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文献综述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论文 西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题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论文 流动人口公共文化服务文献综述

公共文化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与近五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综述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公共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9

近五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综述,本文是公共文化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跟综述和公共和文化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苗美娟,刘兹恒

摘 要 文章对我国2010-2015年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行综述,归纳研究取得的成果,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对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研究综述

引用本文格式苗美娟,刘兹恒.近五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综述Ⅱ1.图书馆论坛,2016 (2):35-42

0引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见》指出,近年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还存在差距,提出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在此背景下,审视和梳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及研究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概述

2015年9月27日,笔者对CNKI上2010年以来“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采用的检索式为,主题等于公共文化服务,共检出1199篇期刊文献(限定期刊来源为核心期刊)和207篇博硕士论文.本文以此为数据,对其学科分布、作者及其机构分布、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

1.1论文学科分布

通过CNKI结果的自动统计功能,可以看到排名前10的学科(见表1),由此得出以下结论: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学科,各学科均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去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使跨学科合作研究成为必要;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贡献较大,1199篇论文中相关论文有458篇,占38.2%,可见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的重要力量.

1 2论文作者及机构分布

用Endnote软件对1199篇论文作者分布进行统计,并选择论文发表数量≥5篇的作者和机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高产作者及其机构主要分布于政治学和图书馆学领域.研究政治学领域的机构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河南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所等:研究图书馆学领域的机构包括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

(2)在政治学研究领域,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多的机构,博硕士论文也相对较多,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比较突出.

(3)图书馆学领域的博硕士论文很少,以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这三所学校的教师发表论文占据前列,但博硕士论文很少.

1.3研究内容分布

用Endnote统计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并对词频≥5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删减,再将词频≥10的高频词归类统计,可将2010年以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划分为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两大类.其中,综合研究是指从宏观角度介绍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意义、概念和内容、特征、构建主体、问题及发展对策、绩效评估,专题研究是指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某一具体机构或对象展开讨论,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2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2.1综合研究

2 1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包括,一是从公民文化权利的角度论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大众,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弱势群体基本文化权利保障和实现的重要途径: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的作用及其关系,三是从传播社会主义文化角度来论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治意义,强化文化认同;四是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全民阅读的促进这一角度进行论述,五是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论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六是从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论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2 1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并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柯平”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划分为基本公共文化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三部分,其中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保障、经费投入保障、基础设施保障、技术条件保障和人才保障子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管理、公共文化行政管理、公共文化行业管理和公共文化治理子体系.评价体系包括综合评价、专项评价、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子体系.吴理财界定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范围的公共性、基础性、普惠性、共识性、不重复性、地方特色等6大基本原则,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划分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共阅读服务、公共视听服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流动文化服务、文化艺术鉴赏服务、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文化传承服务、文化教育和培训服务、特定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

2 1 3公共文化服务的特征研究

近年专门针对公共文化服务性质和特征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免费开放的内涵、表现、问题及实现途径等.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对所有公民的文化需求提供均等的产品和服务.唐亚林、朱春指出,均等化包含两方面一是非绝对的平均主义和单纯的等额分配,而是强调城乡、区域、居民之间的机会均等,二是并非抹杀公众需求偏好,而是尊重公众的自由选择和多元文化需求.他们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性表现为区域鸿沟、城乡二元结构、本地人与外来人的差别对待、社会阶层差别、供需的非对称性矛盾等.王洛忠、李丹””提出从制定并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强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构建多元供给模式等措施来提高均等化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指利用标准化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和均等化的创新性工作”.柯平”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其中基本标准包括服务种类、最低保障、场地设施、资源配置、服务半径、保障单位、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责任监管等9个部分.阮可”指出,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前提是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保障标准,保障标准的内容和范围应具有相对性,主要目标是实现区域均等,核心是起点均等,并探讨标准制定的原则、框架设计和实施途径.

免费开放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在要求.李国新认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含义指基本服务免费提供,非基本服务降低收费标准,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核心是合理界定基本服务,他着重探讨了公共图书馆落实免费开放政策的主要问题及突破.胡智峰、杨承虎”提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提供目前还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内容供需矛盾突出、管理难度与运行成本加大、组织/人员/政策等保障不足问题,认为应以公众满意度为核心、以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为路径、改革和完善制度设计来提升公共文化的免费服务.

2 1 4公共文化服务构建主体及模式

近年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构建主体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政府单一主体,而开始从政府、企业、社会、公民等多主体及其关系角度来进行探索.

刘俊生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一元化组织体系到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多元化组织体系的变迁,指出政府应负责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企业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的文化服务,第三部门主要提供文化产业不愿提供且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又顾及不到的公共文化,文章同时指出,市场、政府、社会公民化及文化服务理念是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变迁的关键因素.张良”认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是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提出并构建了政府与市场的“掌舵者”与“划桨者”、政府与社会的“官民合作”共同治理、政府与文化机构的“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关系模式.

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近年热点.夏国锋、吴理财通过对以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主体的梳理,提出构建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更要引入公众、社会评价和需求决定的自下而上的“以需定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刘文俭指出,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消除政府供给机制弊端.他针对公民个人参与意识和能力不高、社区文化发展不充分、非政府组织发展不足、企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2 1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体制机制、法规政策、经费保障、均衡性等方面,学者们纷纷就其成因、具体表现和改善思路进行了阐述

(1)体制机制.吴理财认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核心的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体制机制问题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绩效考核机制和分级财政体制所造成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行政化、形式化和资金投入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高福安、刘亮提出要从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创新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经营机制4个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机制.齐勇峰、李平凡提出当前需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要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机制.

(2)法规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策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得到落实的保障.胡税根、李倩针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拓宽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渠道、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政策和绩效评估工作,张永新提出要以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公共文化立法进程,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法规政策建设应具有实践性、导向性和开放性.

(3)经费保障.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实现职能创新的制度依托和物质基础.目前,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财政投入少,增长缓慢.二是财政投入结构失衡;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缺位、越位、效率低下,欠缺资金的绩效评估机制.针对经费保障问题,张波、郝玲玲探讨了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举措,包括改革财政税收体系,适当扩大地方税权和种类,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等多元投入;推行公共文化服务优先的财政支出政策;加强财政预算监督,促进合理有效的财政支出,合理配置事权与财权;建立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对农村和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等.

(4)均衡性.均衡性问题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区域、城乡、阶层、供需等的不平衡.王洛忠、李帆通对31个省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得出地区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特征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仅能部分反映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等结论,提出要从制定并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强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建立社会的多元供给模式等方面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2 1 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价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能客观反映公共文化服务进展的实际效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良性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可划分为综合绩效评价和特定主体的绩效评价两大类.

(1)关于综合绩效评价的研究.吴理财…指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考核机制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两大问题,认为不仅需要注重对投入产出效益、文化设施利用率以及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考核,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民众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参与机制,形成自下而上的考核问责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张楠从纵向和横向角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模型,其中横向结构包括投入与财政保障系统、产品生产与供给保障系统、人力资源保障系统、综合绩效评估子系统,而纵向结构则涉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环节.

(2)关于特定主体的绩效评价的研究.孙进、傅利平等人分别探讨面向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要素或指标体系,评价维度主要包括政府投入、产出和效果等.金家厚则构建面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组织属性、运营能力、管理效益、社会效益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陈波、耿达也构建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博物馆管理指标、功能指标和观众满意度指标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

2 2专题研究

2 2 1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以普遍均等为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有关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等研究不断增多.同时,不少学者也开始关注高校图书馆、图书馆联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公共图书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的角色及定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发展策略等.关于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研究,周月莲等认为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信息服务、咨询指导、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社会教育等功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基础设施.王艳提出,县级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覆盖基层、服务公益和服务弱势群体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主要有总分馆体系.邱冠华等在实际计算5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成本效益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将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主体适当上移且以总分馆制为主要形式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议按人口合理规划和布局固定图书馆与流动图书馆,由上级政府提供经费补贴,整合农村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和乡村图书馆,开展资源共享服务.王艳提出县级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总分馆模式、中心图书馆模式、依托学校图书馆模式、多方资金共建模式等多种模式,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策略主要集中于公共图书馆资源、服务、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分担机制等方面.周月莲等从四方面提出发展措施,包括开发特色馆藏;加强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服务环境建设,加强图书馆联盟,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学校图书馆等展开合作,延伸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李国新指出,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时首先要落实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政策,强调要明确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内容和范围、经费分担机制、服务能力及水平的评价体系,其次,要抓住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机遇,进一步推进总分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积极推进资源的整合、集成、共享,开展流通服务,加强队伍建设.抓住公共数字文化三大工程实施的机遇,实现数字资源建设及远程服务的新突破.

(2)高校图书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图书馆的定位、优势条件和发展措施等.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势主要包括拥有丰富且专业化的文献资源、高素质人才资源和优良的设备资源.为此,赵晶莹将大学图书馆定位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专业知识服务.袁贞、朱丽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四种模式:与公共馆和科研馆组成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扶持和协助基层图书馆建设、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建立志愿者长效服务机制.

(3)图书馆联盟.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馆联盟的定位、优势条件和发展措施等.许子媛阐述了图书馆联盟的文化储备、共建共享及公益服务功能,论述了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社会定位、服务定位、实力定位和组织定位,探讨了图书馆联盟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共建,包括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划分服务共建对象、构建服务共建模式(共享模式、引导支撑、项目合作模式).姚秀敏、樊会霞则针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不足的现状,提出要走资源共享、联合管理、联合服务的统筹协作道路,构建以区域图书馆联盟为中心的农家书屋的经费、人才和技术保障体系.

2 2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近年来,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改善对策等方面.

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发展理念错位、文化资源及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生活匮乏、缺乏农民及农民社团的积极参与、经费短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缺乏评估反馈等,学者们就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曹爱军指出,新农村建设环境下要强调经济与文化、数量与质量兼顾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并整合农村特色资源,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和支持农村文化社团,创新文化传播交流和城乡区域间的互动促进机制:建立起对内对外的双向绩效考核机制.张云峰、郭翔宇从资金投入、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农村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文化立法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等5个角度探讨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此外,也有学者针对农村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展开了调查.如孙健分析了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征,包括自然条件限制了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构成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单一性,并结合青海省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刘文玉、刘先春探讨了农民工公共文化需求的特点、缺失及其原因,包括投资体制不完善、现行制度制约(户籍制度、教育与就业制度)、农民工自身因素等.陈波认为,乡间艺人在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针对乡间艺人不被重视的现状,他提出要鼓励成立民间艺人组织或协会、给予适当生活补贴、推进乡间艺人职称等级评定工作,使乡间艺人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2 2 3其他机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近年,关于档案馆、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档案馆、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意义、优势和挑战、服务的开展与措施等方面.

关于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李灵风认为,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档案馆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为目的,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档案文化产品与档案文化服务的活动和过程应该坚持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和多样性原则.周林兴认为,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法律、自身和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构建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构建不断完善的自我生存空间等意义,并提出了档案馆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和发展对策.周林兴还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当前公共档案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公共档案馆要培育公益性和公共性的职能定位、构建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开展创新性文化服务.

关于博物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宋新潮针对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存在问题,提出博物馆应坚持公益性性质,深化免费开放,提升陈列展览水平,拓展文化影响力,做好文化产品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夏洁秋提出,博物馆可通过强化公共教育功能、建立社会多元方式进入博物馆体系的准入制度、合理开发博物馆服务空间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3结语

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近年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具有跨学科属性,对其研究呈现出各学科发展的多元化现象,但缺少各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偏重于理论研究,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则侧重于具体实践研究.三是研究者普遍强调构建政府、文化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等多元化的参与体系,但实际上,研究者们对政府和图书馆主体的研究较多,而对其他文化事业单位(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文化馆等)、企业、第三部门和公民参与的专门性研究还很缺乏;四是缺乏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估研究.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需要着重从加强学科合作,探索其他文化事业单位、企业、第三部门和公众的具体参与,构建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为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跨学科、多元主体共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作者简介

苗美娟,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刘兹恒,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收稿日期 2015-11-08

上文结论,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综述和公共和文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公共文化本科毕业论文公共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农家书屋可持续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的文化服务 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含了保障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

2、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一个基于契约的视角 罗云川1阮平南1,2(1 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北京100124)(2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北京100124)摘要文章对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中契约的内涵、关系、构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购.

3、 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四化建设以镇江市图书馆为例 陶涛(镇江市图书馆,江苏镇江212001)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四化”;图书馆;分析摘要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ld.

4、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城乡图书馆一体化服务探析 贾晓凤(长春市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21)关键词图书馆;一体化;公共文化摘要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文章针对城乡图书馆现有体系存在的布局不佳、数字鸿沟、独立服务……问题,提出城乡图书馆一体化服务的.

5、 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手机;二维码;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摘要文章以手机二维码和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及手机二维码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体现,最后讨论了手机二维码在智.

6、 基于移动视觉搜索技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模型* 董 晶 吴 丹 (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摘 要移动视觉搜索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符合国家 “互联网”的发展战略 通过对移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