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手写论文摘要顶格写吗 堂吉诃德论文 海德格尔论文 德国史论文题目 文献综述中海油 毕业论文题目空两格 苏珊朗格参考文献 人间失格日语论文

海德格尔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经验和存在詹姆士和海德格尔哲学的对比相关论文范文集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海德格尔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1

经验和存在詹姆士和海德格尔哲学的对比,该文是海德格尔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詹姆士和海德格尔哲学和对比研究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摘 要:詹姆士与海德格尔虽然分属不同的哲学传统,但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来重构世界框架.詹姆士的纯粹经验学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都在试图寻找某种超越于主、客的东西,以将这两者纳入一个逻辑一致的体系.虽然两人哲学观点、论述方式有很大不同,但是,他们在解决主客二分问题上,都以连续性替换了间断性,并用相似的手法重构了认识论问题.

关键词:主客;经验;存在;超越

中图分类号:B51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9-0102-03

主客二分的哲学极力想解决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问题,而这样实质就是预设了主、客的两重区别,既然如此,就要求对主客是如何融合地做出解答.哲学家们都在运用各自的方式来填补这两者之间的鸿沟———笛卡尔的交感学说、康德的先验论,都是在为联合主客做出尝试.随着历史进程推移,每一体系自身不再能被新时代哲学家们认同,所以人们纷纷建构起新的哲学体系来解决以前哲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詹姆士的纯粹经验学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都产生于这样的情境之下,他们都在寻找某种超越于主客的东西,以将两者纳入一个逻辑一致的框架.

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气质颇不相同,它们各自关注的重心、研究的方法、哲学的态度也有差别.一般观点认为,大陆哲学较为接近人本主义,重视理性直觉;而英美哲学则秉持科学主义传统,重视逻辑分析.然而,我们从詹姆士与海德格尔的哲学中可以看出,就解决主客问题、对待认识论问题来说,他们具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且都秉持着这样的立场:抛弃传统的二元对立学说,寻找新的世界解释体系.

一、本体一元论

面对着主客二分的哲学,詹姆士和海德格尔的哲学都在做出如下尝试———用一元的本体代替二元论,但是这样的“本体”并不作为实体而存在,它是一个过程,是人对世界的最为原本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没有“物、我”的区别.他们的这种本体一元论,都具有本体论优先性、非理性、人本主义的特点.

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詹姆士的哲学基于“纯粹经验”之上———“只有新生的婴儿,或者由于从睡梦中猛然醒来,吃了药,得了病,或者挨了打而处于半昏迷状态中的人,才可以被假定为具有一个十足意义的对于这儿的‘纯经验’.”[1]65在詹姆士的哲学中,我们最为原初的构成世界的材料就是这样的“纯经验”.联系我们实际生活,我们的意识,有时在思索着某样东西,有时并不在思索状态,比如说骑单车时我们的心理与生理的协调、写稿子时手握钢笔在纸上书写,都不是一种截然的主客二分的状态.

从现象学角度来讲,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经过解蔽而呈现出来的,这样的“存在”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在他的学说中,“存在”不是与实体相联系的.这明显区别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把与“是”相搭配的主语定义成为实体,他说,实体就是“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2]125还说,实体是存在的第一范畴,是存在的原初意义.海德格尔“存在”一词的含义,与此完全不同.海德格尔通过描述“上手之物”与“已在手之物”的区别,来区分“存在”与“存在者”[3]86,“存在”在海德格尔那里,既不是作为语言表达的主词,也不是现实中单个的事物,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我们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最为原始的一种体验,它先于主体与客体,并且主客正是基于此才能得到分化.

通观詹姆士与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学说,尽管在表述上两者区别较大,但在本体一元论的立场上,两者有以下的相似之处.

(一)詹姆士的“纯经验”与海德格尔的“存在”,都具有本体论的优先地位

无论是“存在”也好,还是纯粹经验也好,它都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第一视角,我们原本是怎么看的,就把这样的看法当作是原初的经验.正如他在《心理学原理》里说的:“‘意识’”自身并不能被切成碎片……它是流动着的.它的最自然的描述是将其比喻成一条“河”或“流”[4]239.也即是说,在这一过程中,意识仅仅是存在而已,它不是作为与客体相对立之实体,也就不存在意识如何认识对象的问题,我们就在一种流动状态中体验着这个世界.

海德格尔的存在以及相应的分析虽然是他称为“存在论层次上”的,看似是一种独立的形而上学构造,但是这样的构造是通过现象学的方法,从日常状态中揭露出来的.与康德将先天纯直观形式当作是另一种实在的做法类似,海德格尔也将分析出来的“存在”当作是世界的基础.海德格尔在他的哲学中谈到“当下即是”[3]385,这样的“当下即是”意味着不以理智分析的眼光来看待对象.当我们开始观察或者思考某种对象,直到我们能清晰地描摹出这种对象的种种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描摹前的过程,就可以看作是这样的“当下即是”.

(二)詹姆士与海德格尔所探寻的本体,都具有某种非理性、人本主义的、动态的特征

对“经验”与“存在”来说,它们都具有某种非理性特征.两者都是我们直接体验世界的感受,而不是我们直接观察眼前的某个对象.这样的体验过程,是詹姆士所谓的刚醒过来的人、挨了打的人才具有的,也是海德格尔所说的“下了决心又保持在决心之中”的状态.简单地说,这样的过程都是不假思索的,一种混沌的过程,但又非空洞无物的———“经验”要朝向被经验的对象,而“存在”要指向照面的世界.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另一个共同点是:“经验”与“存在”都是非理性的、处于过程之中的、有所指向的本体论结构.

从寻找到这样的“根”的切入点来看,詹姆士与海德格尔的哲学都是人本主义的.海德格尔从日常状态上通过现象学方法解蔽,揭示出此在之存在,而一旦人发现了这样的存在,他就要被称为此在了———此在存在,且领会着自身的存在.詹姆士则直接从人的感知出发,一些非理性的、还未被清晰地用语言描述的体验就是这样的纯粹经验.它就是人们看待世界的最初视角,简单而又粗糙.而很多精细的看法,像概念的准确适用,量的衡量都是在这样的纯粹经验发生以后才有的事情.从着手分析的对象上看,詹姆士与海德格尔都是以人为出发点,无论是“存在”还是“纯粹经验”都是人最初与世界照面.

此外,这样的本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验”不是机械地累积下来的,而是新的经验来与旧经验产生关系,不断地修改各自的面目.并且经验不只是包括被经验的对象,还包括了经验的过程.在海德格尔那里,“存在”的意义发生了变化,过去静态的存在在这里转变成了动态地存在着的过程.“存在”具有各种结构,它像离弦的箭一样指向着世界、他人,同时也指向着意识中的主体,照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此在的在世以及此在领会自身.

二、主客二分的派生性

认识论作为近代哲学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都基于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建立了各自的哲学体系.但在詹姆士与海德格尔这里,不同的是,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认识论问题都是派生性的、第二性的,是源自“原初经验”与“存在”的.

在世界的生成论上,詹姆士的观点是:基于经验的过渡过程受阻,回溯性的经验与原初的经验产生联系,基于经验连接结构的不同,才有了意识和物质的区分[1]29.如果去除掉反思经验,那么组成意识的那部分经验和组成物质的那部分经验都是同一的.海德格尔则从人使用工具的过程出发,进行分析.首先,人有所操劳地操作工具,在这一过程中还未意识到工具与自身之间的差别,也未有主客二分.只有在工具不合用了、不顺手了,意识的焦点才转移到手中的工具上,然后才来仔细地观察工具,这样一来也就认识到了事物的众多属性.詹姆士与海德格尔的学说中都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世界在一个流动过程中因障碍而被分割成了两部分,就像河水的分流一样,所谓的意识与对象,不过是同一个流体的不同分支罢了.

世界已出场,那么,就要对认识论与真理问题做出解答,而在解答这两个问题中,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极为相似.

(一)认识论新解

通常我们所讲的“认识”是主体怎样通达客体,那么这种表述中就蕴含着两个独立事物———主体和客体的区分,但是做出这样区分的理由,可能部分来自常识.无论如何,人们都没能提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将两者区别开来.既然说到意识认识对象,或是主体认识客体,就需要对“主体”“客体”的各自含义进行说明,然而到如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令人信服的答案.所以,要来解答这个问题,寻找某种超越于这两者之物,以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就成为消解这个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在两位哲学家的学说中,“主体怎样认识客体”的问题被搁置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认识论问题何以提出”进行解剖.詹姆士用作为装饰品而被串联起来的羽毛比喻一条条的经验,所谓的认识作用就是经验与经验的连接.照他看来,不只单个的事物属于经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经验.所谓主体与客体的区别,只是新旧经验因不同的连接形式,而产生的差别.就像一个拥有不同触点的电路开关,接通不同的线路,电灯就发出明暗不一的光.詹姆士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观念的纪念堂,引导某人最终走向这个纪念堂,整个过程,就是这个观念所起的认识作用.这种认识作用,明显区别于“意识模仿、复刻客观实在”的认识论观点.

我们通常认为,主观符合客观,主观的东西就体现为概念、命题、思维,而客观的东西则是各种具体事物.所以,认识的作用就是主观的思维符合客观事物的面貌.海德格尔的哲学中,“言说”首先起着揭示着存在者的作用,让“此在”之存在凸显,只有“存在”凸显出来以后,才可以提出认识论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前,“此在”已具有某种对世界的预先理解,而“道出命题就是向着存在着的物本身的一种存在.”[3]250所以命题不只是作为认识,它首先言说了存在者的存在,而后才是对某物“如何存在”做出表述.

总的说来,海德格尔的“存在”学说与詹姆士的经验论之间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其一,认识只是一种过程而不是静态描摹;其二,这样的认识作用产生以前,主体与客体的区别并不存在;其三,认识是有所指向的,并非其本身即是终点;其四,日常的认识作用都在他们的结构中得到了说明.

(二)真理如何产生

说到认识,就不可避免地谈到真理,在把认识之中的主客消解为一种流动过程以后,主观符合客观的说法也需要得到说明.

在詹姆士的哲学中,观念与实在相符合———心目中的钟与墙上的钟是怎样的一种符合?符合的是外部的特征,还是内在的机械结构?这都是不明朗的.所以,在詹姆士看来,符合的意思并非映现着实在,而是一种向着目标行动的引导.而过渡的经验,恰好就起着一种引导作用,它连接了旧经验与新经验.若是新旧经验之间的连接顺畅,那么,这样的过渡经验就算是成功的证实了自身,“真理”就是这一整个引导的过程.对于观念、命题来说,“真”首先是一个过程,也是形容这样的*经验的一种说法.传统符合论意义上的真理,就是这些被反复证实了的观念的不断累积.

海德格尔也对“符合”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虽然命题一贯是要指向实在之物的,但是“符合”不是命题带着的意象同实在之物的相契合,也不是意象自身与自身的符合.在这里,只要实在之物还未能从存在论上得到规定,就不能对“真理”妄下断言.所以,“符合”究竟意味什么?在存在论层次上,命题首先是揭示出了实在之物的存在,是处于揭示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已经现成了的存在[3]264,即是说,“真”的含义,首先是显现了存在者存在的过程,而通常所谓的符合论上的“真”,则是派生的,它是已经揭示出了存在者这样一种完成状态.

关于真理的问题,在这里发现了两位哲学家的共通之处:其一,真理是一种有所指向的顺畅的、本真的过渡的过程;其二,符合论的“真”是第二性的.综上,两位哲学家都将静态的观摩过程转变成了有意识的主体计划着、行动着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说明了认识作用的产生、真理是怎样的.

三、结语

一般地,我们往往看到了英美哲学与大陆哲学之间的不同研究旨趣与重心,但却忽略它们之间的内在相通与联系.

就抛弃对主客二分学说、关注人对世界的最为原本的体验、重构认识论问题来说,我们可从詹姆士与海德格尔哲学中寻找到某种内在的联系与统一.

在对根本哲学问题的处理上,詹姆士与海德格尔回归到本真的生活之流,以连续性替换了间断性,跨越了主客二分的鸿沟,从而让认识问题、真理问题在这一视角下被解构.

括而言之,这是关于詹姆士和海德格尔哲学和对比研究方面的海德格尔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海德格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詹姆逊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国际上掀起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狂潮 马克思主义的敌人纷纷认为马克思主义已寿终正寝,.

2、 文明时代矛盾和哲学的当代出场兼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有关思想的解读 陈立新作者简介陈立新,(上海20004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①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页 【摘.

3、 詹姆斯.K.巴克斯特诗选 山区气象我们孤单地出生又孤单地死去;却能看到纯金色的卷云在雪山之顶闪耀 在山路上自由骑行,陌生人愤懑之心已向天空妥协 (1945)她躯体之死时间赋予我的珍贵的花岗石之心被一个念头击碎一一你的四肢一一的.

4、 重新审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会通马小虎 马小虎【摘要】尽管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在思想背景和文字表述……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这并不排除他们之间有某些会通的可能性一、马克思的此岸真理论和海德格尔的实存哲学,都是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二、他们都.

5、 作诗:栖居的一种源始方式海德格尔论诗 摘 要“栖居之思”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按他的解释,“栖居”也即“筑造”,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 筑造有四种基本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