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宪法离我们有多远论文 风景园林概论论文 风景园林杂志 风景园林论文 方鸿渐开题报告 评价方鸿渐的参考文献 围城方鸿渐论文参考文献 唐咸远论文 风景园林投稿 免费下载风景园林论文

关于渐行渐远的风景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跟渐行渐远的风景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渐行渐远的风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3

渐行渐远的风景,该文是渐行渐远的风景类论文怎么写和风景和渐行渐远相关论文怎么写.

文/ 赵丽兰

读书时候看沈老先生的《边城》,翠翠那清澈如水的眼睛和着白河的清丽,一度空灵了我对湘西、对凤凰、对吊脚楼无边的想象.有读者评论,说《边城》大概是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这样的评论一点不为过,除却沈老先生字里行间的朴实、优美、温情不说,单看翠翠那执着而干净的爱情,就会让一颗浮躁的心无由地沉静下来,清澈起来,亮堂开来.

从沈老先生的《边城》里走出来,我就急于一脚跨进凤凰,只想静静地窝在凤凰的臂弯里,循着沈老先生优美而清丽的文笔触摸那片神秘而古朴的土地.

二零零八年八月,我终于进入了梦中的那方山水.只是,这一行,匆促、失望、不知所以……七月,在丽江,我寻找,寻性深处的那份纯净和透明,八月,在沈老先生的故乡凤凰,我一样在寻找,寻性里最本真的纯粹和率真.然,古城已经不古,它不再依循古老的法则、传统的方式生活,古城已经创造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古城借着翠翠清澈透明的眼睛,借着船老的憨厚、质朴、诚恳,借着那代人健康、优美、朴实的民风和人情,酣畅淋漓地表达着它作为沈老先生故乡的骄傲,只是这骄傲已不再是翠翠那个年代里的挚爱、眷恋、热情和纯真.

沱江的水还算清,只是它的宁静已经碎了,依然寻得到捣衣妇的身影,梆梆的捣衣声杂夹在游客们的喧嚷声里,显得单薄而锐利,找一个干净而安宁的地方拍张照片都是一件极其费力的事情,很多人举着相机,做出种各样的姿势,站在沱江的石墩上或者在古巷的石板路排队拍照,晃动的人影去了一茬又来一茬.透过淡淡的晨雾,思绪突然跑了边,似乎看到了沈老笔下那幅清澈如水的画慢慢地在二十世一纪的某个早晨徐徐地展开来.

又或可见几个中年妇人,穿了浆洗得极硬的蓝布衣裳,胸前挂着白布扣花围裙,躬着腰在日光下一面说话一面做事.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

这应该才是凤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在小城中生活着的人们,虽然也怀了一份了对人对事必然的爱憎和期待,但却是如此地安静、淡然、朴实.

如果说,沱江是凤凰的灵魂,那么,沱江两岸的吊脚楼便是灵魂栖息的港湾了,吊脚楼承载了爱情、等待,以及生活的从容和醇厚.站在沱江边,期待着会从老旧吊脚楼的某扇窗里探出一双和翠翠一样透明、清纯的眼睛,然而,如今的吊脚楼只是古城的一个旅游符号了,沱江边几十家吊脚楼的墙面上,无一例外地都写着某某酒吧,某某客栈,歪歪斜斜的汉字,间或的还杂夹些扭头扭尾的英文,那些疲而不惫的、无病的、麻而不木的灵魂,是否正是需要这样一个港湾停靠,然后静静地过滤和沉淀现实的坚硬、琐碎和喧嚣.

我相信,沈老先生笔下的沱江、吊脚楼、捣衣声都不是这样的.如果听涛山下的沈先生还能够睁开眼看看今天的凤凰,他老人家会饱醮怎样的笔墨来写如今的凤凰,在沈老的那个年代,即便是,也是藏了感情的,浑厚而淳朴.

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也永远那么浑厚.遇到不相熟的主顾,做生意时得先交钱,数目弄清楚后,再关门撒野.要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多靠四川商人维持生活,但恩情所结,却多在水手方面.感情好的,别离时互相咬着嘴唇咬着颈脖发了誓,约好了分手后各人不许胡闹.四十天或五十天,在船上浮着那一个,同在岸上蹲着的这一个,便各在分上呆着打发这一堆日子,尽把自己的心紧紧地缚定远远的一个人,尤其是妇人,情感真挚,痴到无可形容.

透过如此清丽的文字,没有理由怀疑凤凰的干净和温厚,然而,这一切已经渐行渐远.从《边城》里走出来,从翠翠的故事里走出来,将自己置身于纷至沓来的世事中,会突然发现,凤凰的淳厚,吊脚楼的古朴,翠翠的清澈……仿佛是一段定格在了某个点上的时光,它的温厚、干净、清澈哑默地游曳于时光之外,那些素面朝天的古朴和空灵,已经恍若隔世.

我们寻找的灵魂栖息地,究竟在哪里?

如今的凤凰,已然没有了沈从文笔下的清丽,它的古朴,只存在于风景表象的形式上,更为讽刺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城的古朴已然变卖成了一种商品,被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卖给旅游者,这次前往,我已然成了购买者中的一员,只不过我的前往,是怀惴了购买人性之初最透明的纯粹,然,既是用购买的形式寻找,所谓的纯粹也就只是一个梦幻的泡影了.

急于找到沈先生的故居,于是迫不急待地向导游打听,导游的回答却让我张口结舌,他操着一口结结巴巴地普通话说,名人的故居没什么看头,不就是写字的书桌、睡觉的床铺、吃饭的碗筷,沈从文也好,熊希龄也罢,不都是已经作古的人了么.这样的回答让我后背生凉.我努力想触摸到一代文学大师笔墨下饱满的凤凰,触摸到他在《烛虚》中所诠释的在“静”里得到“知”和“慧”,彻悟“爱”和“怨”.就着吃早点的空隙,寻着路标,找到了沈先生的故居,门庭旁的两个小姑娘挡住了我,我只好站在街的一角,透过雕花的窗棂闻一闻那已经渐去渐远了的书香气息,在古朴之外,生活以极其鲜艳夺目的样子,越来越生动了,迈着时代的步伐越走越远,历史的温厚,渐渐在时光的流逝中被一天天地淡忘,故居不过是一个陈设而已,似乎仅只作为吸引游客的一块敲门砖矗立在那里,尤如一个导游他关心回扣远远胜过了历史积淀下来的精髓.

随后,导游硬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居住着生苗的寨子,后来才明白,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中捞到回扣.苗寨离凤凰小城大概有二十几里路,车子顺着沱江,扬起一路灰尘,望着蜿蜒而下的江水,于是,让我想起翠翠被晒得黑黑的皮肤以及清亮的眸子,忍不住又问导游问起茶峒和翠翠,这一次他的回答更让我吃惊.他反问我,翠翠是谁?看他一脸的不屑,就专等着看我的笑话.凤凰人对于历史的漠然,让我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描述那一刻的失落,诚然,社会是要进步的,历史前进的步伐是阻挡不了的,但是,切断了那些曾给我们精神支撑的历史慰藉,就真的能够阔步向前吗?

踏进村庄的田间小路,在谷穗飘香的田园气息中,我收获了满满的吃惊,村子里散布着许多的小孩子,大的七八岁,小的不过也就是两三岁的样子,然而,他们都会扯开嗓子用汉语唱歌,歌词大多是欢迎游客来苗寨做客云云,显然,这些孩子都训练有素,导游带我们去看了好几个百岁老人,老人们大方地和游客拍照,并且讲得一口过得去的普通话,原来,歌声是用来卖的,百岁老人的年龄也是用来出售的.在湘西,苗族的歌声原本是用来表达爱情的,就是这透彻干净的歌声,让翠翠做了一个一辈子不会醒来的梦,然而,这歌声,在如今湘西的苗寨,已经明码标价可以赚钱了,文明的渗透力正以惊人的力量入侵一个曾经匪霸横行的寨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缠绕着这样的问题,坐上了返程的车.

凤凰,这座诞生大人物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商业经济的大潮下,最终,还是被赚钱的和打造所谓的旅游圣地,不得不改头换面、另辟蹊径.今天的湘西已经不是从前的湘西了,翠翠永远只清纯在了沈从文的笔下,我更愿意翠翠定格在沈老先生的笔下,而不是被如今的商品经济骄傲地拿出来作为兜售凤凰、兜售湘西的一种资本,更不愿意翠翠的雕像只是作为游客抓住她的辫子拍拍照的一个景点而已.但是,面对丰厚的旅游收入,面对当地富起来的老百姓,和丽江一样,凤凰同样是象征成功的典型例子.凤凰,它的每一垛老墙、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寸流水、每一间吊脚楼,还有每一座名人的故居,过去,是它们承载了凤凰了纯朴和通透,现在,也是它们承载了凤凰的富裕和殷实.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视深厚的历史文化不顾,热衷于庸俗的包装,这就是所谓时尚的文明,无疑是让人遗憾和失望的.凤凰错了吗?凤凰没错,这石板路,这沱江,这吊脚楼都没有错,那么错了的是什么?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慕名前往丽江,前往凤凰,只因尘世太喧嚣了,我们的灵魂需要沉淀和过滤一些杂质,然,即便抵达,又能怎样.那些曾经纯净的风景和世风人情,已经像一幅被过度锐化了的图片,失却了最初最本真的质朴和真实.那山、那水、那人、那情已经渐行渐远,渐远渐逝.

寺庙、信仰及其他

寺庙在我的意识里,是和干净、淡泊、宁静、清远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所承载和强调的是内省和觉悟的禅宗文化.大凡到寺庙里烧香和膜拜者,除却心灵里的寄托外,更多的是对宗教虔诚的信仰.佛心所在,处处净土,寺庙为心灵和宗教搭建起了一个外在沟通的平台,置身于清香缭绕,钟磬悠远的寺庙里,灵魂的触须似乎也就触摸到佛心的力量所在,那一个个跪地顶礼膜拜的灵魂或超脱或远离世俗的纷争抵达了心灵的一块净土.

说到心灵和灵魂,想到了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新时代的一种论调,大概的意思是说,二十世纪的今天谁还张口闭口的大谈什么“灵魂”和“心灵”,必是一个十足的傻子或者自欺欺人的作秀者.“心灵”、“灵魂”这样的词语在二十一世纪的辞典中,已然穿上了贬义的外套,对“心灵”或者“灵魂”而言,新时代的诠释和最初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大相径庭的,灵魂在世俗的大染缸里早已镀上了与时俱进的商业烙印,就连佛门净地的寺庙也难以免俗.

在中国的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寺庙数不胜数,我所在的这个拥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县城也有寺庙很多座,逢年过节,善男信女们蜂拥而至,跪地膜拜,在佛的面前,表达内心里的某些寄托和憧憬,佛在他们的心中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力量的象征,然而,所谓的力量在大多数善男信女的心中是盲目的、模糊的,他们以为,只要跪倒在佛的面前,口中念念有词,心中的那些愿望就会实现,要财得财,要情得情,要官得官,一炷香,就点燃了心中所有的希望,一对烛,就照亮了心中所有的阴霾和晦暗,几颗糖,就搪住了所有的灾难和祸害,何乐而不为!佛在他们的心中被神化,同时,佛在他们的心中也被扭曲了本来的神性,一脑子所寄托都是想借佛的力量来实现他们太多的功利.从这些现象来看,寺庙所承载的佛的力量已经被曲解,更为严重是,这种盲目的崇拜,是佛门净地滋生商业因子的温床,如今的佛门已经注入了太多商业的因子,寺庙已经被作为商业化的产业来运作,而非仅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佛教文化,佛门流入了滥俗并越来越向商业化的趋势漫延.

寺庙于我粗浅意义上的理解而言,不过是一个修身养性,聆听内心反思和责问的处所,所谓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寺庙里所供奉的那些没有生命的神像,而是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寺庙不过是为人类的灵魂远离纷争,淡泊名利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的心灵处所.林清玄在他的文章里说,寺庙于他不是纯宗教的,而是感情的,好像是在心里随时准备了一片大空地,把每一座庙一一建起,因此庙的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偶尔地我也去寺庙,为的不是去求功名利禄,只是随性而去,给心灵的负累或者尘世的疲惫找个沉淀过滤的后花园.

五一放假,去了临近湖边的两座寺,这两座相距不远,都建造在湖边的寺庙,给我心灵的触动和感悟却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去万松寺不是第一次,去年国庆曾去过一次,那次,因为时间的关系,因为心境的缘由,来去匆匆,没来得及静静细品其中的悠远和宁静.这次有足够自由支配享用的时间,足够安然淡定的心境.前往的道路已经硬化成水泥路面,车子蜿蜒而上,凉丝丝的气息随着临近寺庙的距离越来越明显,下过一场雨,空气通透而干净.转过一个弯,空间一下子开阔起来,这座不是很大也不是很有名的寺庙就出现在眼前,寺卧在一片葱翠的绿色里,入眼的这片绿却不是松树,我在想,“万松”所蕴含的其他意义究竟是什么,对于名胜古迹,究其根源和历史,我一向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问了寺里几个老者,他们也似懂非懂,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而又具有说服力的答案.置身于这座小巧而幽静的寺庙,纵是不知道万松寺的来源以及与之有关的那些优美动人的传说,但也并不妨碍将心淡然地放置在这佛鼓轻敲、楹联洒逸的境界里清洗沉淀.据说,万松寺是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恰到好处的诠释了相通相融、团结和谐的境界,宗教的力量并非来自于所谓的神性,神性的力量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浩如瀚海的宗教,其实是在讲如何让心灵除污纳垢,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人的心灵回到最本初的干净纯粹中.寺庙以及寺庙里供奉的神像,在我看来,是心灵沉淀超脱的道具,如果心灵完全清澈透明,这些道具就可以不要了,佛自在心中.记得有幅对联是这样说的,上联:坏事做太多,跪地求佛有何用,下联:心中自澄明,见佛不求又何妨,模批:求佛.说的也就是这样的道理,心自澄明,佛就时时装在心里,不到寺庙,也处处净土.

打理万松寺的是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普通老百姓的衣饰,不挂念珠,女的也不削发,走出这寺,用世俗人的眼光看,他们是一普通人,过平常人的生活,也为平常人的柴米油盐所奔波,或许也会为平常人的烦恼所忧心,在这寺里,看他们,仍然是几个普通者,对于浩瀚的宗教,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知之甚少.一个老者坐在一张桌前,桌上摆了一沓黄裱纸,一个大竹筒里装了些竹签,想必是专为游客抽签服务的,旁边还放了一个功德箱,我们走过去,他抬头淡淡地看看我们,说:哦!来了.然后淡淡地笑,再没有多余的话,也不招呼我们抽签或者天花乱坠的鼓吹一番佛性的神秘,看他嘴角平静的线条,似在说,一切随你的本性,世间万事,何必强求,来,欢迎,去,也不强留!

万松寺的楹联中,其中有一幅最为有名,是传说中的学仙童子于万松寺放眼审视抚仙湖即兴所作:放眼处,遍惹渔樵耕读来,不能分他们一毫快乐;低头时,便过春夏秋冬去,何曾识自己半点寒温.几百年过去,我无法揣测当时学仙童子用牛棍写这幅楹联时的真正心境.今天,学仙童子在关于万松寺的种种传说中已经被臆化为神仙,我是个无神论者,从来就没相信过世间真有所谓的神仙存在,学仙童子之所以被神化,我想,或许是因为对联里所表达的包容世间万象的涵盖力,给生活于世俗的我们带来了别具特质的另一种震撼,学仙童子溶于世俗,却又超越于世俗,他把自己放在浩瀚的宇宙,看世俗的人们来来往往,之于他自身而言,却又能准确地定位,在喧嚣中聆听宁静的声音,看似无声,却恰恰是大音稀声,于是,某些超拔世俗的顿悟便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因为超拔和永恒,一般的生命个体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的,于是,学仙童子在普遍的流于世俗的眼光中,就只能是神仙了,或许只有神仙才会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如此牵强的解释,影射的又是人性中怎样的一种心态呢?

从万松寺下来,一路上,我在想,如果生活在世俗里的人们,心灵能获得真正的超拔和脱俗,那么,心灵会如抚仙湖的水一样,澄清得可以窥见内心里所有的秘密.

万松寺往南不远,就是碧云寺,十几年前去过一次,那时还在上高中,几个同学打打闹闹一路从山脚爬到山顶,不累也没体悟出更多的东西,毕竟,那个时候还太年轻,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悲欢离合、艰难险阻,爱情、事业、道德、责任等等都一一地被年轻的心统称为“理想”,记得几个同学嘻嘻哈哈地闹着就跪在了佛前,双手合十,叩拜叩拜再叩拜,心里却空成一页没有划拉过任何划痕的白纸.虽如此,碧云寺却像其名字一样,在我年轻的心中留下了空灵的印象,一直想着再去一次.于是,这个中午,从万松寺下来,就驱车前往碧云寺.在山脚下仰脸看,和当年留在脑中的印痕完全吻合,精巧别致的亭楼半掩半露在绿荫中,整个山形的线条圆润流畅,恰到好处的收放有度,流云浮在黛青的山尖上,碧云寺,顾名思义,它需要阐述的仍然是寺庙抑或宗教所承载的禅宗的顿悟,单从字面看,碧云寺比万松寺呈现出更内敛更隐喻的文化内涵,“万松”是很表象的直观视觉,而“碧云”却是从表象的视觉到内心思想的体悟,“碧云”更深了一个层次,它更多地赋予了感悟的特质.

然,世事毕竟是动态的,如哲学所言,运动是事物的本质特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惊人变化,这所有的成功都将归功于市场经济带来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革新,运动着就会变化着,事物在运动的过程中集聚到一定的量,量变就会转化质变,用哲学的语言概括,即产生了质的飞跃,然而,作为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是否也需要一次质的飞跃,与时俱进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染缸里来一次或几次革新?如今的碧云寺用活生生的事实为我们的质疑作了生动的注解.

还没上台阶,一路上就有很多小贩在路两边摆摊,太阳伞下一溜排着的是卖冷饮的,对面一排简易屋子里是卖香火纸烛的,将寺的入口重重包围,生意人大多热情、活络、好客,举着手里的香火面带笑容地招揽游客,在他们的叫卖声中,突然觉得这寺一下子局促和不安起来,没有了十几年前印象中的质朴,心里有些失落.一路往上,更失落的事还在后面.进得一佛堂,仰头大致扫了一遍,很显然,里面供奉的神像已经重新包装过,仔细一看,有现代化高科技留下的雕痕,神们的举止神态更活灵活现了,也更生动,更别致了,当然,雕塑的进步是要给予充分肯定的,人的眼睛都喜欢看更美好,更养眼的事物.脚还未踏入佛堂正中,一老婆婆便面带热情地走过来,口中念念有词,大意就是说佛会保佑前来拜访者心想事成、步步高升、求财得财、求学得学,求子得子,求官得官……她一边流利地念着,并示意我们跪下,在她的指引下,机械地跪了下来,老婆婆看我们跪了下来,便敲响供桌上的木鱼,然后像唱歌一样的拖长声音“呀”了一声,长长的尾音划过佛堂,穿过佛像慈善淡然的脸庞,我却突然之间感觉到背部渗出了凉嗖嗖的冷气,令我更为惊愕的是老婆婆的祷词竟然如此流利,每一句既对仗又押韵,所表达的意思不外乎金钱、职位上的富足和锦上添花,钱最好是多得数不完,做生意者要一文买来十文卖.我们在老婆婆祷词中大概跪了四五分钟,刚起身,就见老婆婆示意我们捐功德,随行一个同伴因为找不到零钱,就随意丢了几个硬币,老婆婆的脸上呈现出很明显的不悦.

从佛堂出来,再没有了往上走的心情.这寺所承载的不再是寻找心灵禅悟的平台,其内质里溶入了太多的商业因子和太多的功利色彩.俗世原来已经喧嚣到了如此程度!

尤为喜欢苏轼的一阕词: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爱极了这阕词的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活在世俗里的我们,要真正达到清欢的境界,或许是很难的,如今,就连寺庙这样的佛门净地也难于免俗,寺庙以外的地方呢,不难想象,就更喧嚣了.当一个人以更多物质层次的享乐为最大追求乐趣时,心灵是很难体悟到淡然或者清欢的境界的.佛门净地,原本是洗涮心灵污垢的工具,然,如今虔诚地跪在佛前,为的不是沉淀和除污纳垢,更多的却是在祈求佛能保佑辅佐其获得更大利益的物质和功利.寺庙、宗教作为心灵精神的后花园,面对世事浮躁,净土不净的局面,是否已经失却了存在的意义?

此文汇总: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渐行渐远的风景专业范文可作为风景和渐行渐远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渐行渐远的风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渐行渐远的乡村年味// 序 言春节,其实就是一场富人的盛宴和穷人的迁徙;多少人把乡愁和思念系给那张小小的车票 ,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却又熟悉的故乡,只为藉慰那份久违的亲情; 回去后才发现 ,虽然故乡还在,却是物是人非,自.

2、 平行的路口,我们却渐行渐远 慕容素衣余华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3、 箍桶匠:渐行渐远的老手艺 箍桶匠又称圆作木匠,民间专门制作与修理日用木桶或木盆的工匠 因为箍桶匠制作的马桶、脚盆、米桶、锅盖……家什都以圆形为主,以示与造房子的方作木匠区别 在上世纪80 年代之后,随着廉价五金、塑料制品的普及.

4、 别让听力和你渐行渐远 耳朵是我们重要的器官之一,但嘈杂的各种噪声却让它备受伤害,不知不觉中造成了听力下降 想要保护听力就得从了解耳朵开始 1 以下哪个对听力的伤害最为严重A 年龄 B 噪音 C 药物影响 D 耳朵缺陷或损坏.

5、 娄滔:渐冻的身体,热忱的灵魂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 ”一一这不是名人名言,而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娄滔的遗嘱 娄滔是一名“渐冻人&rdquo.

6、 秋意渐浓,鼻炎也渐浓 秋天来了,虽然还没有很冷,但是很多人开始老毛病犯了,比如说,鼻炎 要说这个鼻炎是很讨厌的,小孩子有鼻炎的,整天脑袋昏沉沉的,上课听讲都受影响了;然后是让人讨厌,总是到处的擤鼻涕,声音巨大;有的人还打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