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风景纪录片论文 关于纪录片的论文题目 纪录片评析论文 环保纪录片文献综述 纪录片论文题目 纪录片创作参考文献

关于纪录片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构建和应用基于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的实证分析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纪录片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6

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构建和应用基于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的实证分析,该文是关于纪录片类学术论文怎么写和实证分析和评价体系和应用研究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城市文化品牌”成为近年来各地方政府致力于打造的一张品牌标签,但如何寻求突破点、实现差异化发展成为塑造城市品牌的首要问题.作为拥有独特岭南文化的南粤古都广州,自2003年举办第一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把纪录片打造成城市文化名片.经过10多年的努力,广州是否已成为“纪录片之城”?如何建设“纪录片之城”?本文通过构建“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与加权平均法,全面评估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的现状,从中探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什么是“纪录片之城”

“纪录片之城”是指以纪录片为本土特色和文化标签的城市.该城市将纪录片及其产业视为城市文化产业建设与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纪录片制作、展播、销售、融资、节展活动与衍生品开发等环节,促成用户、产业和城市多位一体共同发展,从融合创新、政商共创、品牌培育、以人为本等角度实现城市纪录片的繁荣兴盛,达到引领国内纪录片发展,打造纪录片国际品牌之目的.建设“纪录片之城”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展现城市文化魅力,有助于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有助于树立城市品牌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

二、“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的构建

“纪录片之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去推动.课题组经过详细调研和数据整理,并结合纪录片发展现状,构建了“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5个指标构成,每项指标依据其在“纪录片之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给予相应的分值.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三、广州“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的计算方法与结果

如何对“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进行计算,以准确了解“纪录片之城”的建设现状?本文综合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与加权平均法,构建了广州“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评分赋值表(见表2).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权数进行赋值;其次通过德尔菲法由专家对每项指标从1到10评分,课题组邀请广州纪录片研究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对广州“纪录片之城”的建设现状进行评分;再次通过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得出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的综合分数;最后从各项指标的得分与综合得分中分析出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存在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表1:“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

(说明:该评价体系采取百分制;纪录片播出平台指广州地区建设的平台,具体包括电视台、网站、院线、社区及高校展映等;纪录片节规模包括参展人数、影片数量、参展国家数量等;纪录片节运营效果包括交易金额、售卖机制、市场开发等;纪录片节影响力包括中外媒体报道数量、知名导演人数等.)

(一)计算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基于“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和现实考量,课题组将评价体系进行百分制赋值,对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三个一级指标分别赋值30分、40分和30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二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一步细化分值,完成各项指标的层次分析.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为了克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专家预测方法.在预测过程中,专家彼此互不相识、互不往来,这就克服了在专家会议法中经常发生的专家们不能充分发表意见、权威人物的意见左右其他人的意见等弊端,各位专家能真正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题组通过电子邮件方式邀请广东高校纪录片研究学者、纪录片创作人员和与广州纪录片有关的领导或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共计60人对“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各项指标打分,评分范围1-10分,1分表现为极度不足,10分表现为完全成熟.

3.加权平均数法

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数处理,实现指标的德尔菲赋值与层次分析赋值结合,得到融合各评分人员意见的加权平均赋值,并通过计算所有指标加权平均值之和,得出广州“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的最终得分.

(二)计算结果

根据“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评分表,所有指标加权平均值之和为59.92分.其中,按10分制打分,仅广州城市整体经济水平一项指标超过8分,纪录片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纪录片制作与播出、销售平台及机制、衍生品开发等15项指标均未达到及格线6分.

四、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面临的问题

根据“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目前得分为59.92分,处于及格线的边缘,各项评价指标表现不一,存在问题较多.课题组经过充分论证并结合专家调查,认为“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评分达到80分表明“纪录片之城”初步建成,达到90分表明“纪录片之城”完全建成.可见,广州要成为“纪录片之城”还有不小差距.

表2:广州“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评分赋值表

(一)缺乏与建设“纪录片之城”相关的政府专职部门,扶持政策不完善

目前广州市与纪录片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有市文化广电内设的交流合作处与广电处两个处室,这两个处室所做工作远不能满足“纪录片之城”建设的需要,更何况还承担其他工作.从2012年起加强市场整合力度,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引入国内知名公关机构——环球瑞都国际文化传播机构为运营统筹单位,使得纪录片于广州大放异彩的时间局限于纪录片节举办期间,而“纪录片之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专门的职能部门来推动.

虽然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纪录片节,但还没有将“纪录片之城”作为城市新名片全盘规划和统筹布局,且现有相关政策尚未落到实处,缺乏“纪录片之城”建设细则和操作方案.广州市政府急需围绕“如何把广州打造成纪录片之城”这一问题,从财政投入、投融资体制、税收减免、纪录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绩效奖励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以“分步走”的方式规划广州“纪录片之城”建设.

(二)财政支持力度不强,投融资渠道远未满足纪录片产业发展需求

财政拨款是目前广州纪录片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就财政专项资金来看,政府对广州纪录片发展的财政支持严重不足,专项资金投入纪录片的极少,对优秀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和团队帮扶资金几乎没有.相比而言,英国公有制纪录片发展模式能通过向观众征收执照费获取经费,法国政府通过设立CNC(法国电影中心)资助创作体系帮扶法国纪录片事业发展,美国的商业化传媒集团有版权费、广告费以及衍生品开发等多种收益渠道.缺乏财政支持和不成熟的投融资市场从资金源头遏制了广州纪录片的发展.

政府资金投入不够,社会融资又如何呢?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纪实题材不属于快销型的热点话题性作品,且面临回收周期长的版权价值,早期观众市场培育不到位,难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这是社会资本不愿进入纪录片产业的主要原因.其次在于市场进入壁垒,制播一体的电视台一家独大的狭窄封闭式纪录片产业链,垄断播放平台、缩小利润空间,使投资者在播放渠道不畅通、宣传投入成本高的现实条件下,投资动力不足.

(三)岭南文化挖掘不够,反映本土的纪录片量少质低

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和千年商贸的足迹为广州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并茂的文化艺术、三教并存的宗教信仰、精妙绝伦的手工技艺、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多元交汇的思想流派等共同构建了多姿多彩的岭南文化,正是岭南文化赋予纪录片内容创作的丰厚财富.然而与岭南文化有关的纪录片,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暨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谭天认为,“南派纪录片的美学风格虽已形成,但是它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却明显不足”⑴,岭南文化这座文化宝库有待纪录片从业者深入开掘.

从数量上看,为数不多的以岭南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往往取材于人文历史、山水风光、饮食文化等,对现代都市、社会问题、文化冲突等岭南文化的现代化发展部分关注不足,无法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从质量来看,取材于岭南文化的有《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老广的味道》等少数佳作,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但从表现岭南文化的纪录片来看,大部分作品主要在粤地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在全国范围具备口碑传播力的佳作远未达到“纪录片之城”应有的规模和格局.

(四)纪录片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衍生品开发尚不充分

纪录片产业链包括制作、播出、经营、开发等多个阶段,从这些层面评估,广州的纪录片产业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从纪录片产业上游来看,广州纪录片摄制设备条件尚可,但是政府专项发展资金、民间投资与社会融资等情况不容乐观;纪录片知名导演、高水平专业摄制人员不多,面临人才缺乏的窘境.可见,资金与人才是困扰纪录片产业发展的两大障碍.从中游制作与播出来看,制作机构、民营制作机构与独立制片人等多元化的制作机构远未和谐发展.相比美国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英国的公共运作模式、法国的政府扶持模式,广州纪录片制播一体的模式抑制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没有释放出纪录片应有的产品和市场价值.从下游经营来看,纪录片销售情况并不理想,除极少数纪录片通过版权销售、广告等方式回收投入并略有赢利外,大多数纪录片处于亏本状态.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为纪录片展销提供了一个供需双方交流的平台,但销售额不高,对纪录片品牌延伸及其衍生品开发等方面涉及较少.

(五)“墙里开花墙外香”,羊城居民参与度不高

经过十四年的发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为世界八大纪录片节之一,2017年吸引了113个国家和地区的4239部/集作品,作品数已然是2003年创节之初的近29倍,刷新全亚洲纪录片节的征片数量,⑵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纪录片行业领军人物、中外纪录片国际买家与制作人,汇聚了探索频道、英国广播公司、韩国广播公司、日本放送协会在内的561家国内外机构参会.

然而,对比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举办地,纪录片并没有像电影和这三大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一样,为广州贴上“纪录片之城”的文化名片,广州纪录片还是小众圈的盛宴,羊城居民对纪录片的了解有限,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面临一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境地.课题组在2017年对914位广州市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有近75%的市民不了解广州国际纪录片节,22.1%的市民在过去的一年,即2016年从没看过纪录片,66.7%的观众观看纪录片频次较低,年均看1-10部.正如连续两年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的导演周浩所说:“纪录片节做了十几年,广州人都不太知道.”他希望,纪录片节跟广州这座城市发生更多关系,成为广州的纪录片季.⑶本土观众认知度、参与度不高是广州纪录片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小众和专业最终还是要向大众发展,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兴盛.正如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副主任白洁所说:“观众才是纪录片产业的落脚点和纪录片市场的驱动力”.⑷

五、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的策略

建设“纪录片之城”是广州市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离实现“纪录片之城”的建设目标还存在不少差距,广州还是要迎难而上.面对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国外纪录片发展模式,课题组提出以下策略:

(一)参照“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加强纪录片发展顶层设计

首先,要正确认识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所处的阶段.59.92分意味着广州离“纪录片之城”还有不小差距.尤其在岭南文化资源开掘、政策支持、组织机构、资金来源、人才支持、作品数量、播出平台、销售机制、衍生品开发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找准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

其次,增添广州“纪录片之城”建设职能机构,完善“政府+协会”的机构设置.一方面,应尽快设立“广州‘纪录片之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机构,或在市文化广电下设立“纪录片之城”发展处.另一方面,将影视协会、纪录片俱乐部等专业机构纳入纪录片活动主办或承办单位,进一步深化政府与影视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形成“政府+协会”“权威+专业”的纪录片发展机构生态.

再次,制定广州“纪录片之城”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广州纪录片发展顶层设计.广州市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制定“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理念、发展重点、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以及保障措施,形成建设细则和可操作性方案.

最后,围绕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出台宏观指导意见与政策,陆续释放广州纪录片发展扶持政策.自2000年以来,虽然在广州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市政府相继提出了纪录片的发展举措,但主要是针对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发展,缺乏围绕“纪录片之城”建设的相关政策.

(二)建立国家级纪录片产业园区,创新市场化运营盈利模式

虽然2016年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总投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5%,年度产值超过52亿元,同比增长12%,⑸但是中国纪录片仍是一个被市场严重低估的产业,市场规模远非如此.第一,提高纪录片占广电内容产业比重,在广州电视台开设纪录片频道.根据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纪录片播放渠道中,观众关注最多的是网络与央视纪录片频道,其视纪录片频道占比39.82%.广州电视台必须尽快开设纪录片频道,让纪录片在广州电视主流平台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鼓励制作机构合作合营,建立国家级纪录片产业园区.广州必须要积极整合国内外人才、技术和设备等多种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制作机构进行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合作合营,以国际纪录片节为依托,建立国家级纪录片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和人才聚集优势.通过建立纪录片产业园区,汇聚纪录片产业链上各机构,在场地出售或租赁、税收政策、项目补助、制作与播映、交易与衍生品开发等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财政扶持或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广州纪录片产业.

第三,推动纪录片产业横向拓展,推进纪录片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在纪录片产业链条开始纵向延伸的同时,产业面的横向拓展大有可为,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带动的相关产业规模不低于10亿元,食品工业、大量上市公司的市值因此升值.⑹为避免纪录片带动的市场价值被其他行业所开发,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的过程中应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向资本市场、电商、地产、旅游领域跨界融合,形成自身的品牌产业链.

(三)持续推出纪录片精品佳作,多终端打造纪录片IP生态

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要以纪录片精品佳作为支撑,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深耕以IP为核心的衍生节目和衍生产品,带动纪录片内容多终端循环,形成硬件、内容、服务和用户的纪录片发展生态系统.

一是依托知名影视导演,生产一批纪录片精品力作.以南派纪录片创作基地为平台,依托国内外知名影视导演和名家大师,适时制作几部现象级广州纪录片.

二是以岭南文化为魂,创作大量原创纪录片.以广府文化为核心的岭南文化圈辐射面广、根基深厚、博大精深,是南派纪录片创作的沃土,原创纪录片要摆脱纯纪录或过度商业的阈限,理应传递出以岭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意境、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通过提高全终端播放量和IP衍生节目播放量,抢占更多热门IP资源,打通文化和娱乐全产业;通过提高优质纪录片版权购买力度,维持用户粘性.

三是一点两线三面相结合,全方位打造纪录片IP.以纪录片为原点引起关注,以线上互动活动和线下纪录活动为双线,以影院、电视台、移动视频平台为面,点线延伸、多面铺开、多端配合,塑造网状格局,全方位打造纪录IP,持续扩大影响力,不断累积价值.

(四)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请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

首先要主动“请进来”.广州要以国际纪录片节为核心,依托国际优秀纪录片人才,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进一步开拓创新.一是引进国外纪录片精品,办好国际纪录片大会.二是引进纪录片高端人才,邀请国际知名导演参与广州主题纪录片制作.三是推进广州纪录片交易平台项目建设,建立实时境内外产权交易数据库.

其次要积极“走出去”.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岭南文化圈,为本土文化元素开拓国际舞台.广州纪录片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要有所作为,利用国家发展战略历史机遇,为提升广州软实力找到新的理念与路径.其一,鼓励社会资源参与,为“广州纪录片”走出去提供社会资本支持.其二,密切与大型传媒集团合作,为“岭南文化”精品纪录佳作走出去垫石铺路.其三,培育优秀制作团队,加强中外联合制作,借船出海.

(五)构建立体化多层级播映体系,增强羊城市民的纪录片意识

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应以“依靠市民,惠及市民”为发展理念,构建多层级立体化播映体系,让纪录片文化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以电视台纪录频道、影院展映、高等院校、新兴媒体平台与社区场所播映为核心,构建多层级纪录片播映体系,孵化纪录片观影文化.课题组调查发现,目前半数以上广州居民观看纪录片的主要渠道是网络,三成以上通过电视收看,通过影院展映占比5.25%,公众场所播映占比4.38%,课堂或培训占比5.33%.由此可见,网络视频平台是培育纪录片消费市场的主阵地,电视台纪录频道仍大有可为,高等院校、影院、社区等播映渠道有待扩展.因此,应积极支持新媒体纪录片播映,加快推进全媒体传播;让纪录片与市民“零距离”接触,满足普通民众的观影需求,逐步培育广州纪录片观影市场.

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亟需解决本土观众参与度低的现实问题,通过精耕现有观众,拓展潜在观众群体,增强羊城市民的纪录片意识.

一是提高现有观众价值粘性,把潜在观众转化为现实观众.广州纪录片发展必须寻找观众认同度高的主题,通过“IP+品牌化+微营销”,增加现有观众的价值粘性.与此同时,通过微纪录形态与互动方式,提前打响纪录片知名度;通过政府补贴院线的方法,打开纪录片上院线缺口,培养新的观影群.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发现,广州居民对国际纪录片节“不了解,但有兴趣”的潜在观众占比高达61.49%,这说明纪录片潜在观众群庞大,其价值有待开发.

二是开发广州“纪录片之城”APP应用,拓宽市民参与纪录活动渠道.通过开发广州“纪录片之城”APP,全方位介绍羊城纪录片发展状况,将优质纪录片精准地推送至目标观众,满足观众移动收看习惯,便于市民参与线下纪录活动.此外,通过移动在线纪录片评选、在线研讨、移动付费收看等多功能,全方位、全天候营造纪录片“手机生态圈”,让纪录片融入市民生活.

(六)建立纪录片人才储备库,创新纪录片人才培养机制

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必须下大力气培养纪录片人才.

首先,建立纪录片人才储备库,形成“梯队式”纪录人才队伍.对于文化影视产业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建议将其遴选入“纪录片人才储备库”,对纪录片人才信息进行动态化管理.同时,通过纪录片人才网络介绍影视产业及人才政策,推荐影视企业和人才,发布影视人才供求信息,以及推荐纪录片招商项目等.

其次,创新本土纪录片人才培育理念,培养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高校影视教育学科亟待转型,一方面,培养学生要有较高的纪录片摄制水平,掌握纪录片制作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培养纪录片创意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要有国际化眼光,有市场意识,会推广善经营.

再次,共建纪录片实验室,形成纪录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广州建设“纪录片之城”在纪录片人才培养方面,可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著名制作人公司共建纪录片实验室,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纪录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结语

放眼全球,国内外尚无城市将“纪录片之城”作为城市名片,广州提出建设“纪录片之城”城市品牌恰逢其时.如若广州参照“纪录片之城”评价体系,制定纪录片发展中长期规划,多措并举,综合发力,“纪录片之城”必将成为广州的又一张国际名片,成为广州建设文化强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推进广州“纪录片之城”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GZZK37)、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组织传播力及其形象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X2D12)的研究成果】

本文评论:该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纪录片本科纪录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实证分析和评价体系和应用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随着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逐渐加深,我国不断加强巩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我国政府逐渐把焦点聚焦到怎样提高项目可行性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上来 基于此,我国.

2、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英.

3、 双创背景下高校教师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何玉林 王再新 杨连发摘 要】本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论述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分析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明确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

4、 新生适应性教育学习评价体系构建流程和方法 摘要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对新生适应性教育学习评价体系构建流程和方法进行论述 其中流程包括设定目标,制定……级指标和权重,设置评价方式 设定目标拟采用访谈法和I技术;制定…….

5、 休闲农业效益评价体系构建和路径选择 摘要休闲农业作为农村新兴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保护优秀传统农业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休闲农业效益评价体系 结果显示在现阶段,.

6、 饲料质量标准评价体系构建 保障优质水产品有效供给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民生工程,而水产饲料作为养殖中的重要投入品,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以及水域生态环境安全水平 笔者在介绍了水产饲料质量评价内容的前提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