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音乐论文网 音乐生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音乐刊物 音乐期刊 北方音乐期刊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论文 音乐教育自考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音乐方面的杂志 中班音乐活动论文 音乐语文论文

民间音乐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与民间音乐的瑰宝九江三声腔山歌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民间音乐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2

民间音乐的瑰宝九江三声腔山歌,本文是民间音乐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和瑰宝九江和声腔山歌和民间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九江“三声腔”山歌是流传于九江地区、扎根于当地民间,集演唱和表演为一体的一门古老声乐表演艺术,其唱腔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扬,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被称为民间音乐的瑰宝.演唱内容多为抒发个人内心情感,赞美家乡风土人情,歌唱男女青年爱恋、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等日常生活之事,富有深厚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三声腔”;历史发展;地方特色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68-01

一、九江“三声腔”山歌历史

九江“三声腔”山歌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诗句中,就已经反映出了九江地区山歌的流传盛况.“山歌本是古人留,不唱山歌忘了祖”的乡间流唱也在明代九江府志中有明确记载.根据九江市九江县城门乡赵氏族谱中的记载: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民间艺人叫赵华堂,此人从小喜欢唱歌,其歌声美妙、婉转,后名声传遍整个城门乡.他的儿子赵通利于光绪 27 年出生,从小受父亲赵华堂的影响,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喜欢上了唱歌并得到父亲的真传,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山歌王.1939 年赵华堂的孙子赵万江出生,受家族的熏陶,成为当地山歌演唱的佼佼者,现为九江三声腔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物.

二、“三声腔”山歌演唱形式

九江“三声腔”山歌演唱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常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现生动有趣的社会现象.演唱形式多样,如:在开山挖地和水田劳作时,人们常常通过演唱配合劳动节奏来消除劳动时的疲劳,让精神上得到一些放松;当集体劳动时,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常常会请上一些既能劳动又会唱“三声腔”的人来助兴,既能缓解大家的疲劳,又使劳动变得丰富有趣;节庆时,为了增加节日氛围,也会安排一些民间山歌艺人来演唱助兴.在所有的体裁中,演唱男女之间的爱情有时也成为了九江“三声腔”山歌的主题.农闲季节,随处可见人们在演唱“三声腔”来休闲打趣,传情达意,演唱中还常用即兴表演的手法对歌曲进行创新,不同的演唱者之间还会有着不同腔调的变化.九江“三声腔”山歌也有一领众和的形式,大多是在劳作时每个人打着绑腿,穿着麻草鞋,站成一排,边劳动边唱歌,有时还会配上一段舞蹈.

三、“三声腔”山歌地方特色

九江县背靠庐山,面对长江,依得天独厚之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培育出了多彩丰富的民间音乐.特珠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不少人文墨客曾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诗句.浓郁的人文气息使得这里孕育出了众多的山歌演唱者,“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歌”,在这里也充分体现出来.这里的“三声腔”山歌保持着原生的民间文化形态,内容蕴藏着当地大量古朴的风尚习俗、民间宗教以及婚俗恋情等,是当地人们在思想、劳动和生活等方面的深刻描绘.在当地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山歌与地域文化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九江人对生活、精神价值的追求,也是人们自身娱乐的一种表达方式.

九江“三声腔”山歌用九江当地语言来演唱,唱腔主要特点:一是主、举不分,韵母为 y ,润、运不分,并为 u - 韵;二是六个声调,入声韵五塞音尾 ;三是名词后带“喃”尾,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尾;四是曲式上,有“(1) 2 5”三声宫、“(3) 5 1”三声角、“(5) 6 1”三声徵、“(6) 1 2”“(6) 1 3 ”三声羽,调式多样,色彩缤纷.演唱上分为高腔、低腔、平腔、急板山歌等.

高腔山歌的演唱定调比较高,句子篇幅较宽、拖腔长,俗称“打窄音”“挣脸红”,感情热烈奔放;低腔山歌演唱时则表现出节奏比较平缓,要求声音不但轻而且还要带有吟唱的感觉,不能用过多的装饰,往往是在夜晚农闲时,常用于在油灯下吟唱长篇的故事,俗称“读歌本”; 相对于前两种声腔而言,平腔山歌定调往往较低,旋律演唱流畅,句幅匀称,显得比较淡定,人物刻画细腻,用于抒情叙事;急板山歌与高腔山歌近似,但在第四句作叠唱处理时显得更有特点.九江县系江淮官话语系,舌尖音较为突出,经长久民间歌唱活动的繁衍,加上音调与声调的巧妙融合,促成了“三声腔”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形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九江“三声腔”山歌不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地方特色鲜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将有利于促进九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九江地区的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浅谈九江县山歌“三声腔”[J].黄河之声,2011(2).

[2]黄永珍.试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J].神州民俗,2010(12).

作者简介:

郭泗茂(1975-),男,山东济南人,硕士,九江学院,讲师,声乐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九江“三声腔”山歌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XJG-09-84-6.

本文评论,上文是适合瑰宝九江和声腔山歌和民间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民间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间音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论旅游景点内民间音乐演出在音乐传播中的作用 张婧雯(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在音乐的“创作、演奏、传播”三位一体的时期,即人类早期音乐生活中,创作者与表演者担负着音乐传播的作用 近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出.

2、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普与教育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孙明浩(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5)【摘 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思政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中.

3、 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与其传承和 摘 要传统音乐基于漫长发展历史,由于多种文化阶级参与其中,遂形成宗教、宫廷、民间音乐与文人音乐……四种类型 因为不同阶级文化环境、生活习性与品味情趣……也截然不同,所以传统音乐生成多元审美诉求与音乐文.

4、 九腔十八调:泗州戏音乐声腔构成和特点分析 国戏曲剧种繁多,声腔更是丰富多样 泗州戏作为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种,其声腔不仅蕴含着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而且反映了流布区域的民风、民俗与民情,见证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泗州戏源起于清朝乾隆年间的.

5、 数字化视野下安徽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建构 融入皖人血脉的安徽各地民间音乐各异、姿态万千,由于民间音乐的产生、传承和流变处于自发、自然状态,所以当生存语境一经变化,民族音乐的根系极易发生断裂 如何能够让这些文化根脉得到保存学校教育层面已经展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