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驳论文树靶子 立论文和驳论文 堂吉诃德论文 立德开题报告 立德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如何立德论文 论文大学生应该如何立德 立德德育论文 立德参考文献

关于立德树人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基于立德树人下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立德树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7

基于立德树人下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本文是立德树人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与网络道德和立德树人和问题研究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零零后”的大学生更是网络的主力军,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也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正如人们常说的:“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尤其是大学生学术道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党的十八来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德育教育为解决网络道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通过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立德树人;网络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8)09-0028-04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8.09.005

“立德”源于《左传》,立德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观,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提升,称为“内圣”.“树人”源于《管子》,指人才培养,既包括对教育的重视,也包括教育的理念和内容,称为“外贤”.这是“立德树人”的最早出处和词源解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精髓,对于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立德树人”思想具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是个体对道德价值、观念的认同,一般是不可“视”的:二是外在的,是通过道德行为予以表现的,一般是可“视”的.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今网络道德的失范说明学校德育效果存在问题.随着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根本任务的提出,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强化德育教育,这为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2]113-116.

1 网络道德失范的现实表现

网络道德是道德观念、价值以及外化的行为在网络中的呈现,是道德在网络领域的表象形式.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高校要站在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高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认真研究网络教育的特点规律.积极构建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不断拓展网络道德教育途径.主动占领网络道德教育阵地.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的网络习惯,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1.1 网络学术道德失范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极倡导道德观念之一,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网络信息为学术信息传播和科学研究体提供了方便.海量的文献资料促进了学术研究的飞速发展,但是,这也为学术道德失范提供了土壤.越来越多的学术剽窃、论文数据事件频频被,而且越演越烈,一些名校和知名学者也牵涉其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作为道德传承圣地的高校被置于风口浪尖.

1.2 网络价值观念扭曲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在这个虚拟空间.正面和负面的价值观念相互冲击和碰撞,而网络匿名面具的遮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势力的恶意宣传,用“自由、人权”等博取关注和点击,攻击我国政权,针对我国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故意小题大做,鼓吹西化的价值观念.一些缺乏社会认知能力的学生受到这种网络环境影响,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对民族和国家丧失信心和希望,形成了背离主流的价值观念,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敌对情绪,为社会安定埋下了隐患.

1.3网络沉迷日益严重

虚拟网络空间的交流、网络游戏的沉溺,使一些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陷入困境,并且陷入网络之中,导致了现实世界的交往障碍.甚至混淆了网络虚拟世界与实现世界的界限,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甚至形成孤僻症,逐渐形成了心理疾病,从而荒废了学业,一些学生因沉迷网络而最后辍学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不仅超越了网络道德失范范畴,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造成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从哲学角度看,是“一果多因”的问题,但是总结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2.1主观方面

主观世界认知能力问题.当代的大学生具有知识型的大脑,但是,对于自身行为能力的把控严重缺失,“零零后”的大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严密把控中成长,被灌输了应对考试的“知识”信息,而对于真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严重缺失.高校的“自由型”学习生活氛围,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失控.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们被置于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必然处于茫然失措的状态.同时,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教育不够,很多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信息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侵权行为,也就是缺乏主观上的认知[4]69-72.这种世界认知能力不足的内在现实.必然在虚拟网络中进行宣泄,造成网络道德失范、网络行为失范.网络道德一般被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律道德,另一个是他律道德.现实中,自律网络道德处于弱化转态,而他律网络道德处于尚未形成转态.

2.1.1 心理上的失控

心理学认为,人们的行为时刻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当人们处于一个全新的外部环境之中,在心理上第一反应就是要实现对外部环境的把控.然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性征,这种网络虚拟外部环境对人们而言.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而不能进行有效控制,造成了人们心理上对外部环境的失控感.同时,低成本的信息传播造成了网络虚拟世界的失控,以匿名网络邮件为例:向谁发送、何时发送、发送多少、发送形式和内容等等,决定权在匿名网络邮件发送者,而发送者的网络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缺少必要的网络道德约束自主的网络道德意识,那么,这种失控状态将长期泛滥.

2.1.2 网络平等的失控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人们所追求的平等似乎在网络中得以实现,但是,这里存在着一个悖论,那就是网络和现实的悖论,网络中的人和现实中的人,在思想认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等方面具有非统一性.甚至截然炯异.例如:平时沉默寡言的一名学生,而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却是个“话痨”.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自我展示的需求.而当一部分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这种自我展示没有得到满足时,或者欲求不满时.往往会通过其他方式予以呈现,例如:有的网络,攻击网络安全,并非要获取财务和信息,而是一种自我展示的宣泄.所以,这种网络虚拟平等往往是一种实际上的非平等.

2.1.3个体差异的丧失

人是生而特别的.这种个体差异性正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魅力所在,而网络虚拟世界抹煞了个体的差异性,网络的时空分离,使所有网络参与者具有同一性,个体的极端自我卷入处于一种被动的和无意识状态,丧失了信息的自我获取和评价,对问题的关注具有趋同性,价值取向也随着改变:因此.个体的自主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行为责任意识被网络逐渐弱化,导致个体的自我迷失.

2.2客观方面

2.2.1网络德育缺失

据考证,绝大多是数高校并没有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项专门德育教育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现需要和期待,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无法关注网络道德问题,是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同时,一些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足.教师在进行教学和科研时也在随意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甚至篡改实验数据,这种“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实,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高校的这种网络道德教育滞后甚至缺位,成为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之一.

2.2.2网络道德他律尚未形成

自律道德是一种自我强制和约束,他律道德则是一种外部强制和约束.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行为习惯、社会道德等他律道德的约束,迫于外部的压力和约束力,会自觉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的要求,而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这种现实中的他律道德彻底失去作用.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现实身份消失,获得了一种虚拟的平等,可以自由的逾越道德约束,在网络上的发表的言论和行为方式与真实的自我实现了分离,他律道德失去效力.在自律道德弱化和他律道德尚未形成的网络世界,网络道德失范是一种必然结果.

2.2.3 外部监管不力

有这样一句法彦:“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现实世界中,为了规范人们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宗教和道德的约束,并且制定了成百上千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并依靠国家暴力来强制执行.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人带着天然的“面纱”,现实世界的道德无法发挥作用,仅仅依靠一部《网络安全法》,显然存在网络监管不足的问题.同时,我国的网络监管法规和制度自身还存在缺乏操作性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形成信息分类、筛选和过滤.

3通过立德树人教育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造成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也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人手.既然是道德方面的问题,就围绕道德教育开展德育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实践进行针对性教育.党和国家对于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中“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培养和教育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具有战略意义.

3.1 提高网络认知能力

3.1.1网络道德自律

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网络认知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道德品质.鼓励学生接触现实社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和网络体验来认识网络社会的性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实社会的真实存在性.使学生真正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有效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主动拒绝沉迷网络、远离网络游戏,主动保护知识产权,合理利用网络文献资源.把网络道德建设纳入社会道德建设体系之中.“打铁还需自身硬”,从主观方面提高网络世界认知能力和水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辨别网络世界.不断强化自身的防腐拒变能力.是解决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本之所在.

3 .1.2网络道德他律

在不断加强网络主体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在网络虚拟世界,信息发布者和网络平台建设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取向,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格调高雅的网络信息获取渠道,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认知.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模式.此外,积极倡导网络“实名制”,将网络虚拟世界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实现生活中的他律道德引入到网络之中,并建立网络“黑名单”制度,引进网络行为责任制,对网络道德失范者进行登录和浏览限制,切实担负起网络信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同时,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地实现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接与互动.

3.2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3.2.1 网络德育进课堂

将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立德树人教育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网络道德教育.设立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养,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参考文献、如何合理地引用他人成果,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4]69-72.同时,在法制教育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填补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问题.只有在学生内心中形成道德认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3.2.2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水平

教师的网络道德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道德水平,对于解决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网络道德建设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同时,强化导致责任制,对于学生出现网络道德问题,直接追究导师的责任,要求导师对学生的日常学术行为进行监管,有效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

3.3 强化网络监管

3.3.1 净化网络环境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网络防火墙设置和信息过滤技术建设,对敏感信息进行口令设置和数据加密处理,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筛选和监控,不断净化网络环境,从网络源头将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进行屏蔽,还网络信息一片蓝天和净土,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搭建自由、平等、法治、的信息网络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内容健康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分类、网络信息安全等进行教育,使学生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3.3.2加强网络法治建设

完善《网络安全法》,强化其实践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管理规定》《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处罚规定》等相关规章制度,以法律形式规范网络道德建设.现有的法律法规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已经无法适应网络的飞速发展,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网络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不断更新网络法制建设内容,不断健全网络法制机制,使网络道德监管有法可依[2]113 -116.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突出了网络话语权的掌握,要求出台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对网络安全进行规范和治理,使网络参与者自觉维护网络安全,预防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形成相应的网络法律意识,积极维护网络安全.

3.3.3建立责罚体系和加大处理力度

违反网络道德行为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是当前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之一.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抄袭处罚缺乏力度,如果发现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率过高,一般会要求学生限期修改.如果达到重复率要求,还可以正常进行答辩毕业: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则是推迟答辩或者毕业时间.并没有直接按照严重违反网络道德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这种为了追求学生毕业率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网络抄袭行为:因此,对于严重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进行处罚,例如: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不良信息,抄袭、剽窃等严重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等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并加大惩处力度.

4结语

网络是信息革命的时代成果.而网络道德并非新的事物,而是传统道德在网络领域的展现,网络道德失范是道德的失范,是道德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的弱化,甚至是虚无化.大量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中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究其根源所在,其实是道德教育的弱化或者虚化,因为道德是根植于行为主体内心深处的价值积淀,这种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决定着行为主体的行为,不会因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所以,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恰恰说明了高校德育的失败,这也是立德树人提出的客观现实要求.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德”育,将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并以此引领树人,能够有效解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大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在网络领域必然表现出网络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而有效解决网络道德失范困境.

汇总,该文是一篇关于网络道德和立德树人和问题研究方面的立德树人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立德树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立德树人刍议小学德育教育开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于目前小学德育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充分认识小学德育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这样才能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在实处 本文主要对在.

2、 开展六礼三仪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亚里士多德说过,“培育美德是通过培育特定习惯来实现的” 近年来,株洲市把“六礼三仪”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培育和践行社.

3、 高职院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使命和率身垂范 高职院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使命与率身垂范刘赪秀(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83)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率先.

4、 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学生档案管理改革的 【摘要】目前中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与立德树人的要求相差较多 鉴于此,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从立德树人视域来推动学生档案管理的理念、项目、主体、保障条件与考核督导……改革创新,建构起.

5、 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探析 刘卫国(西安工业大学,西安 710021)摘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对高……工程教育意识形态领域要求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高……工程教育内涵要求的变化,工程领域技术革新对高……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

6、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团队建设意识 摘要高校思政教师不仅是“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 高校思政治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这对高校思政教师的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顺应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