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曹丕典论论文翻译 关于曹操的论文题目 关于曹操形象的开题报告 曹操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写曹操好还是李煜好 曹操参考文献 曹操和建安文学的影响论文提纲

曹操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与秦皇岛,《北戴河》词和曹操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曹操论文 发表时间: 2023-12-31

秦皇岛,《北戴河》词和曹操,本文是关于曹操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曹操和《北戴河》和《北戴河》词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我第一次知道北戴河这个地方,应该是六十年代的事.那时候的课文里有不少伟人的文章,比如“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师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诵.一个偶然的机会,好像是在老爸那里,看到了一本翻印的红栲胶封面的《诗词》,读到了一首《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一片汪洋都不见.秦皇岛外打渔船,知向谁边?”形象鲜明的句子,一下子唤起了我的向往.我仔细看了注释,才知道河北古称幽燕,秦皇岛属于河北,北戴河在秦皇岛的西面.

很多年以后,阅读《史记》,从《秦始皇本纪》得知,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第三次东巡时到达碣石——秦皇岛,在此拜海,先后派燕人卢生、侯公、韩终等两批方士携童男童女人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药.义命大臣李斯刻“碣石门辞”.

此行没有踏足这方古迹,有些遗憾,不过,长生不老药是找不到的,秦始皇寿命也不长,前后也就四十九年.

几年前,在潘家园淘到一本巾青社1962年版的《诗词讲解》,郭沫若题写书名,臧克家讲解,周振甫注释.作品、书名题写、讲解和注释,都是大家.经典的出版物.如获至宝.这就是书到手时的心情.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每次翻阅,感受都不一样.臧老的讲解让人如闻其声:“上半阕写眼前景色,下半阕追怀往古,充满乐观兴致的昂扬情调”.这首词用近一半的篇幅讲到三国时的魏武帝曹操,让我对曹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于曹操,我早前所知道的大多来自连环画和戏剧作品,曹操的脸谱苍白,脸上再画上几条黑道道,又听人说,曹操的面目就像在斑驳的墙壁上刷上白石灰粉,其凶残阴险,倒也是有几分像的.后来读《三国演义》,读《三国志》,读曹操的诗文,义读了郭沫若、翦伯赞、王昆仑等前辈方家的文章,才逐渐对曹操有了认识.

曹操这个人,一生充满争议,从他66岁离世以来,史家和坊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乱世奸雄,乱臣贼子,也许是世间对曹操的盖棺论定之说.

回头看看世人对曹操的评价,是很有意思的事.

最早评价曹操的是梁国人桥玄,曹操年轻时,曾经拜访他,他认为曹操很不平凡,对曹操说:“现在天下将要大乱了,安定百姓的责任就在你身上了”.建安七年(202年),曹操驻军家乡谯(安徽毫县),感念桥玄对自己的评价,他派人到睢阳祭祀桥玄,并亲自写了祭文,称“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曹操去拜访另一位知名的人物评论家许劭(字子将),面对曹操的厚礼和谦逊,子将不肯说话,后来不得已说了一句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很高兴地走了.

此后,评论他的人可谓多矣,数不胜数.有代表性的是史家陈寿的《三国志》,吴人的《曹瞒传》,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还有坊间的无数传说故事.曹操的一生,就在这互相对立的叙述巾被翻来覆去.

陈寿是由蜀汉人晋做史官的,奉魏为正统,他对曹操的评价是很高的:“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

而在吴人的《曹瞒传》里,曹操从小游荡无度,长大后为人佻易无威重,妒贤嫉能,酷虐变诈,随意以军法诛杀计划胜出自己的诸将,对言谈议论侵犯自己的人动辄族之,无故棒杀宠姬,等等,结论是大奸大恶.

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是残暴阴险的“乱臣贼子”“国贼”,他在第119回里,写到晋王司马炎欲法曹丕绍汉之事,以即大位,他以魏主曹奂文不能问道、武不能经邦为由,逼曹奂让稷,并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用今天的话来说,作者罗贯巾是按捺不住,跳将出来,直接让作品中的人物点题了.

曹操果真如《三国演义》所写的,是篡汉的“乱臣贼子”吗?

罗贯巾生活在元末明初,有考据称他生活在农民起义地区,朱元璋的红巾军以恢复汉室的赵宋王朝为号召,把元朝统治者比作曹操.其时,汉族人民是接受尊汉抑曹的思想的.罗贯巾接受尊汉抑曹思想,有贬曹尊刘的写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找来了曹操的作品,想看看曹操本人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

曹操自表从未篡汉,而是忠于汉室.

其作于建安十五年的《让县白明本志令》旨在反击政敌的攻击,稳定部属拥汉之心.在这篇文章里,时年56岁的曹操反复说明自己拥汉,并无“不逊之志”.

再往前数,曹操作于赤壁之战后的《短歌行》(其二),其诗云“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以周朝姬吕和春秋齐桓公、晋文公“以大事小”“奉事周室”为榜样,称他们地位显贵,品德高尚,始终不废臣节,以表白己未“有不逊之志”.《嵩里》谴责二袁“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对酒》展示曹操的政治理想“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等等.

在其受帝褒奖时的奏表中,曹操的态度是很谦虚的.他在《领兖州牧表》《上书让封》《上书让费亭侯》《上书让增封武平侯》等奏表巾,再三说明功劳非一人所取得.

至于曹操的行为,就不像他所说的和所写的那么纯粹了.

一方面,曹操屡次拒绝不义之邀约.

第一次是中平五年(188年)六月,冀州刺史王芬勾结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阴谋乘汉灵帝北巡河间旧宅之际,用武力废灵帝,诛宦官,另立合肥侯为帝.王芬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在家隐居的曹操,想拉他人伙.曹操拒绝入伙,他还在回信巾指出废立帝王的事,是天下最不吉祥的,指出王芬等人的阴谋必败.

中平六年(189年),并州牧董卓乘宦官外戚争权之时,带兵入洛阳,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献帝),鸩杀何太后,后义毒杀刘辩.时年35岁的曹操,拒绝接受董卓上表荐白己为骁骑校尉之职,变姓名东归家乡,在陈留,曹操得孝廉卫兹以家财帮助,募兵五千,起兵讨卓.

第二次是两年后的初平元年(190年),袁绍勾结冀州牧韩馥,阴谋拥立前大司马刘虞当皇帝,他们拉拢曹操参加,曹操作《答袁绍》义正辞严地批判袁绍的错误:“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在其后的建安五年,曹操火烧袁绍的粮草,大败袁绍,袁绍和其子谭仅以身免,曹操在向汉献帝写的奏捷报告《上言破袁绍》巾,也着重揭露袁绍集团擅铸金印银印、大搞分裂割据的阴谋活动.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称帝于寿春,43岁的曹操引兵东征,袁术败走渡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曹操时年65岁,《魏略》云,孙权杀关羽夺荆州后,遣史人贡,上书向曹操称臣,劝曹代汉自称大魏皇帝,曹操示孙权来信于内外群臣,笑称,孙权这小子想放我在炉上烤呀.

一个月后,曹操病逝于洛阳.他至死都没有废汉献帝自立.

另一方面,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白任官职,自封爵位,自发号令.

建安十七年,曹操统一北方后,自称魏公,备九锡,董昭等朝臣心领神会,力荐曹操进爵国公,曹操也欣然受领.为此,荀彧不以为然.曹操对待荀彧的态度发生变化.

据晋人陈寿撰《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所述,“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或.或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因辄留或……或疾留寿春,以忧薨.”

荀彧之死,众说纷纭,空食盒自杀说,煤气巾毒说,病死说,不一而足.

捋一捋荀或投奔曹操的人生道路,摆一摆两人的关系,理清曹操对荀彧的态度变化,以此仔细看看曹操,是很有意思的事.

汉初平二年,荀彧断定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于是投奔时在东郡的奋武将军曹操,时年29岁.曹操把荀彧比喻为张子房,以为司马,对荀彧言听计从.

在艰难的时局巾,荀彧替曹操出谋划策,帮助曹操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吕布攻打兖州时,他定计谋巩固兖州根据地,帮助曹操击败吕布;官渡之战时,曹操因为粮草不足,想退兵许昌,荀彧建议曹操用奇兵扭转颓势,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用奇兵偷袭袁绍的粮食仓库鸟巢,杀淳于琼等十位将领,迫使袁绍退兵;击败袁绍后,曹操想南下攻击刘表,荀彧劝曹操乘胜消灭袁绍,占领河北,曹操从其计谋,打败了最大的武装割据势力袁绍集团,并于建安九年大破袁绍的小儿子袁尚于邺城,建安十年,杀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并枭首,平定了河北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

建安八年,曹操上表《请爵荀或表》,列举荀彧建立的功劳,表封他为万岁亭侯.荀彧认为自己未立战功,把曹操的表奏压了下来,曹操给荀彧写了《与荀彧书》,陈述与荀彧共事以来,荀彧帮着做了很多纠缪辅政、举荐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的事情,说立功不一定要作战,望荀彧不要推让.荀彧勉强接受.

建安十二年,曹操又上表《请增封荀彧表》,称朝廷已经给予荀彧的封赏与他的功劳不相称,曹操替他惋惜,请求重新评论,增加酬功的封地.荀彧坚决辞让,曹操义写了《报荀彧(三)》劝荀或接受,荀彧才接受.

在曹操的上表和给荀彧的书信巾,曹操对荀或的评价是很高的,总体评价如“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天下之定,或之功也”.用拨云见日月来形容荀彧的作用.具体评价如官渡之战时曹操欲退兵许吕,转而南攻刘表,放弃兖、豫的想法,荀彧所出的两个计策,曹操的评价“而彧建二策,以亡为存,以祸为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对于曹操的统一大业而言,荀彧的作用不亚于张良,曹操赞其“无施不效”、“济危以安”、“以亡为存,以祸为福”、“或之功业,臣由以济”,是发白内心的,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对于荀彧的人品,曹操赞誉有加,“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乱,怀忠念治”,“忠恪祗顺,如履薄冰”.

荀彧对曹操的称赞,也是溢于言表的.他在回答曹操关于征讨袁绍的疑惑时,从度、谋、武、德四方面对比分析袁曹,得出曹操必胜、袁绍必败的结论,曹操的疑惑得以解除,他很高兴.在这段对话巾,荀彧称赞曹操唯才是举的人才观——“明达不拘,唯才所宜”;称赞曹操有战略眼光,应变有方——“能断大事,应变无方”;称赞曹操治军有方——“法度既明,赏罚必行”;称赞曹操的人品——“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

荀彧是以“怀忠念治”投身报国的,即怀抱忠诚,想念太平,以匡扶汉室、国家安宁为己任,帮助朝廷出谋划策,无论投袁,或改投曹,皆无二志.换句话说,曹操于巾平六年(189年)十二月在河南陈留“起义兵,诛”,献帝刘协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荀彧是满腔热情投身于这场讨逆运动的.他是引曹操为志同道合的同志的.

曹操功成名就之时,人一阔,脸是否变了?他与荀彧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决裂是否不可避免?

实际上,曹操在兴平二年(195年)七月奉董承私诏进洛阳,自领司隶校尉.九月采纳荀彧“奉迎天子都许”的建议,奉献帝迁都许,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41岁的曹操已是事实上的天子,次年改元为建安元年(196年),实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在更早的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在山东济北击败黄巾军后,即采纳了治中从事毛玠“宜奉天之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如此则王霸之业可成”的谋划.

事实上迁都和进爵,都是曹操求之不得的事.反映在陈寿费时十年所撰写的断代史《三国志》中,便有诸多记录,也有诸多避讳.陈寿36岁到了洛阳,做了晋国的著作郎.他是晋臣,晋承魏国而有天下,陈寿尊魏为正统.史官修史,是为当下政治服务的,陈寿也不例外.在他的笔下,建安十三年,曹操时年54岁,自任丞相,帝令曹操依萧何旧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建安十七年,曹操时年58岁,白封魏公,次年,朝廷策命曹操为魏公,并以忠于本朝和十大功劳褒奖之,为曹操加九锡.建安二十年,曹操时年61岁,自领魏王.二十二年,帝令魏王操置天子旌旗,出入警戒清道,十二月,曹操冕上缀十二旒,被皇帝乘车.有心人不难发现,曹操势大,献帝所为是不得已的.

荀彧是在曹操“心不能平”后死的.曹操率大军征讨孙权,以劳军之名,召来荀彧,其后便留荀或在身边,荀彧不习惯淮南的气候,病倒了,据说是伤寒,咳嗽.陈寿写到荀彧之死,寥寥数语,躲躲闪闪,先是“或疾留寿春”,后“以忧薨”.《三国演义》写荀彧是被曹操赐毒酒而死的.此说不足为凭,明眼人都知道,《三国演义》扬刘贬曹,其谓曹操“汉贼”,乃故意为之.有人说荀或死于性格的固执和言说的直白——之所以有话直说,源于他对曹操的忠诚,他知道曹操待白己颇厚,凡事推心置腹,他也知曹操为人,待人豁达,宽容,言谈戏笑,尽无所隐,所以他就坦率道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史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荀或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上述曹操的上表或书信中都有美誉.《三国志》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其人“谦冲节俭,禄赐散之宗族知归,家无馀财”.作为封建士大夫,荀彧不是不知道刘姓天下气数将尽,袁绍等辈大搞分裂割据.至于他是否一以贯之地肯定曹操的“忠正效实”,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他只是有所不安,担心曹操出事,留下千古骂名,他以匡扶汉室的初心助力曹操,后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以德爱人对曹操委婉表明心迹,其巾不乏劝止曹操的良苦用心.

清人赵翼之评价荀或之死:或亦明知操之心已怀僭妄,而终不肯附和,姑以名义折之,卒之见忌於操,而饮药以殉.其为刘之心,亦可共白於天下矣!

这段文字,我以为是中肯的.

曹操的表现却颇耐人寻味.所谓知人论世,知其人才能论其世.还有一句话叫做听其言观其行,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他做了什么.用言行是否一致来看曹操,我们看到了曹操的复杂多面.吊诡的是,荀彧之死有多种说法,甚至陈寿也有难言之隐.曹操是否效法高祖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派,一脚踢开了曾经帮助自己夺得天下的股肱之臣?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荀彧或许想过曹操早晚会把龙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只等那一天的到来.荀彧明明知道,刘姓汉室也就剩下那么一件褴褛的衣袍了,呼啦啦大厦将倾,是早晚的事,却依然执着扶助刘家天下.这便是他的忠恪,也是他的人生支点.

陈寿用八个字盖棺论定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历史上的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有政治头脑.20岁任洛阳北部尉时,棒杀违禁夜行的小黄门蹇硕叔父.28岁时,上书指责三公的举奏,专门回避贵戚和宦官子弟.35岁时,“起义兵,诛”,“挟天子以令诸侯”.

虽然世人说曹操篡汉,但是历史上记载的事实,却是曹操一直到死都没有穿上黄袍以魏代汉,他是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并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的.屯田奠定经济基础.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使天下人才归拢到他的旗下.他白幼熟读兵书,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这些都构成了其非常和超世的核心.曹操一生,从20岁举孝廉人仕,任洛阳北部尉开始,到做魏王,前后41年,其间,他起义兵讨董卓,济北剿灭黄巾军,寿春大败袁术,官渡大败袁绍,白门楼擒杀吕布,降服关中,平定冀州,征服乌桓三郡,统一北方,所行均为忠正之事,称其始终怀忠念治,是恰如其分的.

东临碣石的诗篇,曹操抒发的就是建安十二年(207年)率军北伐乌桓三郡时,路过碣石山的豪迈情怀.

碣石山,在吕黎县北十五里,主峰娘娘顶海拔六百九十多米,距离大海二三十里,有巨石耸立山顶,高约数十丈,故称碣石.

曹操登上碣石山眺望大海,看到水巾的山岛,树木丛生,野草繁茂,在大海的波浪巾,曹操想到了日月的运行,星河的灿烂.四言古韵,区区56个字,形象鲜明,气魄宏大,意境深远.

我想,53岁的曹操面朝大海,感怀一定很多.他感怀历尽艰辛,35岁时兴举义兵,以不过三五千之众讨伐董卓,38岁时追击黄巾,黄巾败降,收其精锐号“青州兵”,有了割据的实力;感怀传檄天下,讨伐僭号白立为帝的袁术,迫其瓦解溃散,袁术病死;感怀投死为国,官渡一战,打败袁绍;感怀统一辽东、并诛袁绍余党袁尚、袁熙的事业就在此一役,此后还有挥师江南,取荆州,进击孙权,继而统一全国的使命;感怀假如国家没有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感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站在秦皇岛这块地面上,我从一首《北戴河》词,想到了一代枭雄曹操的事迹.沐浴在海风巾,遥想曹操当年,金戈铁马,纵横驰骋,如在眼前,不由得吟诵起曹操的诗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很以曹操其人之说为然.记得鲁迅如此评价曹操,曹操是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他尚刑名.他不得不如此.天下大乱,人人都想做皇帝.鲁迅之说,大概也是着眼于曹操殚精竭虑毕其一生于结束战乱、统一巾国的历史功绩.我以为,一部中国历史,其实就是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统一,便进步,分裂,便倒退.曹操是促进统一进步的英雄.我为他在赤壁之战巾输给孙刘联军抱憾.

此行虽然没能去看碣石山,多少有点遗憾.不过,无论是站在海港区金梦海湾的海边,感受大海的喧腾,还是今天的海港区人在这块土地上的努力,关于北三镇(杜庄镇、石门寨镇、驻操营镇)的所见所闻——北纬四十度公园、天女小镇、房庄村、闆城小镇、板厂峪长城文化景区、多彩向日葵花海,一路过去,繁茂的树木,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和葵花花海,掩映着道路两旁的村庄和新房,青砖灰瓦错落有致,着实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改天换地的英雄本事.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人民创造历史.在这块有着丰富历史底蕴的土地上,秦皇岛人众志成城,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奇迹.我有理由相信,在海晏河清的今天,秦皇岛人一定会把这块土地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在历史这部大书巾书写下光荣的篇章.我想,到那时候,我会再来秦皇岛,并去碣石国家公园走一走.

点评:这是大学硕士与曹操本科曹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曹操和《北戴河》和《北戴河》词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时光里,《牡丹》缘 写下这个题目,发现我己经在牡丹编辑部最靠里边的位置上坐满十三年了 原来在县委机关里新闻部门上班,差不多在外边跑的比较多,采访,然后写稿、上报 忙碌之余没忘掉自己的初心,就是一直追随的文学梦想&mdas.

2、 新中国成立前,《选集》在哈尔滨印刷 国新刚1 946年4月28日,东北联军解放了哈尔滨 当时的哈尔滨是全国最先解放的大城市,东北局所在地,党的很多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政治空气非常浓厚 为提高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指导当时的土改运.

3、 《祝福》:逻辑的四度错位,悲剧的四重 摘 要逻辑思维是小说解读的一种有效途径,以逻辑思维方式解读小说指的是通过文本细读和综合分析,清晰地理解文本逻辑,然后通过质疑、分析、判断和评价,达成与文本的对话,在对话中实现对作品精神内涵的理解、.

4、 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当代名家阿城《树王》素材发现和运用 编者按2018年10月下旬,一条“‘第五代导演’田壮壮重出江湖拍树王”的消息让小编心动不已——要知道,阿城是20世纪文坛大名鼎鼎.

5、 审视战争,印刻人性曹文轩《火印》读解 苏傥君从“野狐峪”宁静的平和中走来,曹文轩雕刻十年,为读者带来新长篇火印1 本书一经出版,便登上了当月畅销书少儿类排行榜第一名,紧接着,又入选和国家新闻出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百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