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音乐创作期刊 音乐创作杂志 毕业设计创作选题 歌曲创作论文 音乐创作期刊封面 科技创作论文 论文创作 音乐创作杂志是学术类期刊吗

关于创作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2019年话剧创作演出综述相关论文范文集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创作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8

2019年话剧创作演出综述,本文是关于创作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和话剧和综述和创作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2016年的话剧创作不少,舞台演出也很红火,各种展演一个接一个,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届中国原创剧目展演、首都剧场60年纪念演出、2016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第六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2016北京青年戏剧展演、南锣鼓巷戏剧节、2016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以及上海和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戏剧展演活动等,还有各话剧院团的常年演出安排,真可谓国营民营齐上阵,大小剧场竞争辉.艺术上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

一、“接地气”,描写社会热点问题

“接地气”,描写社会热点问题,是2016年话剧创作与舞台演出最突出的特点.艺术家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迫切的使命感,观察社会,思考民生,拷问人性,把“源于生活”作为创作的基础,把“高于生活”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把“寓教于乐”作为对观众交出的“答卷”,把艺术审美作为话剧创作的最高境界,执着追求,锲而不舍,获得了应有的收获.

(一)抓住民生民情,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在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出中越来越体现出“接地气”的风格特点.如《去往何处》《一诺千金》《北梁人家》《家事》《凤凰》《喊水村移民纪事》等.

《去往何处》(编剧蒲逊、唐栋,导演王筱頔,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是一部有思想力度的话剧,是令人们警醒的一部作品.该剧吸引观众的是戏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省意识,揭示了自我意识中的“不自知”,直指人的心灵深处.童书鸿作为中医老字号“一真堂”的传世医生,一直以为“再生丸”因为药材被污染不能生产、“一真堂”不能开门为病人治病的原因是社会造成的,是受恶劣环境影响的结果.然而母亲的一番话却令他感到震惊.母亲说,“一真堂”普救含灵之苦,生生不息一百二十年,今天,不到十年的工夫你就关门了,原因是什么呢?“是人祸!我说的不是别的,是你!你的心不安静,给‘一真堂’开错了方子,破坏了‘一真堂’的平衡.你那个药材基地一下子把‘再生丸’开发出二十几种保健药,满世界地招摇,名气是大得很啦,可这名气底下呢?是空的!”“一真堂”的宗旨是为了治病,不是卖药赚钱.母亲的话像是一把犀利的刺痛了童书鸿的心,又像是一盆冰水浇醒了童书鸿那颗懵懂的心.他绝对想不到自己想发展“一真堂”的善良愿望却成为了关闭“一真堂”的直接原因,他半生的辛劳得到的却是南辕北辙的结果!这对于观众来说也是震撼人心的!

还有阿娴妈,她明明知道女儿阿娴的白血病是吃了“一真堂”的再生丸才延长了三年寿命,现在童书鸿不给阿娴吃,是因为“再生丸”用打过农药的药材制的,药效没有了,阿娴吃了晕倒了.她也是种药材的,为了多挣钱用农药、用化肥,但她并不觉得自己错了,反而说,“‘再生丸’用的药材不是我种的,你以为我不知道,我家东边那一片地种的才是‘再生丸’的药材吧”.这是多么可怕的思维啊!鲁迅在评价俄罗斯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从“罪恶”中拷问出“洁白”来,那么《去往何处》正好相反,是从“洁白”中拷问出“罪恶”来.它让我们警醒,更让我们反思.它提示我们:在雾霾围绕着的现实世界中,也许每个人都应该停一停盲目而匆忙的脚步,扪心自问——我该去往何处?童书鸿母亲的话也许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但却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启发我们思考的方向,是校正我们行为的一个标尺!

在现实题材话剧的原创作品中,大连话剧团演出的话剧《一诺千金》(编剧杨锦峰,总导演王晓鹰,导演刘丹、王剑男)透过亲情、恩情与友情讲述“承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另一种思考.剧中以周海燕、刘远、方晓然等知识青年下乡葫芦岛地区鲅鱼岛的生活为素材,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深入开掘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成长过程中的隐秘故事,在历史的复杂中开掘出人性之真,赞扬了周海燕信守“承诺”的人格之美,抨击了方晓然忘记“承诺”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在喜怒哀乐之中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力量,增强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勇气和关爱他人的善心.周海燕这个人物最为感人.她从城里下乡到鲅鱼岛做赤脚医生,因为一次误诊导致陈大妈的女儿海花死亡.尽管这不是她的全部责任,但她看到陈大妈因失去女儿过度悲伤以致双目失明,便许下一个“承诺”——像女儿那样照顾陈大妈的生活.为此她付出了终生的代价.如果说这是她自愿的选择,那么她为了友情帮助方晓然抚养孩子,则招致了更多的怀疑与责难——村民不理解,多年的恋人离她而去,她却有苦说不出,眼泪只能往肚里流.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周海燕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承诺”,而是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念”.此情此景对观众的情感产生了极大冲击,使他们在人物的心灵搏斗中,看到了一种善的力量和坚毅的人格.

《家事》(编剧孙大逵,导演房蔚,山东省话剧院)则是从家庭琐事中开掘出了艺术的美.剧中写得最鲜活、最能体现青春活力的戏是三个孩子——莉莉、雷雷和小美的转变,尤其是他们在处于困惑之时的那次“聊天”,不仅写出了他们的内心情感,也写出了他们生活道路选择的关切,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渴望.剧中的雷雷和小美是“宅男”“宅女”,生活没有目标,人生没有理想,对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都没兴趣,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对父母的话只当“耳旁风”,一切都我行我素.可是,又有多少父母了解他们的苦恼呢?对他们不是“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呢?雷雷对爷爷说:“爷爷,我不想啃老,其实我早就烦透自己了!黑白颠倒,浑浑噩噩,晚上老失眠,我只能靠打游戏麻痹自己的神经了.每天也想着出去应聘,但又不敢面对现实.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快乐,只有焦虑、抑郁……”他对莉莉说:“生活对于我来说是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有过不完的坎儿.”而小美比雷雷更加“变态”,一心只想着“出名”,为参加“选秀”刻意地“改造”自己,甚至不惜“糟蹋”自己的名誉,为在报纸头条“露脸”,竟以“未婚先孕”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缺少“管教”的孩子,对自己却有着清醒的认识——“爷爷,我知道什么是廉耻,我知道人要活得有尊严,我去参加选秀就是想引起所有人对我的关注,寻找一点儿存在感.爷爷,我错了!”尤其是当他们俩听了莉莉谈去青海支教的体会时,贫困地区的孩子的纯洁、真诚,对知识的渴望,不仅感动了他们,而且给他们的思想照进了一缕阳光,为他们的心灵开启了一扇窗户.莉莉说:“青春是什么?我觉得所谓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种东西的状态,就是渴望的状态,憧憬的状态,也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状态.”她说:“去支教前,我想自己要像太阳,照亮那块地方.到了那儿才发现,我只是一根火柴,照了一会儿亮.那就让我用毕生的时间,做一根持续发光发热的火柴.”莉莉的话深深地触动了雷雷的情感——“莉莉,听了你的话,我好像不那么烦恼了呢!”莉莉劝他发挥学美术的特长去搞设计,孩子们一定喜欢.小美也鼓励他做一个新时代的“创客”.她自己也想去体验一下,为雷雷搞设计做模特儿.看到三个孩子的转变,不仅洪老爷子一家高兴,连剧场里的观众也无比兴奋.可是,这样的效果却不是“批评”“指责”甚至“打骂”能够得到的.正如洪老爷子对儿子洪钢说的:“不要老给孩子讲经验,你说得再多也不如让他摔一跤,每个人该走的弯路一步都不会少.”这是该剧创作上的一大亮点,它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给观众认识生活带来了新的思考!

值得人们玩味的话剧是《玩家》(编剧刘一达,导演任鸣,北京人艺),该剧针对当下社会上出现的“信誉”丢失、价值观念混乱的现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为当代人敲响了警钟.剧中通过老一辈*家靳伯安和年轻一代*家齐放等人物的描写,在揭示真与假、人与物的关系的过程中,展示他们的人生理念、价值观念、为人之本、处世之道,让观众看到了人间正气与人格品质,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该剧的结尾,靳伯安愤怒地砸碎了三个元青花瓶子,破灭了一些人想靠倒卖假古董发财的梦想,那情景不仅令剧中人“吃惊”,也大大地出乎观众的意料,震撼了他们的情感.剧中以幽默有趣的语言表现京味话剧的特点,以扎实的表演塑造了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北梁人家》(编剧林蔚然,导演吴晓江,内蒙古话剧院)以拆迁改造民居为题材,写出了小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内心情感,塑造了鲜明的普通人形象.《凤凰》(编剧李宝群、王宏、肖力,导演宫晓东)描写新一代浙商(民营企业家)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独特方面,引发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以及对现实的深度思考.剧中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江秀秀和芦阿发这两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比较细腻地描写了他们奋斗的历程、爱情的波折及由此所产生的复杂心理和被扭曲的性格.《喊水村移民纪事》写出了普通人的生活实态和他们的生活困境与理想追求,写出了农村人的朴实与复杂.《长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则写出了隐藏在“代沟”背后的种种家庭矛盾.

这些戏中有的也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剧中所体现的浓浓的生活气息却非常难得,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回顾历史,不忘初心,增强责任意识,凸显担当精神.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众多的纪念活动中,有两台原创话剧——《从湘江到遵义》和《在路上》最值得关注.

《从湘江到遵义》(编剧李宝群、王宏、肖力,导演宫晓东,总政话剧团)最动人心魄的是敢于正视历史的勇气和以艺术的思维对中国革命者在失败中崛起的奋斗精神的细腻书写,以及对革命战争场面的恢宏表达.该剧是从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反思湘江失败开始的.年轻的革命领袖、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面对失败,不计个人得失,为了民族的命运,认真地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症结勇于承担责任,一心想从失败中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因此,“中国革命走什么路”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摆在了这些当事人的面前.在分析与反思中,他们逐步懂得了路线的重要、指挥的重要.航向不对,革命就会走上死路、绝路.“指挥无方,害死三军啊!”(朱德)中国革命,不能再听任不了解中国国情的“洋大人”瞎指挥了,应该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扭转失败,去争取胜利.而“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它不仅拨正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航向,确立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而且使红军从失败中振作起来,从血泊中杀出一条生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础.这种对革命历史真实的叙述和深刻的思想剖析,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思想上的震撼,也给观众的情感以巨大的冲击.它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方向找对了,道路走对了,事业才能有希望;理想不丢,信念不倒,革命才能够成功.而今天,在我们的面前仍然存在着道路的选择、理想的指引、信念的坚守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等诸多问题.长征,仍在继续;道路,依然曲折;事业,需要理想指引;成功,靠的是信念的坚守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在路上》(编剧张晓宇,导演殷弘毅)突出的特点是:把熟悉的故事写出了新意,把真实的历史艺术化,把普通人的生活性格化.剧中写活了“小人物”的真实情感,写出了“普通人”的“大境界”.故事感人,情节生动,人物鲜明.剧中以红军团长龙华英和国民党团长李忠明为代表,他们在北伐时期是患难与共的朋友,亲如兄弟.“四一二”之后因人生观念和理想追求不同而分道扬镳,成为战场上的敌人,为此,他们一直在争论.该剧不回避矛盾,直面人生,争辩、拷问,直击心灵,让灵魂颤抖,让思想绽放火花,让人性增添正气,让真理闪耀光芒.两人在困龙山一场戏中的针锋相对的辩论、你死我活的争斗,写得有声有色,热烈饱满,激动人心.该剧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就在于,在追求真理、寻找中华民族生存之路的过程中,以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两种思想的交锋,两种人生观念的比拼,通过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展示了两种信仰的较量.

《热土》(赤峰市话剧团)以70年前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受党的派遣,随十万大军奔赴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迹为创作题材,描写知识分子在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上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以安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形象和冯玉兰、陈影匠等民间艺人的形象.《共同家园》(西藏话剧团)描写第一次战争期间,藏军的2000名藏族壮士奉清朝皇帝圣旨,奔赴东南沿海与宁波军民联合御敌、保家卫国、壮烈殉国的动人故事,讴歌了民族团结、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谱写了一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英雄赞歌.《图云关》(贵州省话剧团)根据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至1945年“中国红十字总会所属抗日救护”在贵阳图云关的动人事迹创作,歌颂了这些包括不同国别医生参加的国际医疗队成员,为了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生命如歌》(陕西省话剧院)歌颂了新疆老一代兵团战士的贡献与信念坚守,也通过他们与新一代兵团战士在经营理念上的矛盾,描写了他们与时俱进的反思精神与成长历程.

(三)突破真人真事的限制,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近年来,以历史上真人真事为题材创作的戏剧作品不少,但写得成功的并不多,有的是陈列人物的模范事迹,有的则是写人物一生的“流水账”,写不出形象,缺少感动观众的,但话剧《董必武》和《麻醉师》的创作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董必武》(编剧赵瑞泰,导演黄定山,武汉人艺)之所以在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作品中胜出,突出的特点是编剧选取了一个聪明的创作视角,剧中没有用编年史的方法写人物的生活历史,而是非常智慧地从董老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截取他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即1947年董必武在上海周公馆时期与国民党反动派一段斗智斗勇的惊心动魄的经历来写,集中力量深入开掘,既节省了笔墨,又突出了人物的品格与奋斗精神.其二是以动人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高风亮节.董必武作为一位老革命家,有着博大的胸襟、过人的胆识与舌战群敌的智慧、却自称“补丁”“龙套”.戏一开场就把董老置于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少校副官林水生带领国民党军警包围了上海办事处,剪断电话线,抢走发报机,还强迫办事处人员登记和财产登记.就在双方举对峙、件一触即发之时,董必武风尘仆仆地出现人们面前.面对敌人的蛮横无理,他首先以“理”压倒了敌人的气势——“你们想干什么?!想把这儿变成战场?你们想过没有,这儿真闹出事来,第一个下不了台的是谁呀?是你们的蒋总司令!整个社会——包括国民党内许多有识之士,都会责问国军怎么对他们总司令请来的客人如此刀侍候呢?国际舆论肯定要谴责你们,那会弄得老蒋先生很没有面子;更重要的是,人士要,人心思安的全国老百姓不会答应,这个责任,你们一个人长三个脑袋恐怕也负担不起吧?”一听这话,刚才还凶神恶煞的敌人自感理亏,都乖乖地放下了.董老乘势与林水生拉起了老乡的关系,非常大度地“请”他吃饭,实际是“将”了他一军,使他由此逐渐改变了对董必武等人的看法.由于这次的“见面”,为日后的“送情报”“转移黄金”等情节埋下了伏笔.

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壮大,需要整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无私奉献,需要崇高精神的引领,这是民族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与根本.缺少了这些,便缺少了灵魂和前进的动力.文艺作品就肩负着鼓舞民族士气、振奋民族精神的重任,但它不同于通讯报道和报告文学以及展览等形式,它是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承载着感人的事迹,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这类题材的文艺作品中,西安话剧院演出的话剧《麻醉师》(编剧唐栋、蒲逊,导演傅勇凡)无疑是一个佼佼者.该剧描写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绍洋在工作中无私奉献、治病救人的动人事迹.从艺术层面说,该剧是把英模人物的事迹提升到艺术层面来表现,写活了生活中的人物,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突破了那种以展览好人好事写英模人物的局限,使人物形象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其特点是在普通中见个性,在琐碎中见精神,写出了人物的血肉和鲜活的生活气息,使观众在普通中感觉到一种不平凡,在亲切中受到一种精神震撼.比如,陈绍洋平时在医院里总是像“救火队员”,马不停蹄地奔跑着救治病人,他的家人和同事们绝对想不到他的身体会出问题.然而,突然发现他患了肝癌,家人和医院领导都非常焦急,劝他安心治病养病.可是陈绍洋却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他得知自己的病已是肝癌晚期时,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他想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那些盼望他做麻醉手术的患者多做些贡献.当他听到那些希望他做手术的病人的呼唤时,他又像一个战士一样勇敢地站起来,准备奔赴工作岗位,但妻子罗云和女儿陈潇潇都不同意——“你也是一个病人呀!医院里那么多麻醉科医生,有必要非得你去吗?”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坚毅地回答:“我现在是个病人,但我还是个医生.医生的本分就是抢救生命.”“我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我的生命就属于患者!”这掷地有声的回答,犹如生命的“宣言”,不仅“震惊”了妻子、女儿,使她们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也“震动”了观众的心灵.该剧在歌颂英雄的同时,也大胆地揭示矛盾,直击社会上出现的给医生“送红包”和为药商推销次品药等“不正之风”的问题,把人物置身于纷纭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去描写,突破了一些描写英模的戏不敢接触社会矛盾、极力回避矛盾的做法,为人物的人格成长提供了“典型环境”.通过人物处理矛盾的方法和对不正之风的态度,突出他的思想境界,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人物形象的可信度.

《孔子》(编剧丁如如、金然,导演丁如如,山东省话剧院)是一部内容深厚、寓意深刻的话剧.创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当代的视角,俯瞰孔子学说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对孔子不夸大,不缩小,不鄙视,也不拔高,塑造了一个比较真实的孔子形象.剧中既赞扬了孔子的理想追求、洁身自好的品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精神,也揭示了孔子学说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从而阐释了孔子学说真正的社会价值与存在意义,揭示了传统道德与政权、战争的复杂关系,为观众提供种种关于现实的思考.

二、小剧场戏剧依然在探索中

尽管2016年的小剧场戏剧创作数量不是很多,但在艺术上依然在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如《催眠》《罗刹国》《他口袋里的石头》等.

《催眠》(原著马晓丽,改编、导演张福元,北京人艺)探索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内容进行深入开掘.与一般描写人与事的作品不同,它是把医学上的病理学知识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开掘人性与道德问题,从人物内心的隐秘之处寻物的病态根源,进而寻找自然病痛之根源——常常是因“心”痛而引起,使观众在新奇之中触摸到了心灵的脉搏.剧中描写部队的某排长因长期失眠来找心理医生治病——“催眠”,而来医院深入生活的女作家对此非常有兴趣.巧合的是他们三人又共同参加过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而某排长的“失眠”又是从汶川救灾后开始的,因此,三个人之间自然就有了“共同”的话题.然而,就在心理医生和作家一步一步深入“分析”某排长的“失眠”原因时,观众发现,不只是某排长的“失眠”是因“心理疾病”引起,而作家和医生也存在着同某排长相似的“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某排长因为独自占有了本该与战友“大兴兵”共享的荣誉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他把灾区发生的故事倾诉给女作家,因此触动了女作家郁积多年的心结.女作家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大兴兵”而懊悔,同时也为自己为拿到文化系统抗震救灾的“三等功”主动给领导打电话的行为而愧疚.心理医生因当年没有认真对待“大兴兵”的心理问题而遭到女作家的质询,现实中的他为了名誉、地位奔波于各种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等事务中,从来不肯坦然面对自己遭遇的.直到他们三人获得了直面自己的勇气,放下思想上的包袱,敞开心扉自省,“心”病解决了,生理的疾病也就自然地消除了,这比来自他人的“催眠”更有效.

《罗刹国》(编剧黄维若,导演赵淼,国家话剧院)以一个虚无缥缈的罗刹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揭露了那种以丑为美、以假为真的行为逻辑对人类健康肌体的侵害.该剧的出新之处还在于舞台呈现,导演以肢体语言为主,融入传统艺术的表演手段,用假面与动作相结合的形式,表现角色内心的复杂心理,既合情合理,又完整统一,比较好地表达了该剧的主题,并增强了该剧的舞台艺术表现力.

《他口袋里的石头》(编剧玛丽·琼斯[爱尔兰],导演范崇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无论是内容和舞台形式都在探索.该剧描写被好莱坞大片占领的爱尔兰小镇,人们在追求希望和寻找归属感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桩桩意想不到的悲喜剧.舞台上只有两个演员,他们要运用声音、形体等技巧在剧中扮演十五个不同的角色.每当演员在台上对角色进行快速转换,以及由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所产生的层出不穷的包袱,都让现场的观众发出笑声.如果说,小镇上的人在渴求希望的时候迷失了自己,那么,当他们觉悟到寻找归属感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这同样也是留给观众思考的问题.

在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有两台舞台剧最值得关注,一是中国戏曲学院一诺戏剧工作室演出的《皆大欢喜》(导演余凤霞、陈涛);一是西安的黑芝麻戏剧工作室在北京青年戏剧节上演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导演李垚).两剧均以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故事为底本,在演出形式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表演特点,以中国文化的元素解读、演绎莎士比亚的作品,有中国戏剧的风格特点;以中国化的语言表现外国人的情感,以戏曲化的表演风格演绎莎剧的故事,演出和谐完整,体现了莎剧的意蕴与主旨.

从舞台呈现上说,《美好的日子》和《晚安,妈妈》的演出也值得关注.《美好的日子》(国家话剧院演出)是贝克特的著名荒诞派戏剧,导演邹爽,由著名演员冯宪珍主演,演出了荒诞派戏剧的意蕴,吸引了大量观众,一票难求.《晚安,妈妈》由林荫宇和刘丹主演,演活了人物的生活时态与情感真挚.

此外,北京人艺演出的《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人间童话》、国家话剧院演出的《特殊病房》《爆米花》、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演出的《激辩三十八天》、四川人艺演出的《饭碗》等,也在内容或形式上体现着不同的探索.

三、民营戏剧的成就

2016年民营戏剧的原创剧目不是很多,但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比如《启功》《老张的哲学》《大先生》《三昧》《二马》《谋杀电视机》《独自温暖》等.

《启功》(编剧胡薇,导演唐烨,北京桂湘文化艺术发展公司出品)是以真人真事创作的戏,是一部难写的戏.但编剧通过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启功的普通生活小事,写出了人物的精气神.该剧的创作者以“竹”喻人,以“竹笋”成长为“高竹”来喻其历经黑暗与挣扎却能“坚”“净”自守的品格,提炼出“竹笋精神”来概括启功的人生轨迹——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破土而出,甘愿奉献.有人看重启功的字画,但启功最看重的是教书育人.他说:“那些都是我的业余爱好,我还是喜欢教书.”为此,他特别重视修身养性,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剧中还通过启功与各位师长如陈垣等人的交往,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给今天的观众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老张的哲学》和《二马》都是根据老舍先生的作品改编,描写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老张的哲学》(编剧张帆,导演李伯男,北京演艺集团和北京市曲剧团)描写老张爱钱如命,做了一辈子的发财梦,他的人生哲学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钱”字——“有钱能使鬼推磨,跟着时代潮流走,准有自己的饱饭吃.”而社会现实却偏偏不按老张的哲学行事,当老张的“发财梦”到头来落得一无所有时,他或许会明白,世界不太平,个人的“梦”是难以实现的.《二马》(编剧方旭、郭奕雯,导演方旭,北京市演出有限公司)是以京味儿的风趣和英式的幽默,描写了二马父子和英国房东的寡妇母女的故事.就如两块面对面的哈哈镜,在嬉笑怒骂间照见两个古老帝国民族的德行——无端的傲慢和极端的偏见迷障着当事人的心灵,令人忍俊不禁.

《大先生》(编剧李静,导演王翀,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主角是鲁迅,但导演解释说:“很难说《大先生》写的是鲁迅的时代,它更多的是我们的时代.剧本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设问——如果鲁迅没有死,他会如何存在?鲁迅会如何评论、如何反抗、如何死去?”所以,“《大先生》写的也不是鲁迅的一生.它其实只写了鲁迅生命里的最后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鲁迅看到了前后百年的中国史,看到了中国人的伤痛和追寻”.因此,“《大先生》不是历史剧,舞台上的鲁迅也不是历史上的鲁迅,这是我们的舞台、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鲁迅.每一个他写的字,都是我们自己的字.我们的敌人,就是他的敌人,我们的爱恨,也就是他的爱恨.今天在这里,我们不可能追忆鲁迅.我们,代表鲁迅”.很显然,创作者是借“鲁迅”的口在说“自己的”话.在舞台艺术形式方面,导演以“除了鲁迅,皆为傀儡”的构想对人物造型进行处理.舞台上只有“我”是肉身的鲁迅,其他角色皆为戴面具的傀儡.讲法治的胡适是兽笼型傀儡,讲情怀的周作人是纸伞傀儡,追逐爱情的许广平是海洋般宽广灵动的傀儡,者则是随意变换身形的蛇傀儡.剧作从鲁迅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开始,在荒诞的意识世界,鲁迅与他心中最牵挂的人一一相会,在对话中常常产生争执.其中有他的家人——母亲、朱安、许广平和周作人;有《新青年》时期的同志——胡适等;有引他走进左翼联盟的“威严的中年人”和“不笑的青年”.编剧充分发挥想象和思辨,创作出一个大跨度的时空,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鲁迅的精神世界与周围复杂环境之间的关系,力求给观众提供一些思考.

《三昧》(编导一弛,北京博睿立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是一部在戏剧舞台上表演的广播剧,有人叫“优声戏剧”.“三昧”是佛教用语,即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和真谛.剧中讲述三个朋友从孩提时的纯情友谊,到不同历史时代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矛盾,再到历经风雨后的情感回归.深谙人生的种种况味,令观众感同身受.三个演员都非话剧专业,池骋是北京市曲剧团演员;康鹏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开心茶馆》主持人,曲艺编辑;陈曦是相声、快板曲艺演员,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于话剧演员的艺术表演才能.

《谋杀电视机》(编剧导演庄一,中电联合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厚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折腾(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是一出“平行时空cult剧”.大卫是一个以毒舌著称的文化杂志记者,常常以犀利的笔墨把当代流行电视文化批得体无完肤,自命为商业电视巨头msg集团的天敌.有一天他下班回家,却赫然发现家中多了两个不速之客——飞哥和鸡仔.他们砸了大卫的电视机,并自称来自一个叫“谋杀电视机”的组织.不可思议的是,大卫竟然也加入了他们,闯入一户户主人外出未归的公寓,享受砸电视机的快感.表面上看,他们砸电视机的行为是为了阻止电视流行文化商业化对人们的伤害,殊不知,他们的行为正是商业电视巨头们策划的、为电视流行文化商业化所做一场“真人秀”的广告.他们是以自己的一片真诚卷入了一场危及这个世界的更大的阴谋中,而他们却并不自知.这样的结果,令观众也感到惊愕!

《独自温暖》(编剧冯丽,导演王延松,北京市演出公司出品)是一部喜剧,剧场效果很好,但它不是靠搞怪、挠痒痒,而是通过人物性格的碰撞产生了喜剧火花.一位生活在国外的老妇人,人生阅历丰富,心地善良但又性格乖戾,生活富足但又空虚寂寞.她与儿子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既有疼爱又夹杂着不屑,对儿子的婚姻也是冷嘲热讽.儿子想孝顺母亲,为她聘请了专职司机,可母亲却对司机不信任,对儿子的孝顺也表示抗拒.但司机的宽宏大度及对她的耐心照顾,逐渐融化了她的“乖戾”,引出了她的“善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她渐渐地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司机兼保镖了,只是嘴上不愿意承认.戏就是从她与儿子、主要是与司机的矛盾开始的.机智的语言,幽默的表达,怀疑中包裹着善良,依赖中潜伏着怀疑.每句话的背后都流露着人物的复杂心理,也体现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正是这些具有个性化的台词的“碰撞”与“交锋”,产生了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包袱”,让观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这笑声,舒展着筋骨,放松着心情,浸入肝脾,荡涤着不健康的情绪,萦绕在人们的心间.它告诉人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都渴望温暖.只是,这份“爱”与“温暖”是需要人们自己去营造的.不然的话,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那么,即使别人给你的再多,你也是享受不到的.也就是说,想“独自”享受“温暖”,物质方面可以做到,但精神方面的却很难办得到.

《花事如期》(龙马社出品)是前几年的剧目,2016年复排时换了导演,换了演员,舞台演出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剧中的故事情节不仅更流畅,而且更合理,人物关系的发展也自然了.而《捕鼠器》(上海现代人剧社)、《晚安,妈妈》(鼓楼西剧场出品)、《永远的尹雪艳》(上海恒源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海的沉默》(孙境导演工作室)等剧的演出,则表明了民营社团在舞台艺术方面的提高.

值得关注的还有北京市东城区文委开展的“2016‘东城故事’原创剧目展演”.多年来,东城文委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努力打造“戏剧东城”的品牌,以状写北京人的新生活、新风貌、新精神为主要内容,并把民间艺术“非遗”项目与话剧结合起来,调动民营剧团的创作积极性,仅2016年就收获了十台原创剧目.其中艺术质量比较好的有《将军里》《竹韵新声》《炒肝》等.

《将军里》(编剧张瀚伦、王乐,导演孙悦,李伯男导演工作室)写“京城第一棚户区”将军里改造的故事,但创作者没有“报告文学式”地去写“报道”,而是走进生活,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普通人形象,写出了他们在房屋拆迁改造过程中的种种复杂心态.《竹韵新声》(编剧李世儒、何靖,导演孙悦等,北京东城快板沙龙和孙悦戏剧工作室)把民间曲艺的快板艺术融入话剧之中,在描写人物的情感发展过程中,展示了快板说唱的艺术魅力,显得整个演出充满着活泼灵动的艺术氛围.《炒肝》(编剧李晓明,导演孙哲,北京浩宸宏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北京百年老字号的炒肝店“义兴居”为素材,把传统饮食文化纳入话剧创作之中,既写出了人物的成长,对传统的传承,也展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当然 ,这些戏也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前两个戏的结尾有些简单,缺少艺术的力量.《炒肝》的某些场次也存在着直白简单的问题.但我相信,有生活的底蕴在,艺术上就有提高的余地.

四、儿童剧的成长

近年来,儿童剧演出市场一直比较火,出现了一些好剧目,形式风格也多种多样,受孩子喜欢的剧目越来越多,如《马兰花》《西游记》《古船》等.2016年创作的《红缨》《小兵张嘎》《公主的头花》《列那狐传奇》《成语故事三》《布莱梅乐队》等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红缨》(编剧杜薇,导演马彦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是以《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为创作源泉,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顽皮、机灵、有胆量、有正义感的抗日小英雄形象.当他怀着为亲人报仇的决心参加儿童团,为保护八路军《晋察冀日报》把日本鬼子带进八路军的伏击圈而壮烈牺牲时,人们怀念小英雄的歌声漫山遍野地响起,王二小的鲜活形象也屹立在舞台上,那情景真是感人至深.还有一直陪伴王二小的那头大水牛,也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亮点.

《列那狐传奇》(编剧王谦、湖成红,导演李大海,济南儿艺)是根据世界经典童话《狐狸列那的故事》改编.列那是住在森林里的红狐狸,机智、勇敢、乐于助人.他先帮助朋友猫咪蒂贝尔从大灰狼那里抢回了丢失的口袋,又根据藏宝图的路线帮国王找到了宝藏,粉碎了大灰狼的阴谋,受到朋友的爱戴.

《小兵张嘎》(编剧郭琰,导演黄凯,河北传媒学院演出)是一台多媒体儿童剧,根据徐光耀的电影《小兵张嘎》改编,把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王”塑造成了一个机智、勇敢、大胆、心细的抗日小英雄.

《布莱梅乐队》(北京丑小鸭剧团演出)是一部中韩合作的家庭音乐剧,以拟人化的动物来展示他们的梦想.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毛驴敦魁,热情乐观的英雄猫凯缇,因为口臭不敢随意说话的小狗多奇,梦想成为歌手的母鸡勒斯特,他们一路寻找来到传说中的布莱梅小镇,目的是要参加布莱梅乐队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赞扬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和敢于冒险的奋斗精神.

把成语以故事的形式搬上舞台,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近几年一直坚持的创作思路.2016年他们创作了《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三)》,包括《疑邻偷斧》《竭泽而渔》《亡羊补牢》三个故事.其特点,一是以艺术的思维解读成语故事,思路新颖,有想象力;二是从古代成语故事中开掘出现代寓意,故事编得完整,舞台表达清晰,有趣味性,有思考空间.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举办“2016西安儿童戏剧展演”,以“阳光少年,快乐成长”为主题,演出来自日本的亲子剧《变变变》、台湾鞋子儿童实验剧团的《从前从前天很矮》、济南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农夫与仙鹤》、兰州市儿童艺术剧院的《传统的味道》、西安儿童艺术剧院的《公主的头花》等六台剧目,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开阔了艺术创作者的眼界.如《变变变》舞台上只有一个桌子,用布蒙起来.三四个演员就用生活用具和玩具,如不同形状的木块、大大小小的球、不同颜色的布头、晒衣服用的塑料夹子、铁圈儿、竹棍、肥皂盒等,很神奇地变化出各种形状、人物,配上故事,既好玩又好看.《农夫和仙鹤》用不同的木偶如提线木偶、套手木偶等制作的仙鹤和农夫,在舞台上演绎一个神话般的爱情故事.《传统的味道》表达在浮躁的社会中,如何坚持传统道德,如何发扬传统精神,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公主的头花》是2015年创作的剧目,2016年又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与提高,丰富了舞台表现力,增加了剧作的艺术趣味与审美观感.

2016年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剧院重排了经典名剧《马兰花》,根据今天孩子们的特点,在不改变经典作品主旨的基础上,内容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比较明显的是小兰被老猫推下水,但没有死,而是被人救起.小鸟也没有被老猫吃掉,而是被老猫打昏了.这些改动,比较容易被今天的孩子们接受.

在“第六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上,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Scrap——废铜烂铁》《勇敢的朴爷爷》《足尖上的辛德瑞拉》《白色摇篮曲》等.《Scrap——废铜烂铁》(日本笑猫公司出品)完全利用各种被人们丢弃的垃圾——铁桶、水管、电风扇、铁锅等,敲出欢快的音乐.《勇敢的朴爷爷》(韩国越山剧院演出)把韩国的传统木偶作为舞台的各种角色,演绎出一台有故事有趣味的童话剧.《白色摇篮曲》(立陶宛PADI DAPI鱼舞蹈剧团)用肢体语言传达感情,整场黑白的色调,神秘中带着温馨.用超越语言的舞蹈,讲述小兔子在她的梦想世界里畅游,与妈妈相见,与照顾自己的奶牛奶奶和鸭子重归于好的故事.《足尖上的辛德瑞拉》(罗马尼亚儿童喜剧歌剧院)以芭蕾舞的形式演绎了灰姑娘的故事.这些戏的演出,让中国的小观众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获得了不同的艺术美感.

五、校园戏剧大有可为

校园戏剧,是中国戏剧的摇篮.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组织“春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成为中国话剧诞生的开始.此后,南开新剧团、复旦大学的戏剧协社、田汉创办的南国社等校园剧社的演剧活动,为中国话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很多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洪深、田汉、曹禺、赵丹等)都是从校园走出.近年来,全国很多省市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沈阳、吉林、内蒙古、西安、重庆、陕西等每年都举办大学生戏剧节,校园戏剧有了更大的发展,创作的水平也越来越高.2016年,由中国剧协和上海市文联主办的“中国校园戏剧节”则集中了全国校园戏剧创作的精英和优秀作品,已经举办五届,每一届都产生了一些优秀剧目.就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而言,也是好戏连台,看戏时产生的激动依然萦绕在心间——青春、纯粹、淳朴、灵动,“校园戏剧大有可为”,这是我看第一场戏就产生了的感想.

剧目优秀,演出完整,体现出校园戏剧创作演出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其首要的特点.如舞剧《秋菊传奇》(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描写海南地区一位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刘秋菊,在1927年革命处在低潮时,机智勇敢,坚持斗争,在乡亲们的支援下,与神林茂松共同歼敌的斗争故事.丈夫林茂松牺牲后,她化悲痛为力量,带领红军继续战斗,为解放海南岛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演出以优美的舞蹈形式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和英雄故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吸引人的艺术魅力.湘剧《书香天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描写湖南的女书文化的深刻意蕴——以孝为先,自强不息.展示了湘味乡情的鲜明地域特色,曲调优美,舞台制作典雅简洁,给观众以美的艺术享受.话剧《尘埃落定》(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由阿莱的同名小说改编,突出了该剧的民族特色与地域性,人物性格鲜明,表演有.此前,也有专业戏剧院校改编、演出过这个戏,但这台话剧是国内演出水平最高的.这些戏不论是剧本创作还是舞台制作和演出水平,都达到了专业艺术院团创作、演出的水平,即使拿到市场中去检验,效果也不会差.

开拓创新,努力寻找能够发挥校园戏剧创作活力的新形式,是第二个特点.如《不要担忧》(上海戏剧学院),该剧以事实报道剧的形式,描写几个大学生深入安徽山区一所小学采风,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体现着年轻学子关注现实、思考人生的责任意识.演出形式自由活泼,在舞台上展示生活的画面和思考的流动.肢体剧《1971》(根据莫言的《蛙》改编,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以大量肢体语言表达人物的情感,演出流畅且具有美感.音乐剧《元培校长》(北京大学演出)把中国传统音乐和摇滚乐运用其中,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与艺术实验.《王阳明》(贵州师范大学)以王阳明被贬贵州、谪居龙场的一段生活为主线,讲述了王阳明宦海沉浮的坎坷经历,以及他主张“知行合一”,坚守立言、立功、立德的人生信念.

表演上凸显校园戏剧的优势,呈现出一种青春、纯粹、淳朴、灵动的艺术韵味,增强了校园戏剧的鲜活的生命力,是第三个特点.这是所有本届校园戏剧节演出剧目所共有的,不仅那些大家公认的比较好的剧目如此,如《秋菊传奇》中扮演秋菊的陈蔓菁、扮演林茂松的张瀚文;《书香天下》中扮演芸草的徐耀芳、扮演婆婆的贺小汉;《尘埃落定》中扮演傻子的杨钧荐、扮演大少爷的朱强华等.即使那些在创作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还不够完满的剧目,其表演也很有光彩.如话剧《生死场》(上饶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中扮演二里半的演员王承忠的表演,尽管还有一些模仿的痕迹,但不可否认演员的创造,他对话剧艺术的喜爱,使他完全沉浸在剧情和角色的创作之中.话剧《九儿》(山东艺术学院)中扮演罗汉的演员甄众的表演,自如、大方,没有丝毫表演的痕迹.剧中演配角的群戏演员的表演,非常淳朴、鲜活,具有一种野性、粗鲁的美.《为你绽放》(星海音乐学院音乐与戏剧学院)中扮演莉莉的演员李芝舟,舞姿轻盈、活泼,具有一种淳朴的美.群舞演员以欢快的舞姿跳出了青年人热烈的性格.还有《秋菊传奇》和《书香天下》中那些配角演员的表演,非常灵动、飘洒,整齐且具有活力,很好地烘托了主角的戏,为全剧的演出增添一种美感.即使是一些专业艺术院团,恐怕也难得有这么整齐的配角演员.

六、经典作品对国内话剧创作的启示

话剧要发展,促进原创提高水平是第一需要,而交流、学习也必不可少.中国话剧是舶来品,从一开始就是在学习、借鉴中成长的.那么今天我们的创作依然需要学习——向自己的经典学习,向世界的经典学习.2016年在中国舞台演出的境外话剧作品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悭吝人》《李尔王》和《南海十三郎》,特别是在舞台呈现与演员的表演方面,如何解释经典作品,让中国观众大开了眼界.

《悭吝人》(以色列哈比玛国家剧院)的演出特点是以简单又简约的舞台设置演绎出非常丰富、复杂的内容,而演员的精彩表演把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增加了全剧的艺术美感.一开场,舞台上只有一扇门,演员就从这扇门进进出出演戏.随着剧情的发展,又增加到三扇门、五扇门……十七扇门,不断地在舞台上变化位置.每扇门的背后就是一个表演空间,一段戏演完了,“门”也随之移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流动的舞台,是一个变化莫测的舞台,而演员就随着这样的“流动”把戏演活了.创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完全化为一个个艺术美点,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才是艺术”,你不得不佩服、赞叹.

在“2016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秋季)中演出了两台《李尔王》,一个是英国皇家剧院高清戏剧放映的《李尔王》;一个是波兰克拉科夫老剧院演出的《李尔王》,风格不同,艺术上各有千秋,但都是经典的演出.

英国皇家剧院的《李尔王》的演出很震撼,演员的台词功夫好,表演富有,表现人物性格入木三分,以写实艺术的魅力打动了观众.波兰克拉科夫老剧院演出的《李尔王》的开场非常漂亮,戏一开场,四个人抬着一把红的空椅子,象征着权力的威严.李尔王的女儿、女婿和大臣们在椅子前面站成一排,背朝着观众,一袭黑色的长袍,面对椅子垂首而立,口中念念有词.那场面,庄严、肃穆、神圣,显示着艺术殿堂的威严,令观众心生敬畏.

国内的一些写真人真事的戏,常常写成“年代戏”“编年体”,无聊的叙事过程占去了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也像木偶一样随着剧情游走,看不到性格,没有矛盾,更谈不上趣味.可是,香港来北京演出的《南海十三郎》(编剧杜国威,导演黄树辉)描写著名剧作家南海十三郎传奇一生的故事,不仅人物形象很鲜明,而且故事也写得津津有味,没有丝毫的乏味感.该剧的成功对一些写人物的剧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启示,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 原旭春

归纳上文,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话剧和综述和创作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创作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加快电子商务推动商务信息化建设2019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十三 2016 年,商务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应用环境、深度资源整合、提升公共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水平不.

2、 深化欧亚合作共建一带一路2019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十九 2016 年,商务部进一步深化与欧亚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双边高层交往频繁,取得丰硕成果 2016 年,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并出席上海合作.

3、 戏的和蓄势2019年湖南艺术节演出剧目漫议 胡安娜一2015年湖南第五届艺术节刚拉下帷幕,我们便发现繁荣景象中有这样一道风景线,那就是演历史人物、地方名人、真人真事的戏竟占了参赛剧目的大半壁江山!从远古的舜帝、湘妃,秦汉魏晋之孟姜女、辛追、赵子.

4、 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和人性立场2019年短篇小说创作观察 2016 年的中国文坛又迎来了长篇小说大年 贾平凹的极花、王安忆的匿名、张炜的独药师、曹文轩的蜻蜓眼、格非的望春风、孙慧芬的寻找张展、刘继明的人境、张翎的流年物语……,赋予了长篇小说更为丰富的意蕴 7.

5、 2007-2019年图书馆读书会文献综述* 曹静仁(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510631)关键词图书馆;读书会;分布;类型;合作摘要文章对2007—2017年有关图书馆读书会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读书会的实践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