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特色城镇化论文摘要 城镇化建设参考文献 农村城镇化建设期刊论文 新型城镇化建设毕业论文题目 文献综述经济城镇化 重庆城镇化路径期刊

城镇化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与影响因素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城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8

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与影响因素,该文是城镇化方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城镇化和西部地区和影响因素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摘 要:揭示中国西部城镇化格局发展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镇化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成渝区变化较大,青藏高原区变化最小;就影响因素而言,经济发展要素趋于主导地位,政策、自然要素处于领先地位,人口素质及空间要素影响相对较少.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发展城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问题,应在政府指导下走科学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并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发展,从而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合理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和影响因素能够引导城镇化发展,从而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格局;影响因素;中国西部

DOI:1013856/jcn11G1097/s201711037

1 引言

城镇化是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包括人口、地域格局、产业结构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向具有城市特点变迁的系统过程[1].当前,中国已开始由不完全城市化逐渐向完全城市化过渡,是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2].据相关数据统计,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高达65%,快速城镇化过程必然伴随一系列诸如社会格局变动、社会利益分配、产业结构转型及政治体制更新等问题.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城镇化发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及加速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城镇化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使得研究再度升温,成为近年来各界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外学者对于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探索主要为理论研究,包括马克思[3]、赫希曼[4]、盖迪斯[5]等理论家,他们不断更新城市化发展内涵,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国内学者主要从城镇化测度、格局分析、时空变化特征及要素特征4方面进行分析,如胡守庚等以湖北省80个县为例测算城镇化水平[6];杨彬等以吉林省为例,测算老工业基地城镇化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得出吉林省城镇化水平呈现粗放式和外延式发展[7];杨振等以新疆为例,分析其县域空间格局,认为新疆城镇化水平层随机态势发展[8];马孝先等从多方面分析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其效应特点,认为城镇化发展是内生动力的发展[9].总体来看,国外研究多以区域理论分析为主,国内研究趋向于实证分析,但多为微观尺度的统计分析,缺少宏观尺度上地理学视角的空间格局影响因素研究.

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而西部地区平均城镇化率仅为47%,虽然中国已经实行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振兴西部计划,但西部地区仍依靠低成本、廉价劳动力等发展城镇化,走的是一条低效低质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而且由于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困难重重.

基于此,本文以西部12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区,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05—2015年城镇化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为西部地区未来发展新型城镇化提供政策依据.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对中国的经济区域的划分,中国共分为东中西3部地区,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0].其可以划分为青藏高原区(西藏)、黄土高原区(陕西)、青新区(青海、新疆)、云贵高原区(云南、贵州)、甘宁区(甘肃、宁夏)、成渝区(四川、重庆)6大区域,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但受地形和气候及历史因素影响较深,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但其地处资源富集区,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因此,研究其城镇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十分必要.

22 研究方法

地理探测器最开始用作解决地方疾病风险和其地理位置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但之前处理这类问题的多采用具体的模型和软件[11],但其假设性条件太多,因此其模型效果不显著,但地理探测器模型所受制约较少,尤其因子探测器处理影响因素十分便捷,主要思想是事物总是处于特定位置上,其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但若某环境因素和地理事物的变化在空间上有显著的一致性,则说明其对该事物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选取影响因子如表1所示,主要从要素投入、消费需求、空间集聚、人口素质、政府作用、经济发展及自然条件7个方面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12].计算公式如下:

3 数据分析

31 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变化特征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选取2005 年及2015 年2 个年份,基于GIS102平台运用自然断裂法划分城镇化发展水平,分别为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4个等级.2005及2015年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区城镇化率持续处于低水平状态,而青新区(青海、新疆)及云贵地区(云南、贵州)无明显变化.原因是该区域处于中国青藏高原及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地带,长期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利于人类的生活发展.同时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该区域少数民族众多,由于交通不便,教育水平不高,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很低,城镇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城镇的生活.导致该区域城镇化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生主要变化的地区集中在成渝区(四川、重庆)及黄土高原区(陕西),其城镇化率由中高水平上升至高水平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拓展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空间感和层次性,立足于大的区域空间尺度重新审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渝区及黄土高原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是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西倾的重要战略一环.但整体来看,2005—2015年中国西部地区省份城镇化率均有所上升,多数省份城镇化率提升幅度在20%~50%.

32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影响因素

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是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为一体的地理空间过程,其本质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本文从要素投入、消费需求、空间集聚、人口素质、政府作用、经济发展及自然条件等7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作为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2005—2015年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的地理探测要素变量,并将各指标变量分成5级,通过地理探测器研究方法,分别计算出各要素变量的决定力P值.其中,自然条件类指标直接在ArcGIS中进行聚类分级为5级,而对于其他类如要素投入、消费需求、空间集聚等则根据统计数据获得(表2).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变化影响因素重要度排序为经济发展(0266)、政府作用(0196)、自然条件(0177)、消费需求(0126)、人口素质(0098)、空间集聚(0086)、要素投入(0051).①经济发展对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格局具有主导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互相具有促进作用.随着中国西部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部各省份经济发展逐渐呈现较大差异,经济发展缓慢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故而导致西部各省份所处城镇化阶段的不同.青藏高原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足够资金进行城镇建设,而成渝地区作为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开发、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增速显著.故经济发展决定力最大.②政府作用、自然条件及消费需求对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影响决定力较强.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区域战略政策方面,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地区由于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政策明显不足,其综合交通网络及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滞后,故城镇化发展水平缓慢;而成渝地区作为中国城镇化区域战略政策的叠加高地,对于城镇化的全面建立及人口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打下坚实基础.自然条件对中国西部城镇化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坡度、高程及降水等方面,由于各省域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西藏、云南及贵州等地地处高原地带,气候及自然条件较不利于人类居住,故城镇化发展水平缓慢.消费水平主要由经济发展决定,其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格局影响较为重要.③人口素质、空间集聚及要素投入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影响决定力较小,该类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城镇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故决定力较小.

33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类型区划划分

鉴于上文对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进一步讨论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类型区域划分(表3).本研究将中国西部地区划分为6大类型,共10个省份,不同类型未来城镇化发展导向如表3所示:①青藏高原区主要指西藏,地形以高原为主,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未来发展方向在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方面有所投入,促进小型城镇的发展.②黄土高原区为陕西,该区域自然条件较差且水资源紧缺,社会经济差异较大,下一步应致力于改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稳定农业粮食生产,增强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③青新区主要包括青海及新疆,该区域城镇化水平较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未来应进一步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加强生态建设.④云贵高原区主要包括云南及贵州,该区域地处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应进一步挥发其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区域环境可承载力.⑤甘宁区主要包括甘肃及宁夏,该区域城镇化发展较高,未来应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加强城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⑥成渝区包括四川及重庆,该区域发展较为迅速,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未来应发展二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及国际影响力.

4 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协调发展对策探讨

本文基于2005—2015年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从宏观角度运用GIS手段探索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多个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其影响因素,得出2005—2015年中国西部地区整体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中国平均城镇化率,其中,青藏高原区城镇化率普遍较低,青新区及云贵区相对较高;对比2005和2015年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四川、陕西、重庆变化较大,其他地区无较大明显变化,主要由于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空间感和层次性的提升导致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发展,但青藏高原区则无明显变化,主要受历史及地势影响较深;由于城镇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经济发展对中国西部城镇化发展格局具有主导作用,政府作用、自然条件及消费需求对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格局影响决定力较强,人口素质、空间集聚及要素投入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格局影响决定力较小.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发展城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城镇化空间格局差异问题.在充分把握各省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针,实施差异性管理,从而促进多样城镇化发展.如青藏高原区和甘宁区及云贵高原区应在把握自身旅游资源的优势下发展城镇化,而黄土高原区应通过提高自身生态环境承载力发展城镇化.同时,西部地区在发展自身城镇化同时应加强与东中部地区的联系,做到与东中部地区同时发展城镇化,并大力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2)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发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中国现在处于“三化”发展的关键节点,一方面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高质发展;另一方面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发展城镇化.西部地区要抓好国家西部大开发这个优势,在利用国家政策的优势下,积极主动学习贯彻东部沿海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学会以信息化改进传统产业,从而带动“三化”共同发展.

(3)在政府指导下走科学的城镇化发展之路.政府站在区域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的基础上来指导城镇化格局空间结构,为西部地区发展城镇化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西部地区发展缓慢是由于自身地域缺陷,而加大城镇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保投资是发展城镇化的先决条件,尤其青藏高原区、甘宁区、青新区等应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优化城镇人居环境与社会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地区吸引力.

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中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但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2005—2015年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从宏观角度运用GIS手段探索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多个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其影响因素,并针对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能够较准确地揭示中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正确导向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

汇总,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城镇化专业范文可作为城镇化和西部地区和影响因素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城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影响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与 一、发展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的积极作用1 助力西部企业管理与发展西部中小企业本身远离中东部巨大消费市场,区域间产品与服务交换流通较为闭塞 而电子商务具备覆盖面广、直接性强、交易灵活的优势,使得西部地区的.

2、 中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空间格局 王路云a,王崇举b,邓琳b(重庆工商大学 a 融智学院,重庆 401320;b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摘要从教育和文化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服.

3、 民族地区农业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 一、引言由于环境、资本、技术……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农业问题长期困扰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解决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难以实现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总结现有的.

4、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和举办体育赛事的契合 摘要运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评估理论与方法,对成都市、重庆市和西安市的城市竞争力状况、举办体育赛事现状、城市与体育赛事的契合指标进行探究 建议西部地区举办体育赛事要深入贯彻和解读国家体育政策;突.

5、 我国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影响因素 谢会昌摘 要 文章运用扎根理论探讨影响我国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因素 通过对26个国家级贫困县图书馆负责人进行电话访谈,整理出文本记录;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揭示影响贫困地区公共图书.