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高校教育管理期刊 高校教育期刊 高校教育类杂志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高校教育改革论文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社

高校教育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高校教育*问题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高校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8

高校教育*问题,该文是高校教育类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和高校和教育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部分高校已经迈入了世界一流高校的行列.然而,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对于“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却仍出现了不少对社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事件,暴露出以“师德”为核心的高校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师德建设是教育*问题中的重要一环,要以教育*体系补充和完善师德建设,通过加强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个主体的*教育和培训,借鉴西方高校经验,建立专业性的*委员会等途径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关键词] 高校;教师;师德;教育*;立德树人;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6-0119-06

2 018 年初,我国多所高校接连出现了几起造成极大社会反响的事件:起初是北京某大学长江学者、硕士生导师陈某某被实名性骚扰女学生,事件以该大学宣布开除该教师告终;随后是西安某高校博士自杀事件,其女友和家人控诉导师难逃责任,因双方各执一词,最终不了了之;接着又是武汉某大学“千人计划”专家指控“长江学者”学术,目前,该大学学术委员会对此启动了新的调查以确保公正公开.无论这些事件最终尘埃落定时结果如何,接二连三的问题却集中暴露出我国高校的一大短板:高校*问题.具体地说,我国高校在学术*、师生关系、教师与行政人员关系等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师德”建设还不够,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提升对教育*的重视、建立有效保障和制衡机制、提供充分的教育*、科研*培训等.

一、“师德”与“教育*”

首先需要做出区分的是,我国主要以“师德师风”这一概念来统摄高校关于教师、教学、科研、评价机制等涉及到道德问题的方面,而在西方高校的传统中, 却主要以“ 教师*”(Teacher’s Ethics) 或“教育*”的概念来涵盖相关内容.也正因如此,我国对于师德问题和师德建设的研究不少,却鲜有从*维度来探讨高校建设的研究.教育*学作为应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近些年才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主要集中于教育学的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中对于高校这一特殊教育阵地的关注并不多.

这一区分并不只是用词上的不同,实质上体现出了中西文化面对高等教育一些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师德”与“教师*”“教育*”看似差异不大,实际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差异取决于“道德”与“*”两者的不同.根据*学的基本理论,道德与*有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通用.然而,也有学者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他们认为,不论从中国还是西方的思想传统来看,*概念的内涵相较于道德更加广泛,*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是实际的关系,是一种客观的、规范性的准则;而道德主要强调的是个人作为一个主体在精神生活、价值判断等问题上的认知和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性的追求[1].*是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道德是社会之“道”及由此转化的个人之“德”[2].因此,当我们强调“师德师风”建设时,我们的侧重点主要是教师个体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西方的“教师*”“教育*”主要强调的却是规范建设,即制度性的保障.

师德师风建设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教育观的指导下,教育界已经开始进一步强调师德的重要性,一些学校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也提出了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是对我国传统的师德观和教育观的肯定.从一开始,我国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德行高尚的君子,因此,为师者教授的重点首先是道德修养功夫,然后才是知识.几千年来,我国的教育都是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发展的.

然而,如果没有一套教育*体系的支撑,师德师风建设就很难做实.正如前述强调师德意味着高校*问题的重点在于教师个人道德水平提升和理想信念的坚定,这当然是解决高校*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因为教师个人的内在动机和追求才是实现师德水平提升的根本因素;然而,仅仅依靠师德建设,或将教育*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师德建设之中,仅从理论上分析,就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首先,高校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涉及到教师单方面,也涉及到师生关系、行政管理者与师生的关系等等.因此,这个*体系所包含的主体和对象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高校需要提升的不仅是教师的道德,还有师生关系的界定、导师权力的限制,以及高校行政管理者与师生关系的规范等.

其次,以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为重点的“师德”建设本身就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工作的神圣性和崇高性被过于夸大和抬高,教师成为不可以言利的人间圣人”[3],令教师个体背负了沉重的道德负担.强调教师的道德责任本身并无过错,教师如何教育、教化学生,的确是关乎社会道德风尚的关键一环,因此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对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也更高.然而,不论是对教师先进典型的宣传还是我国传统的为师之道理想,都过于强调教师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能做到牺牲和奉献固然好,但以此来要求整个群体,就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第三,教育部2018 年1 月17 日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特别强调师德素质的重要性.这种他律性的规范机制和制衡体系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对高校*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师德建设,更要以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切入点,借鉴各类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具有深刻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特点的发展之路.

二、高校*问题分析与对策

那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的发展到底面临哪些深层次的*问题呢?近十年来,部分学者对师德观念和师德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也已经涉及到了*学维度.然而,正是因为上述所提到的“师德”与“教育*”之间的差异,这些反思虽有值得借鉴之处,却仍然有待完善;对于我国高校建设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虽有一定裨益,却始终缺乏更加具体的对策.笔者尝试对此进行一定的梳理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第一,高校的道德建设针对的主体和对象有限.我国高校的师德建设始终只针对教师这一个主体,也始终只落在了教师这一个职业身上.然而,如果从*维度来看,高校的人际关系和互动行为还涉及到其它主体,如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的行政部门、学生、家长等等.各个主体都有相应的职责和义务,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也都应纳入高校教育*的研究范围之内.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与国外高校不同,由于我国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培养内容和特点,导致家长在高等教育*关系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主体.家长习惯于为大学生做出诸如是否转专业、是否考研等问题的重要决定,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诸方面都有不少影响.所以,他们也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

在确定了高校教育*的主体之后,还应该进一步明确各主体的目标、权利和义务范围、职责及其限度等.例如,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大学生们应该有哪些权利?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他们有义务完成哪些任务?虽然各大高校均制定了关于学习、实践要求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也通过奖学金制度等激励措施进行了一定的引导,但在学生评价上,几乎都以学习和竞赛成绩为唯一标准,对学生品德、价值观等方面关注度还很有限.因此,明确他们大学生活的目标,才能使教学和培养工作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对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更明晰的规范,既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保障,也能提升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对于其他主体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划清了不同主体各自责任的界限、明确了不同职业角色的*内涵,才有可能促进这些主体成为运行良好的高等教育整体的一部分.

第二,以“师德”来概括高校*问题似乎力有不逮.首先,出问题的不一定总是教师的道德素养,也有可能是其他主体的道德观、价值观或工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笼统以“师德”一言以蔽之,似乎就已经预设了在各种主体中,只有教师是有可能犯错的一方.如高校行政部门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既有可能出现教师对行政人员缺乏尊重的情况,也有少数行政人员存在一线教学科研经验不足,权力过大、干涉过多等问题;其次,以“师德差”来概括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能促进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譬如,前文所提到的高校性骚扰以及导师与学生关系问题,根据福柯的权利关系理论,这类问题的根源并不仅仅是个人道德品质,而与权利关系的不对等、不平衡也有关.高校导师与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关系,令导师很多情况下拥有对学生成绩、能否毕业甚至就业等关键问题的决定权,这让导师成为权利关系中极为强势的一方.因此,对这样的权利不平等进行救济和制衡,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再次,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专家指出了高调师德———即过于理想主义的教师道德标准———存在脱离教师生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4].因此,在提倡师德的同时,也要研究以基本的职业标准来设定教师职业必须履行的职责和道德要求,建立普遍适用的职业行为规范.因此,深入研究高校*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更加透彻地分析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和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平等状况十分有必要,需要研究者们下大力气研究.同时,既提倡师德,更要研究和建立教师行为基本规范,除了高调、理想化的师德标准,我们也需要为教师提供明确、清晰的底线职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为真正解决如今各大高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各类制度规范、保障措施、教育培训还不足.有学者曾指出,我国高校的师德建设并未形成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即便有规章制度可依,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执行措施,这使制度停留在书面上[5].相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及高校为保证教育*的实施制定的规范则更加全面、更约束力.不少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于教师的职业*予以明示,一些学校则以《*行为准则》① 等形式对于具体情境下的教师行为进行了规定[6].一些高校还专门设立了高校*审查委员会、机会平等办公室等常设机构,为高校的科研、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如美国的*审查委员会主要负责对被试者开展有生命个体参与的生物、医学、社会学、行为研究等实验的监督和审查;香港大学的机会平等办公室则主要负责公正地调查和处理校园内各种歧视、骚扰等问题,提升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机会平等意识.这些具体的保障措施为高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我国高校并没有单设部门来调查和处理相关问题,令师生求助无门.另外,在学术*、职业*等问题上,我国高校欠缺相应的职业和教育培训.教师通过岗前培训获得的师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缺乏时代感,不能有效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而对于学生的学术*教育则问题更大.中国大学生、抄袭、科研数据等学术不端问题屡见不鲜,各大高校却很少开设相关课程予以教育规范.解决学术不端的方法是对相关导师进行惩罚,甚至被戏称为“导师连坐制”,要求导师为所指导的学生文章进行审阅并负责,这种做法即便有一定的道理,也仍是将责任完全压到导师身上,会忽视学生个人的责任.国外高校则是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并提供培训,如开设必修课程《科研*》,帮助学生了解各类科研活动的学术*要求;对于学生学术不端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让学生早早便接受“抄袭就会被开除”的观念;提供免费而可靠的查重服务、论文引用规范培训等.这些做法和经验都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加强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研究保障机制建立的可行性,探索建立专业性的*委员会等机构,为学生、教师、行政人员甚至家长提供更多样化、与实际结合更紧密、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地建立教育*体系,提升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为提供质量更高的教学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综上,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为战略方向的高等教育中,各大高校都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不仅要加强“师德”教育,更要重视和关注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从教育*理论研究、制度规范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为高等教育各主体的教育行为过程提供切实的制度、机构和理论保障,从实质上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和水平.

此文结束语,此文为关于高校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和高校和教育相关高校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高校教育的改革和 内容摘要现今是一个急剧变化与发展的时代,相较于互联网消息的“快餐性”,我国的高校教育进程略显缓慢,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桎梏的思想观念、薄弱的师资力量以及固化的发展逻辑,对于致力.

2、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跳出重硬轻软思维模式 【摘 要】本文认为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普遍呈“重硬轻软”的态势,要从根本上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跳出“重硬轻软”的建.

3、 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遇到了巨大的问题与挑战,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最顶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的高校,面临全社会的关注以及国家持续发展的急切需求,必须做出改变,深化教育改革 本文阐述了高校现阶段人才培养所存.

4、 民办高校教育品牌建设 摘要从当前民办高校教育品牌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民办高校教育品牌研究和建设工作缺乏系统性、实证性和建构性…… 通过分析现行教育品牌建设工作问题存在的根源,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

5、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工作效绩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效果 随着学校的改革与扩招,教育管理者的工作在不断增加,工作难度也在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

6、 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教育教学方面一直都是与高校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做好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的将中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