平等的交友模式,学生便会主动响应,反之亦然.(3)有研究表明,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和同伴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很多学生不愿意和某个同学玩,往往就是因为教师对其不经意的负面评价,因此,教师评价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择友观念,这也就导致与教师关系好的学生在交友时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而与教师关系不好的学生不被其他孩子喜欢,甚至被排斥和边缘化,从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建议:(1)教师要做到多元评价学生,避免“唯成绩论”;(2)学校应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中的学困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其提高师生矛盾处理能力,努力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3)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开放、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主动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丁芳,范李敏,陶红.公立初中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人际适应的调查研究[J].青少年研究,2011(5):1-5.

[2]张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教育启示[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08.

[3]孙璐.论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合问题[J].理论月刊,2006(11):35-38.

[4]王芳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我认同:偏差与原因——基于上海市区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研究[J].教育参考,2017(3):34-40+47.

[5]王涛,李海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25-29.

[6]吴新慧,刘成斌.接纳?排斥?——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社会空间[J].中国青年研究,2007(7):13-16.

[7]吴新慧.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状况——“社会排斥”的视角[J].社会,2004(9):10-12.

[8]许传新.流动人口子女公立学校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青年研究,2009(3):18-26+94.

本文评论: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流动人口和对策研究和子女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随迁子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随迁子女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简析家暴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性和生殖健康的影响 受经济发展形势,城市化建设……因素影响,人口流动已常态化 这些流动人口在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略的社会问题,不说别的,单就流动育妇在身体,性,生殖健康方面遭受到的家庭暴力问题.

2、 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邻里关系的建构分析 盛 雷(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摘 要关系社会学认为关系蕴含三大本质,即工具性、情感性和契约性,而关系的构建即是关系的三个本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本文将结合从关系的建构角度将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

3、 居住证积分制调控和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摘 要 上海市的人口综合调控主要是建立在居住证积分制基础上的一系列调控 居住证积分制既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也是引导流动人口家庭去留上海的重要调控手段,对流动人口家庭的影响最大 一方面,居住证积分.

4、 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门槛缘何提高?多源流模型的视角 摘 要自2014年以来,一些特大城市提高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 本研究对北京和上海的十个区县进行了调研,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政策文本分析法,运用多源流模型对这一政策变动的动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

5、 安徽流动人口问题与 摘要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是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安徽省历年统计年鉴分析了安徽省流动人口的特征和原因,并验证了流动人口与安徽省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重点对人口.

6、 包容性和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公平供给机制优化 于海燕1,黄文义2(1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00;2 暨南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广州 510632)摘要包容性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稳定的制度安排让每个人都有自由平……发展的机会,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