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近现代史论文 天津近现代史论文 关于近现代史的论文 大学生近现代史论文 近现代史论文题目 中国近现代史本科毕业论文 历史系论文题目近现代史

近现代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跟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近现代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7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该文是近现代史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实效和教学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陈浩

(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教育部“05新课程实施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以来已在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提高“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即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效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15-02

作者简介:陈浩(1987-),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一、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05”方案设置的必修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主要论述1840年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并且梳理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清晰线索,最终的目的是形成对于“三个选择”的合理性论证.“纲要”课与其他三门课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在宏大理论架构引领论述这一角度上有一定的共性.对于纲要课的课程定位、课程属性,学界和教学一线都有一些争论,但是对于纲要课要依赖坚实的史实以展开严密的历史逻辑论证是没有分歧的.从这一点出发,就为我们思考如何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切入点,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纲要课教师首先就必须要进行学情分析:第一,通过中学的历史学习,大学生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线条有了粗浅的认知,虽然很不系统与完善.但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对开设“纲要”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第二,所谓“史论结合”,历史结论的合理性与说服力极大地依赖于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中国近现代史决不能成为胡适所说的“小姑娘”.在这一点上,大学生对第一手的真实历史文献的掌握非常有限,他们已知的历史结论基本上是通过中学历史的灌输性教育得来的,看上去一贯正确却很脆弱,严重阻碍了已得到学界公认的某些历史结论的接受和思考.第三,当代社会功利主义盛行,政治说教早已经被大众抛弃.因此,以扎实史实为基础的历史逻辑论证,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才可能帮助大学生建立对那些宏大历史结论的认同.

因此,在对教学情况总体把握的前提下,“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纲要”课教学实效.

二、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1.提高教学实效性要紧紧抓住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纲要”课所用教材到2013年已进行多次修订,教师在授课中与最新版的教材体系保持一致的同时,需着力于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中体现自己的风格,构筑自己论述思考的体系.试问,如果对教材内容处理死板僵化,又何谈提高教学实效性?

新版教材仍然保持上中下三篇的编写体例.上篇的核心问题是:逐步登上近代历史舞台的农民、地主、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哪些探索?如何选择历史发展道路的?这些阶级在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失误?他们对中国早期出路的探索为何都无法满足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需要?中篇的核心问题是:在近代历史延续发展过程中,面对大量西方理论进入中国,众声喧哗的情况下,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发展为什么选择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下篇的核心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有哪些成绩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曲折误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

战争后,中国开始由衰落的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近代以来,中国被强行纳入由西方工业化国家构建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国面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西方的强大压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西方优势的政治经济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因此我们看到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主线就是如何向西方学习从而根本上改变中国与西方的悬殊对比.因而“纲要”课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演变过程时,也要把这一过程置于世界近代历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来讲解.

19世纪50年代末,深具西化背景的洪仁珄提出《资政新篇》以改造社会和发展资本主义,10年后洋务派帝国官僚精英们开始践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9世纪末,学习的历程走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开始主张政治领域全面向西方学习;而改革运动接二连三失败后,资产阶级激进革命派最终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面对民国毫无“”,近代中国的西化知识分子最终把批判之利剑对准了中国传统文化,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思想救国;而国家积贫积弱任人欺凌,以五四运动为起点国人已经投身政治运动.这一条清晰的线索展示了中国人民为寻求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之路不断尝试.因此,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明显就是近代化、现代化,纲要课的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现代化这个主题.

2.提高教学实效性要打牢史实基础、论从史出.改革开放以来,近现代历史中的新材料非常多,更为关键的是政治氛围逐步宽松,这就为近现代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事关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距离当代中国时间最近、影响最直接的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可以说,很多成果是打破了学界在重大敏感问题上的僵化认识.但在相关的历史教育上,还是存在着某些思想痼疾,割裂了史学研究与纲要课的天然联系,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仍然老套,对于历史研究中取得的并得到学界公认的新突破关注较少,例如对于陈独秀的评价问题.而且纲要课主体内容与高中历史重复度较大,一定程度上缺乏新意.因此,如果纲要课教学中还充斥着那些已被证伪的陈旧的历史资料与观点,不仅会令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以至于产生逆反情绪,就连教师自己也没有太大动力完成好教学.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论证逻辑线索时要广泛搜集资料,包括学术界已经公认的新资料以及经典性资料,要做到尽可能地让历史事实说话.这里说的历史事实,主要指有助于完善相关重大问题的较为翔实生动的事实事件.用过硬的史料丰富论证,用“细节”填充逻辑,让学生感觉“纲要”课并不是说教,而自然而然接受结论.

因此,这就对于纲要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也就是必须关注相关重大历史问题的最新研究动态,积极运用新材料、新观点补充教学.要讲好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其中涉及的一些复杂敏感问题,就要把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充分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更真实的历史出发,更好地掌握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增强学生关注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精神.

3.提高教学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我们说,纲要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然而然、信服地接受“三个选择”,这个论述的过程当然是以过硬的史实为基础的,但是我们也教学实践中发现,提高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彻底改变中学课堂、传统课堂里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当代学生思想特点的教学方法.

当前在校大学生以完全是90后学生,他们的优势是视野比较开阔,认知途径多元化,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再满足于单调的被动灌输型教育.但与此同时,他们在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狭隘性,混乱肤浅的认知途径使得他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价值观与思路体系,多元价值观的交流碰撞反而对他们产生了很大冲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

在教学中应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在仍以教师引领为中心的同时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而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例如讨论法,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在每一章节里设计一二讨论题,如“如何看近代中国在改良与革命之间的选择”、“如何看待国共双方在抗战之中的表现”等等.通过课后收集分析资料,形成主题发言材料,课堂上发言交流,其他小组同学讨论,教师点评等环节完成这一讨论参与教学过程.这既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够调动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有效提升了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4.提高教学实效性要树立问题意识引领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倾斜的基础上,我们要以问题意识为引领,在教学中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步认识论原则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并辅之以教师的启发和诱导,进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学习精力更加集中,强化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引领”要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同时,面对与学生传统僵化历史观点有强大冲击性的观点,要着眼于从正反两面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历史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8.

[2]王雪莉.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6).

[3]姜德琪.世界历史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

[4]杨荣.问题式教学法“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创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5]周双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M].长沙:岳麓书社,2008:79.

该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实效和教学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近现代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近现代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环节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自身特点,深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论述了该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而总结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 体育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模式 当前,各体育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的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在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统筹安排下进行的 在内容上贯穿了自1840年战争到今天近200多年的历史,由于教学内容.

3、 北京党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究 摘 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好教育教学资源,把地方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强建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讲好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 北京党史融入&l.

4、 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协同教学 摘要针对民族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途径……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协同教学效应,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

5、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效性探析 我国高校教育均会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主要部分 这门课程肩负着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对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 课.

6、 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有较多的文化知识,但是还是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广泛 乡士历史资源的应用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扩散,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乡土历史资源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