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文献综述>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知识产权的论文 知识窗投稿 知识经济杂志社 知识窗杂志 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社 知识文库期刊好不好 建筑知识杂志在线阅读 法语关于知识产权的论文 知识产权毕业论文选题 知识产权相关参考文献

关于知识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买到的知识靠不靠谱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文献综述 原创主题:知识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9

买到的知识靠不靠谱,该文是关于知识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靠谱和知识和买到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打开你的手机,如果在界面上没有一两个和“知识付费”有关的APP,似乎就有些“out”了.在朋友圈里,我们不断可以“刷”到身边的朋友们为学习“打卡”,当知识成为一种可以轻松被买到的商品,我们似乎正在进入一个热热闹闹的全民学习时代.

人们愿意为知识付费,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大家对知识的迫切需求和渴望.但为什么大家喜欢选择这样一种“购买”专人替自己读书、解答的方式呢?

“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知识付费领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罗振宇说:“古时候有些有钱人,他们明明有一双眼,可是从来不看书,而是请人读书给自己听,从今以后,罗胖就是你身边的那个书童.这就是我的角色定位,我读完书,讲给你听.”

这么看来,“知识付费”似乎能够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效率也更高:毕竟,从前了解一门新的学科,需要找大量的基础书籍去学习,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对错,现在,只需要订阅几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们的“知识付费”产品,就能了解整个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付费”时代,花一张“电影票的钱”就能购买到海量的知识,但要想真正把它们“据为己有”,还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反复验证.

在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上,充满了诱惑、荆棘和岔路口,只有思考,才能成为唯一一盏指路明灯.

“知识付费”:很靠谱,很不靠谱

当“知识付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后,离开学校后那么多年,我们再一次拥有了学习的热情:

每天在拥挤的地铁上“打卡”背单词;利用午休的间隙打开“得到”A PP,点击“听书”专栏,去听大V解读《商业的本质》,“分分钟”感觉自己正站在企业管理者的高位思考公司未来的道路;晚上睡觉前再刷一刷“知乎LIVE”里那些有趣的新答主,追求一下诗和远方……

这一天,我们似乎过得格外充实,学了好多之前不懂的“新名词”,下次跟人聊天时,又有了新的话题和“观点”,尽管这些看似独到有深度的见解,是从某个“大V”的嘴里扒拉出来的“二手货”.

我们正以这种方式告诉自己和他人:看,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哦!然而时间一长我们发现:我们的“知识库”并没有因为花钱订阅这个行为而变得更为充盈.

那些未经独立思考和反复实践验证的知识,那些我们“正在用力学习、专心读书”的假象,就如同太阳下的七彩泡泡一般,轻轻一戳就碎了.在一个“二手知识”泛滥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找不到那条真正通向知识殿堂的道路……

我们为什么追捧“知识付费”产品据初步估算,2017年我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达1.88亿人,每天有1000多万用户通过各大平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55. 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知识付费产品为什么会受到追捧?我们看来,这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飞速变化的社会让每个人感受到了学习的紧迫性,这样一个大环境里,你一天停止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当我们迈出学校大门时,我们学习的很多知识就已经落后了.大学学习金融的同学,可能不懂什么是“区块链”“比特币”;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能对如何高效运营自媒体、如何做好一场网络直播充满了疑惑;教育心理学的学生,可能在工作中要面对无数家长的育儿焦虑,在眼花缭乱的“育儿方式”中迷失……

在北京一家新媒体公司实习的吴君,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在学校里,因为看一些同学运营公众号挣了不少生活费,再加上自己也有一些兴趣,毕业后,她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一家新媒体公司.吴君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在这里似乎完全用不上了,她不得不从头开始学习.“说实话挺难的,我们公司代运营了涉及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的公众号,我不仅要学习如何运营一个公众号,还要快速了解这些陌生领域的知识,订阅专栏是一条很高效的学习途径.”

有段时间里,吴君的朋友圈里充斥了大量的新词汇,什么“H5 ”“I AAS ”“KPI ”,让人眼花缭乱,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找到了适应工作的信心.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快餐化”,学习的时间变得零碎,学习的方式变得多样,更多人想利用手机、电子阅读器这样触手可得的工具去快速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

而知识付费,正是抓准了每个人一天中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轻便易携带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为载体,让大家拥有了随时随地给自己充电的机会.在地铁上,如今已很难看到有人捧着“大部头”

认真看书、做笔记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盯着手机、戴着耳机的“低头族”.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几个“知识付费A PP”,就能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

从前,需要我们在图书馆的浩瀚书籍中仔细查阅、谨慎筛选、精心阅读的原文典籍,现在被一个个专家学者拆解开来,拎出其中的“干货”,加入自己的注解和轻松的解读方式,分成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的音频,供你在走路、等车、做家务时,用“听”的方式去快速了解一本书、了解一门新的学问.

这样一来,学习的门槛大大降低,效率也似乎提升了:从前阅读全本《托尔斯泰文集》,要花上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只需要打开某个知识付费A PP,选择评分高的“某某讲托尔斯泰”专栏,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把托尔斯泰经典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隐藏细节、美学特征了解得清楚明白.

知识付费的开发者们精准抓住了大家的焦虑感,很多时候,他们不是在贩卖知识,而是“贩卖焦虑”,让人觉得只要我购买了产品,就能治好“知识焦虑”症.

一方面,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人的主要焦虑来自人际关系而非生存压力,我们早就摆脱了为吃穿发愁的年代,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焦虑感来自一种“我要过得比别人好”的心理.如何过得比其他人好?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最终将所学的知识变现,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路径.

另一方面,当下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已经到了将人淹没的程度,这样的时代,人们不知道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洪流中筛选出自己想要、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很容易患上“知识焦虑症”.

针对这种心理需求,知识付费的开发者们出现了.他们为大家勾画出一个理想的状态:我们帮你挑选书籍,我们帮你深度阅读,你们只需要付出很少的金钱和时间,享受成果就好.对此,有评论犀利指出:“很多知识付费向用户兜售的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慰藉,让你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些有用的东西,从而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满足感.”

能“买”到的和不能“买”到的

网友“小鹿快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文章中她提到了自己真实的学习经历.

从2016到2017年,她一共在“知乎”上买了46次讲座,花费大约为1500元;在微信上买了21个讲座,花费大约500元;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花费大约500元;在“得到”上买课程,花费大约300元;参加过两次早睡早起打卡群,花费100元;还购买了其他各类主题课程,花费大约2000元.这些付费课程加起来总计花费约5000元.

在她购买的课程中,每个讲座至少要1个小时,因为花了钱,所以她认真听完了每次课程,有时候还多听了一两遍:“一开始觉得很受启发很有用,但时间长了我才发现,我的认知并没有因此提高,我的思维并没有因此升级,我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小鹿快跑”有一天翻看自己密密麻麻的听课记录,却恍然发觉,有些课程讲了些什么,她完全记不清了.

和很多“囤课成瘾”的消费者相比,“小鹿快跑”算是认真对待课程的了,一则来自《人民日报》的数据调查显示:目前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虽然使用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是能持续学习并持续付费的用户并不多.

为什么知识付费产品的到课率和购买率相差甚远?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天生具有惰性,远离了强制上课、下课、交作业的学校生活后,很少有人能抵御住种种诱惑,坚持终身学习.另一部分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小鹿快跑”一样,过了购买的“狂热时期”,开始冷静看待知识付费产品.

知识付费产品效果究竟如何?我们认为,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也不同.对于一些技能型的知识而言,这种直接明了的学习方式是效率很高的.比如如果一个对法律了解很少的人,想去了解婚姻法的基本知识,可以订阅一些专业律师的解读,那些对你而言生涩的法律条款、名词,你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容易犯的常识性错误,都会有专业人士详尽解答,现在的付费课程往往还有一对一提问环节,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咨询,准确、快速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

但对于一些更多需要深入思考、反复实践获得的真知,需要独自面对的人生难题,知识付费产品的效果可能和心灵鸡汤差不多.比如有人问:“怎样才能在一年内达到月薪5万元?”这就不是一个能轻易回答的问题.

尽管很多付费课程都号称“听了之后改变人生,让你升职加薪不再是梦想”,但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工作能力、性格认知不同,如果简单粗暴总结出若干条“职场法则”,告诉大家只要照着去做就能“登上人生巅峰”,这跟从前在机场很火的“成功学大师”们有什么差别呢?

所谓“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要想真正提升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没有系统学习、深度的思考和反复的实践,仅凭购买了一些“成功人士”的付费课程,是不可能成功的.

史蒂夫·乔布斯是通过千百次的失败和实践,甚至被驱赶出自己创立的公司,而最终创造了苹果产品.刘慈溪是靠着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坚持,才写出了《三体》.就连大众公认的成功企业家丁磊,在创立“网易严选”品牌之初,他一个男人亲自去对比、测试了各种女士的厚薄、耐磨度,闭着眼睛就能说出各种的优劣好坏,从而让“网易严选”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这些“大神”距离我们太远了,我只是个普通人,希望通过付费课程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已.作家格拉德·威尔曾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万小时,看起来很多,但按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计算,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所以,每个人只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勤思考勤实践,通过量变达成质变,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

但如果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走捷径,去购买一些标榜着“1小时读懂”“7天玩转”“3 分钟明白”之类的“知识付费”产品,用它去代替独立思考、反复实践,那你注定只能获得看似美丽实则脆弱的“知识泡沫”,注定获得不了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独立思考是通向知识殿堂的唯一“捷径”西方曾有句格言叫“未经思考的知识都不是真正的知识”,我国也有句老话叫做“知之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说的都是同一种现象: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浅层的知识,这个知识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要想真正把知识“化为己有”,成为自身“知识宝库”中的一块宝石,尚需要经过“思考”这个熔炉的千锤百炼.

举个例子说,你通过知识付费产品,了解了先秦哲学的大致轮廓,但先秦哲学的诸多流派中,每一派的优缺点是什么?哪些思想和当下的实际情况已经不符合,哪些观点在现代依然适用?一些著名的学者是怎样评价先秦各大思想家的?你自己又如何评价他们?只有一点一点把这些问题都想通了、想透了,才算是真正对先秦哲学有了深入了解,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变成了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好走的路是真正的“捷径”,知识付费产品可以作为你在通往知识道路上第一个遇到的“同伴”,但这个“同伴”并不能代替你走完所有的路.

那么,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通过不断学习真正获取想要的知识,提升自我?做好这两点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追本溯源,回归知识长河的源头,从阅读经典开始.

一部《红楼梦》,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科“红学”,但你若想真正读懂《红楼梦》,第一步就是阅读原著,而不是去听某个知名红学家解读红楼.他人的解读再好,终究是经过思考、加工过的“二手知识”,回归原著,哪怕你的认识粗浅,哪怕不正确,却比一味接受二手知识让人获益更多.

现在的知识付费产品,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会制造出很多新的概念,面对一个又一个看似专业的“名词”,你可能手足无措,但真正回归到经典、原文阅读,你会发觉,这些新概念实际是“旧瓶装新酒”,万变不离其宗罢了.

有网友写出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我在读《穷查理宝典》之前,看到很多名词,比如思维模式、规模化思考、系统思维模式、复利效应等,我都觉得很新鲜,但是读了《穷查理宝典》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的理论都来源于此.你只要把这本书钻研透彻了,压根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听这些课程,一些很火的‘大咖’比如成甲、张辉、李笑来等的很多付费讲座,其实都是围绕着这本书做论述.”

回归本源,会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上获得更多一手的、未经加工注解过的纯粹的知识,很多知识付费讲座,都是从一本书中衍生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与其“一叶障目”,不如顺着叶片,找到大树的根部.

独立思考,从经典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如果说经典是精神大餐中的原材料,那么思考则是把原料转化为成果的最有力工具.我曾有过这么一段亲身经历:高中时,我数学成绩不好,找班上的学霸借了数学笔记,一笔一划工整地誊写在笔记本上,结果下一次数学考试时,我的成绩依然没有提高.

“我分明很努力地在学习了呀……”我曾有些委屈地向数学老师抱怨,老师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你只照抄了他的笔记,有没有从中学习到解题思路和方法?”学霸的笔记,是他自己通过思考总结出来的,我只照抄了每一题的答案,却没有去想这道题他为什么会这么解,这样看似努力的学习方法,恰恰暴露了自己没有独立思考的缺点.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离不开独立思考.甚至思考背后,还需要有反复的实践进行验证.知识付费的大浪卷来,说明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重视,这是好事.但只有当大部分学习者都清楚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调动起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这股浪潮,才能真正改变潮水的方向.

十大“网红导师”和他们的课程

《矮大紧指北》:另类人文冷知识高晓松是近年来在社交网络上公认的“靠才华吃饭”的人之一.他曾推出了一系列谈话类节目,比如《晓说》,也担任过《奇葩说》的导师,他风趣犀利、不乏人文关怀的谈话风格受到了大众欢迎.

2017年6月,高晓松带着《矮大紧指北》正式登陆“蜻蜓FM”,这是一档主打冷知识式的谈资类节目,除了独家首播之外,这档节目被设计成付费产品,一共156期节目,一周3期,一共200元.

和打响了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晓说》相比,《矮大紧指北》有着明显的差别:

《晓说》是做基于历史人文的观点式的交流,宏大而又不失幽默,《矮大紧指北》则是老朋友式的娓娓道来,主打知识的另一面.什么是知识的另一面?说白了就是冷知识,供人在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

《矮大紧指北》这档节目分为三大块:排行榜、文青手册和闲情偶寄.以排行榜为例,矮大紧聊的排行榜就是传统文化中非主流的榜单,比如十大兵家必争之地,比如十大细思极恐的美食,这种话题和内容极少出现在主流内容中,但又有猎奇性和知识性,因此非常适合作为聊天的谈资.

《矮大紧指北》更像是人文主义浓厚的知识兴趣的散装零售店,从节目的几大栏目和时长设置就可以看出,时间压缩了,但信息的浓度和幽默性加强了,这些内容更加轻松和易懂,但又不那么正儿八经,因此相比纯粹的谈资和说话类节目,更多了一层精神内核.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让普通大众发现经济学的乐趣2017 年11 月10 日,“得到”APP 大咖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总订阅人数突破20万,创下同类知识服务产品付费用户数最高记录.

知名经济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将其自2010年以来在北京大学讲授《经济学原理》《法律经济学》两门课程的精华内容,凝结为《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中精讲52个经济学核心概念模块,通过超过260节音频+图文在线课程,致力于让普通大众发现经济学的乐趣,并构建起地道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据悉,该专栏上线短短一周,便吸引了超过4万名“得到”用户付费订阅,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在此列.马化腾曾发表评论称:“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北大,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重返校园学习.感谢互联网这个时代,有人愿意以更灵活的方式,以更周到的服务,把这么好的产品,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每天花10分钟,就能构建一个经济学的世界观.感谢薛兆丰老师把原汁原味的北大课程分享出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

薛兆丰曾表示,自己虽在北京大学有近8年经济学授课经验,但是,要将北大经济学课“搬”到线上,形成普适于大众的知识服务产品,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这一过程犹如探索知识付费的“无人区”.

在打磨产品的过程中,针对更广泛的受众,薛兆丰和“得到”APP产品团队不仅要对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生产,还要在知识的表现形式以及授课方式上进行调整和创新,力争做到有趣和通俗,适应大众碎片化时间学习特点的同时,还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含金量,做到“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由此打造出的“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学课堂”,让更多人从此拥抱经济学,爱上经济学,用上经济学.

一位用户表示:“我订阅课程没有什么考试啊、提升啊、功利之类的压力,纯粹就是喜欢,喜欢这样的形式,喜欢听薛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原来经济学可以如此有趣!”

《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

《好好说话》是由马东担任课程总监,《奇葩说》辩手马薇薇、邱晨、黄执中、周玄毅、刘京京等担任主创的口才培训节目.

“好好说话明天上线,持续一年260期,想想就嗨.明晚9点在映客直播,欢迎放马.”2016年6月5日下午,马东在微博发了这条消息.

《好好说话》是以日更形式推出的6分钟音频课程,从沟通、说服、辩论、演说到谈判,教给用户一整套应付生活场景需求的话术.

《奇葩说》火了后,几个高人气辩手们就开始思考如何将说话的本事分享出来,“然后就隐约有了一个方向,我们一直在想怎么教人思考、表述、谈判、沟通”,这就是做《好好说话》栏目的初衷.

马东将《好好说话》这个产品定义成为一个服务类型的产品:“针对有需求的人群设计,教大家如何避开沟通雷区、把话说得漂亮得体.”

马东分析说,一直以来,我们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却又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这很尴尬.我们所学的东西无不以“表达”为指向,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几乎都以“表达”为依据,可是作为最直接表达方式的“说话”,却始终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这也很尴尬.

“尴尬之所在,正是机会所在.况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控制的,其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

有用户评价:现代社会高度竞争的复杂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要求我们有更加智慧、更有锐气、更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好好说话”之道.“我觉得订阅这档栏目还挺有用的.”

《硅谷来信》:帮大家开阔视野

吴军有着多重身份:硅谷首家华人创投基金丰元资本掌门人、风险投资人;计算机科学家,先后供职于谷歌、腾讯,是谷歌中、日、韩搜索算法的发明人.他的两个付费专栏《硅谷来信》《谷歌方法论》共有16万忠实粉丝.

《硅谷来信》尤其受到欢迎.《硅谷来信》涉猎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金融和科技题材的文章”“科技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特点,以及内部的管理方法”“教育和历史文化”“世界各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吴军说,在《硅谷来信》中,看似聊的是天南海北的问题,其实这些话题都是围绕拓展思维的宽度精心挑选的.

“比如,今天一个20岁的人,将来难免要和美国人打交道,40岁的人,可能要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因此了解美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对将来有帮助,所以我希望《硅谷来信》是一个能够让大家开阔视野的专栏.不仅是每日深谈,而且是个人向上进阶的核心思维方式的升级.”

网友“马洋葱”分享听课心得说:“《硅谷来信》是我唯一订阅的知识付费产品,如果你以为课程是‘科技’为主,那便是小看了吴军老师!”他总结说,《硅谷来信》的可贵之处在于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告诉你什么是错的.你会发现文章多不以直接了当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以他“看过的人,做过的路”告诉你:你这样,是走不通的.第二,告诉你什么是优雅生活.在课程里,吴军老师分享了他的个人爱好,包括品红酒、喝咖啡、摄影、旅游等等,他让我们看到,繁忙之余要留给自己享受生活的时间.第三,让你站在他人肩上看世界.吴军本身就是一个跨界人才,科技、教育、管理、人生等话题信手拈来,总有独到的见解.通过他的启发,你会发觉,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DR.魏:家庭教育宝典》:

让孩子享受前沿脑科学研究成果

人们最早对DR.魏的印象可能出自《》,这位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是《》节目的科学评审,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我是科研和教育工作者,只是大家最早认识我是通过《》,给我打上了‘科学判官’的标签.从女儿出生后,我投入大量业余时间,将脑科学、认知科学与发展心理学与育儿实践结合起来,给父母提出一些建议,也不算典型的育儿专家.我主要工作是从事科学研究,个人最大的兴趣就是科研.”

在《DR. 魏:家庭教育宝典》中,每节课程在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课程设置围绕开发孩子的“智力脑、语言脑、情绪脑、运动脑、创意脑”5个方面进行,引导新手家长们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课程中,DR. 魏并没有一味的讲科学理论,而是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来论证他的论点,并且都建立在DR. 魏已经实践过的基础上.比较贴心的是,为了方便广大听众理解,在每一篇课程中都附有相关内容的图文解说,既方便保存又有利于重复学习.

《咪蒙教你月薪5万》:3年后加薪不超50%可申请退款

2015年9月15日, “咪蒙”公号发出了第一篇文章《女友对你作?你应该谢天谢地,因为她爱你》,从此走上她的自媒体创作之路.

近三年时间过去了,据其团队透露,目前“ 咪蒙”公号订阅数1297万,每天的头条文章平均阅读量200万.

2017年11月18日,在北京举办的“咪蒙品牌发布会”上,咪蒙团队宣布准备上线付费音频课程《咪蒙教你月薪5万》,正式进军知识付费领域.据公司副总裁王不烦在现场透露,这个课程将专门为有能力却迟迟不涨薪的人,提供实用的方法论和实操干货.若听课人员“三年后加薪不超过50%”,则可申请全额退款.

作为自媒体中的“网红”,咪蒙推出的音频课程却评价不一.课程在喜马拉雅课程一经上线就收到了诸多用户的五星好评.但随着课程的持续更新,在喜马拉雅上的用户评价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给出3星甚至1星的评价用户逐渐增多.

在评论列表中,经常出现“干货少,每期内容短,标题党,退钱”等关键词,最终课程总评分为3.9分,远低于喜马拉雅平台其他热门课程评分.听了咪蒙的课程后,很多学员们纷纷在下面留言表达失望,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课程质量不行.有的学员比较极端的表示:希望咪蒙能够开通退款通道,需要退款.

《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普及金融的观念和认知

陈志武是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生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他的专业研究领域为金融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问题以及金融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问题.

在《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中,他帮助大众建立了关于金融学的初步认知,并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话题:比如金融是如何催生文明的?金融何以富民强国?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陈志武希望,他的金融课带给听众的不仅是金融知识和思想框架,更们认清财富本源,升级认知模式.

喜马拉雅FM这样介绍课程:“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企业家,无论你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还是拼搏在追求财富的路上,这门课都会对你有所助益.如果你犹豫钱往哪放,如果你犹豫该不该投资,如果你犹豫股市、楼市,这门课将是给你答疑解惑的快速入口.”

《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分为12大模块、52个专题、152堂音频课和图文笔记和52周问答.课程希望听众可以从中学习到:第一,读懂人类社会背后的一整套运作逻辑,掌握未来发展规律,运用独立的思维全面深度跨界剖析各种事件.第二,理性地抓住经济发展趋势,精准洞察表面背后的本质,提升商业嗅觉,更快决策,规避未来风险.第三,在理财投资方面,从术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境界,财富如何配置,做到心中有数,实现合理投资、财富增值.

《西方艺术课》:揭秘艺术之美

作为新锐西方艺术研究者,严伯钧具有12年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游历经验.严伯钧主讲的《西方艺术课》中,不仅谈到了雕塑、古典音乐、建筑,还讲到了历史、政治、宗教、科学、技术,把艺术家、艺术品所在年代的社会背景全部打通,严伯钧说:“只有看清楚全局,艺术史的真相才能还原给你.”

《西方艺术课》的定位是一个可以给你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艺术知识大课堂,每天10分钟,讲清一位艺术家和他的艺术作品.课程按照不同的艺术时期,深入介绍了至少200位艺术家,厘清了超过30个艺术流派,勾勒出一份清晰的人类艺术地图.

有用户评价,课程把“以往令人不明觉厉的西方艺术史,翻译成了人人都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知识资产”.不少专栏用户在严伯钧的陪伴下,踏入博物馆、艺术馆,再也不用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学会了如何看懂真迹,领略到艺术真正的价值.

严伯钧说,希望通过课程让“绘画、雕塑、音乐、建筑,变成你一辈子的玩具;让古今那些故去的、在世的艺术家们,成为你的朋友;让艺术伴随一生,成为你今后人生中的灵魂伴侣.”

《每天听见吴晓波》:分享最新经济走势毋庸置疑,吴晓波是成功的企业家、财经作家.

在他推出的知识付费课程《每天听见吴晓波》中,你所听到的吴晓波的每一个观点和立场,都浓缩了他几十年的商业观察和对当下经济的审慎思考.

在课程里,吴晓波每天与大家分享最新的经济走势,评说当下的财经热点,帮你摸清中国商业脉搏,既而开启你的商业机会.

吴晓波表示:“《每天听见吴晓波》真正希望的是帮助每一个人系统学习职场技能和掌握理财知识,打造自身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改变碎片化时代的免费模式,让知识和高品质内容,体现应有的现实价值.”

每天用5-7分钟的时间,不到两首歌、一站地铁、两个红灯的长度,就能听到吴晓波每天提炼出的精髓信息.

不少“商界大咖”都是《每天听见吴晓波》的订阅者.冯仑说:“晓波的观点有趣而独到,给我们在投资理财和日程生活中带来了启发.”雷军说:“我在喜马拉雅电台订阅和收听了吴晓波的节目,非常欣赏他分享的阅读感受和财经观察,很成功.”柳传志说:“《每天听见吴晓波》能帮助年轻人丰富财经知识,传播正确的商业观察,非常有意义.”

“知识付费”已成为刚性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优质内容付费观念的形成,也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开始进驻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但更大的动力来自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愿越来越强烈,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发生了变化,大家希望通过付费获得知识,这已经成为刚性需求.

艾媒数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张毅让有能力的人去讲,有需求的人去学.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和再分配,知识付费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毛湛文

这是一个会发展10年以上的市场.目前知识服务行业尚处于早期,应努力形成知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良性生态.

“知乎”副总裁 张荣乐

当下的我们即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紧这个社会;跟住这个时代,更加快速高效地吸收和学习,才能让我们保住当下,跟上时代.“知识付费”就给我们开了一副治疗“知识焦虑”的药,只是这一种“药”针对不同的“病症人群”对症治疗,显得有些“一刀切”.

网友“蓝胖子”

知识付费原本的尝鲜者主要是互联网业相关的从业者和重度用户,它之前的热度一定程度上是其在这个相对较小的群体中回响而形成的错觉,感知的热度其实远超过实际.当它向更广泛的人群扩展时,则还要突破更多的难关.以现在互联网上知识产品发展的状况看,难关之一可能是,现有的知识产品仍不够大众化.

自媒体人 方军

知识付费的碎片化不等于廉价,这是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现代社会,本职行业需要多年的沉淀,但在兴趣涉猎方面没法投入大量时间,以知识付费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快速学习,适合现代人学习知识的需要.

喜马拉雅资深用户 李晓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独唱团”是《时代邮刊》(下半月)的策划专题,越来越多的读者越来越喜爱,越来越关注.

为了把“独唱团”的策划专题做得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本刊真诚地向广大作者、读者征集“独唱团”选题.本刊的“独唱团”专题要求从有关“官场职场商场情场欢场、亲情友情乡情爱情人情”等方面寻找当下读者最感兴趣、最想讨论、最易共鸣的选题;切口要小,意义要大,角度要新,意蕴要深;整个专题要体现“亲切、清新、轻松、智慧”的风格.如果你对本刊“独唱团”有兴趣,请你把你所想到的选题写一个500字左右的策划提纲(包括大主题、主要观点和总体框架等)告诉本刊:信件请寄本刊唐韶南收,电子邮件请发至manyuanl@163.com.本刊对采用选题的提出者给予重奖;对有策划执行能力的作者,本刊将聘其为特约作者或特约编辑,加盟到本刊采编队伍中来.

我们等待着一个个让人怦然心动的选题出现;我们期待着一个个策划高手的智慧在本刊展现!

《时代邮刊》编辑部

该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知识专业范文可作为靠谱和知识和买到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知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买套靠谱二手房 买卖二手房,不死也得脱层皮 这是很多经历过二手房交易的人的心声 几百万元掏出去,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辈子最重大的决策 房屋交易的价值巨大、过程繁复、信息不透明,但交易双方偏偏又极度依赖大量信息以做.

2、 知识付费是花钱买安慰吗? 文 彭婷婷只要 60 分钟,让你快速知书法不去健身房,在家也能练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99 元 xx 舞蹈系统技术公开课……无处不在的知识付费,时刻撩动着人们的心.

3、 人工智能2.0时代知识分析变革* 田倩飞1,2 张志强1(1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四川成都 610041)(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摘 要“人工智能”一词于195.

4、 基于P2P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 刘方,韩海侠(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 徐州221000)关键词P2P;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摘要文章简述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将P2P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必要.

5、 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知识导航服务 杨凡(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安徽 合肥230000)关键词图书馆;知识导航;学科导航;信息化导航;智能化技术摘要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知识导航服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图书馆知识导航模式的分类.

6、 基于知识链的高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 关键词知识链;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整合策略摘要高校图书馆承担着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从知识链的视角加强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具有现实必要性 基于知识链和资源共享的视角,建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