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闻杂志 新闻战线杂志 新闻导刊 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 新闻投稿网站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论文引用新闻报道格式 河北大学硕士论文新闻报道标签化 有关新闻深度报道的毕业论文题目 新闻报道论文 以新闻报道论文明 新闻类论文

新闻报道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应用相关论文如何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新闻报道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0

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应用,该文是关于新闻报道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和无人机航拍和新闻报道和电视新闻报道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借一双“全视”和“全知”的“智慧天眼”看世界(航拍),曾经是电视新闻工作者久远的梦想.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兴起和无人机的不断下降以及系统智能化、操作简易化,这一梦想已经实现.无人机航拍以操作简单、应用方便、视觉独特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台运用.航拍的内容从电视常规新闻、专题片、纪录片,扩展到突发事件报道和监督取证报道,乃至大型活动和综艺互动.“航拍能以人们一般难于到达的高度俯视事物的全貌,给人以宏观的视野和整体的形象描述,成为实景展示中最有表现力的手段①”.航拍使得新闻画面的震撼性和冲击力大大增强,拓展了观众的视野和整体把握能力,而且从宏观上满足了观众观察和了解事物全貌的要求,给人一种新的形式美感和全新的视觉享受.所以,新闻界又将无人机航拍称之为“上帝的视角”“第三只眼睛看世界”.本文就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优势、使用误区和应当遵守的规则试作探讨.

一、无人机航拍新闻的优势

1.以“上帝的视角”看世界,增强电视新闻的视觉冲击力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我们接触到的大量图片和视频,普遍是以常规视角来展现画面的,很难充分展现新闻现场的全景.对于拍摄一些大场面的新闻事件,以往一般利用周边高楼、山坡、大摇臂或消防平台车等方式架设高机位取得全景画面.但是,这么做一是高度有限,二是受现场环境限制,三是设备一旦固定,移动不方便,即便是有着高超技艺的摄像师也很难拍出较为理想的画面.特别是一些大场景,由于受地理环境所限,摄像师很难实现全景的展现,只能望景兴叹.而航拍无人机提供了一个以往难以达到的拍摄角度,其高度可从几米升至四、五百米,起飞时间短、拍摄机位自由,还可以结合现场情况适时调整,既能在高空进行全景拍摄,也可以在低空穿行,非常适合拍摄大场面和过程性的新闻事件.拍摄的镜头大气、优美,能够更为直观地展现新闻现场的风貌、规模、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环境,具有更强的视角冲击力和表现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

目前无人机航拍已经成为电视台拍摄大场面新闻的必要手段.2016年10月23日,8000多名中外马拉松选手欢聚在美丽的“中国温泉之城”武义,开始了2016“花田小镇杯”武义半程马拉松赛角逐,全程21.1公里,近10万观众观看,比赛激烈,场面宏大.武义电视台采用无人机航拍,使得宏大的比赛场景全都纳入画面,非常直观地展现了8000多名运动员奋勇争先的精彩瞬间,为报道增添了色彩,这一新闻还分别被浙江卫视和央视新闻频道采用播出.

2.以“第三只眼睛”俯拍全景,增强监督报道公信力

电视新闻主要通过画面实录和剪辑,形象地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这就要求反映新闻事实必须及时、准确、全面、真实.但因新闻受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常规的拍摄手段很难充分展现所有报道的画面②.无人机航拍的运用最大程度弥补了传统新闻拍摄手法上的不足,尤其在舆论监督类报道中,通过航拍技术的运用,让新闻报道内容更加直观、全貌,富有说服力,从而达到增强报道公信力的目的.例如,2016年10月11日浙江卫视《今日聚焦》栏目对慈溪市洋山岗村综合办公楼被挪作他用一事进行,报道首先采用无人机航拍对现场进行了俯瞰拍摄,让观众直观地看到报道对象的具体情况,然后引出该办公楼上报审批用途以及相关人员的采访,使得整个事件更加清晰明了,充分体现了以事实说话的报道原则,增强了监督报道的说服力.

3.“上帝之眼”运用灵活,增强现场报道的实时性

无人机航拍也十分适合过程性、动态性新闻事件的拍摄.许多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如果仅仅使用地面固定机位拍摄,往往很难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展现事件发展的过程.如果使用一个机位的长镜头拍摄,又显得展现角度单一、片面;如果采用多机位分切拍摄,虽然角度丰富了,但是又打断了事件发展的连贯性.而采用无人机全貌俯拍,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就地理环境来说,比如像浙江,大部分地区地势复杂,山峦连绵起伏,河流纵横,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拍摄难度.无人机航拍由于起飞速度快,小巧灵活,能够突破地势的限制,能第一时间赶到事件现场,为新闻提供清晰的画面.如2015年9月27日-9月30日,央视连续四天直播钱江潮,就首次启用了4架小型无人机进行航拍画面采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一架无人机在空中追潮,记录钱江潮昂然挺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同时,一架八翼无人机沿海塘低空飞行,充分展现千里海塘万人观潮的热闹情景;两架无人机一直追随着潮头拍摄潮水拍打堤坝、随后渐成浪墙时澎湃汹涌的特写镜头,弥补了以往只能在岸边看潮水拍打上岸的遗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上帝之眼”快速及时,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时效性

电视新闻最主要的目的是以更快、更直观的方式为观众提供新闻事件的全貌和真相.在电视新闻拍摄中,无人机航拍解决了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的制约,使记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无人机更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尽管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都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但突发事件现场往往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有时因外力受阻使记者无法到达第一现场.而运用无人机航拍,许多限制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2014年8月20日,丽水因连日遭暴雨袭击,境内的瓯江干流水位居高不下.丽水市城区以及部分乡镇受淹,青田县许多村的群众被洪水围困.灾区道路中断、车辆不能通行,救援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灾情不明.浙江卫视在报道灾情过程中,运用无人机低空拍摄的方式,对瓯江支、干流水势、前线救灾人员抢险的全过程进行了完整而清晰的记录.这不仅为领导快速判断灾情、指导抢险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电视机前的观众第一时间提供了全面、实时的信息.

无人机航拍起飞时间快、无人驾驶的特点特别适合突发性的、灾难性的新闻报道.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国内外记者纷纷赶往现场,但由于当时情况非常复杂而且危险性很高,所以根本没有人能够深入到核心区域了解情况.此时,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采用无人机航拍了大量真实、震撼的现场图片,向观众报道了爆炸事件核心区的场景情况.2016年2月18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第5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记者陈杰以无人机航拍完成的图片新闻《天津爆炸》成功斩获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这是我国无人机航拍作品在世界新闻摄影领域首次获得重要奖项③.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面前,无人机航拍不仅为电视记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也为现场采访记者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

5.“智慧天眼”开阔视野,扩大纪录片的拍摄视域

无人机航拍除了被广泛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外,也以其特殊的视角、运动的镜头和大气的全景式画面,在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创作中发挥作用.如2015年7月,武义电视台组织摄制组去青海冷湖拍摄援青纪录片《亘古秘境,活力冷湖》.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上,摄制组带着无人机航拍设备深入大漠深处、雅丹地貌群,爬上阿尔金山,拍摄了美丽的高原湖泊、蓝如宝石的盐湖、神秘巍峨的雪山、独一无二的雅丹魔鬼城等丰富的画面,全景式地展示了大漠深处的青海石油基地——冷湖的苍茫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风情之美.航拍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纪录片达到了良好观赏效果,在2015年浙江广播影视政府奖评选中获得了电视艺术片二等奖.

二、无人机航拍新闻的误区

尽管无人机航拍有着许多的优势,但目前在日常新闻采访中也踏入了盲目使用的诸多误区,需要予以指出.

1.误区之一:无人机航拍飞得越高越好

其实,航拍并不要求一味地大而全,无人机飞得太高反而拍摄不到理想的画面.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采用5-10米左右的升降高度,可以当摇臂使用;在2-3米的高度均速平移,也可以当轨道使用;只要能够精确操作无人机,就能拍摄出理想的动感画面.飞上20米左右,能够拍下一个优美的公路弯道.而当无人机飞到100米高时,平时无法看到的城市建筑细节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当高度到达到150米左右时,一些震撼的活动大全景可以完全被展现出来.高度升到200米上下,高层建筑的周边环境一览无余,城市全貌尽收眼底.而如果升到400至500米拍摄全景画面,观众看到的就只能是层峦叠嶂的山脉和蜿蜒曲折的道路、河流了.因此,无人机航拍的高度在200米以下时,拍摄的画面更为精彩理想.

2.误区之二:为了航拍而航拍

运用无人机航拍同样需要讲究画面语言.无人机航拍要结合新闻事件发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的主体,突出主题思想.不要为了航拍而航拍,造成镜头画面粗糙,缺少新闻细节,导致新闻报道本质的丧失.新闻摄影、摄像讲究现场采访,需要定格瞬间并近距离拍摄把握细节,而采用无人机航拍,只能展现大场景画面,无法实现新闻细节的把握,如果单一地使用航拍画面,只会导致新闻事件精彩瞬间记录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报道的表现力.所以,在运用无人机航拍时,还需要地面拍摄及时跟进,航拍与近距离拍摄相互补充,实现细节与大场景的有机结合,使全景与细节画面相对应,从而增强电视新闻的表现力.同时,观众收看新闻,希望看到的是新闻故事,因此,无人机独特的视角要为新闻故事叙事服务,而不是单纯地炫耀航拍技术.

3.误区之三:轻视高风险因素

目前,无人机航拍的应用都建立在低空空域的开放和宽松管理上.许多人对使用无人机航拍缺少风险意识,使用随便.由于当前还没有出台关于无人机航拍操作技术的统一标准、规范,所以,操作人员通常都是自行摸索,一旦操作失误,极易因机器坠落导致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

三、无人机航拍新闻的注意点

为了克服无人机航拍在新闻报道中滥用,我们有必要概括几个注意点,与电视新闻工作同行一起引以为戒.

1.注重安全,加强检查和事故剖析教育

操作无人机时,侥幸心理永远是安全的大敌.缺乏常识和一瞬间的过失是飞行安全的最大威胁,切不可掉以轻心.无人机航拍应当尽量远离密集人群、车辆、水面和钢结构建筑物.没有特别要求,不要在人群头上飞行.因为画面要求,需要在密集人群上空飞行,必须讲求万无一失,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不要去航拍.不恰当的飞行地点和飞行方式,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人置于危险之中.出于飞行安全考虑,有必要默认开启飞行限制功能,包括高度和距离限制以及特殊区域飞行限制.同时,各电视台技术部门需要制定严格的无人机使用规程,每一次的使用前后都要按规程进行仔细的检查.同时也要组织航拍记者经常性地进行事故解剖教育,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造成对正常报道采访的影响.

2.注意气候,加强各种气象条件航拍的经验积累

在飞行之前,要观察实时天气条件.大多数无人机不抗风雨,即使极小的风雨也会影响无人机性能的发挥.无人机在强风中飞行安全堪忧,得到的画面也由于抖动很可能无法使用.如果在有风的天气必须要航拍,要么调成手动模式,让无人机顺风飞行拍摄,让风来引导、推动飞行,切不可逆风飞行拍摄.雷雨、大风天气尽量避免使用无人机.在寒冷天气飞行时,无人机需要开机预热.同时,在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或寒冷天气条件下飞行,电池耗电量猛增,容易导致无人机动力系统性能下降,飞行性能和飞行距离都会受到影响.这一些都需要加强航拍者的经验积累.

3.注意视野,尽量让无人机保持在视线范围之内

无人机遥控信号容易受到高层建筑影响和电信、移动发射塔、高压线电磁波的干扰.大量使用钢筋的建筑物也会影响航拍器指南针的工作,而且会遮挡GPS信号,导致飞行器定位效果变差甚至无法定位.因此,航拍时要尽量让飞行器保持在视线范围之内.要选择开阔、周围无高大建筑物的场所,要远离通讯发射塔和高压线,以免受干扰导致设备受损.也不要在机场附近飞行,这会给民用航空飞行器带来严重安全威胁,也会给操作者带来法律上的麻烦.

4.注意高度,飞行高度不要超过500米

从航拍画面效果来看,500米以上高度已经没有实用性意义.为了安全考虑,无人机航拍飞行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5.注意稳定,保证航拍画面的可用性

要多拍稳定的长镜头,镜头越长越好,越稳越好.最好的航拍画面是通过缓慢而流畅的连续飞行获得的,比如找一个前景,慢慢向上飞越,直到背后的惊人景色完全展现在画面之中.

无人机航拍不仅改变了新闻摄影、摄像方法,使新闻画面有了立体感,进一步增强了电视报道的可看性、说服力和公信力,也将改变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就像飞行梦想实现之后人类不再被束缚在大地上一样,随着无人机航拍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摄影、摄像拥有了俯瞰尘世的智慧天眼,让观众从独特的视角更加全面了解了新闻事件.未来绝不会止步于遐想,充满无限可能的明天必将来临,航拍在新闻报道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赵琨 李可:给电视直播画面插上翅膀——遥控航拍直升机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年第8期.79页.

②李少文,邱贻馨.无人机航拍,打开媒体生产新空间——来自看看湖北网的思考[J].中国记者,2014,(10):68-69.

③龙鸿祥.无人机新闻的特点与面临的困境[J].青年记者,2015,(13):83-84.

(作者单位:武义县广播电视台)

此文总结,本文是关于新闻报道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无人机航拍和新闻报道和电视新闻报道相关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如何出彩 摘 要 会议是重要的新闻来源,如何既能使会议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电视记者们不断思考、观众期望的 文章从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优化会议新闻报道方法、硬新闻软处理让会.

2、 2019醉美柴达木全国无人机航拍大师邀请赛完美落幕驻马店市航拍协会获得三枚银牌 由海西州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青海分社共同主办,青海省海西州旅游局协办的2018“醉美柴达木”无人机航拍大师邀请赛作品评选15 日在北京举行 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来自北京的摄影家刘.

3、 无人机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它是利用无线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的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操作 与有人.

4、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电视新闻报道 摘 要 融媒体是目前媒体界的热门话题 随着新媒体的汹涌而来,传统媒体陷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恐慌中 文章通过把传统电视新闻报道与融媒体新闻报道作优劣势对比分析.

5、 善用航拍为电视节目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前言随着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航拍技术的日臻成熟完善,航拍作为一种电视表现手段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大型纪录片、专题片、新闻报道和户外真人秀……节目中,并在电视领域迅速掀起了一股“航拍热风&rdq.

6、 重大时政电视新闻报道的和要要以央视党的十九大专题报道为例 摘要本文选取电视台新闻频道2017年9月17日至11月2日晚间黄金时段(19002200)涉及“党的十九大”话题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新闻节目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电视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