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思修论文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观论文 人生价值论文 人生的意义论文 文学和人生杂志 人生十六七杂志 思修人生价值论文 关于会计人生的论文 人生和伴侣杂志 社会和人生的论文 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论文 利益和人生参考文献

关于人生论文范文检索 跟评《人生元本一首诗》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人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2

评《人生元本一首诗》,本文是关于人生毕业论文范文跟《人生元本一首诗》和人生元本一首诗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鲁原先生的新著《人生元本一首诗》(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出版)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唐诗鉴赏和评论著作,如先生在前言中所言,“这是一本关于诗的书,又是一本关于人的书,确切地说,是关于诗人的书.”我认为这里的诗人有两重含义:一是本书以评传的写法,对初唐至唐末50余位诗人的性格、心灵、命运遭际加以呈现,在对这些诗人的选择、发掘中,显示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鲁原先生独到的*角度和理论修养,一言以蔽之,这本书是以新的研究视角对于个人化的唐代诗人的再发现;二是鲁原先生作为当代一位极富情感、以捕捉诗歌精灵为己任的诗人学者,在呈现唐代诗人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个个人化的作者.本书之所以能完成双重含义的指向,源于作者以人为本位的诗学表述方式,源于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本体追问.

一、以人为本位的文化视角下的诗学发现

历来唐诗阐释著作汗牛充栋,本书的创新在于对话语和语境的自觉意识.他认为“第一必须结合当代的文化语境作出新的阐释,第二必须结合今人的生活写出新的审美体验.”当代的文化是以人为本位的文化,这种“以人为本位”理论自觉使鲁原先生对诗作出了这样的定义:“诗是人之诗,是生命的呼吸和呐喊,是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感受、心理、人格的闪现,或者说,是人的灵魂的闪现.”因此他把“人的情感和品格”视为诗歌最有价值最有活力的部分.同时,诗歌又是诗人以自己的思想性格与社会历史碰撞的产物,通过唐诗走进诗人的文化心理、社会情境,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这是当代文艺理论批评的文化视角*的专长,也是先生的创作目的.

在这本书中,鲁原先生抓住了50多位诗人的性格特点、生存状况、生存境遇对他们做出了独具特色的命名,如“气冲斗牛:王勃”“才高运蹇:王昌龄”“野渡横舟:韦应物”等,极具传神写照的概括性和形象性.本书开头唐初四杰的介绍就写出了诗人以各自的性格和命运演述的诗歌形态,可以说性格即诗,命运即诗.如作者在王勃的性格中提炼出了自信、生命的和人格的力量.王勃当仁不让应时写出《滕王阁序》,展现出阔大胸怀、丰富学识以及挥洒的诗意.“礼赞的是滕王阁,站起的是一个人”,鲁原先生的这种象征式解读赋予了散文以诗歌的神韵,空间成了人的自我表现方式,物成了自我象征.杨炯因骂朝官“麒麟楦”(披着麒麟皮的驴),被《太平广记》目为“轻薄”.鲁原先生从人格面具理论肯定了杨炯“揭麒麟皮”的犀利和率真的诗人本色,肯定了他抨击虚伪、呼唤人的本真的合理的历史要求,同时也剖析了杨炯苛责、自负的人性弱点.卢照邻贫病一生,以失群孤雁自喻,自修墓穴“活进坟墓”,先生对这位人生失意的诗人给予了理解和同情,从卢照邻的痛苦经历体味命运无常的人生悲剧性.骆宾王以《在狱咏蝉》为苦闷的象征,以《讨武后檄》为战斗的檄文,但是作者也指出“骆宾王的旷世奇文没有搭上政治的列车,满腔的才情化为当政的笑谈”的悲剧,不失为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一个有力例证.

封建专制时代人与政权的根本关系的性质是依附性的,这种依附以及对依附的疏离、反抗成为制约诗人性格、命运的关键因素,决定了诗风和诗品.沈佺期、宋之问是武则天时期的北门学士、应制诗人,他们的仕途浮沉荣辱得失都系于王权.本书通过对沈、宋这类宫廷诗人的生存状态、文化心理的探究,描述了文人对皇权依附的悲剧.而随着唐朝的衰落、阶层的固化,诗歌已经不能成为诗人的进身之阶,初唐王勃等的积极进取精神渐渐衰微.尤其是晚唐政权更替,专制控制严厉,诗人的生存空间逼仄,命运更为凶险.皮日休因为文字羅祸,杜荀鹤靠歌功颂德苟全性命,甚至借用权力打击异己,人格在权力高压下出现异化扭曲.以人为本的诗学观念不仅照亮了诗作的深层内容,也照亮了诗人的人性内容.鲁原先生关注诗人在专制权力下的生存和命运,揭示了权力对于诗人的绑架利用和压抑摧残,显示出历史和哲学的深刻性.

二、建立在生存困境上的诗学超越和拯救

以人为本位的诗学观念使鲁原先生能够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冲突中体验诗人的感觉,展现诗歌的本质,揭示出唐代诗歌的成就体现在对生存困境的诗学超越和拯救上,如鲁原先生用文化学的视角观照李白,发现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异类,并考证了这个异类的产生与李白的出生、成长的文化背景、地域有关.李白飞腾于中国的儒、道文化土壤之上,以带着某些蛮夷色彩的人性张扬进入唐代诗坛,这使他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也使他的诗歌富有浪漫色彩.可以说,李白是对儒家主流文化的一个逆袭.他单纯的功名心、狂放不羁的个性,造就了现实中的行路难,以及诗歌中的顽强冲突和自我拯救.因为蔑视权贵、践踏等级秩序,李白遭到了赐金放还的被逐命运;而功名心切、政治上站错队更是使李白卷进了权力斗争的漩涡,险遭灭顶之灾.结合李白的理想追求和现实境遇,鲁原先生提出了人的三种生存态度:现实的、历史的、宇宙的.现实的尺度是利益得失,历史的尺度是理性批判,宇宙的尺度是意义追问;三种生存态度形成三种艺术形态,即社会的、历史的、审美的.先生认为:“李白从介入现实到超越现实,从拷问人生到向往星月,体现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审美境界的体悟.李白的诗是面向现实又是对现实的超越,是追求理想又有理想的困惑,进而深入到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追问,更具纯诗的特质.在儒家诗教为正统的国度里,李白是一个‘异类’,但也是一个超越.”

再如鲁原先生突出了杜甫处于权力阶层的边缘位置,既冷眼审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又热情担当时代和平民的困厄,这成了边缘人杜甫介入和拥抱世界的方式.“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是边缘人的清醒和坚持;“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是边缘人的不合时宜的固执;“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是边缘人的选择和投入.杜甫在情感和人生价值立场的选择上,是向着底层民众敞开,分担着平民的苦难悲欢,锤炼着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诗心.这位政治上的零余者,却是情感的博爱者;权力阶层的边缘人,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体现者.杜甫的诗是人生旅途的诗,生命感悟的诗,也是“事”与“史”结合的诗.杜甫诗歌的史诗品格是杜甫雁过留声的生命张扬和诗性拯救.

鲁原先生以人为本的诗学观念和文化多元价值观念下对诗人的生存困境和诗意追求的深刻理解.无疑拉近了古人今人的距离,把这些诗人作为现代人理解世界、人生的通道和窗口,实现以诗歌塑造人的情感和品格、以诗歌沟通人的心灵的写作目的.

三、主体性的投入和诗化表达

鲁原先生是一位诗人,他教授文学从来都是包含着情感,从来不把文学当作身外之物来谈论.在这本书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他洋溢的诗情,诗化思维和语言表达,它赋予了这部学术著作以美文的品格、诗歌的灵魂.表现为:

一是叙述上的第一人称代入.学术文字往往是第三人称,与研究对象保持着理性的距离.鲁原先生的行文却经常出现第一人称的代入,比如介绍杜甫的绝命诗《九日》,“青绿的竹叶已经与我无缘,菊花也不必为我再开,我就要离开人世了,只能抱病登台,浑酒独酌,祭奠这个世界,也祭奠自己.”本书频频出现这些第三人称与向第一人称的过渡,是鲁原先生创作中的主体投入.把叙述语言由旁白变成了独白,是写作者与研究对象源于内心、灵魂的深度对话和情感、人格的高度融合.本书对诗人、诗作的阐发渗透着研究者自身的生活阅历、存在感受、价值立场,成为批评者富于情绪感染力、艺术穿透力、审美判断力和理论建构力的创造性表述.这是文学批评主体性的显现,也是文学批评应有的品格.

二是逸闻轶事、民间传说的点染.这本著作是建立在严格的史料基础上的,史实采自《唐书》《唐才子传》及傅璇琮先生编簒的《唐才子传校笺》等.在史料运用上,作者力求贴切、传神,用逸闻轶事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气质,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唐代的富有质地的生活细节,有助于还原时代氛围.如“旗亭画壁”中歌女对王之涣、王昌龄、高适诗歌的演唱,是唐代对诗歌艺术崇尚的时代氛围的体现;贾岛、温庭筠扰乱考场是怀才不遇者的叛逆反抗.这些逸闻轶事的点染,可以看到《世说新语》式的灵动和隽永.本书还采用了很多民间传说,比如骆宾王的结局有伏诛、逃亡、投水三说,鲁原先生从读者期待美学上分析“逃亡说”反映出人们爱才、惜才的心理.李白之死,据郭沫若考证死于腐胁疾,即慢性脓胸穿孔,但鲁原先生更倾向于李白投水捉月而死的民间传说,因为这种传说是民间对李白艺术和生命的诗意理解.对这些逸闻轶事、民间传说的爱好是鲁原先生对诗人与世人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视,反映出他的文化人类学、读者接受美学的学术视野和天真烂漫的诗心.

三是象征思维的贯穿.先生在评述唐代诗人及其诗歌作品时,着眼于他们所体现出的生存困境和表达出的诗意突破,每个个体的存在超越个人的生活而指向人类的生存体验,个体诗人走向人类的象征.这种象征思维体现为象征意象的营造,如杜甫的“白鸥”意象,从壮年长安求仕《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到晚年《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去蜀》“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白鸥”的形象象征着诗人自由的野性.杜甫如一生漂泊的“孤雁”,以自己的不平之鸣为时代和人间的痛苦留声.再如李商隐的“锦瑟”,弹奏的是人生的哀歌,表述的是人类的生命体验,“悲剧还不在于爱情没有实现,事业没有成功,悲剧更在于往事历历在目,却已无法追回,想咀嚼那些悲剧都难以回到以往,只能萦绕于怀,肝肠寸断.”这种情感和情绪的深刻把握是诗化的.象征思维也体现在对人生对生存本质的追问,无论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困惑孤独、李白的问月、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宇宙问题,都把人的存在虚化为对于无限的象征.鲁原先生把这种象征思维贯穿于对诗人的评述中,借唐代诗人发出对生命、生存的终极追问.

先生的象征思维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解读上有独特出色的发现.《回乡偶书》是表达乡情的经典之作,而先生从哲学层面、历史层面解读这首诗,认为“这首诗画出了人生的圆圈、历史的圆圈”.他从贺知章的生活轨迹看到了人类复归自然的历史要求,剖析了社会异化和人追求生命自由的矛盾,贺知章的回乡就有了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精神家园的原型意义.鲁原先生幽默地表示《回乡偶书》是“偶然地”画出了离乡——回乡的人生圆圈,而这个圆圈的领悟却是鲁原先生以诗人为人类生命象征的思维方式的必然.

在这本书里,鲁原先生通过一首首唐诗,遇见了一个个诗人,而我们通过这本书,不仅遇见了唐代诗人,也遇见了当下的作者.鲁原先生一直是文学艺术和文学批评园地里辛勤、热情的耕耘者,他的发现和创造诗意的、爱智者的求知欲,使他不断吸收融汇新知,探索人性和存在的未知,贡献出了《捕捉精灵》《当代小说美学》《文学批评学》《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诗歌卷)》《中国当代文学史纲》(主编)、《中国当代影视文学》(主编)等理论研究和文学史著作,并出版了《蒲公英》《人生三角地》等文学著作.这次鲁原先生将他的丰厚的理论批评素养延伸到古典文学,挖掘古典文学的当下意义,是知识上、生命上的一次融会贯通,是学术生命追寻青春的一次闪光的历程,也为我们理解古典诗词、感悟生命打开了一条路径.

(作者为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副教授)

上文汇总,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人生元本一首诗》和人生元本一首诗方面的人生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人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系统方法理论视角下钢琴教学的思路和观念 评《钢琴教学的系统科学方法》 钢琴教学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活动一方面包含了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另一方面也涉及了与钢琴教学相关的实际操作,这就决定了钢琴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育活动 在我国的钢琴教学.

2、 高校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 评《高校运动训练理论和管理》 中国高水平的竞技人才大多来自专业运动队,但不可忽略的是,专业运动队对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追求运动训练成果的同时,对运动员其他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关注 而如果在高校中对体育竞技人才进行科学.

3、 一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高校体育教材 评《新编高校体育和健康教程》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引发社会热议 根据我国教育部先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综合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近几年虽有好转,但仍未扭转整体的下滑趋势 在此状况下,各大高校体.

4、 《故乡》和国文(语文)教科书之关系评《鲁迅〈故乡〉阅读史》 蒋杨 天津师范大学摘 要鲁迅故乡阅读史一书,是日本学者藤井省三从事鲁迅研究的总结性学术著作 著者通过对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阅读史料的整合,透视了现代中国知识群体的阅读概况,指出了故乡阅读史与国文(语文).

5、 文学的美学关怀评《新的变局和审美幻象》 当新以一个客观存在出现时,其中所裹挟的文化或者审美现象就会让人们重新回到文学和生活这类根本问题上 这样做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文学史对现代性加以观照或者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更是对人们置身其中的生活方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