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第四届国家期刊奖 安徽省第四届优秀硕士论文 第四代移动通信英语论文 第六届全国特殊教育论文大赛名单 和第四版曹龙骐金融学相关论文范文 第4课撰写小论文

第一个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海,是地球的第一个名字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第一个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9

海,是地球的第一个名字,该文是第一个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和地球和第一个名字和名字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自由的人,你将永把大海爱恋!

海是你的镜子,你在波涛无尽,

奔涌无限之中静观你的灵魂.

——波德莱尔《人与海》

对于只知四时变异、草木盛衰的内陆居民而言,很难理解海对人的意义.

在我出生的南方丘陵,人们忙于农事,向土地讨要生活,被连绵的山峦和茂密的丛林挡住了视线,海在这儿是一个异常遥远和陌生的词汇.我对海洋的想象,最早来自“挑南盐”的故事.在老人们的讲述中,交通不便的年代,有一群人跋山涉水,用几个月时间挑一担海边的盐回来,为每家每户餐桌上增添味道.父亲去了一趟北海,带回关于海洋的只言片语,是我对于海洋少得可怜的感知.

世代根植于土地的人,对海洋并没有太多的渴求.在我们的文化里,脚下的土地比不可测的海洋更值得信赖.常挂在我们嘴边的一个词“水土”,最通俗地概括了中国人传统的自然意识.对乡土的依恋,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乡愁.

在一部分中国古人看来,“天涯海角”即到了陆地的终点,也是人的足迹最远之处,汪洋大海则是难以企及之地.孔子发狠话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可他终究还是没去.浪漫到手可摘星辰的李白,说起大海也觉得“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令他裹足不前.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长恨歌》),也只听说而已,并未曾亲见.

明代中叶以后,政府实行海禁,数百年间“片木不准下海”.大洋隔断了不同的洲,人们无法互通信息,由此产生许多想象和误解.清代李汝珍写小说《镜花缘》,其中的海上游历故事在当时看来,和今天的玄幻小说差不多,而此时西方的坚船利炮都快要攻到国门了.

到清末魏源撰《海国图志》,一些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但更多人对远方的世界缺乏兴趣.1876年郭嵩焘受命出任首任驻英公使,因为在日记中对西方的描述不合时人的胃口,遭到无情的口诛笔伐,被讽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对很多人来说,远涉重洋,无论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不是那么容易.

与此同时,海洋意识也在中国文化中悄然生发,不断拓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古人把能够成为经典著述的才唤作“经”,为数并不多,其中就有一部《山海经》,显示了上古世界的中国人面对大海神游八荒的想象力,与之相比,现代人琢磨出的科幻形象简直是弱智的产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可以说,从《山海经》开始,海洋就成为中国人与厄运抗争的象征.

先秦的庄周在文学史上以汪洋奇诡的想象力著称,后世无数诗人从他那儿获得过启迪.“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逍遥游》),出手就气吞万里,然而构成他想象基础的是北冥,即北边的大海.庄子没说“北冥”多大,但那里一条鱼就“不知其几千里”,水面之阔还得了吗?

正是面对大海,戎马倥偬的曹操写下了壮阔无比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胸中的豪情倾泻笔端,化为气象万千的诗句,以至于一千多年以后,一代伟人还发出了“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赞叹.

在汹涌的大海面前,有安土重迁传统的中国人,并没有望而却步.濒海而居的渔民靠海吃海,将足迹印刻在了浩渺烟波,一直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一些更有冒险精神的人,将中国的物产经过海上运输到大洋彼岸,开拓了光耀千古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一条海上商路,萌芽于商周,形成于秦汉,勃兴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最早在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正式记载.经过数百年孕育发展,一度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并形成了三条航线,最远之处西至欧洲及非洲东部,东到美洲.可以说,除了航行速度和运载物品有所不同外,我们的古人所到之处与今天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在民间故事中,徐福、李俊等人都曾流寓海外,生息繁衍,这毋宁说是中国人亲近海洋、融入海洋的心理投射.流传至今的“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更是书写了世界航海史上精彩的一页.按照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而不同于后来的西方航海模式,留下的是血与火的征服与摧毁.

这是中国人探海涉海的现实与精神旅程,海洋精神从来没有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缺失.

在地球的另一面,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就试图认识大海、驾驭大海.公元前五百多年,阿尔凯奥斯在《海上风暴》中写道:

前浪过去了,后浪又涌来,/我们必须拼命地挣扎./快把船墙堵严,/驶进一个安全港./我们千万不要张皇失措,/前面还有一场大的斗争在等着./前面吃过的苦头不要忘,/这回咱们一定要把好汉当.

荷马笔下的奥德修斯凭着智慧和意志挣脱羁绊,冲破险阻,回到故乡,展现了人类在大海面前的某种自信.对大海的这种认知,一直伴随着人类走进现代文明.

然而,海洋并不友好.海的险恶、暴躁、神秘、变幻无常,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挑战.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里,海是令人敬畏的,蕴含着极大的破坏力,神话中的海神就是个暴躁易怒、心胸狭小、爱报复的家伙.这种形象反映了古代海洋民族生之艰难,以及对海的怨怼.在《荷马史诗》中,那些迷惑人心的、变人为猪的、吃人的妖魔,实际上就是诡谲多变、凶险四伏的大海的形象化,它们使奥德修斯失去了所有的战士,饱受磨难.

英勇的古希腊人并没有因此退却,在这辽阔海域围绕的地方所诞生的神话里,海被作为了苦难人生的代名词:英雄赫拉克勒斯乘一叶扁舟渡过茫茫大海,去解放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工匠代达罗斯带着儿子扬起羽翼,飞跃波涛汹涌的海洋前往幸福的彼岸.那些依靠海洋生活的水手,不得不为了生存终日乘着孤帆,漂泊在这充满了未卜的危险与艰辛的无边苦海中,无依无靠,时刻都感觉到人生的无助和对未来的迷茫,所以他们是一群痛苦的人、悲剧的人,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悲观厌世或逃避命运,因为他们同时也是勇敢的人、坚强的人.

海洋交织着绝望和希望,这一形象在籍里科所画的“梅杜萨之筏”中有淋漓尽致的展现.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绝望与恐怖,在黑沉沉的大海上,木筏载着妇女儿童无目的地漂流,有人绝望地哭号挣扎,有人已经长眠不醒.木筏的小帆灌满了风,后方有一个大浪即将拍来,仿佛再下一秒,所有的人都将会被浪花卷走.在这么危急的状态下,在画面的右侧,仍有一群人拼命要垫高身体,挥舞着手中的衣物,努力向远方求援,那一丝远处陆地传来的微弱曙光,带给他们无穷的希望.

人类与海共舞,不管是主动的征伐,或是被动的流徙,总不断有人葬身大海.美国女诗人文森特·米莱为此写下《海葬》:“让骇人的巨鱼啮我的骸骨/你们生人想起了得发抖/让它们吞我,趁我在新鲜时/别等我死过了一年半载后.”这可以看作所有海葬者的墓志铭,但愿海豚能托起他们的灵魂.

在人与海洋的不断搏击较量中,海洋成了展开想象的翅膀、显示人类意志力量的理想场所.柯勒律治《古舟子咏》中的海,仍是诗人以优美诗句营造的想象王国,诗人借此演绎了一个善恶有报的寓言故事,人在大自然中是如此渺小无助,唯有神佑才可使他逢凶化吉.

进入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开始远涉重洋,海盗和冒险家横行,海的形象一如既往,但人类接受挑战、顽强生存的自信与日俱增.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有冒险家的胆略,更有实干家的生存技能,凭着坚韧的意志和丰富的知识,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顽强地生活了二十八年,并建立起自己的家园.

风起云涌的19世纪,海洋作为一种审美形象进入文学和艺术,海洋精神得到空前绝后的张扬.英国诗人拜伦被称为自由思想的化身,他在《海盗》中塑造了一位孤傲、勇敢、反抗专制暴政的英雄康拉德,拜伦的诗中写道:“在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地泼溅,/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不受限……/我们过着粗犷的生涯,在风荡里/从劳作到休息,什么样的日子都有乐趣.”大海如此威严、有力、粗犷,那是“波浪滔天的地方”,有着“剧烈的风暴”.这些,很大程度上是那个时代产生的“拜伦式英雄”的精神投射.

诗人们赋予大海一种浪漫主义的人格.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致大海》中,进一步塑造了大海的自由品格.这种审美态度在海洋童话中持续下来,远在北欧的丹麦作家安徒生以其童话《海的女儿》,丰富了大海神秘、奇妙、瑰丽、哀婉的美.

海的神奇与险恶、海上生活的惊险,也使海洋成为通俗文学作品的理想背景.在历险、寻宝、漂泊等故事中,主人公们充满勃发的勇气和澎湃的力量,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人类为了驾驭浩瀚无垠的大海,发明了渡船、海图、罗盘、航海定位、测算技术等,这些航海的能力保证人能浮于海上前进.在达尔文主义的驱使下,人们有了新的目标,渴望把大海的阻隔连通.野心家和勇敢者们,以意志和毅力作为罗盘,征服恶礁和风浪,一次次眺望,一次次穿越,在波谲云诡的大海航行,穿越重重迷雾,抵达大洋的彼岸,找到理想中的领地和财富.

原本只懂得在陆地上生活的人类,经过在海上成百上千年的挣扎和拼搏,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终于累积了足够的知识,从被动承受到主动索取,从被迫臣服走向大胆征服,人类似乎从来没有如此意气风发.

20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这才是大海啊!”

德彪西把大海融入自己的头脑当中,并用音乐演绎出来,大海的节奏、色彩、质感已与他融为一体.新的科学地理知识,已使人们知道地球主要由大洋组成,但当美国宇航员从太空拍摄到地球的影像,犹如一个悬挂在广袤苍穹中孤独的蓝色水球,人们还是因此而震撼.

海,是地球的第一个名字.人,与生俱来就在大海之中,这使人萌发了将自己视为海洋生物的新意识.

1895年4月,史洛坎驾着自己建造的船“浪花号”启程,环航世界一周.一个人,五十一岁,除了风帆,没有其他动力.三年后,他返航回到美国罗德岛,一共航行了四万六千公里,绕行地球一周.

环球独行要经历许多危险,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时,强风一度将他的船吹回马六甲海峡,短短几百海里的航程,史洛坎花了几个星期才走完.那片海域如此凶险,让他无论如何不愿钓食鱼类或捕杀鸟类,他感到与这些生物有着共同对抗自然风浪、艰苦求生的相同情感.

史洛坎撰写的《环球独航》一书,语调平缓,从容不迫,一点都没有创造历史的冒险家的那种傲慢与夸张.在海上,他和“浪花号”几乎成为一体,任何细微的变化,他都能立刻凭直觉做出反应,他甚至可以手握着船舵睡觉,边睡边维持方向.

海上自有其热闹,自有其趣味,史洛坎真正懂得如何亲近海洋,活在海洋的怀抱里.他可以用船帆和风进行对话,可以和大型候鸟并肩齐航,所以在无聊单调的海上,他不寂寞、不孤单,他仿佛生来就在大海之中.

史洛坎的心情迥异于几百年前的哥伦布和麦哲伦,海洋不再是必须被跨越的障碍,也不是必须被征服的挑战,海洋是另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是包容、接纳人类的新环境,只要人类愿意去适应海洋.

我早已不记得第一次见到海时心情的激动.这些年,我看过很多的海,不同颜色,不同形态,在渤海、黄海、南海、东海,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有浑浊的,也有清亮的,有平静的,也有汹涌的.我在海边的沙滩和浅水流连,或者乘坐渔船、轮渡或者直升机抵达它们的深处,也从万米高空俯瞰过大海,在黑夜与白天交界时感受过它异样的美.这种种体验,足以补偿我儿时关于海的缺失.

在所有关于海洋的故事中,我偏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渔夫桑迪亚哥出海很久,成功了又失败了,他说,“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他可以被消灭,但永远无法被打败”.我很早就喜欢引用这个故事,但越大我才越明白,海明威并不只是在讲一个捕鱼的故事,他说的是人生该有的一种态度.

桑迪亚哥要征服的并不只是海洋,更是要战胜自己的怯懦和灰心,一旦他做到这一点,便没有什么可以将他打败.对他而言,海洋已不是异己的力量,而是他精神展开的场所,与海洋的搏斗其实也是与自我的对话,从中他认识了自我,塑造了自我,成就了自我.

桑迪亚哥是所有人乃至人类整体的象征.在困难和厄运面前挺立不屈,是在彰显一种精神的力量,这正体现了人的尊严和高贵.人的肉身终会磨灭,但精神可以长存于天地之间.

就像我热爱的苏东坡,他被流放到了海南这个当时最偏远的地方,大海之中的孤绝之地,但他的精神并没有倒下,而是变得更加坚韧和伟岸,以至于今天我们还在传诵他那些动人的故事.

而我听过更多的,是现实当中人与海相处的故事,捕捞的渔民,探宝的队伍,钻采油气的工人,守护海疆的军旅,还有独自航行的孤胆英雄……相比于他们,我们只是浮光掠影的游客.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海洋,他们领略过更多海洋的美.

临海而居、涉海而行的人,理应有海一样的气魄和胸怀,理应对海有不一样的认识.海洋,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是世界的图像,是人生的譬喻,更是人类命运的折射.

若干年前,我在印度洋果阿的海边停留,蔚蓝的阿拉伯海碧波荡漾,椰林摇曳,海鸟低回.黄昏时分,我向大海深处游去,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畅快.海浪冲刷涤荡着身体,人不停地随着海浪起伏,一个个巨浪迎头袭来,巨大的力量把你往岸上推.远处是一望无垠的海面,平静之下是暗波涌动.那平静抑或汹涌的海面,不正是人生的预示吗?

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际遇,或困厄或顺遂不可预料,就像一片辽阔的海洋,有五彩缤纷的美景,也有凶猛的鲨鱼,有坚硬而冰冷的礁石,偶尔平静,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暴风雨.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正蕴藏在此.往后,固然有一片沙滩,可以安享一片平静,但选择了平静便失去了浸润在海水中,与海水搏击、随海水起伏的乐趣,只能做一名用欣羡目光看着别人的看客.

海的意义是多重的.对于个人,它是内心的向往、精神的体验,是人与海的交互.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任何时候都不能容许海洋意识的缺席.作为一个内陆型国家,中华民族历史上饱受了海洋权益弱小的灾难,近代中国更是饱受了有海无防的巨大苦难.今天的中国,仍有大片海洋国土遭到他人的垂涎.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代更加离不开海洋.中国近代的耻辱始自海上,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必定离不开海洋.

而对于这个世界而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着历史的光影,带着对未来世界繁荣与和平的企望憧憬,将连接起被大洋阻隔的诸国,共奏一曲激荡悦耳的海洋乐章.

大海,以它澎湃的,无休止地在诱惑着人们.

责任编辑韦露

言而总之,这是关于第一个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地球和第一个名字和名字相关第一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八鲜过海,各领 炎夏八月,什么是最能调动我们味蕾的食材呢对于沿海城市上海来说,本季品味的最佳食材莫过于海鲜!此季也正是各类海鲜最肥美的时节,各家高级餐饮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时令海鲜美味带到了这里!不知经.

2、 夏日第一要务:防止病菌入侵,杜绝病从口入 适宜的环境下,细菌可以快速繁殖,一两个小时内就增加到数十甚至上百倍 而夏天的食物正是许多致病菌繁殖的最佳环境 没有及时放入冰箱的肉类、没有完全煮熟的鸡蛋、未彻底清洗或者去皮的蔬菜和瓜果、包装出现破损的.

3、 海,或者城市[组章] 我必须完成目光的湛蓝我必须完成目光的湛蓝,像海浪将自己的影子遁入虚空 我在沙滩上的沙粒中遇见意外的亲人,上帝和神明就不再显得可疑 花嘴唇的贝壳是海的使者,预测阳光的风开始出发—&mdash.

4、 会有人撑船过海,渡你回家 我和咕咕已经五年没见过面了,见面那天,约在了花市旁边的咖啡馆 她顺道拎来了两盆多肉,说是送给我的,一盆叫宫灯玉露,一盆叫霜之朝 咕咕还开玩笑说,你可得好好给我养着,养得好就证明我们的友谊能长存,养死了.

5、 海,或和海有关(组诗) 三亚的清晨菩萨还在雾中沉睡晨颂已起隔壁屋檐下白色裙袂苔衣般生长让出大道,给跑马拉松的人书店里音乐和咖啡缓慢醒来三亚的清晨总让人心生喜欢沙滩如此洁白,一个公厕面朝大海我像卸下毕生重负,屁股对着前方的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