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移动信息期刊 人力资源和信息管理期刊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论文 信息资源论文 资源信息和工程期刊 信息资源管理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信息资源类开题报告范文 跟传统舞蹈类非遗信息资源分类原则刍议周旖,林婉婉,陈润好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信息资源论文 发表时间: 2023-12-17

传统舞蹈类非遗信息资源分类原则刍议周旖,林婉婉,陈润好,本文是信息资源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林婉婉和陈润好和舞蹈类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 科学、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类方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总结出一套系统、权威的分类方法.文章以我国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信息资源分类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调研比较九个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探讨其信息资源的分类方式.研究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呈现出全国性保护法规和政策以申报为导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界的分类研究以单线性为主,图情学界的分类研究以多层次为方向的特征;现有数据库所收录的信息资源通常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系统,存在分类层级简单化、结构层次扁平化、类目设置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文章建议采用分面分类理论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类方法.具体而言,知识大纲编制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法的类目设置,分面和亚面的划分应充分参酌成熟的权威分类法,同时考虑各具体项目的信息资源所属的知识领域或主题,以及该知识领域或主题的属性划分逻辑.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资源 分面分类 中国传统舞蹈

引用本文格式 周旖,林婉婉,陈润好. 传统舞蹈类非遗信息资源分类原则刍议[J]. 图书馆论坛,2018(12):16-22.

Observation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Relating t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ing Traditional Chinese Dance as an Example

ZHOU Yi,LIN Wanwan,CHEN Runhao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classif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However,there is no a systematic and authoritative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ance,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investigates 9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atab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ance. The paper finds out:(1)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hows that the national protection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re declaration-oriented,the research of classif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cience is dominated by single linearity,and the research of classification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multi-level directions;(2)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luded in the existing database generally us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classification system which has problem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simple classification, flattening structure,and the absence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f category setting and so on. The paper recommends organiz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form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faceted classification theory,and provides the exampl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dance. Specifically,the organization of its knowledge outline should abide by the current category setting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lassification. The division of facets and sub-faces shall fully deliberate the existing authoritative classification methods,considering the knowledge fields or themes belonging to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the specific items and the division logic of attributes for the knowledge fields or themes.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formation resource;faceted classific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dance

0 引言

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政策法规或特殊专有名词除外)保护成为国际领域的重要议题.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遗的概念和范围做出界定,为非遗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提供了基础,国际社会的学术研究和保护行动如火如荼.我国非遗保护经历了起步、申遗热等阶段,已从前十年的普查备案和名录申报转向更深层的数字化保护实践,进入了“后申遗时代”[1].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2] 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强调:“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护.”[3]这些政策法规均以保护为目的,明确要求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对非遗进行收集、整理、登录、建档并建立数据库.目前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主流手段包括运用文字、录音、录像、VR等数字化方式,对非遗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非遗数据库的原始材料由此而来,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的问题应运而生.

1 研究对象界定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界定

在非遗数据库建设实践中,“非遗分类”与“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两个不同的概念经常混淆,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概念尚无严格、统一、权威的界定.事实上,非遗分类的对象是具体的非遗项目,现阶段常用的方法包括五分法、十分法和十三分法等;而非遗信息资源分类则聚焦于与非遗相关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既有保护非遗过程中采用各种记录手段形成的一手信息资源,也有本身就以文献形式存在的与非遗有关的二手信息资源.本文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目的在于解决非遗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和管理问题.

结合此类数据库所收录的信息资源,本文讨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按来源和形成方式,主要包括:(1)在非遗保护过程中,借助口述、二维三维扫描、数字摄影、三维建模与图像处理等方式和技术产生的非遗信息资源,其可能以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等方式记录,同一主题或信息单元也可能同时以不同的记录方式存在.(2)历史上产生的与非遗相关的记载性文献信息资源、近现代学者撰写的研究性文献等,如地方志、专著、论文、手稿.

非遗具有活态性、无形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其分类本身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较之非遗分类,非遗信息资源因为兼具非遗特性、自身信息来源和形成方式的多样性等复合属性,分类问题则更为复杂.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涉及非遗保护、非遗分类、信息资源管理、数字人文和遗产分类学等领域或学科,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性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仅以传统舞蹈类非遗为切入点,结合此类非遗信息资源的来源与形成方式,探讨其分类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为构建完善的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奠定基础.

1.2 研究方法

非遗信息资源内涵丰富,在研究上是跨学科的,在实践上是跨领域的,难以在一篇文章中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分类制度.因此,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对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方法进行调查,梳理和探讨已有分类成果的特点和问题,提出完善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方法的基本思路.

在理论层面,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类”等检索词的组合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检索,人工筛选出检索结果中内容相关度最高的论文,梳理其分类的基本方法、原则和思路.

在实践层面,考虑到非遗数据库数量众多、级别不一,以及各种非遗对应生成的信息资源的庞杂性,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仅选择非遗数据库中传统舞蹈这一类别开展网络调查和比较研究.

在调研对象的选择方面,考虑到数据库的权威性、代表性、建设的成熟程度,以及收录项目的综合性等因素,分别选取一个由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建设的非遗数据库、一个由高校设立的专业研究机构建设的非遗数据库和十个省级非遗数据库进行调研.其中,十个省级数据库的选取参考了已批准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的数据统计,选择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详见表1).根据表1,筛除没有传统舞蹈类信息资源的数据库,重点研究编号为1-9的数据库,调研其中传统舞蹈类非遗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准设计思路、类目名称设置等内容.

2 我国非遗及其信息资源分类研究现状

通过对检索、筛选所得论文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学界聚焦于建立科学、规范、具备兼容性和可用性的非遗分类体系,对非遗信息资源如何分类的问题则鲜有涉及.从分类逻辑来说,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必须与非遗本身的分类相结合.当非遗本身的科学分类还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的阶段,非遗信息资源的分类方法将难以单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前对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的研究基本上都会回归到对非遗分类的探讨.在实践层面,非遗分类体系的建设大多强调项目的现实意义;在理论层面,学者将非遗分类视为学术概念,在理论上多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使得非遗分类的现状呈现出全国性保护法规和政策以申报为导向、非遗学界的分类研究以单线性为主体、图情学界的分类研究以多层次为方向的特征.

2.1 全国性保护法规和政策以申报为导向

随着全国性保护机制的建立和法规政策的完善,国家层面的非遗分类体系建设逐步发展(表2),经历了从简单参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五分法,到结合我国文化传统、逐渐本土化的分类方法发展历程,对非遗的普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5].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统一、通用、规范的非遗分类标准,几种权威的分类方法都以非遗项目申报为导向.局限于申报层面的层级划分,现阶段非遗的类目设置并不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来源的非遗信息资源描述的需要,且其扩展性与信息表达能力都有局限,无法体现非遗文化在民间发展的历程,也无法有层次地展现其文化内涵[6].

2.2 非遗学界的分类研究以单线性为主

非遗领域学者对非遗分类法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向云驹的四分法[10]、苑利和顾军的七分法[11]、王文章的十三分法[12].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王文章的十三分法,他基于《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分法,结合我国非遗调查的实践经验,做出本土化改进.该类分类方法与国家级分类方法类似,主要以非遗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主题等进行单一的线性分类,仅到一级目录.其优点在于分类体系指向更清晰,类别更明确,认定更容易;不足主要表现为类面彼此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完整还原非遗资源的本真性[13].由于该类分类方法以具体的非遗项目为对象,故并未涉及非遗信息资源的分类探讨.

2.3 图情学界的分类研究以多层次为方向

图情领域学者遵循多层次分类的思路对非遗及其信息资源分类展开探索.周耀林等针对我国非遗分类方法的不足,提出重构思路,从宏观、中观到微观方面设置了一个多级复合分类系统[14].宋丽华等结合传统文献分类的逻辑及知识组织方式,在调研各种非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分类重构方案:一是借鉴《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在主表的基础上制定复分表;二是将体现非遗本体特征的信息进行分组,构建平面信息图[15].

综上所述,现有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方法与分类体系的研究大多以具体的非遗项目为基础,在类目划分标准上或按照非遗项目特征进行划分,或按保护级别进行划分,重在突出单个非遗项目最典型的内容特征,并不能全方位揭示其整体特性.存在上述问题的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如若用于数据库建设,当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累积至一定量级时,必然会阻碍资源的发掘或配置.一方面,每类非遗信息资源都包含着如主题内容、格式类型等方面的复杂元素,仅以某一种单一的特征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无法构建出有序化的信息资源系统;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的分类方法会导致信息资源类目划分的层次混乱、数据参差不齐、同一主题的信息不够集中等问题.

3 传统舞蹈类非遗数据库信息资源分类调查

本文聚焦“1.2 研究方法”中筛选出的九个数据库中的传统舞蹈类非遗信息资源,重点关注分类标准的设计思路、类目名称的设置,同时考察不同生成方式的信息资源聚合能力和检索能力.

3.1 分类标准的设计思路

调研发现,现有非遗数据库对于非遗项目的分类,一级类目基本采纳国家政策法规中所使用的分类方式,即以非遗的表现形式作为类目划分的标准;在一级类目下针对具体非遗项目的划分通常采用非遗级别、申报批次、地域、民族等标准进行划分.因此非遗信息资源的分类,在一级类目和二级类目的划分方面,均采用非遗项目分类的标准;在二级类目之下,单个具体非遗项目的信息资源类分,一般是将信息资源的内容、记录方式等同时作为类目的划分标准.

在目前非遗数据库中,相关信息资源分类的层级划分呈现出扁平化结构,且同一层级的类目划分标准具有多重性.例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山西文化云”“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和“记忆四川”等数据库中,“传统舞蹈”类别下都仅划分出一个层级的类目.只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网”划分出了二个层级的类目,它首先将传统舞蹈做了类别细分,其次对各个类别传统舞蹈所收集的资源按照类型进行划分(图1).之所以可以采用这样简单的分类方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各类非遗数据库所收录的信息资源数量有限.以传统舞蹈类为例,该类目收录的信息资源数量大多仅有几条,其中“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传统舞蹈类的信息资源数量居于调研数据库首位,也仅达到130条.但随着数据库收录信息资源的数量累加、主题扩充,这种扁平化的信息资源层级分类方法,将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类分和概念表达.

3.2 信息资源类目设置

基于上述信息资源大类划分的情况,笔者逐一访问九个数据库中传统舞蹈类下属的各个条目,发现调研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类目名称设置的细致程度各有所异(表3).

结合表3可知,在各个数据库中,有关传统舞蹈类的信息资源尚未有统一的类目设置,缺乏通用、规范的设置依据,且仅按照收录资源的类型、数量进行简单的设置.具体而言,类目设置的特征以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同一层级中类目划分的依据具有多重性.调研发现,在同一层级中,类目设定的依据分别采用了信息资源记录方式、非遗项目属性特征、信息资源主题类型等不同标准.然而,同一层级类目采用多重标准立类的做法,会导致信息资源多重入类的问题,即不同的分类人员可能会将同一条信息归入不同类别,而利用者则无法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所在的类别.

(2)以信息资源的记录方式作为主要划分原则.多数数据库简单地将其信息资源区分为“文字简介”和“图片”两个部分,如果收录有音频视频资源,还会设置“音频视频”类.然而,该划分方式并不能揭示信息资源的内容主题和知识单元.另外,由于同一内容主题或知识单元的资源可以拥有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等不同的方式记录,该做法还会导致同一内容主题或知识单元的信息分散到各个记录类别中.

(3)以非遗项目申报材料作为数据库信息资源分类的类目设定依据.对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16](以下简称“《办法》”)发现,“简介、属地、申报人/单位、历史、特征、价值”等分类项目与《办法》中要求的细则项目极为相似.结合非遗数据库收录的资源多是来源于项目申报材料的实际情况,可以猜测,非遗数据库的建设,大多根据现有非遗名录申报材料,选取项目描述的特征作为资源分类的条目,并填充对应内容.比如,“记忆四川”数据库,其信息资源主要分为图片观赏、基本介绍、渊源追溯、主要特征和重要价值五个类型,恰好匹配了名录申报材料的相关要求.这种资源分类方式在图片和文字分类的基础之上,将作为信息单元的成篇文字简介拆分为二级信息单元,缺乏针对已有信息资源的重新整合.

4 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方法的思考

通过分析非遗学界和图情学界对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方法的研究成果,以及调查现有非遗数据库,发现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应用层面,尚未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权威的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方法.目前已建成的数据库对于所收录的信息资源一般采用非遗项目分类系统,存在着分类层级简单化、结构层次扁平化、类目设置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将单线性的非遗分类法应用于非遗信息资源的分类并不适宜.

图情学界提出的分类方法多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借鉴,再结合非遗的属性特征,将编制列举式分类法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列举式分类法通常都有一个严密的类目等级结构,各类目原则上按概念逻辑划分的方法层层展开,具有明确、清晰的类目隶属和平行关系;在等级结构中,类目层级划分的疏密情况在某种程度上与分类对象的资源数量成正比关系.从上述列举式分类法的基础理论来看,为非遗信息资源编制一部列举式分类法其实是相当有难度的.列举式分类法一般应用于类分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结构化程度高,容易采用列举的方式展现其知识体系.而区别于传统信息资源,非遗体现为信息资源时结构化程度较低,本研究认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更适用分面分类思路,而非结构化的层次分类逻辑.

按照分面分类的基本理论,分面分类法根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原理,将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各个分面内类目之间的组配来表达信息主题.在分面分类法中,知识系统大纲通常表现为1-2个层级的类目,在一级或二级类目下再分别列出若干个分面、亚面.分面和亚面是按照特定知识领域或主题的属性分解而来的,代表主题的一个方面.同时结合分面分析技术和分面引用次序,分面分类方法可以灵活地组配出大量新的、复杂的主题,提供多种检索途径.分面分类法的这种特点十分适用于类分知识系统性不强、结构化程度较低的非遗信息资源.

在依据分面分类理论构造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法时,一级和二级类目的设置可以采用目前通用的非遗分类法的类目设置.对从事非遗研究与保护工作的用户来说,非遗分类法的类目设置已被广泛接受,该做法既可以方便目标群体对信息资源的检索和获取,又能够确保非遗项目本身的特点和内在逻辑性.在二级类目下划分分面和亚面时,应充分参酌现有的权威分类方法,并且考虑各个具体非遗项目的信息资源所属的知识领域或主题,以及该知识领域或主题的属性划分逻辑.

以传统舞蹈类非遗信息资源为例,在进行分面和亚面的划分时遵循舞蹈领域的属性特征,可以尝试划分出舞蹈基础理论、舞蹈的技术和方法、舞蹈工作者、舞蹈事业等分面.传统舞蹈作为非遗项目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域性、民族性等具有显著标识性的特征,以及在将非遗项目转化为有形信息资源过程中所使用的记录手段和载体类型,这些因素都应该体现在分面中.遵循上述思路,可以尝试将传统舞蹈类非遗信息资源划分为如表4所示的分面与亚面.需要说明的是,表4所示的传统舞蹈类非遗信息资源分面与亚面的划分是笔者根据分面分类的基础理论,结合非遗项目的特点以及现有权威分类法的类目设置情况进行的一次粗略尝试,目的在于通过举例说明使得论文提出的解决思路更为直观,即如何采用分面分类理论编制非遗信息资源分类方法.

5 结语

在系统编制分面分类法时,除知识大纲、分面与亚面的编制以外,还涉及分面引用次序、分面标记制度等技术问题,这些具体技术问题需要后续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能解决,本文无意也不可能构建出一套完善的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仅仅是尝试提出一种分类的思路,并论证遵循这一思路开展后续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宋俊华,王明月.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 文化遗产,2015(6):1-9,157.

[2]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05-04-27(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N]. 人民日报,2011-08-05(08).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EB/OL]. [2017-09-09]. http://www.ihchina.cn/5/5_1.html.

[5][14]周耀林,王咏梅,戴旸.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法的重构[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30-36.

[6][15]宋丽华,董涛,李万社.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问题解析与体系重构[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3):86-92.

[7]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8]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EB/OL]. (2006-06-02)[2017-09-09]. http://www. gov.cn/zwgk/2006-06/ 02/content_297946.htm.

[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08〕19号)[EB/OL]. (2008-06-14)[2017-09-09]. http://www.gov.cn/zwgk/2008-06/14/ content_1016331.htm.

[10] 向云驹.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 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序.

[11] 苑利,顾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学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3(6):58-62.

[12] 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91.

[13] 刘灿姣,阳利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述评[J]. 图书馆,2016(2):15-20.

[16]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EB/OL]. [2017-09-09].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5/content_ 63227.htm.

作者简介 周旖,博士,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副教授;林婉婉,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润好,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8-08-16

(责任编辑:何燕 )

此文结论,本文论述了关于林婉婉和陈润好和舞蹈类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信息资源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信息资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外事件类新闻中态度资源对比 摘 要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中国日报与英国媒体BBC对于原腾讯主管、原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春宁贪腐一案的相关报道 通过对中西方媒体针对同一事件所撰写的事件类新闻中的态度系统的分析,有如下结论中英文报.

2、 先前经验、信息资源、政策环境和创业机会识别基于三峡库区移民创业者的调研分析 摘要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实现的重要前提,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采用三峡库区移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创业者先前经验和信息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显著正向影响,先前经验对信息资源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资.

3、 技师学院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路径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技师学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技师学院的发展建设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研.

4、 非遗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起点:协同开展非遗传承人建档保护的分析模型 摘 要 为传承人建档是非遗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起点,也是保护非遗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白族聚居区及其传承人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传承人档案处于多元主体各自建档的格局,普遍存在建不全、管不好的现象 文章引入协同治.

5、 国外主要国家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和 摘 要世界主要国家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文章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共性对比和分析发现世界主要国家图书馆通过立法确保国家图书馆接受出版物呈缴的权利;以战略规划和馆.

6、 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图书馆门户信息服务模式探究 关键词信息资源整合;图书馆;门户信息;服务模式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建设倾向越来越明显,而数字化和智能化图书馆的建构必然要以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前提,而这也衍生出基于信息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