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学生杂志有哪些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生就业论文 医学生毕业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医学生写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的论文 学生素质评价论文 关于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论文 培养学生能力的论文总结 2018教改论文学生主动性

学生论文范文例文 和走出写字教学的误区,让学生真正把字写端正有关论文怎么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学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11

走出写字教学的误区,让学生真正把字写端正,该文是学生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写字和误区和走出相关论文怎么写.

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教育办公室 秦佑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除提出“正确”“规范”的要求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要求——要把字写端正.何谓“端正”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端正即物体不歪斜,物体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把字写得“端正”该怎样理解呢?笔者认为就是指写出来的字重心平稳,形体没有歪斜,让人感觉很端庄.怎样才能取得这种效果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回答,即: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把它引用到写字当中就是只要使笔画、部首、间架结构等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写出的字就能端正.但是,在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和人们一般的认识当中,却有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只要“横平竖直”,字就能够端正.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好多老师在指导和评价学生写字时,总把“横平竖直”当成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片面地让学生追求“横平竖直”,以求得所谓的端正.有些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甚至在写字时右手拿笔,左手握着小尺子,用尺子挡着去写字.即使不用尺子的同学,写字的时候也是尽可能地把“横”写得很平,把“竖”写得很直.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字都就都成了千人一面的“棒棒体”(像柴火棒拼成的字).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有这种现象,打开学生的作业本,只见学生的字有的写得形状扁扁的,有的写得长长的,有的写得方方的,不但“横平竖直”,就连“撇”“捺”,甚至连“钩”也都写成了僵直状的.字的外延都是整齐的,很多该舒展伸张的笔画,都变得缩头缩脑,畏而不展.这种字乍一看貌似端正、整洁,但是,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并非真正的端正,它不过是由一些夸张性“横平竖直”的笔画掩盖了其他一些不平衡的状态,只是达到了横不歪、竖不斜的“假性端正”罢了.这种“假性端正”的字体,笔画僵硬,形体呆板,完全丧失了楷体汉字应有的美感,会使学生的写字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很难再有大的提高和进步,到了高年级特别是初中以上,很不容易向行楷特别是行书字体过渡,根本起不到练字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有很多老师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某某同学到了初中以后字写得怎么退步了呢?与小学阶段写的字简直判若两人.这是怎么回事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到了初中之后,听课记录及作业量都相应增多,书写量也就随之加大,书写的速度一加快,原来沉实僵硬的笔画,一下子就变得漂浮弯曲起来,原来按僵直笔画摆布安排的结构,即或长或扁或方的那种“假性端正”形体,就再也保不住了.所以,也就变得一反常态,不是潦草就是松垮.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对如何在写字教学中实现“端正”的要求认识不全面、不正确,特别是对“横平竖直”与“写端正”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由此对学生产生了误导,或者至少说是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那么如何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走出写字教学的这一误区呢?笔者在此谈一下体会和认识,供老师们在教学中参考.

一、楷体汉字的端正绝大部分需要“横平竖直”,但又不是绝对的“横平竖直”,只是相对而言,要因字、因势而异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还是过去的教科书,生字印刷一般使用的都是标准楷体字(有人也称它为手写楷体字),所以小学生写字最基本的范例应该是标准楷体字,即手写楷体字.那么手写楷体字怎样才能端正呢?它与“横平竖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来体会一下.

手写汉字所要求的“横平竖直”只是相对其它笔画和人们的视觉而言的,几乎不存在绝对的“横平竖直”(这也是它与仿宋体、黑体字的最大区别,仿宋体与黑体字要求绝对“横平竖直”).例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一课“我会写”中的“一”“二”“三”三个生字,这三个字总共有六个“横”画,仔细观察这六个“横”画,没有一个是绝对水平的.但是,我们看起来这三个字都非常端正.它们是怎样达到端正的呢?以“一”字为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横画整体形象一是左低右高呈上昂趋势;二是中间细两端粗,右端最粗.其书写方法是,在田字格左半格中部横中线下紧贴着横中线轻顿后起笔,然后再稍作提笔,沿横中线微微取上昂之势行笔,待超过右半格中线约三分之一处又逐渐按笔,至横中线二分之一处重顿后收笔.这个“一”字虽然只有一画,但给我们的感觉是既不呆板,又很端正.不呆板是因为它的形体富有变化;很端正是因为它在变化中保持了平衡状态(左低右高通过左轻右重平衡了分量).“二”“三”两个字端正的道理也是如此.再如同册同组教材第二课“我会写”中的“十”字和“木”字,这两个字中的“竖”画在我们的视觉中、在手写楷体字中,算是最挺直的笔画了,但仔细观察,它们仍然是直中有曲,斜正兼备.“十”的“竖”画为“悬针竖”,上端粗壮,下部纤细,起笔在田字格竖中线稍偏右一些,而“竖”的锋尖却在竖中线上,这种姿态正好与横画左低右高的上昂之势形成平衡状态.“木”字的“竖”画是一个“垂露竖”恰恰与“十”字的“竖”画相反,起笔是在田字格竖中线偏左一些,因为“木”字“撇”轻“捺”重,这种安排正好与右边的“捺”画形成了平衡状态.所以,这两个字看起来都非常端正.

再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我会写”中的“冻”字.首先,第一“横”除了取上昂之势外,它还略微下拱,而第二“横”却略微上拱,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冻”字自身的结构特点是内紧外松,所以这种笔画更能顺应这一特点.其次,“竖钩”中“竖”的部分也是直中有曲,中间部分略向右拱,虽然它有些弯曲,但是起笔和“钩”的收笔却都没有离开田字格的竖中线,这就使得整个结构保持了相对“竖直”.再次,“冻”字要使结构组合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切实端正,除了相对的“横平竖直”之外,下部两个“点”画的安排也很关键,因为整个“冻”字左部的笔画比右部多,如果不加以调节,势必会让人感觉到左重右轻.所以,这两个“点”画的安排一是注意了基本对称,二是注意了左“点”轻、右“点”重,这样轻重搭配就达到了应有的平衡.

二、楷体字中,有些字“横”不平,“竖”不直,仍然也可以端正

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中的生字“裁”,其中的三个“横”画都很不平,特别是中间的长“横”上昂的斜度相当大;其中上部的短“竖”和底部的“竖提”也很不直,都有向右下倾斜之势.从课后“生字条”中给我们展示的这个“裁”字看,可以明显看出它既不“横平”也不“竖直”,但整个字却非常“端正”.原因是什么呢?如上所述,就是保持了笔画组合应有的平衡状态.所谓“应有的平衡状态”,笔者认为就是符合汉字自身结构特点的需要,即笔画、部首等组合在一起,一是能分量均衡,重心平稳,二是能各占其位,各得其所,切实达到一种相应的平衡.如“裁”字长“横”上昂的斜度为什么要这么大呢?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是因为这个字的底部斜笔画比较多,为适应和协调这种笔画关系,所以顺应着底部斜笔画的走向使上部这个长“横”上昂的幅度大一些,这样看起来才会让人感到自然和谐.可是,整个字左部的笔画很稠密,加之向左下方倾斜的笔画又比较多,固然显得左边的就太重了.要解决这个矛盾,右边的“戈钩”必须夸张一些,因势向上、向下、向右适当地进行延伸,以增加右部的分量,这样整个“裁”字就保持了平衡状态,尽管它“横不平、竖不直”,但是依然很端正.

三、楷体字中,有些字即使“横平竖直”,也未必就能端正

在楷体汉字当中,除只有“横”“竖”两种笔画的字以外,对绝大部分汉字而言,“横平竖直”只能说是保持结构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绝不是唯一的因素.“妆”字就能典型地说明这个问题.书写“妆”字时,如果只重视把“横”写平,把“竖”写直,而几个斜笔画的安排不恰当,照样也不能使它端正.要想把这个字写端正,除注意相对的“横平竖直”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右边“撇折”要立稳当,上部写得斜度不可太大,下部的长“点”要对着田字格的右下角方向行笔,收笔需注意,向右不能超过上面的“横”画,向下与左边的长“竖”的底部基本持平,二是“撇”画要穿过长“横”一点儿开始起笔,与左边的“点”基本对齐,“撇”要正对着田字格的左下角,长度不能超过左“竖”的下端,整个字下面三个笔画的底端必须在一条水平线上.只有这样,才能把“妆”字真正写端正.

四、对走出误区的思考和建议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端正,只片面强调和追求“横平竖直”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字时,强调让他们把“横”写平,把“竖”写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它是写字训练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并且对于一年级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讲,能够把“横”写得比较平,把“竖”写得比较直就很不错了,根本不可能苛求什么“曲中有直”“斜正相依”等微观上的变化,那既不现实,也违背教学规律.但是,横平竖直只能是起始阶段的希望和要求,随着学生写字能力的不断增强,老师就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学生逐步去感受、去表现这些微观上的变化.如果不这样,只是一味片面地去追求“横平竖直”,或把它看作是把字写端正的唯一途径(也许有的老师认为这样追求单纯“横平竖直”的“假性端正”能使写字教学见效更快、更容易),那就会陷入一种很严重的误区.一旦进入这个误区,多数学生会在“假性端正”的基础上再难提高写字水平,特别是向行书学习的过渡就会非常困难,甚至还有退步的表现.再就是到了初中阶段以后,学生就很少再有专门接受老师指导写字的机会,要练字只能靠自学、自练或参加专门的书法辅导班等.

因此,我们提醒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中一定要走出这一误区、避免进入这一误区,要义不容辞地、扎扎实实地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写字教学目标和要求.特别是从一、二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切实为到三、四年级实现“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并为达到“规范”“端正”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写字教学中随着学生写字水平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在写字时既要注意“横平竖直”,还要注意“斜正相依”;既要注意起笔“顿”,收笔“回”,又要注意重笔“按”,轻笔“提”;既要注意“撇”有弧,“捺”有脚,又要注意“肩”有“梭”,“尖”有“锋”,以及笔画该长当长,该短就短,形体该方就方,该扁就扁等等.要实现这些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首先要求老师要练好写字教学的基本功,对所教字例,不但能为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示范书写,而且还能对范字的笔画、结构等方面做出精到的讲解和分析;其次,每逢有写字指导任务的课,教师都必须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语文综合备课中要有专门体现),重点是在心中备好课,对要指导的所有范字,在笔画、结构特点、书写要领等方面都能胸有成竹;再次,在指导学生书写的过程中,一是要教给学生观察体会例字的方法,二是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比如在指导学生书写某课的生字时,根据教材提供的生字字例,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如:这个字整体形状和结构有什么特点?对这些特点有什么体会?要把它写端正必须注意哪些地方?要写好这个字,最关键的是哪些笔画?该怎样书写它们?等等.要求学生临写生字时,每次都要先观察再书写,书写后再与范字进行对照.决不能不加思考,提笔就写,也不能看一笔写一笔,应该通过观察思考抓住范字的特点,取得了整体印象后再动笔书写(即“意在笔先”),要教会学生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去观察、书写,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某一部首、某一个笔画,要学会上下联系、左右联系、内外联系、交叉联系,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在围绕“应有的平衡状态”上多下些功夫.

此文结论,此文为适合写字和误区和走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学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巧设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剧的魅力以《走进音乐剧猫》为例谈音乐剧欣赏教学 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226500) 夏明敏摘 要近年来各种版本的小学音乐教材都十分重视音乐欣赏内容的编写 原本对小学生来说是“高大上”的音乐剧也走进了音乐课堂 我们要善于设计丰.

2、 让学生真正把字写端正 秦佑星丨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教育办公室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写字教学目标中对小学生写字除提出“正确”“规范”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要求—&md.

3、 走出五大用药误区,让您轻松迎战高血压 文·单雪峰(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目前,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人数2 7亿人,患病率高达25 2,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 高血压的危害极大,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心、脑、肾……重要的器官.

4、 以导促启,让学生大脑快速运转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身份,要求教师实现由单一的“主讲人”向多元化的“引导人”的身份转变 教师引导要像“导游”一样.

5、 如何走出估算教学的误区 摘要估算,即大致推算 教师们普遍认为估算教学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数感的敏锐性 但不少教师对估算的认识有失偏颇,以至于陷入纯娱乐性的估算游戏而不自醒;热闹有余,而益智不足 教师可从估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