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历史论文怎么写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 历史杂志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如何写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 历史论文高中 历史有关论文 中学历史期刊 中日历史论文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订阅

关于历史发展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基于康德历史观视角论历史的动力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历史发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4

基于康德历史观视角论历史的动力,本文是历史发展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康德和论历史和历史观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李振强

【摘 要】本文对比卢梭与康德的人性与社会起源观点,基于对待理性的不同看法对比,从“恶”的概念、自然中人类“恶”的起源,以及“恶”如何促进历史发展具体探讨“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基于康德的历史观,从人类个体、个体与整体、人类整体三个视角分析理性“恶”的作用.

【关键词】康德卢梭理性历史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给了人明辨善恶的自由意识;男人和女人必须世世代代遵循本分的意志;也带来了原罪,人类最原始的恶.之后的历史也裹挟着人类的恶前进,卢梭认为历史呈现出人类作恶的加深,这是因为理性的发展,窒息了人本性中的“同情心”,使得“自利心”在社会中横行.到了康德,从实践理性的高度发现了社会中人的对抗性(非社会的社会性),认为对抗性促进了人的启蒙.同样连年战争的消耗,促进了国家间的相互妥协形成新的联合体.这些“恶”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所必须经历的.对于“恶”和“德”的定义,卢梭谈到“除非我们从生理意义上来理解这些词,把那些在个人身上能够妨碍自我保存的性质叫作邪恶,把那些能够帮助自我保存的性质叫作美德.”卢梭认为理性本身就是恶.原始人对抗自然的能力弱小,被迫聚集在一起共谋生存而组成了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依靠人类本能中最初的“自利心”和“同情心”形成互相抗衡的自然法则,人们遵循感性而相安无事.直到渴望和畏惧迫使我们开始去思考世界、追求知识,情感的活动使得我们的理性得以完善.最初的理性是人的“预见力”和“好奇心”,同时语法的使用,训练和促进了人的思想活动.“产生自尊心的是理性,而加强自尊心的则是思考.理性使人敛翼自保,远离一切对他有妨碍和使他痛苦的东西.”理性的发展,强化了人关于自身利益的算计,社会中的纷争由此而起.自然法则就此失效了,人类处于失控的危险状态.

康德认为生活灾难是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对历史的安排,或者说天意的态度,应该是知足的.在《人类历史起源臆测》中,借伊甸园的故事推测了人类原始状态理性发展的四个阶段:自由意志、想象力、预见力和意识到自己是大自然的目的.他赞同卢梭的观点,理性的发展是人“道德方面的一场堕落”,给自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灾难.但是康德认为,这些恶是人为的,从人类个体的角度看,因为每个人只将理性用于自身,人际间关系的变化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损失;但是从大自然的角度,整体的人的进步是不可以忽视的.我们应当从个体的角度反思自己,和肯定人类整体的发展.康德还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论述了针对个人理性而言的善恶,“德性”是人的自主性,理性的自我克制;而违背责任原则的行为就是“恶”的,“责任原则是出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康德认为人憎恨理性的原因是越用理性追求幸福,这个人就越得不到幸福.因为“理性,不但不足以指导意志对象和我们的要求,从某个角度看,它甚至增加了这种要求.”但是理性是人所需要的,它的使命是去确认“在其自身就是善良的意志”.理性的目的是通过纯粹理性建立自在的善,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善的意志.

康德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里谈到,社会中存在个人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性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康德的对抗性是基于理性,与卢梭感性上的对抗性不同.对抗性表现为非社会的社会性,即个人身上渴望融入社会和渴望孤立化倾向之间的冲突.冲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卢梭所假设的,原始人团结起来对抗自然,以求自身存续的历史:被迫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人,保留了自身绝对个人意志化的冲动;但是因为绝对个人意志并不能够维持这种集体生活的延续,因此是被克制着的.康德认为这种对抗性是人在社会中的成就需要和自我意志的冲突,是进入社会才有的.结合卢梭的历史起源假设,我认为这种“非社会性”是人的原始本性,是从原始状态带进社会状态中的,是一种先天的存在,人生而自由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孤立.康德在命题七中的表述是“不合群性”,意为爱争吵的,这是非社会性的表象.不合群性存在于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阻力”,源于个体目的不一致,这也是自由的产物:每一个人都渴望个人意志的绝对实现,个人的绝对意志实现欲互为阻力.这种个人实现欲从主观上进行判断,康德认为就是“虚荣心、权利欲或贪婪心”.

对于历史发展过程的判断,康德认为是不断的启蒙.康德认为我们应当朝向最终的理想社会目标——永久和平迈进,在趋向这个目标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发展自己的理性,去实现一种“完美艺术的天性”.卢梭认为艺术是人偏见的根源,对人是无益的;康德认为艺术对人的启蒙是有益的.康德认为“一切为人道增光的文化和艺术、最美好的社会秩序,就都是这种非社会性的结果.”康德认为,个人的“虚荣心、权利欲或贪婪心”,理性的恶本身,把人带入一种险境,但最终,由于合目的的自然他律的限制,使人达成新的妥协:或是发展自己,或是改善关系.在国际层面亦是如此,战争从两个方面对历史的发展做出贡献,一是推动文化发展;二是催生国际秩序.康德谈到“在人的类目前所处的文化阶段里,战争乃是带动文化继续前进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卢梭认为人类理性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道德堕落的历史.但康德认为“恶”促进了整体人类的启蒙,从个人和国家的互动,以及国家间这两个层面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理性的恶,不断把人置于险境,迫使我们改变自己,去自救,去妥协,最终达成新的共识.基于康德给出的永久和平历史观,理性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李振强,研究生在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美学.

本文点评,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康德和论历史和历史观方面的历史发展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历史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自由和道德的目的:康德历史哲学 自由与道德的目的康德历史哲学诠释■徐晓宇 刘欣蕾 康德认为,历史的研究有两条路向,一条是从经验到规律的路向,另一条是从规律到经验的路向,它们体现了普通历史学家与历史哲学家不同的致思取向 后一条路向,.

2、 康有为公车上书的历史真相 康有为在1895年领导上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并提出系统的变法方案,史称“公车上书”,维新派由此登上政治舞台——成了历.

3、 中国梦的形成和意义试析: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角 中图分类号 D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031820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催生的近代工业革命,使“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 各民族、各个国.

4、 德日如何面对历史罪行 二战尘埃落定已然七十余年,参战国中命运转变最巨,总结反思最深的理应是作为战败国的德日两国 即便在7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可以直指德日两国在战后道路上的明显分歧 作为负有血债的军国主义国家,如何对待战.

5、 康德的德性和幸福 摘 要本文尝试对康德伦理学中自然幸福、道德幸福的区别、联系进行阐述 并探讨如何解决道德行为与人的幸福的不一致问题,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幸福首先是作为感性人的一个现实而必然的目标,但幸福更应该被看作是.

6、 康德和萨德:导向真实伦理学 【摘要】黑格尔曾提出无限判断的说法,无限判断就是把两个极端差异的概念联系起来 类似地,在康德和萨德这两个极端差异的思想家那里,存在着“康德即萨德”的说法 “康德与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