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诗歌刊物投稿 诗歌投稿杂志 投稿诗歌 诗歌月刊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诗歌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古体诗歌投稿 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诗歌杂志投稿邮箱大全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文摘要 论诗歌象征论文范文

诗歌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纤巧和滞重:李少君诗歌的两面性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诗歌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30

纤巧和滞重:李少君诗歌的两面性,本文是关于诗歌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李少君和李少君诗歌和两面性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当我们浏览《自然集》时,我们到底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诗歌?这恐怕是许多读者阅读李少君诗作时都会发出的疑问.让我们先从《抒怀》谈起: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副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在我看来,曾得到诸多诗评家论述与阐释的《抒怀》一诗,能很好地代表李少君诗歌的内在风貌,那是何种风貌?即显而易见的清新与纤巧.《抒怀》是以一种亲切的谈理想的姿态进入读者视野的,“你说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豪言壮语之间,关乎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致观察,构成该诗的精神要旨.“传”与“史”,皆需超剂量的文字与语言来承载,三言两语岂能言明?而文本或口头的记述中,作为客观外在的自然物象,将被文本化,抽象化,宏阔的山水,被塞进窄窄的文字中,其原始魅力也将大为减色.李少君诗的清新纤巧在此彰显,它以四两拨千斤之力达成以轻御重的艺术功效,并暗透出耐人咀嚼的人文意味.“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写真集是镜头和胶卷的合作产物,而后面写到的“风景画”、“素描”等,则是颜料与铅笔的造物,这些可视的直观的艺术品是被诗人当作脱化于自然的美学寄托的.“我”所选择的摄影绘画作品,通过线条、色彩、光影来打动人,比山水传记少了一份生涩,多了些清晰可感,而插入的“鸟鸣”则使得感官体验更为立体,“木瓜树”等与诗人的南方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则透露着诗歌与生活日常丝丝相扣的情绪.在这样一个看似轻盈的诗歌文本内,李少君尝试了一种有趣的置换,他尝试在文本中消解文字的严肃性,当他悄然地否定“为山立传”,同时肯定绘画和摄影,恐怕别有深意.在诗歌文本中,诗人有意无意地否定文字艺术而倾心视觉艺术,从而营造出美妙的错位感,这是读这首看似简单的诗歌时易于被忽略的.不仅如此,诗人展示的还有自如的场景切换.“为山立传,为水写史”是一个宏大的开口,这样的开口易于造成意象的流散,但在李少君乾坤大挪移的技法处理之下得到有力规避,诗人将诗歌空间逐层收紧直到定格为最后的一帧画面,“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如果一直是对大山大河的抒情,当然容易流于空泛,而李少君将之迅速具象化,以一副具体的素描画面对诗歌进行收束,免于情感的漫漶和文本的散逸.举重若轻,以轻御重,此之谓纤巧.

对于优秀的诗人来说,其诗歌文本的美学纹理理应是丰富多样的,这意味着,我们所归纳的《抒怀》清新纤巧的艺术特性,或许并非李诗全部的内在奥秘.好文好诗如冰山,被我们所见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文本之下的精神内涵常有着更大的体积.李少君诗歌贵乎一显一隐,显者是李少君所着力描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隐的则是诗歌所吐露的深沉思考,诗歌文本显在层面的清新纤巧与内在意蕴上的厚实之中间存有巨大诗性张力,由此构造出的繁复纹理,育化了其诗独具特色的美学个性.换句话说,李少君诗歌表面看来文字浅白,诗意轻盈,其实只是一种障眼法,文字背后深蕴的宇宙人生要义才是我们最应去探究和把握的,那是诗歌隐在的滞重特质.纤巧与滞重,由此构成了李少君诗歌相互依存的两面性,也赋予了诗人在当代诗坛不可替代的历史位置.阅读李少君诗歌,我们只有对诗歌文本显见的外在因素作谨慎而细致的观察,我们才能进入诗歌中幽深的精神世界,真正领受其艺术要旨.在对外界景观的攫取与糅合中,营构并放牧词语,且时不时刻意留白,这是李少君诗歌语言表达的显在特征.在情绪与技术的频繁角力下,诗人往往选择看上去漫不经心实则处处用心的写作方式,来巧妙彰显内心流淌的思想情感.试读《暴风雪之夜》:

那一夜,暴风雪像狼一样在林子里逡巡

呼啸声到处肆虐

树木纷纷倒下,无声无息

像一部默片上演

我们铺开白餐巾,正襟危坐

在厨房里不慌不忙地吃晚餐

而神在空中窥视

只有孩子,跑到窗户边去谛听

与《抒怀》同样,《暴风雪之夜》也少用隐喻和暗示,从而不失纤巧之特征,不过,其清新纤巧的外在表述下,仍有严峻的生命之思,这滞重的内蕴承载,也与《抒怀》相仿.细察来看,这首诗其实暗藏着三重的隔阂.若以正襟危坐吃着晚餐的“我们”作为诗歌意蕴旋转的轴心来理解,就能明确地察知:首先,我们和灵动的自然界有着隔阂.暴风雪来袭,这是冬季的狂舞,是粗犷的原始力量的奔突.树木在风雪侵袭中颓然倒下,而我们对这一切熟视无睹,仿佛仅仅看到“默片上演”,风雪是实在的,而默片则仅仅是光影,当真实的风景与虚拟的默片可以相互切换时,我们与真切的自然之间事实上已经竖起了坚实的墙壁,迟钝的感官再也无法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灵动与震撼,这是第一层隔阂;诗人接着交代,此刻“神在空中窥视”,如果将“神”视为宗教化哲学化内心的象征,那么当神窥视着我们而我们不为所动的时候,我们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有了莫大隔阂,这是第二层隔阂.第三层隔阂是成人世界与孩童世界的隔阂.在李少君的诗歌演绎里,我们与活泼的孩子之间对于自然世界的感受呈现着显著的差异,孩子们因暴风雪而雀跃,他们“跑到窗边去谛听”,仍保持着对自然律动的敏感,成年人则冷漠且呆滞,经受时间打磨而获得的所谓成熟,实则成为对纯真心灵的悄然蒙蔽.在《暴风雪之夜》中,李少君呈现的,是成人迟钝而呆笨的存在方式,他与孩童的纯真、神性的崇高、自然的躁动等相隔膜,实在令人唏嘘感慨.在那个暴风雪来临的夜晚,孩童们可以欢呼雀跃,而“我们”不再惊奇,不再易于被吸引,沉默冷静,呆若木鸡,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安静地吃晚餐,以口腹之享来掩饰自身的麻木和不安.这样的诗性表述,绝对不是轻松愉快的,而是滞重艰涩的.

由此可见,李少君所擅长的白描式的书写,远不是简单的抒情写意,就前文所举两首诗歌而言,在浅近的诗语陈述里,李少君诗歌总是携带着极深的思想内蕴.使用朴实简洁的口语,有效表达对于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这是李少君诗歌的艺术特长.这种纤巧与滞重两面一体的神妙结构,不是一般读者能了悟的.由于李少君诗歌开始读起来容易产生浅白寡味的错觉,粗心的读者对其字面意思一览无余时,往往会将其字句背后饱含的人文关怀有意无意加以忽视,只有细心的读者才能越过表面浅白文字的迷障,捕捉到丰厚沉实的内蕴.比如诗人对人类感知能力不断钝化的忧郁,即是一种颇具价值的现代性忧思,它在诸多诗章中有所显现的,非仅《暴风雪之夜》一诗.某种意义上,李少君的诗歌,正是在展示和召唤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社会与自然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同情心,如《自由》中所示,山河湖海、鸟兽鱼虫之间没有界限,而“人心却有界限/邻居和邻居/也要筑起栅栏,篱笆和高墙”,言外之意是说,只有拆除人与与人之间的高墙,那种纯真自然的感悟力和同情心才有回归的可能.在人与自然的对照中,社会生活,尤其是充满矛盾隔阂的现代生活,被诗人放在自然景观的对立面进行观察与摹写.在原始的、无拘束的自然面前,人类造作虚伪的生活成了诗人反思与批评的对象,也将诗人挽救感知力与同情心的艺术自觉不时唤醒.

在李少君细致的观察和模拟中,自然世界逐渐被打磨出光亮,并闪出神异的色彩.如果说波德莱尔集中书写忧郁昏暗的巴黎,是为了反思畸形的现代化状态,那么李少君反复演绎千姿万态的自然,也体现着同样的情思.此处所谓“自然”,如集名《自然集》中的“自然”一样,并不单指纯然的自然景象如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它还指参差浮现于工业社会景观中的非现代物象,如在城市中偶尔可见的古城墙,喧嚣的都市里无意听见的夜雨簌簌声;此外还包含纯真的人类情感,比如孩童的好奇与欢欣,原住民的质朴与天然等.李少君在对这类事物的雕琢打磨中试图点亮庸常灰暗的日常生活,以此反抗单调机械的现代节奏.如《过临海再遇晚秋》中,诗人自述南下所见,他在南方再次见到了在北国已经随时间逝去的晚秋景象,于是近乎贪婪地拥抱这美好的景象,那种毛孔舒张、灵魂展开的超乎寻常的精神状态,正是对庸常生活与麻木感官的强烈反讽,对现代性规训的悄然抵抗.晚秋景致每每能触动古代文人的神经,而现代人对此还能有几分感触呢?这首诗里,李少君有些刻意的古雅用词,似乎像在奚落那些感知迟钝的现代人.不言而喻,李少君对自然的书写总是纤巧而清新的,而背后深藏的反思现代性主题,则是凝重而厚实的,这或许是李少君诗歌独具一格的表现形态.《仲夏》中对于蜘蛛的休憩、捕食场面的细致想象与书写;《春》之中由近景的白鹭与水牛,到远景的青山绿水,再到抽象写意的“春天”概念,李少君诗歌中的这些自然书写,都可以看作反思现代性的一种折射.

在节奏的处理上,李少君不止启用了纯然的平和、静谧等拍节调式,也有骤然的收紧与急促的转换,这同样体现了其纤巧与滞重共生的诗意特征.如《某苏南小镇》中,诗人将修剪植物的行动描述为“那天清晨青草被斩首,树木被割头/惊愕的上午,持续多年的惯常平静因此打破/浓烈呛人的植物死亡气味经久不散”.惯于书写人与自然的静谧和美的诗人,为何会用急促浓烈的表达描述这样的生命情态?或许诗人体会到,在现代性的侵扰下,不仅人的感受力下降了,而是自然与原始的事物本身,都在文明的裹挟中黯淡了,钝化了,人的观念和表达本身,时时处处都在对外界事物进行摧残,就如对草木的“斩首”一般.理解这种人对自然的观念侵蚀,有助于理解李少君自然书写的滞重层面——深刻的人文关怀.《花坛里的花工》一诗能帮助我们理解李少君从自然书写到人文关怀的精神走向:

夏日正午,坐在小汽车凉爽空调里的男子

在等候红绿灯的同时也悠然欣赏者外面的街景

行人稀少,店铺空洞,车流也不忙乱

那埋身于街边花坛里的花工更俨然一幅风景

鲜艳的花草在风中摇曳,美而招摇

花丛里的花工动作缓慢,有条不紊

花工的脸深藏于花丛中,人与花仿佛融在了一起

这是该诗的上半部分,从中我们仍然能看到李少君所常用的景物构造手法,人物、风景、环境的巧妙糅合,仍有纤巧清新的画面感.然而诗人接下来果断地抑制了自己的写作惯性,在这首诗的后半段,展示了自然书写的另一种可能,即在强烈的折回中开凿出别样美感:

而花工始终将头低着

深深地藏在草帽里面

他要抵御当头烈日的烘烤

他还要忍受背后淋漓的大汗

一阵一阵地流淌

如此一来,诗歌的上下两个部分便发生了极大的裂痕,此间的裂痕正是李少君借以表达反思自然、吐露人文关怀的契机.私家车里闲适的男子,在空调带来的清爽氛围中,审视着窗外,而街景、花坛、花工,外在各种物象此时都成为他的观察对象,在男子眼中,这些都成为美学想象中可以观赏的风景,尤其是那与花丛悠然一体的花工,最是让他感到欣悦,这是上半部分所描述的.但在诗歌的下半部分,随着书写视角的切换,文本骤然变得直露且辛辣,花工所感受到的,是夏日正午的酷热,汗流如雨的难耐,以及这背后的,日常生活的艰辛.而空调车中享受的男子,必然无法体会这一切.自然世界的纤巧与人类生存的滞重,在此纠缠,这是李少君诗歌两面性叠合的又一例证.

李少君写诗善用小说笔法,他轻盈纤巧的诗歌也不时会涉及到社会世相的描画,由此*不同的生存状态.在其诗所塑造的诸多人物中,我们时常能发现不少并不闪亮的形象,如《她们》中懵懂而柔弱的打工女孩,《同学》中那个木讷且不得志的老同学,以及上文所提到的烈日灼烤中劳动的花工.擅长清雅写意风格的李少君为什么要塑出这样的群像?这不仅关乎视野与技巧,更是一种尝试贯通美学营构与社会关怀的写作探索.五四以来,对于社会人生的观察与书写是新诗中不可忽视的传统,而李少君在其丰富的诗歌世界中给落魄者以关怀,给劳作者以怜悯,在精神脉络上与艾青、臧克家等不无共鸣.不得不说,一个有着成熟创作风格与鲜明审美特征的诗人,如果全然放弃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那必定是可惜的.幸而李少君没有.对底层的人文关怀,也使其诗歌滞重特征的一部分.

李少君的诗歌每每发出了对人类生存境遇的诘问,而他又通过自然的雕琢和人生的书写重新想象和建构理想的当代生活.诸多画面感极强的文本,都在展示灵魂重归自然与原始的快意.李少君常能感受到人的纯真情感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妈妈打手机》就是这样的作品,母子之家的通话,是温情且柔婉的,但城市中的车流、红绿灯、交通规则显得刻板冷漠,因而一边驾车一边与妈妈通话的我显得无比尴尬.这是现代社会节奏与传统*温情之间的矛盾,诗人准确捕捉到这种矛盾性情景并加以细腻展示,以此唤起人们的关注与深思.现代生活的不适之感,每每催生李少君留恋乡间与自然的钟情表白,《四行诗》中就这样表白道:“我宁愿把心安放在青山绿水之间”.书写自然世界是李少君重新想象生活的方式,在他的诗歌世界中,未遭侵蚀的山水与花草,是对于苍白的现代社会的回击.看似避世的态度下,是诗人对当下人境遇的深刻同情,因而他写下这些诗行,试图推己及人,以诗歌的名义重塑人的生活.

“寄身翰墨,见意篇籍”(《典论·论文》),醉酒时总觉得自己与苏东坡并坐的李少君,不仅有着浪漫的自然书写,更有丰富而悲悯的人文情怀,这种纤巧与滞重的有机结合,成就了其诗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必须意识到,李少君诗歌的简明,远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成山水白描,而应看作是诗人对纯然山水、诗意人生的构拟,是对匆匆尘世的物质拂拭和精神提升.《自然集》笔墨挥洒间,多有隐逸的浪漫情怀,而值得珍视却易被忽略的,是诗人的自然书写中隐隐吐露的对人类存在的隐忧,和对诗意生活的反复召唤.

综上资料:该文是大学硕士与诗歌本科诗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李少君和李少君诗歌和两面性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转向自然和境界里的芬芳论李少君的诗歌写作 在我看来,自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最高价值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自然”是比“道”更高的价.

2、 李爱君互联网金融应回归法治轨道 李爱君互联网金融应回归法治轨道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它的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在这次P2P 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互联网金融既然是金融,就要.

3、 有情何似无情:读韩东诗歌《记忆》 内容摘要韩东是“第三代诗歌”最具有代表性的旗帜人物,第三代诗歌呈现出反理想、解构崇高、强调个体生命形式和日常生活、重视口语化语言……特征 记忆这首诗记叙了一件恋爱往事,篇幅短小.

4、 以艺术之名,重新认知西双版纳:李浩然访谈 孟尧今年年底的 "艺术还乡 "艺术活动周,得到了景洪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景洪旅投和策展人管郁达是因为什么契机达成合作意愿的李浩然西双版纳有着非常得天独厚的硬实力,热带雨林、动植物王国、各民族聚集、.

5、 得人和得君:李鸿章和晚清官场生态 李鸿章一直被后人视为晚清的“国家重臣”,确实,看起来似乎内政外交都离不开他一力担当——对内领淮军,督直隶,办洋务,建北洋;对外战日本、战法国、战英国,几.

6、 斫琴师李泽君:镜界琴心话古琴 李泽君爱古琴,期望每一张琴都可以创造出“伯牙子期”的知音奇迹 从学琴做琴到教琴,李泽君坦言,古琴早已成为融进她血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她发现古琴可以助人静心,便把自己对古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