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格式>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沙河遐思论文范文例文 与沙河遐思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格式 原创主题:沙河遐思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6

沙河遐思,本文是关于沙河遐思学士学位论文范文跟沙河遐思和遐思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古兰月

枯树抽芽的季节,沙河漂动着泥土的气息.

沙河是童年的念想了.倚靠着眉黛般的远山,镶嵌着杨树的倩影,村前的那条沙河款款地向东流去,在微风中低吟浅唱……沙河水真实而深沉,小时候祖父讲过它的故事,大概那时只懂得戏水,沙河的故事待到离开那儿多年我才有了再次的了解.祖父总说:沙河是村子的门面,有水流的地方才有活路.

沙河的叫法,是祖先延续下来的.沙河里自然有沙,可沙并不算多,它还有石.沙河底铺着的一层小石子,光滑,洁净,透明,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颇似南京的雨花石呢!

沙河上架着一座古桥.多年以前,桥是简单的竹子扎起来的,也因少有人走,村民们都过眼凑合,难得修筑.桥一面通向老村庄,一面通向村里人的命根子——大山和土地.竹子桥在沙河上,只够得下一来一去两个人会合.如若一头有个老叟挑着担子,另一头的路人就要候着会儿了.生产力不高的情况下,竹子桥还可以勉强支撑.出产一多,村民们收获的作物没法走向集市,竹子桥的重建就提上议程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沙河的母山上大石头很多,乡亲们想着法子就地取材,用上宽厚结实的石头,造出了一座拱形石头桥.这座石头桥古色古香,既是实用的通道,又充满了神秘色彩.传说选择石材的时候,把玩石头的老汉到山岩里深入考察,要找一块大点的石头容易,想找又大、又结实、又有姿色的石头就要费些精神了.

三分功夫,七分天造,还真就寻到这么一块底石.它的样子,就像浮于水面的莲花,而造桥需要的,是下端托起莲花的底座.这个工程,实施起来难度可不小啊!自然留存的莲花石,本就散发着仙气,护住都来不及,怎好打断了它?于是,大家都来想办法,可一想便知,这是天公造的美物,靠人力来摆弄,就不合自然情趣了.

恰逢梅雨季节,莲花石经过一阵大雨冲刷,素静了许多.驻足观察的人们,发觉出了些灵异.一则莲花石下有“叮叮咚咚”的声音,传说是仙子奏乐的回音,二则有一边石头现出雅莲色气,粉白相间,煞是惹人怜爱,更令人欣喜的是,这块粉白石两边都开了口子,长度也有三四米.这回,村里人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了出来,作为石桥的“主宰”,刚好解了造桥的为难.就这样,才有了沙河的这一锦绣之笔.

石头桥落成后,沙河的风情也浓了,因为石头桥承载了人们太多美好的愿望.也许,有佛的庙宇会被遗忘,但禅意常在,只要还有自然,还有人.石头桥上的热闹,要从每年春夏之交开始.春本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沙河风景最曼妙的时候.

早春过后,石头桥上来往的人多了,桥上的石头就越走越光.有穿背心短裤、手摇蒲扇的清闲老人,有身着T恤衫、迷你裙的时髦青年,当然,更多的是穿了衬衫、长裤的乡人.这些人或静静地倚着栏杆想自己的心事,或慢条斯理地踱着方步消遣.虽然也有些人在议论着什么,但都是压低了声音,轻轻的,绵绵的.桥上尽管是偌大一群人,倒也清静得很.

村里有个姨娘,外号叫丑姑.她长着黑黑的脸、尖尖的下巴,厚厚的嘴唇向上翘着,鼻子扁扁的,眼睛小小的,又黑又瘦.其实她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秀秀,从小被娃子叫惯了,后来村里人就都叫她丑姑了.丑姑对谁都很亲热,尽管会有人嘲笑她丑.和我要好的,是丑姑的女儿梅子.都说梅子在长相上一点也不像她的母亲,白白净净,水水灵灵的.

有次梅子偷偷塞给我两个藜蒿饼.(藜蒿是河间洲上的一种水草,味道与香菜相似,将这种草与糯米用石磨磨碎,掺点水揉成团,做成的饼很好吃.)当时,这是最上等的美味佳肴.我们吃着饼,在沙河两岸快活了一个下午.晚上回到家,已是掌灯时分,没多久便听到梅子妈的骂声和梅子的哭声,直到半夜才止.第二天,梅子告诉我,那饼是她母亲为她父亲准备的,她父亲要外出做工,路上吃的干粮,梅子不知道,拿了四个,她带着哭腔对我说这事,那凄惨惨的模样至今我都没忘.

又一年,梅子十五岁,情窦初开,向往爱情,向往自由.每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村里的有闲人都爱走段石头桥,驻足欣赏沙河的四面八方.也有爱恋中的年轻人,坐在桥边细语亲谈.就在石头桥上,梅子出乎意料收到了第一封情书.经过短暂的讶异,她便欣然接受了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幸福疼痛.于是,玩伴中少了她的身影,对躲在草丛的蚂蚱和柳枝上的小甲虫也没了敌意.沙河的波光映衬了她阅写情书的痴迷,山色鸟语见证了她眷恋相思的目光.然而,纵然初恋如此美丽,同样逃脱不了凄凉夭折的结局.梅子的母亲丑姑一直教导梅子用心读书,多学点知识,早日走出小村庄.丑姑先是发现了梅子的信,后来翻查到梅子的日记本.她找到梅子沟通确认了事实之后,十分反对梅子的恋爱,当即作出了一个决定,要把家搬到距离沙河四十多公里的小城去.没过三天,梅子家大门紧锁,空了.一两年过去了,丑姑的搬走只带来一个喜讯,那就是梅子如愿考上了古城的一所卫校,成了“脱了农皮”的人.丑姑到底还是“倔”赢了.

站在石头桥上可以看到,近前的沙河水面,横七竖八地停泊了许多船.零星散布的机帆船高大得抢眼,毕竟少得可怜,多数是破旧的小帆船.这些帆船的顶篷一律是破破烂烂的,帆布上也满是斑驳的补块.船上没有灯,想是船户们赶早回去歇息了,也省了灯油钱.只是在其中的一条帆船上,孤寂地徘徊着一只狗,正百无聊赖地看着月光下自己的身影.

过了些时辰,就从西岸民房中传出流行歌曲的嘈杂和武打片的喧闹.夜已很深了,虽然有月光的朗照,远处民房也看不很真切,只能望见夜幕下一片模糊的剪影和几点闪烁的荧光.但从那模糊的剪影,便能看出那些民房都是上了年纪的旧屋.沿着堤岸,稀稀拉拉地长满了不知是草是树的黑乎乎一大堆,像是隐藏着无数的秘密……

如果沙河里的石头真的有灵性,应该记得我这故人吧!我常常想着.噢,不,也不尽然.因为连我自己都找不到当年戏过的石头,即使画好了标记,也会随水流失.

传说古时有位仙人见沙河的水清澈,可以用以洗濯而超凡脱俗,便化成了一尾游鱼.慢慢地,一尾变成一群,都说那是仙人的子孙.清晨,沙河四周碧草茵茵,青藤翠蔓垂入水中,把河水染得如同一块翡翠.这是沙河流经的最深处,也是游鱼聚集的地方.游鱼既是天上落下来的,也难得见长大,都细细小小的,一眼就是一片.有时真忍不住羡慕它们,无忧无虑地在沙河里游着,不用想长大,不用想死亡.然而,生命却是轮回,不得不面对.

沿着整洁的石径,向沙河最深处的游鱼走去.农历二月,春寒料峭,挡不住万物的复苏和萌动.沙河里的水安安静静,水温尚凉,依然阻止不了鱼儿产籽和孕育.清晨起来,春风微冷,如镜的水面偶尔会被“啪”的一声打破沉寂.水面乍起涟漪,一圈一圈从中心向四周荡开去.有经验的小孩就知道,鱼儿已经嗅到了春的气息,开始一蹦一跳欢迎春天的归来.不几天,水里的鱼儿,成群结队欢呼着,此起彼伏地跳着,伙伴们认定捉鱼的时机已经来到.

一大早,带上家里早已编织好的竹罩子,高高挽起裤腿,静静守候在沙河岸边,眼睛一眨不眨盯着水.毫无防备的鱼儿,根本不知道危险就在眼前,依然不爽约,开始在水里不停地舞蹈.孩子们看准了,将竹罩子用力远远抛过去,把欢蹦的鱼儿牢牢罩入其中.罩子中的鱼儿依旧跳起,当碰到那冷冰冰的障碍物,才感觉到情形不妙,不再高兴,一下子老实了.捉鱼的孩子在冷冷的水里,快速挪动双腿,迅速靠近竹罩子,先用力压一压罩子,确定罩子下方四周没有空隙,便放心伸出手,在罩住的水里一阵乱摸.惊慌失措的鱼儿,滑溜溜躲来躲去.等水被搅得浑浊不堪的时候,鱼儿再也受不住,逃跑的速度放缓再放缓,捉鱼的孩子一把抓去,一条小鱼已经结结实实捉在了手中.

那时我还年幼,总是跟在捉鱼的队伍后边,不是罩子扔不准,就是触觉迟钝抓不住;不是心急没有罩牢,就是用力过猛将鱼儿按入了泥浆.总之,我的收获总是最少的.即使这样,每年春天鱼儿蹦籽的时候,我还是百折不挠,依然爱去罩鱼.前屋的黄豆是鱼儿的灾星,因为只要他扔出竹罩子,再机灵的鱼儿也在劫难逃.清晨至太阳高照期间,他总会背着沉甸甸的笆篓,一高一低挽着裤腿,一步一回头行走在田坎上,意犹未尽地看看渐渐归于平静的水面,恋恋不舍,脸上写满胜利的微笑.准备耙田的大人笑眯眯地打量黄豆:“黄豆,今早晨罩得安逸噻,不要把鱼逮绝种了哟!”黄豆谦虚中满是得意:“没逮好多,大概五六斤吧!要不是今早晨脚被蚌壳划了一个口,肯定把下沙河底的鱼公鱼婆、鱼子鱼孙都给弄光喽.”大人继续笑嘻嘻:“你娃儿心太贼了,弄绝种了明年你还罩啥子!”黄豆不再言语,心满意足、晃晃悠悠回家吃饭.那会儿,黄豆捉鱼儿是捉到不少,可带回家的只有小半斤.只有我们这些跟班的才知道,黄豆捉鱼从来都是捉着好玩.到手的鱼儿,他总要放回去.不是怕明年再捉不到,而是不想让鱼儿的玩伴变少.

晚春不知不觉走来,山上田野,油菜、水稻等庄稼在一场一场春雨的滋润下,摇曳着绿油油的叶,无忧无虑地生长.天气逐渐热起来,细蒙蒙、羞答答的春雨逐渐长大,由少年而青年,变得越来越粗犷.几场大雨哗啦啦,畅快淋漓,田里、溪里、河里的水不断涨高.当浅浅的水田再也无法容纳这些雨水的时候,农人便打开田坎缺口,让水自由自在通过层层水田,流进小沟,而后小溪,而后沙河,而后长江.

春天逃过竹罩子的鱼,已经完成了养儿育女的使命,开始顺着流水,游过水田,游进江河,当然前提是它们必须躲过田坎缺口上布下的竹号.竹号是一种类似西洋号角的捕鱼工具,前面一个大大的喇叭口,后面是椭圆形的容器,里面布满了倒须,鱼一旦进入里面,便不可能再游出来逃掉.只要雨季来临,大家就扛着竹号,选择一个自认为鱼多的缺口安下,用水草或泥巴将号口四周的缝严严实实堵住,经过这里的鱼别无选择,只能通过号口往下面游去,游进那个有进无出的容器.我家有两只竹号,每当夜雨涨满田间,我便将两只竹号分别安置到家附近的沱田缺口,水夹杂着水草哗哗奔腾而来,眼前仿佛看见了欢跃跳动的鱼儿正往竹号涌来.

我静静在水田边等着,时间缓缓流淌,着急的我不停地捞起竹号尾巴看,发现有几条小鱼,便迫不及待解开号尾的绳索,轻轻将鱼取出,放入盛有少量水的木桶里,无聊地看鱼在水桶里懒散地游来游去,偶尔用小木棍捅几下鱼,打发着悠闲的时光.如果连看好几次,竹号尾巴里都没鱼,便晃荡着水桶回家.吃罢午饭,偶然想起竹号,又提着桶飞快跑向缺口,每当这个时候,收获总会很大,竹号尾巴里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冒起炊烟,于是从缺口里收起竹号,满怀喜悦,扛着竹号归家.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等田里的水排泄得差不多了,缺口便被大人们关闭,只好耐心等待下次大雨的来临.

炎热的仲夏总是在人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来临,田里一片片沉甸甸的稻谷低着金的头一动不动.一阵风袭来,稻谷便很不情愿地摇几下头.清晨村民们披星戴月,白天顶着烈日,愉快地收割稻子.没多久,风卷残云般,金的田野只剩下矮矮的稻桩.天气越来越炎热,烈日炙烤大地,司雨的龙王也畏惧毒日,不知躲到什么地方乘凉去了,天上一滴雨都没有.田里的水不断蒸发,水渐渐露出了零星的泥滩.泥滩越来越多,可怜的鱼躲到仅剩的几片水垛里,焦躁不安地跳跃着,虽然可以逃避无情的烈日,却无法逃脱被捉的命运.孩子们用稀泥垒起一圈泥埂,用手往泥埂圈外拂水,水越来越少,鱼开始在浑浊的水里挣扎.孩子们欢天喜地,不费吹灰之力,捡着泥汤中的鱼,放入清水桶,鱼暂时轻松地在水桶中游弋,后来才知道这叫竭泽而渔.那些日子,孩子们就这样在沙河上一段一段地扫荡,恨不得把河里的鱼捉完.然而,自然的力量是神秘而伟大的,新的鱼总是没完没了地生长,来年依然鱼满河、虾满塘.

秋雨绵绵,天地朦胧一色,就像是永远睡不醒,迷迷糊糊的.好不容易挨过这段灰蒙蒙的日子,太阳开始懒洋洋、偷偷摸摸探出头来,天地间依然空蒙一片,阴沉沉的.一些闲来无事的大人,纷纷拿起竹竿到溪里、河里垂钓.将喷香的油酥饼掰碎撒进水里,无忧无虑的鱼蜂拥而至,玩游戏般抢食.此时用不着心急,因为油酥的量远远不能满足鱼儿的胃口,它们必须等待再次争抢食物.将蚯蚓熟练地挂上鱼钩,优美地抛出鱼线,线凫漂在水面上,不一会儿,许是鱼一口咬住了蚯蚓,鱼线沉沉往水里一坠.鱼上钩了,迅速提起鱼竿,一条鲜活的鱼在鱼钩上拼命地挣扎.钓鱼需要耐心,孩子们往往不适合做这项运动.于是,看别人钓鱼反倒成了乐趣.有几年,我总是紧张地看着来做客的胡子伯伯钓鱼,只要鱼线一动,就大声喊:钓到了,扯鱼竿呀!胡子伯伯经验十足,不慌不忙,继续等待,看着鱼线在水里扯来扯去,他才冷不丁扯起鱼竿,鱼便稳稳当当地挂在了钩上.

记忆中,胡子伯伯也是个真性情的人.他下巴上总蓄着一圈又黑又粗的硬胡子,乱糟糟的.我总觉得这样的胡子是野蛮粗俗人的标志.那时,每当家里揭不开锅或者在社员会中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回来,他就在老婆和五个孩子的哭叫声中,把值钱的和不值钱的大小什物一股脑儿拖到废品收购站,换得几角钱,买来几两酒狠灌一阵,然后踉踉跄跄,又打又闹,有时还扯开嗓门唱上一段采茶戏,唱着唱着,泪水就滚了下来,那胡子被泪水润湿,根根耸起,简直与我看到的《十五贯》戏中的屠夫一模一样.

后来,胡子伯伯竟然刮掉了胡子,一下子像年轻了十多岁.但只要稍一留心,在他那喜气洋洋的脸盘上,并不难看到一圈整整齐齐的青色胡茬.不同的是,在我心目中,那胡子不再是野蛮的象征,而是勤劳与朴实的标志.胡子伯伯只要一摸胡子,哪块地该种些什么,什么时候撒什么肥,各种办法就会像炒爆豆似地从嘴里爆出来.小时候,我爬到他家枣树上,偷过枣吃,胡子伯伯瞪着血红大眼把我教训了一顿.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是埋怨我偷吃了他家枣树上的枣子,而是担心我们这屁大点儿孩子从枣树上摔下来.他还特意请客与我谈笑打趣.我刚到他家门前,胡子伯伯就乐呵呵地迎出来,连胡子都在笑.请坐,拿糖,倒茶后,胡子伯伯习惯地摸了一下胡子,风趣地说:“我这胡子好看么?”不觉中,胡子伯伯的胡子又长了.那时,我还暗自担心,胡子伯伯扮演“屠夫”一定会失败.正像乌云遮不住太阳一样,再怎么粉饰都掩不住他满面的红光.可没想到,就这么一位真性情的伯伯,生命早早走到尽头.一次半夜,他突发心梗,抢救的路上就走了.那一阵的酸楚,竟使我痛哭过好几日.

生活仍然是那样地进行,从容不迫.沙河的上空,又一次吹过初夏时节微温的风,一些凉凉的调子和着渐行渐远的脚步再次响起.

沙河水绕过九曲十八弯,闪着碧莹莹、蓝幽幽的光波,由西边淙淙跳跃而来,在石头桥下抖了抖身姿,便又汩汩撒欢朝南奔去.沙河边的女人们似乎与这沙河极有缘分.清晨,雾还没散尽,河边石级上便成了女人国,跪着的,蹲着的,坐着活动小凳的,叽叽呱呱,嘻嘻哈哈,响成一片,搅作一团.

河岸上,远处的雾里,一串清脆的声音从河边窜出来.这是沙河村女人中的大能人,三婶,五十好几了,还有一副好看的脸庞,可惜右耳前两处乌豆大的疤痕有点损相.那是她做童养媳时,第一次下沙河,衣服没洗干净,让婆婆用发簪扎的.她身板硬朗,抬脚走路咚咚响,说话豁亮,干活麻利,年轻姑娘莲妹子们有时也甘拜下风.她没进过“夫子门”,但量个尺,称个秤,蘸着口水数票子,就是沙河镇上那些绷着脸站柜台的婆娘们,都得让着点.好在她的“小九九”虽然吊在胸前打,决不在村里敲.左邻右舍有什么三灾六患,经她一摆弄,有的就省得花钱耗粮;谁家与谁家拌嘴开仗,她三婶来个“穿梭外交”往往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沙河的女人们简直把她当作“佘太君”了.

捶衣声此起彼伏,穿过淡淡的水雾,撞到对面的山崖,发出略带荒落的回音,钻入沙河水中.此刻,三婶右手挎着篮子,左手拖着一个瘦小的女孩,快步流星从浓雾中走到溪边.“哎唷,乖乖,三花你也下溪了?”莲妹子惊讶地两只眼瞪成了大问号.“三花今年八岁了吧,早该下溪了!”一个麻发女人截住莲妹子的话.她是五婶,最看不起洗衣不像她那样揉、搓、捶、拧的女人,从内心拥护三婶让三花下溪的决定.“这么大的女孩子,还能跟菩萨一样供着?早点学会洗洗浆浆是正经!”莲妹子知道,五婶又要摆她“六岁下溪,七岁下田”那套谱本,不由得咬了咬牙,操起棒槌,狠狠地捶打堆在洗衣石上的被单.接着,提起被头,双手用力一抖,撒渔网似地,被单甩到水里,溅起了几丛水花.

莲妹子不搭麻发五婶的腔,秀眼瞟着三花,试探着说:“三婶,该让三花妹妹读书,她聪明呢.”麻发五婶本身还想说女孩读书是造孽,她们喝了墨水,攀了高枝,就由不得娘爷了.可这时三婶插了话,五婶就是呱呱鸟,也得停停嘴.三婶一边教三花给衣服抹肥皂,一边挡住五婶的话说:“做个女人,命苦,认得几个字,眼睛光些,少吃点亏.”莲妹子轻快地摆动水里的被单,五婶眨眨眼,举手搔了搔头上的麻发.

翠凤是三婶的媳妇,在沙河村,也算一位识文断字的角儿.一个下午,她爹伤了脚,血淋淋的.三婶立刻命令找香灰来敷.翠凤说怕受感染,还是快去医院为好,因此挨了三婶的骂、丈夫的打.三花相信、尊重翠凤嫂,可是,妈妈的香灰一到,爸爸脚上的血就止住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她不明白.三花乖乖地跪在稻草蒲团上,对着河水,吃力、笨拙地搓洗着手中的衣物.雾散了,朝霞越过山头,把点点碎金洒到沙河里.女人们大多起身回家,去做饭,奶孩子,喂鸡,扫地.只有两个人还在河边絮絮叨叨.一个是三婶“佘太君”,一个是麻发五婶.三花将棒槌伸进水里,有趣地搅动着两个老女人落在水里的碎影.

阴雨的时候,沙河岸边的老屋显得有些凝重,明丽着的,是沙河上的古桥.她屹立在沙河之上,坚定地不挪动一步.

老屋,确实要服老了.木质的天花板、泥砖的地面,一到雨季,地上难得见干.时代的脚步跨过了它,它已经走过了属于它的时代.然而,老屋有其独特的魅力,使人无法抗拒.它的内空高大,它的祥和宁静,都带给我平实坚定的感觉.靠在它的怀里,可以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但是安全,那种安全的气氛如同定格的历史画面,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最终成了心头一抹无法认清也不愿认清的陈迹.

也许是早年承担了繁重艰苦的农活,大半辈子都在辛勤操劳中度过的缘故,我的祖母矮小而瘦弱.几十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在她的额上犁下一道深深的沟纹.她总是穿着农村中最古朴的衣服,冬是一件黑夹棉袄,夏是一件蓝土布衣,纽扣都钉在右襟边,是布的.每次我从外面玩耍回来,总看见她坐在天井边的矮檐下,椅子边放着一个大篾盒,里面是一束束麻线.她右手握着长麻线的线头,左手勾起一根短麻线,对好位置然后放在手心里麻利地搓几下,两股麻线不知怎的牢牢地合在一起,我怎么用力也扯不开.“你表哥过一两年就要结婚了,我搓这些线,好给她织一顶蚊帐.”祖母一边说,一边搓,一会儿也不肯停歇.华发飘拂的头微俯着,仿佛这样坐着已有几个世纪.

山里人常年与刀斧打交道,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的.祖母有一个祖传刀口药方.记得儿时贪玩,被刀狠啃了一口,深见白骨,祖母见状急入室取出一个小瓶,从中倒出一些黑色粉状药物,一边小心敷在伤口上,一边安慰流泪的母亲说:“敷上这药,不出十天半月便会好的,没什么要紧.”这种黑色的粉状药物便是刀口药,是祖母一代人在劳动实践中就地取材制成的既经济又灵验的好药.由“四季青”、“杞树花”和“镰刀草”三种药配制而成.因对治疗刀伤有奇效,故此得名.

我的祖母不识字,却详细解释过刀口药有奇效的缘由.四季青是一种灌木,生长在江边湖畔等一些湿润环境中,无花无果,枝节甚多,叶形如椭圆,首尾稍尖,长约两寸,宽约寸许,一年四季色泽青绿、鲜润.采此叶洗净后放至烈日下曝晒数日,然后搓成粉末,功效在于止血.杞树是亚热带丘陵地带一种落叶灌木,表皮粗糙,枝节错杂,叶圆而小,长在枝上如满树墨绿的铜钱.枝条柔韧,人们常用来捆扎杂物.春季来临,繁花满枝,密集如云,花朵如黄豆大小,呈米,香淡而味甘.将此花采集晒干,搓成粉末,功效在于止疼.镰刀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生长在田间,其高不过两尺,凤尾形淡绿色叶面微微上卷,浅槽状,长寸许.夏季趁其繁茂,采叶洗净同样晒干,搓成粉末,功效在于收口.三药皆备,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再次搓碾,越细越好.至此,刀口药配制成功.为取用方便,须用玻璃瓶装好,放到阴凉干燥的地方保藏.后来才知,祖母是害怕这难得的好药方失传了,才要我们都记着.刀口药取三药精华,酿成一家之奇效.可惜,祖母的这个方子,只祖母在的时候,我们才享到这个妙处.

祖母特别喜欢吃自己放在小火篓上烤熟的*,特别喜欢喝自己生火煮熟了的稀粥.可事实上,祖母的喜好是出于克俭.沙河的一位堂伯说:“如果不吃饭不会饿死的话,你祖母连饭都会省下来的.”祖母的克俭使我们深感不安.直到有一次,我和哥哥回趟老家,发现祖母的身体大不如前.脚已不能走路,只能撑着椅子或由人搀扶着挪步;耳朵也有些背了;几乎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但仍然要自己煮饭烧菜吃.临走的时候,我们握住她瘦骨嶙峋的手,有如触摸到古树的皮肤,又好像握着了她的铮铮风骨,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或许也无须说了,因为太多的深情是无法表达的.

祖母守着那处沙河的老屋过了她的一辈子,吃的苦多,享的福少.每当回首望着渐渐远去的沙河老屋,一股股感情的流水就荡漾心间,那般醇厚,那般醉人.

和六七十年代的老屋一样老了的,还有一条小巷.这是沙河村里一条普通的小巷,弯弯曲曲,东为头,西作尾,七八百米长短.巷两旁隔十几步便有一棵大树,树干老高.树后两排密匝匝的小屋,歪歪斜斜的木板壁,一幢挨着一幢,互相支撑.

别的小巷少栽树,而这条小巷的树却长得格外茂盛.春天,几场春雨催出树上嫩绿的芽;远望去,整条小巷像笼着一层绿雾.过路人走入小巷,偶尔抬眼望见这绿雾,才记起春天来了,心中不觉泛起一股融融的春意.春天雨多,待逢着一个好日头,家家户户都忙着洗衣晒被.花花绿绿的衣服晾起来,风一吹,飘飘扬扬,整个小巷奏起一首欢快的乐曲.夏日里,树上挂满了密密的叶.蝉鸣声声,巷子里的男孩都赤着上身,挥舞着手里捕蝉的竹竿、纱袋,相互唤着捕蝉去.到了晚饭时候,小巷的人都出来了.有的把饭桌搬了出来,一家人围桌而坐;有的老人独自一人,搬把竹椅,一个小方凳,凳上放一小瓶酒,一碟花生,一碟猪蹄,一个人坐在竹椅上摇摇蒲扇,听听半导体,喝几口酒,再看看过往行人,悠闲自得,其乐无穷.

和古桥一样,小巷也是夕阳落幕时的归所.夜里有月时,小巷白花花一片,无月,烟火点点.在三伏天的夜空下,间或传出声声动听的催眠曲或小孩的嬉闹声,慢慢话声小了,鼾声大了,此起彼伏,加入夜的和平交响.大人小孩都进入沉沉梦乡.小巷里住的人多,但大家都知道“远亲不如近邻”,因而互相照应,相处和睦.有的家里,夫妻俩工作忙,早晨顾不上买菜,只要和邻居家的老人说一声,邻人自会给捎上菜,并拣好洗净.中午大人不回家,正为小孩吃饭发愁,邻人会上门来叫小孩去吃饭,孩子在邻居家和在自己家一样.谁家做了好吃的,会给邻居盛一碗尝尝鲜;谁家办喜事,大家都会去凑凑热闹,说几句吉利话,吃一颗喜糖.若有客人问路,拐哪个弯,进哪个门,保管告诉得你清清楚楚.在这里,没谁说不出别家大人的小名、谁家小孩的脾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巷照样是普普通通,小巷里的人照样是这样的淳朴,虽然身居低檐矮屋之下,却活得有滋有味.

时光渐老,小巷的树已长成参天大树,墙壁和地面也生了青苔,下雨天不小心就会打滑.巷子里住的人越来越少,往昔的热闹也只成为往昔了.

其实,古巷还在那儿,是幽深、宁静的一条古巷,方向和位置都没变.可站在巷口的时候,我竟会是那样迷惑与惘然.我几乎不忍心敲破小巷的宁静,轻轻地,悄悄地,带着那种久别归来、不可言语的异样心情一步步走近.

凭着模糊的记忆,庭院中间那两棵高大的桂花树,以及两旁的栀子树、柑橘树依然在目.树下,一位拿着针线的老妇,惊异的眼神跟我的目光相碰时,我本能地认出了.啊!我忙走过去叫了声阿婆.老人颤颤巍巍站起来,从头到脚打量了好一会儿.我情不自禁紧紧握住阿婆那双青筋暴露,虽然粗糙却很温暖的手.阿婆抚着我的肩,摸着我的脸,又弄弄我的头发,像是对我,又像是在自言自语.熟悉的乡音,亲昵的称呼,重温的爱抚,霎时一股火热涌上心头.

歌德曾说:“如果死亡是注定了的,与其哭着走过去,不如笑着走过去.”又是晴朗的晚上,夜幕悄悄撩开,月儿把银辉洒向大地,玉洁冰清.弓下身,拾起一片枯叶.似乎时光很漫长,长到总让人想起曾经.沙河的曾经虽然没有夏花的绚烂,却过得欢欣.或许时光又很无奈,旧时相识也见面不语,她夺走了很多,亦不断在失去.经常在梦里,沙河的夜晚浮现.丝丝清风轻抚沙河的双臂,缕缕阳光亲吻沙河的脸庞.沙河啊,天真地嬉笑着,尽情享受它们的疼爱.

终于,沙河也躺在了风的怀抱里,随它漂流而去.不知是风的追随,还是树的不舍.沙河的水也许还清洌着吧,曾经的炽热,曾经的天真,曾经的快乐……曾经的一切都印在脑海中.我知道,沙河水也会思索,在心头有过痛彻心扉的,有过撕心裂肺的呼唤.但它们都遥远了,远了.然后只剩下那座古桥、远山、一席河水、一眸星光,如同欢聚,又如同孤身一人.

世纪更迭,沙河水还在静静地流淌着.我不止一次地思念沙河,思念那水,思念那桥,思念老屋,思念小巷,思念在沙河度过的每一个夜晚.

(责任编辑:李璐)

本文汇总,此文为大学硕士与沙河遐思本科沙河遐思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沙河遐思和遐思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流沙河先生行楷五言联 1 996年,笔者求得流沙河先生一副行楷五言联素襟不可易,即事多所欣 纸本,长138厘米,宽34厘米;款署“江远先生涵赏”“流沙河集陶潜句丙子仲春应嘱书&rdquo.

2、 我和沙河先生 每个中文系学生都藏有一个文学梦 我毕业的1982年,赶上沙河先生“走基层”,培训文学青年,为四川文学、星星诗刊选稿 那时,全民热文学,沙河先生被众星捧月,听他讲座得排队领票,凭.

3、 麦收遐思 闲来无事,约上几位原武汉军区测绘大队的老战友,一路西行,旅游兼访友 火车疾驰,看着车窗外疾驶而过的大地原野,正是麦浪铺锦、沃野流金的丰收景象,令人欣慰,同时也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民以食为.

4、 回望和遐思(六章) 涉水而过你放弃了桥,怕留下足迹,你也放弃了船,远离喧嚣急迫的同渡人 你相信鱼的善良,它们围观你的旅途,像吃瓜群众看见了你置换的身份,并为你漂浮的影子喝彩 一只河蟹揣摩从天而降的脚掌,它的前世今生顿时萦.

5、 沙河摆渡工(原创) 家庭会1996年的一天,沙河村的万其珍老人坐在堂屋里,一声不吭地吸着旱烟 老人身边坐着他的儿子万芳权一家 万其珍在家里召开家庭会,村主任崔大树也在 是什么重要的家庭会,村主任也被请到了场原来,万家自万.

6、 令人遐思的恒星 昨天,宁点好不容易才说服了秋叶,她答应今晚八点在西华公园与他见面 此刻,宁点走在路上,既兴奋又忐忑,他拿不定主意,公园里见面,虽说可以混进傍晚散步的人群里,具有远距离观察对方、又不易让对方觉察的优点,.

关于沙河遐思开题报告写作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