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文献综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参考文献 劳动力日语论文 劳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劳动力转移的参考文献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答辩

关于劳动力毕业论文怎么写 和全球视野下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和应对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劳动力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4

全球视野下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和应对,该文是关于劳动力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劳动力和全球视野和成本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摘 要: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引致资本外流,制造业空心化风险逐步加大.对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表明,2011年以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弱化:一方面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已基本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甚至发生一定的反转(如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另一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尽管还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被其他因素(能源成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削弱.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原因是劳动报酬的上涨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劳动报酬上升较快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而技能型人才(高级技工)短缺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再也不能简单地以低劳动力成本取胜,企业必须由低成本竞争转向高技术竞争和差异化竞争.政府应致力于提高生育率和劳动参与率以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加快“双一流”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以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以降低企业成本.

关键词: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优势;资本外流;劳动参与率;高技能劳动力;低端劳动力;劳动力供给

中图分类号:F241;F0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 2018) 02- 0091- 15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了全球价值链中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不仅有效促进了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本身的发展,也提高了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环节的熟练程度,进而推动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然而,近年来,中国劳动报酬大幅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500元,到2015年已上涨至61 240元.工资水平的迅速上升,致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也开始逐步向越南、印度尼西亚、老挝等国家转移.同时,一些先进制造业也开始转移至墨西哥、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甚至回流至发达国家,这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并且,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供需关系转变,劳动力成本将会进一步上升,那么这种冲击很有可能是长久的.因此,需要全面了解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变化趋势及其在全球中所处的地位,进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将来可能存在的长期冲击,以保障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问题凸显,国内学者也日益关注这一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郑海涛和任若恩( 2004)采用购买力平价调整方法,测算并比较了中、德两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陈超和姚利民(2007)采用汇率调整方法,测算了1978-2004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并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除印度外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相比还具有明显的竞争优.都阳和曲玥( 2009)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根据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分析各行业及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认为在此期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未减弱.贺聪等( 2009)采用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标,比较分析了2000-2006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和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发现中国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部分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不容忽视”,.王燕武( 2011)研究认为,1999-2009年中国制造业仍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快于工资增速.然而,周宇(2014)的研究表明,2009年以后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出口高速增长的时代已接近尾声.张国庆和林玳玳(2016)的研究证实,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与劳动报酬增速转化的拐点,在此之前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劳动报酬增长,之后则发生反转.李建强和赵西亮( 2018)通过国际比较发现,近年来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目前已经高于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可见,国内学者对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变动极为关注.然而,现有文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比较劳动报酬时大多使用的是工资数据.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1966)的规定,劳动报酬不仅包括工资和薪金,还包括以各形式发放的福利以及雇主所承担的社会保障成本、税收成本、教育培训成本、职工招聘费用和住房成本等.因此,使用工资数据可能会低估劳动报酬,特别是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的非工资报酬通常要高于发展中国家.二是大多采用单位劳动力成本衡量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对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缺乏系统的比较分析;并且分别采用汇率调整方法和购买力平价调整方法进行测算,而测算方法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的差异.三是以往研究采用的数据较陈旧,且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分别集中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几个发达国家或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几个新兴经济体,未能清晰反映中国劳动力成本在全球中所处的水平.因此,一方面需要对研究数据进行更新,另一方面需要纳入更多的比较对象,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必然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因此,现有研究亟待进一步的完善.从理论上来讲,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变化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劳动报酬,二是劳动生产率.实际上,二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决定了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变化.因此,在考察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演变时,必须了解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有鉴于此,本文采用购买力平价调整和汇率调整两种方法测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基于EIU(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数据库提供的劳动报酬数据和美国经济咨商局提供的劳动生产率数据,对1995-2015年中国和30个较典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进行系统比较,以进一步明确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全球范围的演变趋势,进而为中国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冲击提供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二、劳动报酬的全球比较

EIU数据库报告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工资报酬和非工资报酬,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劳动报酬的相对变化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中国与比较典型的3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具体的劳动报酬数据见表1和表2.

表1给出了1995-2015年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劳动报酬.中国的劳动报酬从1995年的o.283美元/小时上升到2015年的4.4美元/小时,增长了近14.6倍,不仅增速远超其他新兴经济体,而且绝对值也已远超印度尼西亚、印度、墨西哥三个国家.2015年,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的劳动报酬仅相当于中国的23%和48%,印度的劳动报酬在2014年也仅为中国的40%左右.而巴西的劳动报酬在此期间并不稳定,呈现先降后升又下降的复杂趋势,这可能与巴西汇率制度的演变有关.

表2给出了除新兴经济体外的其他较典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报酬.从数值上来看,1995-2015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报酬要远高于新兴经济体;从增速上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报酬的上升速度又远低于新兴经济体(巴西除外),匈牙利和日本的劳动报酬甚至出现略微下降的趋势.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劳动报酬依然很低,2015年仅相当于美国的21%、日本的19%、英国的13%、法国的12%和德国的10%.因此,如果仅从劳动报酬本身来衡量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是具有较大优势,但与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相比已处于劣势.

三、劳动生产率的全球比较

本文采用美国经济咨商局中提供的各国家和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测算结果,由于其未提供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数据,需要对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进行单独测算.为使计算结果具有可比性,需要总劳动时间和增加值两项指标的数据,但目前中国没有准确的劳动时间统计数据.因此,本文首先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获得城镇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周工作时间,再乘以49得到大致的制造业年人均工作时间;然后,利用EPS( Economy Prediction System)数据库整理出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将制造业就业人数与年人均工作时间相乘,得到制造业总工作时间;最后,用制造业增加值除以制造业总工作时间,得到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考虑到美国经济咨商局在计算劳动生产率时使用的是经过购买力平价( PPP)调整后的增加值数值,为统一研究口径,本文在估算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时同样采取购买力平价进行调整.然而,采用购买力平价进行调整会高估中国的增加值总量,进而高估劳动生产率.为清楚地反映这种高估程度,本文同时采用汇率调整的方法来计算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并利用工业生产者出厂指数来消除波动的影响,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在表3中列出.

从购买力平价调整的计算结果看,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从2002年的24. 36美元/小时上升到2015年的47.73美元/小时,提高了近1倍,增长速度远超其他新兴经济体.从绝对值来看,2015年中国的劳动力生产率也远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由此可见,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也是中国劳动报酬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劳动生产率略有下降,这对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是不利的.1995-2015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0%以上.整体来看,尽管2015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提升,但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仅相当于美国、德国和法国的70%左右.而这还是使用购买力平价调整的结果,存在高估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从表3中可看出,以汇率调整测算的结果要远低于以购买力平价调整测算的结果).2015年中国以汇率调整测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3.8美元/小时,仅相当于以购买力平价调整测算的劳动生产率的一半,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更大;而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相比,低于土耳其和俄罗斯,略高于墨西哥,只对印度尼西亚和巴西有较大优势.

四、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全球比较

本文采用单位劳动力成本衡量各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计算方法为:ULC二LCH/ VH.其中,ULC为单位劳动力成本,LCH为劳动报酬,VH为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成本越低,则劳动力成本优势越明显.各国家和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的计算结果见表5和表6.

根据购买力平价调整的计算结果,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从2001年o.025美元/小时上升至2015年的o.092美元/小时,增长了2.74倍.从上涨幅度来看,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上涨很快,特别是在2011左右.这一方面与中国2000年较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前文分析的劳动生产率下降有关.从绝对值来看,自2013年起,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超过印度尼西亚,且与墨西哥和土耳其也相差无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近年来一些产业外移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国.

而从汇率调整的计算结果看,2015年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高达o.18美元/小时,几乎是购买力平价调整结果的两倍,是印度尼西亚的2. 25倍、墨西哥的1.71倍、俄罗斯的1.62倍和土耳其的1.70倍.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值得注意的是,2001-2015年墨西哥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仅上升了6.1%,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而在此期间,墨西哥兑人民币汇率下降了50%.可见,汇率调整加速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到更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国.同时,从表6可知,尽管1995-2015年保加利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了1.79倍,但依然仅为24. 67美元/小时,与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基本持平,这得益于保加利亚较低的劳动报酬(2015年保加利亚劳动报酬仅为5美元/小时).可见,保加利亚较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也是近年来其吸引大量外商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①.

当然,劳动力成本仅是影响制造业成本的一个因素,能源成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因素同样会引起制造业成本优势的变化.以中、美比较为例:2001年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为o.26美元/小时,同期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调整计算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仅为o.02美元/小时,美国相当于中国的13倍,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2015年美国单位劳动力成本为o.31美元/小时(同期中国为o.092美元/小时),仍然相当于中国的3.4倍(即使从汇率调整的计算结果看,美国单位劳动力成本仍是中国的1.72倍).这说明,若仅从单位劳动力成本来看,虽然中、美的劳动力成本差异逐步缩小,但中国仍具有一定的优势,难以有效解释近年来一些产业回流美国的现象.为此,本文借用波士顿咨询公司所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进行说明.图1给出了2004年和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成本指数的构成及其变动情况.2014年,中国制造业成本指数为96,与美国仅相差4个点,中、美两国制造业成本的差异已经不大;而在2004年,二者还相差13.5个点.拉近二者成本差距的除劳动力成本外,还有能源成本,特别是天然气成本,2014年中国天然气成本高出美国2.9个点,而2004年几乎无差异①.可见,美国的能源成本优势抵消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如果进一步考虑美国的减税等政策效应,中、美制造业成本可能趋于一致,甚至发生反转,制造业回流美国自然也是企业出于经济成本考虑的结果.

五、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从全球范围看,与20世纪末相比,当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确实已被显著弱化(特别是2011年以来).从变化趋势来看,一方面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已基本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甚至发生一定的反转(如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进而引致部分制造业转移到这些具有同样或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尽管中国还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在综合能源成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之后,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进而引致部分产业回流至发达国家和地区①.同时,这种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以及其他成本相对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将是持久的,这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应对这种冲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是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也是保持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首先,必须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原因.劳动力成本优势取决于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关系,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是由于劳动报酬的上涨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特别是在2004年之后).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劳动报酬的快速上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发布的《国人工资报告》指出,2004-2015年中国的工资水平上涨了2.95倍.而根据表1的数据,中国的劳动报酬也是从2004年左右开始快速上升的,从2004年的0.8美元/小时上升至2015年的4.4美元/小时,上涨了4.5倍.劳动报酬和工资的上涨幅度存在一定差距,这说明,在此期间中国的非工资报酬也出现了快速上涨,并且比工资上涨得更快,图2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社会保险支出从2002年的o.14美元/小时上升到2009年的o.61美元/小时,大概上升了3.4倍,但同期的基本工资仅上升1.5倍.因此,中国非工资报酬的快速上涨显著提升了劳动报酬的上涨速度.当然,非工资报酬的快速上涨是中国工资水平提升的一个结果,也是劳动制度逐渐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这里主要分析工资水平快速提升的原因.

中国工资水平的快速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供给不再是无限供给,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趋于递减.如表7所示,自2012年开始,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出现绝对下降.但是,从劳动力需求来看,蔡防(2012)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2002-2010年中国劳动力需求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6%,而劳动力供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由此可见,中国劳动力需求的增速超过供给的增速.同时,即使受到经济转型的影响,中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劳动力供需增速的差异短期内难以消除,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不仅体现在高技能劳动力方面,还体现在低端劳动力方面.2004年中国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反映了低端劳动力的短缺,为争夺这些稀缺劳动力,诸多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薪资和福利待遇等手段留住现有劳动力并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在此背景下,自然会引致低端劳动报酬的不断上涨,而且这种主要由低端劳动报酬上涨引致的整体劳动报酬上涨的速度要大于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劳动力短缺,特别是低端劳动力的短缺是引起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而这种低端劳动力短缺是由于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导致的[11].

图3对招工难问题给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根据2006年公布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2004年农民工的主体在16~30岁(大概占农民工整体的61%),其整体平均年龄也仅为28.6岁.本文利用相关数据测算了1990-2016年中国15~29岁人口的比重,其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1990年中国15~29岁人口比重为15.9%,其后一直下降至2000年的12.9%;而在此期间,中国GDP从1.89万亿元上升到41.3万亿元,上升了将近21倍.此后十几年,该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基本维持不变;更为严峻的是,在2013年左右,该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又开始下降,到2016年仅为11. 5%.15~29岁人口比重的不断下降,使得中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也从2004年的28.6岁逐步上升至2016年的39岁,也就是说如今的农民工主体很可能还是2004年的那批农民工,只是年龄变大了.

上述分析,也有助于理解中国为何在2013年12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紧接着又在2015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缓解劳动力的短缺问题.然而,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不可能一蹴而就,“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劳动力供给效应至少也要在15年后才能得以体现,在这期间依然会面对比较严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且,由于当前中国的生育率并不高,甚至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因此“二孩”政策的劳动力供给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高技能劳动力方面,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高技能人才大概有4501万人,尽管总量比2010年增加了57%,但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依然不到6%,与日本(40%)、德国(50%)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算,2015年中国高级技工缺口规模近1000万人,按照现有的劳动力供给水平,这种高级技工短缺的状态将长期存在①.而高级技工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从战略层面给予高度重视②.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也开始不断下降(见图4).中国总体劳动参与率从1990年的79.37%下降至2016年的70.77%,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从1990年的84. 97%下降到2016年的77. 88%,女性劳动参与率从1990年的73.49%下降到2016年的63. 35%,女性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男性.劳动参与率的不断下降,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二孩”政策的劳动力供给效应.实际上,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持续下降.因此,如何减缓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提升女性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增加女性劳动力供给,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组织撰写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也曾指出“全面二孩”政策可能对女性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并建议通过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力度等一系列手段,提升女性参加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减缓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过快下降.此外,笔者认为国家和社会还应切实解决好幼教和养老问题,消除女性就业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有效减缓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①.

本文通过对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发现2011年以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弱化,其原因是劳动报酬的上涨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伴随着劳动报酬的逐步提升,而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持续下降、劳动参与率降低以及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得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进一步加大了劳动报酬上涨速度;同时,技能型人才(高级技工)的供给不足则凸显了中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是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上述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还将继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进一步弱化.这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中国制造业再也不能简单地以低劳动力成本取胜,由低成本竞争转向高技术竞争和差异化竞争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

政府则应从两方面积极应对:一是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并优化供给结构.可考虑适时出台“三孩政策”(甚至全面放开生育),并通过直接补贴、加大妇幼保健投入等方式降低生育成本,提高生育率;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劳动参与率;要加快“双一流”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劳动力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水平,可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增值税税率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以维持和强化劳动力成本优势;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获取大宗商品定价权,降低企业汇兑成本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成本;特别是要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等人民币结算模式,从而降低能源购买成本,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郑海涛,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和德国的比较[J].中国软科学,2004( 10):59-64.

[2] 陈超,姚利民,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的国际比较及其对出口与福利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7 (6):24-29.

[3] 都阳,曲玥,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 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

经济,2009(5):25 -35.

[4] 贺聪,尤瑞章,莫万贵,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国际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9(7):170-184.

[5] 王燕武,李文溥,李晓静,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1(10):60-67.[6] 周宇,中国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J].世界经济研究,2014(10):3-8.

[7] 张国庆,林玳玳,劳动报酬的提高必然降低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吗——基于200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数据分析[J].宏

观经济研究,2016( 9):100-105.

[8] 李建强,赵西亮,中国制造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吗[J].统计研究,2018(1):22 -31.[9]

ILO. Resolution concerning statistics of labor cost[ EB/OL]. http://www. ilo.o塔/global/statistics - and - databases/standards

- and - guidelines/resolutions - adopted - by - inter-tio-l - conferences - of - labour - statisticians/WCMS_087500/lang -

- en/index,htm,1996.

[10]蔡防,劳动力供给与中国制造业的新竞争力来源[J].中国发展观察,2012(4):17 -19.

[11]金三林,朱贤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成因及趋势[J].经济纵横,2013(2):37-42.

评论,上文是大学硕士与劳动力本科劳动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劳动力和全球视野和成本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2019全球清廉指数中国排名上升 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2月21日发布2017年度“全球清廉指数”排名 根据该排名,在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最清廉的国家是新西兰、最腐败的是索马里 中.

2、 编者按:全球变局和中国模式再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全球化的红利实现了崛起,同时也将自身与世界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然而自2008年西方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潮流愈演愈烈 2018年,以中美贸易.

3、 首都人口疏解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摘要控制人口规模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以及发展四个核心定位的关键环节 随着首都人口疏解进程的推进,劳动市场供求会发生变动,特别是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劳动力年龄结.

4、 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认定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17 年12 月26 日,农业部……九部门联合印发农业部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 科技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水利部关于认定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一批)的.

5、 九项指标居全球首位,中国渔业大数据院落成 6 月23 日,由中国渔业协会、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中渔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 第一届中国(合肥)渔业大数据应用研讨会”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举办 中.

6、 建构粮食安全战略的全局观、可持续观和全球视野 朱满德 张 振 程国强中国立足国内农业发展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现阶段正处于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最好的时期 分析同时表明,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农业资源和生态的约束日益增强,受市场与政策的影响日益突出 中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